孩子小學二年級有必要讀四大名著嗎?

宏偉藍圖66708243


雖然小徐老師是一名常年從事一線教育的老師,而且也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中小學生必讀書目,但我不主張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去讀自己不喜歡或不理解的書。一來,小學二年級不考四大名著上的內容,二來,什麼時候才可以讀四大名著是有時間要求的,過早的讀根本無法瞭解書的妙處。而且還浪費時間,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

那麼四大名著幾年級會考,考什麼內容,幾年級該讀,要讀到什麼程度?下面小徐老師就簡要說一說:

一、小學一二三年級可以讀《西遊記》注音版。因為《西遊記》情節簡單,內容生動有趣,符合孩子們的認知及生理特點和興趣特點。但是一二年級也不會考《西遊記》上的內容。讀純粹是因為適合。如果不喜歡讀《西遊記》,讓孩子看看電視劇也不錯。畢竟一二年級孩子的學習任務還不重,提高建立對名著《西遊記》的初步認識要比看弱智的動畫片強得多。

二、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生可以接觸一些簡縮本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也可選擇聽書。比如凱叔講故事中講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都非常適合孩子們聽。同時《西遊記》也可以重讀一遍少年兒童版的,對故事情節和其中的描寫做更深的認知。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隨著知識含量的增加,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既有一定的歷史基礎,又有豐富的小說情節,市面上少年兒童版的名著一方面簡縮了晦澀難懂的部分,將文言文詞語全部改為簡單好懂的白話文,因此在四五年級讓孩子來讀,一方面可以瞭解那段歷史,同時也可以瞭解故事主要人物和內容。、

三、五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的孩子就可以試著讀點原著了,但是《紅樓夢》因情節太過複雜,因此仍然不適合小學生閱讀,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都可以試著讀一下原著了。並對原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做最大的瞭解。

另外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整個一單元分別選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水滸傳》中的《景陽岡》,《西遊記》中的《猴王出世》。

雖然往往篇幅不大,但卻都是選自原著。因此也意味著從五年級開始,直到六年級和小升初,這幾部名著中的部分人物和故事情節都會有有所考查,但大部分考查作者、主要內容、故事情節等。

具體小升初期間需要學生們掌握的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如下圖所示:

一、《西遊記》重點考查知識點:

二、《三國演義》重點考查知識點

三、《水滸傳》重點考查知識點


綜上所述,四大名著作為中小學必考文學常識,小學除了《紅樓夢》不考外,其他三書會有主要人物和情節的考查,即使孩子不讀書,對以上圖片中提到的人物及情節也應該有所瞭解。


指尖教育帝國


沒有什麼書是必須讀的,也沒有什麼書是不能讀的。

我市重點小學的家長會上是這麼講的,老師建議家長做好兩項工作即可,第一是陪伴,第二是儲備。

陪伴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長首先要愛上讀書,而且不必舉著名著裝樣子,孩子不傻,你是真喜歡還是演戲他們都能看明白,你裝樣子孩子也會學會敷衍,所以,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哪怕是廣告報紙也沒關係,重點是行為示範作用。

儲備是指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櫃,選擇你希望他讀到的書籍填充好,四大名著必須有,而且最好是柔軟漂亮排版大小合理易翻看的精品書。兒童類的書要隨時根據他的喜好買幾本就可以了,二年級階段訂購些雜誌會比較好,保證定期閱讀且有新鮮感。不需要太多,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會很快自行接觸沒有圖片的大部頭書,兒童拼音圖片書會被貼上幼稚的標籤遺棄掉,我兒子從三年級開始翻書櫃,斗羅大陸十多本都看了,名著也會取下來看一些,四年級開始就再也不看豌豆等漫畫書了,文字少的青少書也不愛看了,不夠看,一會兒就翻完了。

所以讀名著和孩子的個頭一樣,個頭該長的時候一年就十幾二十釐米,讀書想讀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不必急於求成,不要反覆強調一定要看而引起孩子反感,即便是孩子沒想起來,到了必要的時候學校老師也會要求孩子們看,小學生都是很聽老師話的,只要在他想看的時候保證你家有,就可以了,有條件的可以準備青少本和原著繪本精品兩類。

幫到您的話麻煩給個贊





聆心2018


我覺得小學二年級學生有必要閱讀我國《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和《水滸》等四大名著。

因為,只要是在校學生,都應該有在業餘時間學習四大名著的權利和興趣,這個影響了眾多中國人甚至外國人的國粹中的歷史和文學相結合的文化精髓,是炎黃子孫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除非教科書裡沒有編入四大名著,除非學校和老師不讓學生們學習。那麼,學習四大名著是學生們的題中之義,而且學習得越早越好,學習文化和知識,必須是從兒童時期培養其興趣和愛好開始,小學生不自覺地學習和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和知識,是最好的教育學習方式。

我曾經問過一位有文化的朋友,你平常是如何導指導你的孫女學習的。這位朋友答道:我們都沒有管她教她的,她長大了進幼兒園、進學校讀書,自然會學習知道的。我聽後,無言以對。只是心裡在想,你一個當爺爺的,連中華傳統美德的尊老愛幼的最基本的知識都沒有給你孫女講過嗎?

我的孫女自會說話以來,我就給她用普通話講故事、讀繪本、朗誦古詩詞、朗讀《三字經》給她聽,讓她在不自覺的學習中習慣了聆聽。就這樣到了她19個月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她不要我給她朗讀《三字經》了。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便試著考查一下,結果呢,把個《三字經》前面的一段背得溜溜熟,我很欣喜,又一直說出上一句 ,而她就說出下一句,一直到她背誦完畢。

緊接著,我就是教她的古詩詞、名言、拼音和英語字母和單詞等知識,她只聽我給她朗誦3~5遍《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中秋》、《石壕吏》、《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採桑子·重陽》、《十六字令三首》等等詩詞,她便背誦得十分流利精彩。更可喜的是,孫女還要逐句逐句地問我,杜甫的《石壕吏》寫的是什麼意思啊?我當然是耐心地給她講解,直到她明白為止。

由此,我得出結論:學習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在寓教於樂的學習中,在不自覺的“灌輸”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和啟發,培養出了學習興趣,使其得到了鍛鍊和成長。


楊釐V13368314267


沒必要,小學二年級的閱讀能力,何必難為孩子呢?

何況,這種事情,也沒有必要著急。


但是可以做這幾件事情,幫助孩子將來順利閱讀四大名著。

剛好我們有這方面的經驗,這裡分享下。


第一,講故事。

我們是從西遊記的故事開始講起,沒想到孩子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的故事。給孩子講關羽,張飛的故事,也拉近了親子關係。


第二,動畫片或者相關電視劇。

西遊記系列是我加孩子的最愛。但是三國等太耗時間,沒有給她看,等暑假吧。


第三,繪本。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可以嘗試給孩子看四大名著相關的繪本。我家是西遊記低年級看了繪本,高年級就直接看三國演義了。另外兩本,打算中學再讓她涉及,目前改為金庸等其它圖書了。


總體來說,小學閱讀和寫作能力訓練,我們做的不錯。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後期各種經驗分享和交流。


加加爸爸2019


四大名著我都讀過,我自己的孩子也在讀小學五年級,說實話,二年級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可能還不太適合,但是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引導也是可以讀,相對而言建議先從《三國演義》。《水滸傳》個人覺得問題一般,太過暴力血腥,而且有不少部分描寫很雷同。《西遊記》因為看過電視劇,所以故事情節就不能吸引我了,景物描寫很不錯!文筆和情節雷同很多。《紅樓夢》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沒有比較好的閱讀能力,沒有興趣,那暫時還是不要讀。當然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讀,那是可以讀一讀。目前我家孩子我一直引導她讀,她還是讀不進去,只和她讀了《紅樓夢》上部的一半。主要還是不太懂。閱讀只能引導,不能強迫。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wanjU


如果我家孩子二年級就能讀懂四大名著,我肯定讓他讀,但問題有多少孩子能認全裡面的字,讀懂裡面的句子呢?



當然,市面上有很多縮減版的,也就是兒童版的,除了《西遊記》,我沒給孩子買過,所以不知道其他三本縮減版的樣子。

就《西遊記》來說,孩子只是讀故事,被孫悟空吸引,至於裡面的文學素養,詩詞格律,語言風格啥的,是根本不明白的。總之,就是圖一個好玩。



我記得曾聽一個教育專家說,名著一定要讀原著,千萬別給孩子讀改編版的,縮減版等等。不管世界名著還是中國名著,原著才有閱讀的意義。

我深以為然。所以,我個人覺得,孩子真正讀懂四大名著的時候應該是初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孩子的識字量已經達到了,就算有不認識的字也不影響理解。孩子也清楚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的意義所在。太小的時候,就讀一個好玩而已。



當然,也有智力超群的孩子,能夠小學就讀原著了。


懶媽育兒路


回答前,我想按照該邏輯“製造”幾個問題:

1、大一的理科女生有必要參與研製導彈嗎?

2、六十歲的農民工有必要擅自統一臺灣嗎?

3、我有必要讓母雞飛到白宮把川普啄死嗎?

至此,聰明的網友就會發現,問題的關鍵不在必要否,而在可能否。

四大名著對於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部頭太大,難度太深,耗時太久,要啃下去,很不容易。但如果恰巧你的孩子天賦異稟,且後天教育超凡,個人又努力卓絕,那別說區區名著,去研製導彈也可以的。

最後,一定要論個有無必要的話,請看《語文課程標準》,可以把四大名著當作整本書閱讀材料,但沒要求必須讀。


起點語文


小學二年級讀四大名著原本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來多數孩子不認識那麼多字,二來有些情節不適合這麼大的孩子。

可以考慮先讓孩子看看西遊記的動畫片或連續劇,瞭解主要人物和情節,為以後看書做準備。

另外,儘管四大名著裡有些情節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也不適合,但等孩子上了五年級,還是得讓他讀讀四大名著了。因為現在強調學習傳統文化,五六年級語文的期末試卷可能會出這樣的題:成語“火眼金睛、三顧茅廬”出自哪本書?也有可能讓孩子把相關的人物連線配對,如果光知道唐僧、孫悟空,不知道賈寶玉、林黛玉也是應付不來的。

當然,如果實在不想讓孩子讀,那就多找類似的題給孩子做做,考試還是夠用的——所以又回到題海戰術了。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今日頭條認證作者,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看,事實上你提的這個問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並不是孩子應不應該讀四大名著,問題是孩子能讀懂麼,俗話說少不讀紅樓,老不讀水滸,說是這麼說,倘若二年級孩子能夠讀懂四大名著,你應該感到高興開心,而不是他應不應該讀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著一直經久不衰,它們能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脫穎而出,經歷著風雨的變幻,帶上了歲月的色彩,依舊能夠屹立至今,本身就能夠表現出其不凡的特點與優秀。

至於你的擔心,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倘若你的孩子能夠認認真真看下去,說明他真的很不錯,相對於現在網絡遊戲娛樂新聞充斥的童年,在娛樂至死的年代裡,四大名著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也許你的孩子會從此喜歡上文學,之後成為一代文學大家也不是沒有可能。

魯迅先生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看鬼怪誌異,《山海經》是他的最愛,所以才有後來魯迅文章中那些神異晦澀,他的《野草》等等都滲透了奇幻在裡面,民國才女蕭紅也是如此,她的呼蘭城裡,她的祖父,那個經常給她讀古詩詞的祖父,同樣對蕭紅後來的創作影響非常大,蕭紅成為一代才女,祖父的啟蒙不可或缺,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至於題主所擔心的,你說孩子應不應該讀,個人覺得並沒有多大影響,你可能是擔心比如說《水滸傳》會讓孩子養成那種只講兄弟義氣,強化孩子叛逆心理等,又或者說擔心《紅樓夢》會讓孩子過早的體驗言情等,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一:四大名著每年都是國家必讀書籍的前幾名,國家都提倡,況且這麼多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二年級就能夠讀懂《紅樓夢》、《水滸傳》的,100個孩子裡不知道有沒有一個。

二:四大名著對啟蒙孩子用處很大,也許能讓他從此培養好語文素養,文學素養。

三:倘若題主實在擔心,有時間的話可以和孩子共讀四大名著,通過四大名著這個橋樑,既能夠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等,也能夠成為親子交流的有利工具,何樂而不為呢?






不愛讀書的讀書人


孩子二年級即涉獵這樣大部頭的原著,有點過早,不過可讀一些簡單的帶有拼音的讀本來了解一些故事梗概是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