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中堂之称,为何左宗棠厌,李鸿章喜?

旧时士人,有名有字有号,及入仕,更有官职有籍贯或其他诸多雅称。

用之不当,即成笑柄。

读史遇几小则,遂录之。

1.

左宗棠授东阁大学士,依旧例应得“中堂”之尊称。

唯“中堂”与左名“宗棠”相类,故极不为左宗棠所喜。

某县令不知,拜见之际,数次以“中堂”相称。

左宗棠大怒,斥之:“予号季高,尔何不以季高相称?”

2.

李鸿章也拜文华殿大学士,时人遂多以“李中堂”尊称。

亲王溥伟不学无术,年幼无知,见李鸿章而高呼其字“少荃”。

李鸿章面有怒意而不能发作,只说的一句:“当年你爷爷见我,也是以中堂相称的。”

3.

左宗棠督闽时,当地人以丞相称之。

左颇喜之。

盖左宗棠总以诸葛亮自诩平生,为人题字,多署“今亮”。

故于官场称呼,最爱莫过于“丞相”二字。

4.

盛宣怀为李鸿章门生,晚清任邮传部尚书。

云南宣威有官来见,送当地特产“宣威火腿”一只,外裹一纸,上大书:“宣腿一只”。

盛宣怀见之,大怒,掷之于地而骂:“太不讲究!”

盖其名中,有一“宣”字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