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前方警示:文中有劇透,介意的請先看電影。

《陽光小美女》是我非常喜歡的片子,幾乎每看一次都會笑,也會哭。這部影片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世俗意義的失敗者。爸爸發明的成功九部曲課程無人問津,言必稱成功第X步;媽媽是個一臉憔悴煙不離手的絕望主婦;爺爺抽菸吸毒被養老院趕出來跟兒子一家生活,每日怒氣沖天;舅舅是個同性戀遭劈腿後自殺失敗被接到姐姐家生活;哥哥夢想成為飛行員,為此堅持已堅持了九個月不說話,對這個家充滿了憤怒厭倦,終日臉色陰沉。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這個家的小女孩,唯一看起來正常的奧莉薇有一個美國小姐的夢想,於是全家開著小巴車穿行一千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難參加選美,中間經歷了車子壞掉、爸爸破產、爺爺吸毒過量半夜猝死、哥哥偶然間發現自己是色盲無法實現飛行員的夢想後情緒崩潰、舅舅在買色青雜誌時遇到舊情人的尷尬難堪、妹妹在選美舞臺上因表演脫衣舞遭到恥笑甚至要被趕下臺,並被終身禁賽等一系列的麻煩。

編劇沒有開啟金手指,也沒有給出happy ending,沒有一夜暴富,一舉成名,也沒有如願以償、幸福美滿。一家人還是這麼開車回到原來的生活。關於這部影片,可以探討的內容很多,有四個部分讓我印象尤其深刻:

一、對奧莉薇的全力支持,給予她充分的愛

奧莉薇想要參加選美比賽,成為美國小姐。這個夢想看起來有點不靠譜,因為對照選美比賽的標準,如身材、相貌等方面,奧莉薇都相距甚遠;等真正到了選美的舞臺上,看到其他人的妝容、服裝、才藝和舞臺經驗,爸爸、弟弟和舅舅都意識到了她不可能贏得比賽,甚至可能會被嘲笑,但無論怎麼,家人自始至終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給予支持。

比如爸媽雖然在影片一開始就爭吵,但吵的主題在於是開車還是坐飛機去加選美,而不是這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值不值得做;

媽媽始終是那個最堅定的支持者,是她堅持即便花大價錢坐飛機也要送奧莉薇參賽,是她跟爸爸抗爭堅持讓奧莉薇瞭解舅舅自殺的真相,是她在爺爺搶救時忍著傷心安撫兩個孩子,是她在爸爸嚇唬奧莉薇吃冰激凌可能會變胖影響選美時盡力阻止,是她在爸爸、弟弟舅舅都反對的情況下,堅持奧莉薇上臺表演,“讓奧莉薇做她自己”,儘管自己的婚姻和情緒狀態一團糟糕,她還是堅持在自己可能的範圍內照顧好兒女的情緒。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至於爸爸,雖然有很多可吐槽的地方,但是他一路駕車護送家人,也是他在爺爺去世後,在與院方協商無效的情況下,為不耽誤選美,指揮全家人偷帶出爺爺的遺體準時到達比賽現場;也是他在錯過了現場報名時間後跪在主辦人面前請求給女兒註冊;也是他在女兒上臺後遭遇嘲笑,主持人試圖抓女兒下臺時,衝上去阻止,並以實際行動聲援女兒,跟她一起狂舞;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再說爺爺,他支持奧莉薇的夢想,教她才藝動作(雖然是跟選美格調完全不搭的脫衣舞)。爺爺口無遮攔,勸說快成年的哥哥要多找幾個女人,卻也小心地確保奧莉薇戴著耳機聽不到這些內容。出言不遜、放蕩不羈的爺爺對待奧莉薇既溫柔又耐心。

比賽的前一天,奧莉薇很緊張,也很怕會輸,爺爺雖然著急去衛生間吸毒“爽一下”,但還是非常耐心地回應她的情緒和問題,沒有一點不耐煩,並告訴她:“真正的失敗者不是那些沒有贏的人,而是那些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人。”告訴奧莉薇,她敢於嘗試,所以她一定是一個winner,讓她安心地睡去,信心滿滿地參加比賽。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比如舅舅,遭遇分手、失業、自殺失敗從死亡邊緣被拉回來,勉強同意跟著去。但是在奧莉薇在臺上被指責時,他第一個站起來鼓掌,給予支持;和家人一起跑到臺上與奧莉薇共舞。

比如哥哥,雖然不說話,不善言辭,發現自己是色盲後情緒崩潰,但是在逐步穩定下來之後,為了妹妹能夠準時參加選美比賽,跟著大部隊繼續前行;在會場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才藝後,找到媽媽要阻止妹妹上臺,怕的是妹妹被嘲笑。看起來憤世嫉俗說自己恨這個家恨每一個人的他,內心其實很柔軟,關愛著妹妹。

家人的所有舉動都在表達,“我愛你”。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哈佛大學有一項著名的“格蘭特研究 (The Grant Study)” 研究的是“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這項研究持續了 76年,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主持這項研究整整 32年的心理學者喬治·瓦利恩特說,“溫暖親密的關係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開場”,認為這是人生幸福的最終奧秘。

對於七歲的奧莉薇來說,她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絕算不上美好。但她這樣一個看起來不靠譜事實證明確實不靠譜的夢想沒有被嘲笑、被打擊,而是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和愛護。雖然夢想失敗了,最終回到普通的生活中。但這種愛會留存在內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們終其一生所要尋找的不過就是自己被愛過、被愛著、值得被愛的證據。這是人生幸福的底氣。每一個痛苦的成年人內心都有一個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小孩。

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愛過,或許成年後的痛苦、自憐、自我懷疑、不安的感覺會少很多。好在,無論現在多少歲,我們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二、理解和看到擁有千鈞之力

有兩個畫面讓我感受到理解和看到的力量。

第一個是舅舅和哥哥,

這個家庭中,真正能理解哥哥的只有舅舅。對於哥哥來說,不能成為飛行員是個巨大的打擊,因為這讓他看起來也變成了失敗者,變得和這家裡他痛恨的一群失敗者一樣。舅舅和哥哥的在海邊的一番對話,沒有雞湯,沒有大道理,卻引人思考,堪稱經典:

哥哥:“有時候好希望能夠一覺睡到18歲,直接跳過這些垃圾的日子,包括高中生活這些”

舅舅:“你知道馬塞爾普魯斯特嗎,法國作家,徹底的失敗者。從沒認真工作,莫名其妙的戀情,搞同性戀。花了20年寫一本沒人看的書。但他也可能是自莎士比亞以後最傑出的作家了。

總而言之,他走到生命的盡頭,回顧他的一生,認為自己最苦的那些年是他一輩子最棒的日子,在這其中他塑造了自己。反而快樂生活的那些年,都是浪費生命,一事無成。

所以如果你要是直接跳過高中,那得錯過多少苦日子。高中是最苦的日子,再也沒有比那種日子更苦的了”

哥哥聽到了之後會心微笑,“去他的選美比賽,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美比賽,上學、找工作,去他的”,堅定地說“只要我想飛,就一定會有辦法”。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第二個是妹妹和哥哥:

當哥哥在車上偶然發現自己是色盲,不可能成為飛行員後徹底崩潰了,用頭撞車,嘶吼著要下車,跑到斜坡下面大聲地咒罵和痛哭。妹妹或許不完全明白這對哥哥意味著什麼,但是她知道,哥哥很難過。於是坐在那裡,將頭靠在哥哥身上,抱著他,什麼也沒說。就這麼和哥哥坐著,畫面非常地動人。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所有這些都在表達,“我懂你”

廖一梅曾說:“人都是孤獨的。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一個人很難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很難感同身受。面對別人深重的痛苦,有時候並不需要說什麼安慰的話,也不要說什麼道理,講什麼雞湯,就是坐在那裡,陪伴、傾聽已足夠

成人之間如此,孩子之間如此,成人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

面對孩子,家長往往急於幫孩子擺脫消極的情緒,不能接受孩子哭,不能接受孩子不高興,試圖通過買好吃的好玩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無法理解自己,剝奪孩子對情緒的感知能力。

面對伴侶,我們往往會急於勸慰,急於改變對方的情緒和想法,急於給出解決辦法。這可能讓對方感覺不被理解,變得更加孤獨,也可能會引發對方的愧疚感和羞恥感。有時候什麼都不說,給一個擁抱,一起喝杯酒,抽支菸,就已足夠。

三、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

孩子不是一個縮小的成人,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把她作為一個真正的成人對待。這部影片裡有兩個細節讓我看到對於孩子們的尊重和信任。

首先是關於舅舅的自殺:

奧莉薇父母的第一次爭吵是關於是否告訴她舅舅自殺的事實和原因。爸爸覺得對一個小孩子說“自殺、同性戀、失敗”等事情不好,但媽媽覺得她早晚都會知道,所以堅持讓舅舅道出事實。

舅舅是一個同性戀,被戀人分手後,戀人的新歡卻拿到了學術上的頂級獎項,舅舅自殺失敗,被醫院就回來,不允許一個人待著,所以被姐姐接到家裡住。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失敗嗎?可能吧;脆弱嗎?有一點;可恥嗎?談不上。我既佩服媽媽更佩服舅舅,選擇在這樣公開的場合對一個孩子真實,需要極大的勇氣,他不僅說了事實,還真誠地回應她的每一個提問。

媽媽選擇讓女兒瞭解真相,是一種尊重。尊重她作為一個孩子也有知曉真相的權利,尊重她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能力。

奧莉薇父母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對待孩子的觀念。爸爸代表了身邊最常見的一類父母,推崇成功就是要贏,對聽起來不成功、不勵志、不上進、不體面的事情選擇迴避,會在孩子問起時呵斥責罵孩子,久而久之,脆弱、失敗、情緒成為家庭的禁忌,這樣的家庭不接納失敗,這意味著不接受真實,因為真實的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敗、沒有脆弱

媽媽則更能客觀地看待,並不覺得羞恥,並認為女兒有權知道,對於舅舅來說,這是對他的接納,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則是對真實的接納。

其次是關於爺爺的死亡。這對父母沒有試圖迴避和隱瞞爺爺死亡的事實(也可能都在現場,避無可避),尤其是媽媽,相信孩子們可以接受真相,但也會照顧到他們的感受,幫他們做好心理建設,所以專門召集大家說了那番話:

爺爺這一生過的多彩多姿,我知道他非常愛你們兩個。但如果上帝想召喚他,我們就要有所準備,接受事實。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是一家人,更重要的是我們相親相愛。我也很愛你們

。”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或許有文化上的差異。在中國,死亡始終是一個禁忌話題,不可以提起不可以討論。家庭和學校中幾乎沒有死亡教育。親人尤其是非常親密的人,比如父母的突然離開,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和恰當的處理,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人格都會有影響

舅舅的事也好,爺爺的死也好,是否告訴孩子,體現的是家庭潛在的價值觀,也展示出對待孩子的態度,比如是否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是否相信孩子的接受能力。其實以孩子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真相,比欺騙、隱瞞、讓他們猜測好的多。

四、關於成功

從始至終,這部影片一直貫穿著兩個詞,成功和失敗。什麼是成功,什麼又是失敗?來看看這群loser: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無人問津瀕臨破產的爸爸,在家裡也不受待見,夠失敗吧,半夜騎著電動車去找合夥人談判的那一刻,在臺上臺下支持女兒的那一刻,一點都不失敗;

煙不離手,跟老公終日爭吵連抽菸都不敢承認的媽媽,夠失敗吧,她堅定地愛護女兒和兒子,並在關鍵的時候堅持,“讓奧莉薇做她自己”,那一刻,我覺得她很耀眼;

吸毒、看花花公子雜誌、年輕時估計也沒少搞女人的爺爺吸毒過量猝死,夠失敗了吧,卻也算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快意地過完了一生。

舅舅不用說了,算是一個徹底的loser了,可是當他慢慢恢復活力、展現出笑容,跟哥哥說出關於痛苦的日子才有意義的話時,他就是我心目中“世界第一個的普魯斯特學者”;

不想跟家人一樣做loser,堅持了九個月卻不知道自己是色盲的哥哥在很多人的眼中也是一個失敗者。可當他在媽媽哭泣時,讓妹妹去擁抱媽媽,不想讓妹妹被人嘲笑要保護她時,大聲說出“do what you love and fuck the rest”的那一刻,無比地帥氣。

如果用富可敵國的財富、顯赫的地位、驚人的美貌、巨大的影響力這些常見的標準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這個世界99.9%的人都是失敗者。就算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的人生還要繼續嗎?

就像這部影片,全家人相互支持幫助妹妹實踐夢想,最終還是遭遇終身禁賽後原路返回。那麼所有的這一切努力就沒有意義嗎?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願每一個孩子都曾被深深愛過

爺爺說,真正的失敗者不是那些沒有贏的人,而是那些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人。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講述了明朝帝王將相的大事兒之後,以相比之下不夠閃耀的徐霞客的一生結束全書,分享了他對於成功的理解:

“真正的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