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為何要把司馬懿後代滅族?

歷史一書生


劉裕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是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小字寄奴。著名詞人辛棄疾有詞寫道: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得正是劉裕的事蹟。



劉裕這個人自稱是漢朝的後裔,小時候家裡這個窮啊,劉備賣沒賣過草鞋我們不知道,但劉裕肯定賣過。所有窮苦人家的孩子吃過的苦,劉裕都吃過。因此,越是這樣的人,越把權力看得非常重。也因此,劉裕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參加了劉牢之的北府軍。

劉裕在北府軍裡是靠著自己一刀一槍地打拼混出來的,最厲害的一次,劉裕一人對付了五十人。也正是劉裕這一手好功夫,讓他在北府軍中嶄露頭角,從小兵一路做到了將軍。而劉裕更要命的是他是整個五胡十六國時期,唯一北伐成功了的人,收復了晉朝失去多年的山東,洛陽和關中。



劉裕在消滅了桓玄之後,迎回了晉安帝,又親手扶植了晉恭帝。當然,晉恭帝與他的祖宗晉惠帝同樣痴傻,但劉裕當時的野心已經不再滿足只做一個權臣了。已經六十多歲的劉裕在拿下長安之後,他要改朝換代做皇帝。



正因為劉裕出身行伍,在戰壕裡滾出來的人,他要做皇帝就比別人的手段都要更狠才行。所以,劉裕開了一個極不好的頭,那就是殺掉前朝的宗室。說到底,劉裕這是一種自卑心態,他怕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會輕易地被人奪走,於是,他只有把前朝宗室,也就是司馬家的人都殺乾淨了才能放心。


傅斯鴻


劉裕通過鎮壓桓玄之亂,接著平定南方與北伐,積累了不少的軍功與威望,從而慢慢的掌握了東晉的實權。公元419年,劉裕殺死晉安帝,另立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是為晉恭帝。

但僅過了一年,即公元420年,年過五十的劉裕深感自己已時日無多,於是逼迫司馬德文退位,自己建立了宋。而在這其中劉裕將國號定為宋,為很多人所不解,畢竟劉裕和漢高祖劉邦是有關係的,劉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劉交,這個劉交又是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按說有這層血緣關係劉裕國號應該為漢才對。

為何要稱宋呢?劉裕將國號定於宋也同樣是合理的,它一樣有認祖歸宗的意思的,劉裕家族世居彭城,彭城又是春秋時宋國的舊地,劉裕命名為宋其實也合理。

回到正題。劉裕建宋稱帝后,降十分配合自己改朝換代的司馬德文為零陵王,雖然是被封王,但事實上卻是被遷往秣陵給看管起來,一切活動被限制了,其實與被軟禁無異。


在被軟禁之時,雖說司馬德文小心翼翼度日,但劉裕依舊深感不安,聽說司馬德文的皇后生了兒子,立馬派人將其殺害。在殺了他兒子沒多久後,為免除後患他還是決定殺了司馬德文,而在這其中出了一個小變故,那就是劉裕派去毒殺司馬德文的一個臣子叫做張偉的,因不忍心謀害舊主選擇自己喝毒酒自盡。

這就徹底激怒了劉裕,劉裕認為肯定有不少人心中仍有舊主,於是命自己親兵翻牆去毒殺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拒絕自殺,認為自殺不能投胎為人,於是親兵將其挾上床,用被子矇住他臉,將其扼死,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就這樣被殺了。在此之後,劉裕覺得皇帝都殺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司馬皇室全部殺害。

劉裕此舉可以說是開了個先例了,畢竟在此之前還沒有禪位的君主是被殺的,就比如當時離的最近的漢獻帝劉協與曹魏末帝曹奐,他們在禪位後都活的好好的。那劉裕為什麼要這麼做,開這麼一個不好的先例呢?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穩定自己的新興政權,劉裕雖說先祖是漢朝宗室,但到了自己這個時候他只是個泥腿子,能有如今的成就,他全靠自己。一般來說這種靠自己能力打天下的人,往往更怕自己的天下被奪去,比如劉邦、朱元璋這樣的,都對自己天下有威脅的人很小心謹慎,甚至是猜忌。而當時有不少人依舊念舊主,比如前頭說的那個寧願自己死,不願去毒殺司馬德文的張偉,這很難不讓劉裕多想。

而劉裕在稱帝后,他抑制士族,重用寒門,他也很擔心士族勢力因為不服自己的政策選擇扶持司馬氏叛亂,使得司馬氏政權會死灰復燃,對於他來說只有趕盡殺絕才是最保險的,這樣讓想造反的士族沒有任何借題發揮的機會。

再者當時還有一個相當現實原因,劉裕稱帝時五十七歲,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而自己的接班人宋少帝劉義符才十七歲,而且心智未開還是個只知玩耍嬉戲的孩子,實際懂得的還不如十七歲的少年,為了兒子著想他也得殺光司馬氏以免以後出現後患。


當然也有報復的原因,自己怎麼地也是劉氏子孫,蜀漢司馬氏派鍾會、鄧艾滅的,殺光司馬皇室頗有復仇司馬氏、拉攏劉氏子孫的意思。他對司馬氏做的越狠,證明他是真的對司馬氏越恨,世間人就越認同他與劉氏關係密切,是正統劉氏子孫。

因此劉裕將司馬懿後代滅族理性來說是出於自己統治的需要,感性來說是為了報復。

不過風水輪流轉,在劉宋末年,劉裕的後代、也是劉宋最後一位皇帝宋順帝劉準被迫禪位給了齊王蕭道成。當時蕭道成派大將王敬則率軍入宮,宋順帝劉準當時年僅十三歲,看到王敬則帶這麼多人很害怕,於是詢問王敬則自己是不是要死,王敬則冷冷答覆:“只是讓您到另外的宮殿中居住,您家先前取代司馬氏一家(指劉裕代晉建宋事)也是這樣做的。”

這意思就是結局和司馬德文一樣,先到外面住一段時間,接著被殺死。聽完這句話後,劉準自己也深知已無存活的可能,於是流淚說:“但願我今後生生世世永不再生在帝王家中!”果然蕭道成稱帝不久後,劉準便被殺害。劉裕當初為了鞏固統治,開了先例,滅了司馬氏,而不曾想到後來自己的子孫也嚐到了這樣的苦果,令人唏噓!


夏目歷史君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小名寄奴。劉裕建立的宋朝享國60年,是南朝享國最久的朝代,也是南朝國土最大的朝代。因為劉裕的封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國土上,因此取過,國名為“宋”,歷史上稱宋、劉宋、南朝宋、水宋。水宋的得名來自於五行始終說,這個宋是水德,因此也稱為“水宋”。(劉裕圖)

劉裕其人其事

一、劉裕的出身

劉裕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楚元王劉交的22世孫,是漢室的後裔。不過過了這麼長時間,劉裕已經和普通的老百姓沒什麼區別了,只能仰望祖上的輝煌。劉裕非常孝順,為了生活他砍柴、種地、打漁,有時甚至去賭博,都是為了生活所迫。

雖然居於貧窮,仍不墜青雲之志,得到琅琊王氏王謐的看重。

二、劉裕和北府軍

北府軍是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建立的軍隊,只屬於謝家,以後幾度易主,最出名的一戰就是“淝水之戰”。

劉裕出身寒門,在東晉時期的門閥士族的制度下,非常難於走上做官的道路。只有在軍中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淝水之戰中的北府軍)

劉裕從軍後成為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在北府軍中步步高昇,累官至北府軍參軍。主要原因是劉裕在對孫恩的作戰中屢立戰功。孫恩是五斗米教的道士,被認為是最早中原地區的海盜,最後被劉裕擊敗跳海身亡。

北府軍後投降桓玄,桓玄的老婆非常有眼力,建議桓玄殺死劉裕,因為桓玄要利用劉裕才作罷。劉裕自己也感到危險,積蓄力量反叛桓玄,並將桓玄擊敗,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起家部隊,在建立劉宋後,北府軍成為了劉裕的皇家衛隊。

三、劉裕戰功和篡晉

劉裕在北府軍的初期,經常作為先鋒作戰,每戰必勝。北府軍成為他的起家部隊後,戰功是一個接著一個。先後平定中國南部地區的孫恩、桓玄、桓楚、西蜀、盧遁、劉毅、司馬休之等,消滅北方割據政權的南燕、後秦,將東晉的國土幾乎恢復到西晉初年的國土。

因為消滅桓玄,接回了晉安帝,劉裕竊取了荊、司、梁、益、寧、秦、雍、涼、揚、徐、兗、豫、青、冀、幽、並

等十六個州的實際控制權,已經佔了東晉的大半江山。

417年,劉裕二次北伐佔領了長安,這時他的得力干將劉穆之劉邦長子劉肥的後裔,駐守東晉都城建康)病死了。劉裕的大後方出現了問題,劉裕急忙南歸控制局面。到達建康後,劉裕迅速控制了東晉的政局。

劉裕控制政局後,晉安帝(司馬德宗)一直給他加官進爵,但是劉裕已經開始謀劃取代晉朝而自立。他非常注重魏晉時期的讖語,他看到東晉孝武帝后仍然有二位帝王的讖語,晉安帝是東晉孝武帝的兒子,他年歲已大,這兩個帝王可能把他熬死了,於是主動出擊,殺掉晉安帝再立一個新帝,用實際行動破掉這個流傳已久的讖語。於是,在419年他派人勒死了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晉恭帝。420年7月10日,晉恭帝被迫禪讓帝位給劉裕,建立“宋”朝。(劉宋疆域圖)

劉裕為什麼將司馬懿的後代滅族

一、司馬懿給後世子孫留下的隱患

司馬懿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忠心輔佐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的魏國之君,一直隱忍不發,慢慢積蓄力量,在第四位魏帝曹芳登基10年後,發動“高平陵之變”徹底控制了曹魏的大權,他的孫子司馬炎時期取代魏國建立晉朝。

司馬懿政變的時候,他的聲望相當高,但是他的子孫專權,最後取代了曹魏。他是虛偽奸詐、陰險毒辣的代名詞,他經常違背誓言,沒有做人的底線。東晉的明帝司馬紹曾經問過王導關於奪得天下的事情:

據正史《晉書》記載,明帝有一次向宰相王導詢問司馬氏得天下的具體情形,王導便敘述了司馬懿及其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晉明帝聞言極為羞愧,便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自己的子孫都感到羞恥。這種司馬氏家族的作風,讓人深深感到不安,遺禍後人。

二、劉裕為祖上報仇

三國時期,司馬懿的後人首先滅亡蜀漢政權,漢朝的國祚從此斷絕。劉裕是漢朝宗室後裔,對此也是耿耿於懷的了,對司馬懿的後人下手也在情理之中的。

三、劉裕年老,宋文帝年少

其實劉裕並沒有馬上殺害晉恭帝,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二自己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只有14歲,擔心自己死後,兒子不能掌握政權,被東晉的後裔反攻倒算,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下決心殺死已經被廢為零陵王的晉恭帝。421年,劉裕指使手下人毒殺晉恭帝,這個司馬德文不想喝毒藥,怕死後不能轉世,士兵們只好用被子悶死了他。這也夠奇葩的了。

肉體消滅了廢帝后,劉裕仍然不放心,對司馬氏皇室家族開始下手屠殺了。

四、劉裕部眾的顧慮

劉裕起家於北府軍,他的部下大都是寒門出身,被“門閥士族”壓迫已久。既然對司馬氏已經下手,為了自身以後的安危,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凡是姓司馬的都殺,永絕後患。一時間劉宋的國土上司馬氏屍橫遍野,江南和中原地區的司馬氏紛紛逃跑,脫離劉宋的控制區域。

司馬皇族後人安在?

東晉孝武帝有三個兒子: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司馬楚之。前兩個已經被殺,司馬楚之帶領自己的家族和部署投奔了北魏王朝,最後成為了北魏的大臣,在北魏邊疆曾經大敗宋軍,死後追贈徵南大將軍、揚州刺史

劉裕後人下場

劉裕樹立了一個壞榜樣,新朝建立弒殺前朝皇室。劉宋末年,權臣蕭道成要求宋順帝劉準禪讓,禪讓後的當年被蕭道成殺害,年僅13歲,他臨死前說過這樣的話:

“希望在我死後輪迴時,生生世世,再不要投胎於帝王之家。”

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穿越再現彼岸


劉裕幾乎把留在西晉的司馬殺光,但沒有滅族!這和劉裕的出身,性格,當時的環境,還有苻堅的前車之鑑,都有關係。

先看下劉裕的出身:

劉是絕對的城市無產者出身,家徒四壁,沒受過什麼教育,終日遊手好閒,好勇鬥狠,靠勇力得到他的一切,所以他只相信殺伐。

當時滅後秦時,就屠殺了投降的後秦宗室,連婦女都不放過,顯現出街市流氓地痞本性中殘忍橫暴的一面。

苻堅大帝的下場引起的前車之鑑:

前秦苻堅是個心胸寬闊的氐人,對滅國投降者向來很好還給予兵權,但慕容家的落井下石,收留的喪家犬姚萇直接把他縊死。

自此後,滅人國者如果不忍心對亡國者家族下絕殺令,勸諫者往往以苻堅為“柔仁邀名”的首例,致使後代亡國之皇族,罕有保全者。

特別在亂世王朝,皇帝與權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縱觀南北朝一朝,當斷不斷者如宇文護,爾朱榮,都被皇帝連全家一起幹掉了。

脾氣好一點的蕭道成,被後廢帝拿強弓指著肚皮要殺。

處境更危險的楊堅,幾次三番被天元帝試探,一不小心就要死。

無傷上位的高洋,上位之前和東魏皇室博弈了一百回,自己的哥哥連帶老爸的文職心腹都被皇帝暗地裡做掉了

所以,南北朝的權臣一有機會都要嘗試廢立,廢立(殺死)皇帝是權臣防止生命受到威脅的最有效的方法。

於是劉裕乾脆就把晉朝皇族斬草除根了,之後許多人也對此進行效仿


看下當時劉裕所處的環境:

東晉司馬氏宗室還存在一定力量,雖然劉裕在代晉之前不斷削弱東晉宗室,但是由於當時南北對峙的形勢,有許多宗室逃往北方,甚至降附北方政權,對劉宋的統治造成了一定威脅。

如司馬休之被劉裕擊敗後與司馬文思,司馬道賜逃往後秦,被姚興任用後“侵擾襄陽”,後秦滅亡,休之等人又逃亡北魏,其中司馬文思在宋文帝時期仍被北魏用來對抗南朝“劉義隆遣將裴方明擊楊難當於仇池,世祖以文思為假節、徵南大將軍,進爵譙王,督洛豫諸軍南趣襄陽,邀其歸路。”司馬楚之為躲避劉裕對司馬氏的屠殺,“亡於汝穎之間”,“與司馬順明、道恭等所在聚黨。及劉裕自立,楚之規欲報復,收眾據長社,歸之者常萬餘人。劉裕深憚之,遣刺客沐謙害楚之(未成)。”楚之此後也歸附北魏,同樣被北魏用來對抗劉宋“時南藩諸將表劉義隆欲入為寇,以楚之為使持節、安南大將軍,封琅邪王,屯潁川以拒之。”甚至還出現了“楚之渡河,百姓思舊,義眾雲集,汝潁以南,望風翕然,回首革面。”的情況。

此外“時宗室多逃亡在河南。

有司馬文榮者帥乞活千餘戶屯金墉城南。

又有司馬道恭自東垣帥三千人屯城西。

司馬順明帥五千人屯陵雲臺”。

崔浩給太武帝上書時也曾提到“存立司馬,誅除劉族”

一旦這些人在北朝的支持下反攻南方,必然會擁戴前朝皇帝,獲得大義名分,那麼劉宋就會處於被動局面。

而且,當時的高門士族對劉裕缺乏真誠的擁戴。

東晉年間,門閥制度森嚴,高級士族壟斷軍政大權,壓迫低級士族,二者之前存在非常大的鴻溝。

門閥與士族之間和印度的種姓制有得一拼!

劉裕的出身就是士族,加上本人“僅識文字”,更加被高門士族所不齒,很多出身高門不願與他合作。

劉裕拜太尉,謝混晚到”衣冠傾縱,有傲慢之容。裕不平。乃謂曰:謝僕射今日可謂傍若無人。”郗僧施“領宣城內史,入補丹陽尹。劉毅鎮江陵,請為南蠻校尉、假節。”

三品要職丹陽尹不做,反而跑去做四品的南蠻校尉,明確表示了反對劉裕親近劉毅的態度。

“丹陽尹劉穆之權重當時,朝野輻湊,其不至者唯混、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恨。及混等誅後,方明、廓來往造穆之,穆之大悅。”

謝方明,蔡廓也同樣不願意與劉裕合作,直到劉裕擊敗劉毅,誅殺謝混、郗僧施之後才向其妥協。

就連一直“盡心高祖”的鄭鮮之也對劉裕十分輕蔑“。

這種種姓階級的矛盾,外部的威脅使劉裕不得不下狠手,滅了這些門閥的念想!


劉裕武功赫赫,但他開了這個壞頭。

在劉裕之後,一代又一代,都是以上代君王鮮血的鮮紅色做為開國慶典的主色。

估計每位“開國皇帝”在鑼鼓喧天和臣民的歡呼聲中,都不免存有彷徨顧慮的黑色意念:

我家子孫,何時何地,會被何等臣下,以何種手段弄死。

所以自古手握重兵的開國功臣,也鮮有善終!


蓉兒是妹紙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劉裕建宋後,大肆屠戮司馬家,不光是司馬懿的後人,所有姓司馬的都難逃一劫,逼的南朝部分司馬氏不得不放棄相對安定的環境舉族北遷,甚至還有遠逃海外的。

劉裕殺光司馬家,守仁君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鞏固統治。司馬家先祖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可是如雷貫耳,劉裕雖然代晉建國,但是誰又能保證司馬家的後人會不會出一兩個堪比先祖的人物?而且劉裕稱帝時已經五十七歲了,古代年近花甲的人又能活多久?但是他長子劉義符也才十四歲。繼承者年幼,自己又快不行了,劉裕為了能讓兒子接手一個穩定的國家,不惜對東晉皇室斬草除根。

無限放大上面的指示向來是咱們的好習慣,本來只殺一個,指示到下面就是要滅一族,本來只要滅一族,再往下傳就是姓司馬的一個也別放過,所以劉宋王朝裡所有姓司馬的人就遭難了。

說劉裕是替曹魏報仇的純屬無稽之談,首先劉裕是楚元王劉交之後,是劉邦親弟弟的後人,論血脈那是正兒八經的漢朝皇室後裔,怎麼會給篡了漢室的曹魏報仇?其次劉裕可是一個從小兵摸爬滾打上來的皇帝,有如此豐富的經歷,又是一國之君,怎麼可能為百年前發生的事動氣。


不過劉裕這麼一搞,卻為後世朝代開了個先河,他的後人也無法逃脫。

在此之前,新朝建立後,為表示大度,往往會善待前朝皇族,比如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只是把六國後裔遷到咸陽,劉邦滅秦也善待秦王子嬰,劉邦滅項後項羽的叔叔也被劉邦封了侯,曹丕代漢,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蜀漢滅亡後劉禪也能安享晚年。就連司馬昭篡了曹魏,曹奐也被封為陳留王,得以安享餘生。偏偏到了劉裕這裡,把東晉皇室殺了個乾淨。


南齊滅宋後,劉裕的後人也沒有幸免,被蕭道陳屠殺,後來的王朝多有此舉,全是劉裕帶的好頭。

劉裕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但是屠殺司馬氏確實是他的一個汙點,不過人無完人,始皇帝也焚書坑儒,漢武帝也搞巫蠱之禍,咱們後人客觀的看待就行了。


守仁讀仁


宋武帝劉裕,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東晉皇帝,自己稱帝,建立劉宋政權。由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70多年的南朝拉開了序幕。南朝依次經歷了宋、齊、梁、陳4個王朝,其結束的標誌為公元589年陳朝被隋文帝所滅。劉裕是劉宋的開國皇帝,在位期間,他整頓朝綱,抑制豪強兼併,關心百姓生活,減輕農民負擔,重視教育,減輕刑罰,有效地鞏固了政權,也為後來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礎。

據史載,他是漢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曾祖劉混隨著晉室南遷到京口。劉裕雖然出身貧寒,但從小就有大志向,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帶著雄心壯志,劉裕走進軍營,成為東晉北府軍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由此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

基本介紹完畢。現在迴歸正傳,說一說,劉裕為何要把司馬懿家族後代趕盡殺絕呢?劉裕出生於寒門家庭,而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是一個豪門大族執掌政權的年代,劉裕的家族備受歧視。讓劉裕從小就對豪門大族及其在政治上的最高執政代言人物司馬氏皇族產生了嚴重仇恨心理,導致他心理存在畸形甚至是一種變態。還有一點那就是劉裕萬分恐懼當時勢頭還非常強勁的士族土豪勢力,他擔心如果不斬草除根勢必會導致司馬家族日後復仇。

劉裕勢必會清算司馬氏餘黨,是因為劉裕是漢朝的後代,所以誅殺司馬一族,於公於私都是正常的,通過誅殺司馬家族可以安撫了漢朝的殘餘勢力的情緒,由此獲得劉氏一族勢力的大力支持。

劉裕起於寒微,行武出身,文化基礎不牢,以至於遭到土族豪門的蔑視。雖然劉裕屢次北伐揚名立萬,也深有民眾基礎,不過在士族眼裡壓根就沒有看得他。而起劉裕的政治基礎不牢,在士族的支持比例不高,所以劉裕一怒之下令誅殺全國所有的司馬姓氏者,這樣的舉動是一種宣洩,是對司馬氏家族一種極大的仇恨。

還有就是劉裕本人天生性格殘暴,做事不經過大腦,不考慮任何後果,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可以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對白痴皇帝司馬德宗都能痛下殺手,更何況是對子孫後代具有很大威脅的司馬家族的後代呢。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瞭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赤壁之戰曹操為何沒能一敗塗地,而能東山再起?諸葛亮死後為何西蜀無人繼承他的衣缽而迅速瓦解?

赤壁之戰時,老將黃蓋詐降。而曹操敗走華容道卻能劫後餘生。這不能不講一下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之大氣,在用人上是體現的最明顯的。所謂:海納百川。其招降納叛、用人不疑、真誠相待、情同手足、堅決採納好的建議、勇於承擔責任、知人善任。是其他人無可比擬的。

華容道關羽為什麼義釋曹操?就是關羽在曹營時,曹操一點也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雖然關羽不為曹操所用,曹操還是對他非常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赤兔馬,送綠蘿袍。有一段曹操吃飯的場景:曹操在吃一盤非常好吃的嫩鹿肉,就想起關羽了,讓給他送去,並且把爐子帶去,怕涼了。還要給他送美酒去。

雖然曹操不能避免拉攏人的嫌疑。但是卻也是情真意切。 劉備、關羽、張飛。走投無路時都是投奔曹操。曹操待他們情同手足:同食同攆。後來煮酒論英雄劉備嚇跑了。敗於呂布時又回來投降曹操,曹操還是收留了他。劉備卻用小人之法殺了呂布。

所以在歷史上,對關羽比對劉備評價要高。就是劉備是反覆小人。關羽是義氣漢子。

曹操官渡之戰後燒掉部下寫給袁紹的書信,赤足接荀攸,義釋張遼,也足見其對人的真誠。曹操的真誠換來的是部下多數人的忠誠。當然不包括劉備!在這裡不說黃蓋的詐降不好。黃蓋比劉備在素質人格上要高過千萬倍的。

諸葛亮在家裡閉門造車搞了《隆中對》。他一門心思搞三國鼎立,圖謀分裂,製造戰爭。使戰火又燃燒了幾十年。最終華夏被五胡亂華所蹂躪。這樣一個搞分裂的陰謀家居然被人推崇!!!!可嘆啊!很不應該。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透頂。黃巾軍起義,人口劇減,幾個大臣帶皇帝流浪討飯。董卓屠殺長安城。曹操在《蒿里行》中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這時候本來應該恢復生產,修養生息的。

在諸葛亮治蜀時,四川饑民很多,而曹魏政權在北方搞屯田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生問題。 諸葛亮打著復辟、正統、王道的旗幟乾的卻是分裂國家、圖謀自取、發動內戰、挑起戰爭、勞民傷財的勾當。

諸葛亮鼓動劉備取西川,坑害拿他當好弟兄的劉璋,借刀殺關羽、囚禁馬超、用計殺了魏延、把李嚴貶回家、毒死彭漾,用激將法讓老黃忠送死。這就是他的“仁義”。諸葛亮玩弄後主劉禪與鼓掌之中,哪裡有一點“禮”。諸葛亮瘋狂北伐,這種以小欺大、徒勞無功的戰爭只能說明他不“智”。其教唆劉備借荊州而不還沒有一點“信”。其:仁義禮智信。全部喪失。

諸葛亮假借孔子的思想為其發動的戰爭來正名。這樣後來的石敬瑭、吳三桂、汪精衛、溥儀、張勳等都是以諸葛亮為榜樣,打著復辟的旗幟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這樣就開創了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的漢奸理論思想。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知道劉備打不過曹操、孫權。就教唆劉備去打他的自家弟兄劉璋的主意,並最終消滅他們,而不是聯合他們。這樣他就開創了窩裡斗的先河。

諸葛亮治蜀,人口96萬。帶甲士兵10萬,官員4萬。這樣官兵的比例是:1:6。也就是說6個老百姓供養一個官兵。孫吳使者出使西蜀時看到的景象是:蜀國百姓人人面露飢色,個個垂頭不語,可見諸葛亮治蜀之嚴。吳使回去後和孫權說:蜀近忘也。天府之國、膏頤之地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竟然餓殍遍地。川中平原、歌舞之地,竟然人人垂頭不語。後來學者:胡覺照、魯迅、廖倫燕也認為:蜀國不亡,世無天理。

諸葛亮也是歷史上一個對權不放的獨裁者。《三國志》記載“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自校薄書”、“罰二十以上親攬”。明朝丞相胡惟庸曾說過:寧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無權。這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最好解釋。

漢晉史書記載:諸葛亮圍祁山時,招來鮮卑的比能,比能等帶兵到故北地石城做諸葛亮的外圍接應。《可能是甘肅西北的地方》諸葛亮的手很長,跨過曹魏和鮮卑直接勾搭上了。這種勾引外敵屠殺自己人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漢奸分裂分子。

終於,在諸葛亮死後一百年左右,匈奴人劉淵以漢室正統的名義稱帝並大殺華夏子民。導致了五胡亂華。五代十國。


談古論今滄海劍


劉裕之前的禪讓都和平過渡,從劉裕開始,禪讓開始蒙上一層血腥。

劉裕先派人刺殺晉安帝,稱帝后,將晉恭帝貶為零陵王,後派人將其悶殺,並幾乎殺盡司馬氏一族,除部分逃亡北朝,如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等。

為何劉裕要開殺前朝皇帝的先河?存在這樣的說法:

一,東晉時期,門閥制度森嚴,劉裕出身低微,即便他大權在握,高門士族依舊對他不齒,並非是真正擁護他。

二,雖然劉裕在代晉之前,極大削弱司馬氏的勢力,但司馬氏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劉裕稱帝后,大量司馬氏逃往北朝,結合北朝的力量對劉裕形成極大威脅。更何況,北魏大臣崔浩曾上書太武帝“存立司馬,誅除劉族”,因此一旦北朝來攻,這些人勢必會擁戴前朝皇帝或者司馬氏。

這時候,劉裕殺司馬氏的積極意義會大於消極意義。但他開了很不好的先河,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宋順帝禪讓蕭道成後,也被蕭道成所殺。


五味社


劉裕是誰?他是如何從一介草民變成皇帝的?



劉裕出生在東晉的一個農民家中,雖然祖上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但是傳到劉裕這一代時,劉氏家族已經淪為了普通老百姓,劉裕身上的皇室血脈也稀釋得差不多了。

但就像劉備一樣,劉裕自命不凡,他決心要重振劉氏家族。劉裕成年後便選擇了參軍。

劉裕加入了謝玄的部隊。這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便是這支軍隊完成的。

劉裕靠著自己的一股拼勁,逐漸在軍隊中闖出了名氣,幾年之後便掌握了這支部隊的實權。

就在劉裕還在軍中拼殺的時候,桓玄起兵造反,大軍直逼都城建康,不少朝中大臣、貴族四散逃命。而桓玄也是在殺了重臣司馬元顯後掌握了東晉的政權。

劉裕看到桓玄坐在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位置上,有點坐不住。

他一番思量後決定出兵討伐桓玄,一來劉裕自己已經掌握軍心,擁有一支尖銳部隊;二來劉裕師出有名:討伐逆賊,扶持正室;再而,劉裕可藉此機會立下大功,有助於他權力膨脹。

在劉裕平定桓玄叛亂後,扶持晉安帝再次上位。但劉裕手中已經掌握了全國八州的軍權,劉裕此時可以說是權勢滔天。晉安帝已經成為了劉裕手中的傀儡。

劉裕掌握東晉的實權後,並沒有著急推翻它,而是選擇了先收復邊疆失地,進一步籠絡人心。

劉裕是如何滅掉司馬氏族的?

公元419年,劉裕派人殺了晉安帝,另立司馬德文為帝,也就是晉恭帝。劉裕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有二:

其一,彰顯劉裕在東晉的絕對地位,讓朝臣百官產生畏懼;

其二,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話叫“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是晉安帝的上一任皇帝,劉裕認為這是天意,他為了順應天意便殺了晉安帝。可見劉裕做人行事是何等小心。


公元420年,晉恭帝把皇位禪讓給劉裕,劉裕終於登基,建立了“宋”。晉恭帝名譽上是被“請”出了宮,封為零陵王,實則是被軟禁在宮外,整日不許出門。

登基後的劉裕已經年過半百,他深知自己時日不多。但是朝中大臣乃至前朝貴族,並不是很服從他這位新皇帝。劉裕一直為此時擔憂,他開始重用寒門子弟,壓制士族門閥。

但劉裕擔心這樣壓制下去,朝中大臣們會掉頭扶持舊主。劉裕便下令派人暗殺晉恭帝,以絕後患。

劉裕為什麼要滅掉司馬氏族?

一般像劉裕、朱元璋這種打出一番天下的人,行事都會非常小心。只要有威脅到自己江山社稷的人,絕對會除掉。

晉恭帝死後,劉裕還是不能安心度日,自己的兒子年齡尚小,還有司馬氏族留在世上,司馬氏族中還有少數幾個是朝中大臣。心狠手辣的劉裕為了自己的江山,便滅了司馬氏族,朝中大臣們就算想跳反扶持舊主,也沒得舊主可扶持了。


總結下來,劉裕滅掉司馬氏族的原因有二:

其一,劉裕自己時日不多,而他的兒子年方十七,還是嬌生慣出來的。劉裕害怕他死後自己的兒子不能成事,便滅了司馬氏族,永絕後患。

其二,朝中大臣和士族門閥大多心念舊主,劉裕便殺光舊主,讓他們念無可念。


史之策


劉裕沒有要把司馬懿後代滅族

劉裕雖然是殺皇家專業戶,先後滅了荊楚桓家、南燕慕容家,以及後秦姚家,但對於東晉司馬家,劉裕並沒有趕盡殺絕,相反,還有些善待

比如他的兒媳婦司馬茂英,就是晉末帝司馬德文女兒,在劉裕死後,太子劉義符繼位,司馬茂英成為皇后。假如劉義符爭氣,沒有被廢掉,劉宋下一任皇帝估計就是司馬茂英兒子了,劉宋也就成了司馬晉延續

假如劉裕要把司馬家滅族,會留著司馬茂英這杆大旗麼?

當然,死在劉裕手中的司馬諸姓,也有不少,畢竟他也要消除隱患

最初被劉裕剿滅的為司馬休之部眾

司馬休之他們在桓玄謀反時,先後逃到了後秦南燕,後來聽說劉裕起兵攻破了健康,才返回的東晉,繼續得享高位。412年,劉裕討伐劉毅時,還任命司馬休之為六州大都督,掌控大軍,那時候,二人配合有加

兩人反目是在414年,劉裕掌權時整頓朝綱

司馬休之兒子司馬文思無惡不作還擅殺官吏,史書記載其“性兇暴,好通輕俠”,這就犯到劉裕忌諱,但劉裕避嫌,清理掉司馬文思黨羽後,並未直接處理司馬文思本人,只是把司馬文思交給遠在荊州的司馬休之。而司馬休之並未處理司馬文思,直接一封書信說貶為平民了事……這就惱了劉裕了

415年,劉裕弄死司馬休之次子以及侄子,發兵攻打司馬休之。同年,司馬休之兵敗,其宗族子嗣逃往後秦,後秦滅後,又投靠了北魏

最後被劉裕殺的是東晉倆皇帝

一個皇帝叫司馬德宗,一個皇帝叫司馬德文

司馬德宗是個傻子,自幼口不能言,不分寒暑,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史書記載:帝不慧。劉裕殺他,估計是讓其給司馬德文讓位,不殺怕被別人利用,畢竟司馬德宗也做了十多年的皇帝了

司馬德文死的可惜了,東晉滅後秦,都有他的一份功勞。在位時,也非常配合劉裕,禪位也禪的心甘情願,殺司馬德文,只能說,消除隱患

劉裕殺他,也不是那麼正大光明,而是趁著他老婆不注意,偷偷殺的。死後,劉裕帶領百官祭祀……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劉裕並無滅司馬一族之心。否則,殺人就是正大光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