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現在市面上的酸奶飲品種類那麼多,我們今天要說的一個酸奶品牌,其產品風靡亞洲各國,一年賺36億,而且截至目前,它已經有了84年的歷史,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在中國的對手大家應該都知道是蒙牛和伊利,蒙牛在十年的時間內,把其產品推廣到全國每一個鄉村,而伊利更是優秀,僅僅用了5年時間,幾乎中國所有的超市中都可以看到伊利的產品。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但實際上,養樂多這個品牌來自日本,1935年,福岡市有一個醫生叫代田醫生,設立了代田保護菌研究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養樂多第一次面向大眾。在這期間,有幾次因為一些原因,養樂多所使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這導致養樂多銷售中斷,但一直到現在,這個品牌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相信大家都喝過養樂多的飲品,它的容量非常小,每瓶2.2元,但是卻創造了一年36億的銷售額。養樂多的創始人代田醫生明白,要做行業中的領袖,就要專心做一件事,將一個產品做到極致。而且對於競爭對手,就算打敗了一個,還有另一個新的對手出現,而打敗別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打敗,所以,代田醫生開創益生菌市場,從來都不與對手針鋒相對。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精鑽單品,做行業的獨行俠

當別人在不停地生產新的產品,或者擴充市場渠道的時候,代田醫生帶著養樂多不緊不慢,一直堅持自己的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和有限的市場。哪怕是這種方式,養樂多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韓國、中國,都穩佔市場,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中,每天的銷售額可以做到高達500多萬瓶。很多人也因此瞭解到這個100毫升的紅色瓶子,使其成為全球最牛的產品之一。

和很多其他的乳製品企業不同,養樂多始終都很另類。養樂多剛開始推出的產品,就是我們印象中那個100毫升的紅色瓶子的低溫乳酸菌飲料。在那個時候,中國市場上最火爆的產品是太子奶,曾創下了1.5億銷售額的奇蹟。但是,養樂多憑藉自己的另類,直到2011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20億元。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養樂多一直都是在乳酸菌飲料市場上發展,而為了打破養樂多這種爆炸式的發展,蒙牛和伊利也推出了幾款相同類似的飲品,推出之後的成效不錯,養樂多也明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因為養樂多一直秉持自己一瓶單品打天下的理念,所以仍沒有改變自己的策略。事實證明,養樂多這種方式是正確的,84年來,仍屹立不倒在中國市場上。

解決最後一公里,打造產品親和力

不知道大家對代理商怎麼理解,在快消品市場上,代理商們手裡掌握著眾多的品牌,就是一臺賺錢的機器,將產品在商場或是超市進行售賣,單一品牌就很難與消費者產生直接的互動。一直以來,在中國市場上,蒙牛、伊利、光明一直都還是行業巨頭,作為對手的養樂多,始終和它們不一樣,它沒有遵循傳統特點,沒有依賴傳統的超商渠道和代理商。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養樂多創造了一種自己獨特的銷售模式,1963年,養樂多采用了一種家庭配送的模式,配送員都是一群家庭主婦,也是他們一直奉行的“養樂多媽媽”模式。養樂多的銷售主力軍一直都“養樂多媽媽”,在當時,每天賣出的2800萬瓶養樂多中,至少有70%的銷售業績都是來自“養樂多媽媽”。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家庭主婦賣給你東西,這個產品就會給你留下一種親民的印象。養樂多就是利用“養樂多媽媽”的和藹可親,來塑造品牌形象,除此之外,還可以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溝通起到很大的幫助。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配送中心還給每位“養樂多媽媽”配備了統一的電子設備,目的是為了記錄客戶的信息,但她們即使沒有這個電子設備,也可以把所有信息瞭然於心。另外,這些“養樂多媽媽”大多都是來自於社會基層,所以對於如何與消費者交流,比其他人都會更熟悉一些。因此,正常人來說,每天可以賣出70瓶,而“養樂多媽媽”可以賣出150瓶。

這種銷售模式讓養樂多的規模越來越大,“養樂多媽媽”承擔了城市的代理與業務上的雙重角色。在中國的28個城市的33個配送中心,有1500多名“養樂多媽媽”。


一瓶只賣2.2元,“不上進”的酸奶?卻賣了84年,每年掙36億!


就像所有的百年企業一樣,養樂多能做到這種成績,與其一直堅持的一瓶單品打天下、“養樂多媽媽”,有很大的關係,捨去的是更多產品的可能性,得到的卻是企業的長遠。養樂多雖然走得慢,但它卻能走的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