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呢?

王小榜007




苏联本来在二战前通过了几个5年计划,集中所有的资源大搞建设,迅速推进了苏联的工业化。并且还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会,从欧美各国引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攻到了莫斯科城下。苏联的工业体系受到了很大破坏,欧洲部分的领土和资源有不少都被德军占领。但苏联利用自己的集权体制,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纵深优势,最终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转化为反攻,击败了德国。


战争让苏联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仅有1.6亿人口的苏联伤亡了2900万人口,整个国家的工业和农业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毁。基本上欧洲部分的领土都是一片废墟,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

在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和日本、德国迅速崛起,共同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当然二战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他迅速成为了世界霸主,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动摇他的这个地位。



之所以熟练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首先应该感恩德国。如果没有德国的神助攻,就没有强大苏联的存在。表面上看德国是苏联的敌人,实际上正是德国成就了苏联的强大。

首先,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摧毁了英法两国的工业和军事体系,并且让他们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英法本来是世界强国,这次衰落之后,就迅速被美国碾压,被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小弟。

其次,德国以一国之力横扫欧洲,还差一点灭掉的数量,这背后得益于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的支持。二战后期苏联不顾巨大的牺牲首先攻进德国柏林,就是为了抢占德国的工厂和工业设施,而美国却抢走了很多的德国人才。苏联把占领区的工业设施全部拆下来运回了苏联,搬迁行动一共持续了三年。

最后一点,苏联向德国索要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没过多久苏联认为自己获利太少,再次从英美的德国占领区得到了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都为苏联的崛起和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苏联的崛起还要归功于另外一点,那就是极权体制。独裁政权也有优势,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民主政权也有缺点,那就是决策效率太慢。

苏联的领导人在国内采取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把国家的几乎所有资源都用于工业建设上。最终导致老百姓生活困苦,整个国家社会发展丧失了根本动力。

当然在五六十年代的苏联,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至少从表面上看,苏联迅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军事强国,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

因为苏联是一个联邦组织,他把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苏联的一个资源配合体,不客气的说就是资源生产地。其他国家的农业和工业体系必须为苏联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苏联的解体提供了外部条件。



前边也提到了这种模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七八十年代的苏联迅速崩塌就是因为其社会内在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表现在社会底层就是民不聊生,老百姓已经几十年都吃不饱饭了,很多人连黑面包都吃不上,这样的国家如果不灭亡,天理不容。



苏联的工业体系是畸形的,很多重要物资都依赖于进口。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和农业则非常薄弱,这种一条腿走路的方式本身就是病态的。因此有人说苏联不过是一个畸形的巨人,实际上非常脆弱,刮了一阵强风,他就会马上倒下,再也站不起来了。

正是因为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打压,导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比如南斯拉夫和中国。在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内部也有很深的矛盾,苏联的解体有其必然性。



哈耶克曾经说过:公共资源要么浪费过度,要么使用不足,根本没有办法以最合理的方式来配置资源,这也是最终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根本原因。

表面上看二战后的苏联迅速成为了世界强国,实际上不过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也”,对于一个根基不稳的国家来说,发展太快根本就不是一件好事。苏联的崛起和灭亡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教训,非常值得当今世界各国的反省和总结。


新知传习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迄今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作为二战最激烈的现场,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死亡2700万人,伤亡总计4200万人的惨重代价。对于只有16000万人口的苏联而言,这是相当惨重的伤亡,至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依然是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但匪夷所思的是,苏联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二战后一跃成为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简单说来,苏联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苏联比英法等传统列强失去的少,但是得到的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二战打碎了欧洲列强

和一战摧毁四个传统欧洲帝国一样,二战对列强的打击更加全面而彻底。

作为二战的主要参<strong>战国,苏联直接面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纳粹德军。因此,苏联也成为二战中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国家。

但是,二战对于其他参战国的伤害似乎更大,比如英国,这个二战前的超级大国,因为二战再次元气大伤,由于国力被严重削弱,加上美国推行的反殖民地化浪潮,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带着的是英镑体系的崩溃,不得不让位于美国的美元体系。由此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

相比于英国,法国显得更惨,二战期间的亡国经历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虽然战后捞了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早已被边缘化。

而欧洲新兴工业强国德国被二战打得奄奄一息。其他欧洲国家则不值一提。

而苏联,则依靠海量的资源、巨大的战略纵深、恐怖的战争动员动力以及美国等盟国的支持,苏联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恢复实力,最终反杀德国。

因此,二战之后,放眼望去,欧洲大陆已经没有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苏联显得鹤立鸡群,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strong>

2、二战没有打碎苏联的核心

苏德战争没有打垮苏联,在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苏联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浴血奋战最终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早在二战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对苏联的侵略,斯大林创造了斯大林模式,并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

二战虽然摧毁了苏联的西部工业基地,但是没有摧毁苏联根本的工业基础,更没有摧毁斯大林模式,因此可以说苏联在二战中保持了其最根本的核心。

因为斯大林仍在,战后苏联的斯大林制度依然大行其道,这使得苏联能够在战后继续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也就是”三五计划”。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在西欧诸国还在为灾后重建发愁,眼巴巴地等着美国的援助时,苏联已经迅速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计划经济,在紧要关头总能发挥出恐怖的动员能力,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难以办到的。

由于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加上苏联地大物博,资源基本可以自给,这使得国际资源波动对苏联的影响较小,所以苏联不会像西欧国家那样,被美国一次一次的剪羊毛。

由于计划经济的相对优势,使得苏联可以走出一条和美国完全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苏联能够迅速恢复实力并保持强大实力的根本原因。

3、苏联在二战前后的疯狂掠夺

虽然二战期间苏联至少损失了超过2700万人的巨大代价,但是和苏联得到的相比,这一点伤亡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首先是国土方面。二战爆发后,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了一战时失去的沙俄土地;随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1940年6月,苏联再次出兵夺取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和罗斯福密约,以牺牲我国的权益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东北,由此苏联获得了在我国的一系列权益,包括租借不冻港。

对于噬土成性的俄国而言,土地意味着财富也意味着强大的国力,除此之外苏联在二战期间还夺取了其他更多的资源。

作为新兴的科技强国,德国在二战前后贡献了很多科技成果,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消灭纳粹德国的主力,从德国掠夺了一大批专家人才。

不仅如此,苏联还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厂房设备拆除并运回苏联,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位于东北的日本厂房设备,他们同样被拆除运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帮助苏联的工业能力更加强大。

可以说科技实力的加成帮助苏联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更加迅速的进步,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在1961年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太空。

另外由于苏联的浴血奋战,二战之后共产主义制度得以越出苏联在几十个国家相继开花结果,形成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主义阵营,苏联由此成为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领导,这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群众基础。

所以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绝非偶然,这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加现实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是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直接因为战争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660万人,纳粹德国也一度打到了莫斯科城外,深入苏联腹地,也给苏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按理说苏联经过了二次世界大战,元气大伤,要恢复过来至少也要几十年时间,但是神奇的是,在二战结束不久之后,苏联的工业,军事,迅速的崛起,并且很快就成为了能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整个战争过程中,除珍珠港事件外,本土并没受到攻击),那么苏联是怎么在战后迅速崛起的呢?

苏联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不只是简单的因为战争末期,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划分,也有包括政治制度,国土辽阔,具有完整的重工业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有人会觉得,苏联在最初对抗德国法西斯的时候,屡败屡战,所以就认为在二战前夕的苏联,远比不上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事实上苏联,在沙皇俄国时期,这个国家就一直都很强大,当时可能就日本,英国,美国能打赢沙俄,那也算世界第四,从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后,苏联成立就让整个国家更具凝聚力。

所以苏联虽然在战争过程中,损失惨重,但是从战争末期出兵东北来看,苏联军队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虽然这时的关东军已经不是最厉害的关东军了,在一战之后苏联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后来在二战中受到了一定破坏,但是对于战后重建的影响并不大,就比如东北是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因为日本占领东北时,修了很多工厂,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对东北是有一定破坏的,但是后来建国后,很快就在这修建起了重工业基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工业基础,苏联也一样,苏联政府同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决策上效率会比政府有分歧的国家高很多。

从一方面说,苏联在战争中损失很惨重,但是作为进攻柏林的主力,苏联也是得利最多的一方,今天我们很多人会说,希特勒如果不双线作战,不出现决策失误,二战最后的胜负真不好说,德国当时可不只是工业十分发达,科技也是世界顶尖的,V2导弹,U型潜艇就是德国的大杀器,当苏联攻占了柏林后,开始大批量吸纳纳粹顶尖科学家,接受德国的武器,这也就为苏联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美国虽然在这个时候先有了原子弹,但是二战结束后的过渡时期还没结束,苏联人就在1949年8月29试爆了原子弹,这时起在军事上苏联有了和美国抗衡的资本。

二战结束后,由于世界各地兴起的独立运动,英国衰落了下去,但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群体,影响力却卷席亚欧大陆,甚至还有美国旁边的古巴,那个时候我们也是站在苏联一边的,虽然后期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确是一团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苏联因为政体,计划经济等因素,可以集中力量搞某一方面的发展,加上战争赔款,让苏联得以在战后迅速崛起,虽然从长久来看,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但是也造就了苏联在军事上的强大,包括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费支出,强大的核工业,后来和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等等。

所以苏联在二战之后迅速的崛起,我认为苏联政府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苏共中央对国家有高度的决策权,可以集中整个苏联的力量搞发展,这促成了苏联的高效率,也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很难做到的,所以苏联的崛起并非偶然。


玄坤


这个不难理解,二战的时候,像苏联这种损失惨重的国家还真是不少,战后迅速崛起的国家也不少。

比如德国在二战期间整个国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因为美英在进行战略大轰炸的时候,对德国投掷了200多万吨炸弹,这种投放强度让德国数得着的城市几乎都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更有甚者,由于当时炸弹的精度非常低,当时摧毁一个目标平均需要300枚炸弹,也就是说准确率还不到1%。所以,在美英对德国轰炸期间,其实大多数炸弹都投到了非军事目标上。

(描写美英机群在德国上空的油画)

不要以为这对德国人来讲是件好事,确切的说这叫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美英这种高强度的战略轰炸,让上百万吨炸弹丢到了非军事目标上,本来美国人想炸一座工厂,结果摧毁了一座城市,致使整个轰炸期间导致了60万平民是死亡。

比如科隆在被轰炸的时候,61%的城市被摧毁,诺达的城市除了科隆大教堂还在伫立,几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

除了轰炸德国的城市、工厂等,当时美国人对德国的交通也进行了大规模破坏。

到了二战末期,在美国的轰炸下,德国的运力减少了90%,国内物流陷入停顿。因为,此时整个德国境内哪怕是大后方也几乎已经找不到了一条完整的交通运输线了。所以就算是工厂能生产出足够的武器,也没办法运到前线了。

二战让德国损失的人口更是惊人,二战德国共损失人口将近700万,其中大多数为青壮年男子,导致战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即便如此,德国人仍然创造了著名的莱茵河奇迹,到1961年德国再次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当年GDP达826亿美元,比第三位的英国超出了49亿美元。

(美丽的莱茵河,由于周围聚集了大量德国工业区,所以战后德国的发展也被称为莱茵河奇迹)

可见,苏联能够在战后迅速恢复成为超级大国,在当时来看并不是孤例,而是各大强国比较普遍的现象。

苏联当时的条件也不错

各国复兴的原因很简单,虽然当时欧洲很多国家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很多国家的教育体系还在、人才还在,只需要补充相关的物质基础,就能迅速走出战争阴霾,获得新生。例如,西德在战后在校大学生只有10万人,到1970年已经增加到41万人,这就是教育体系存在的优势,可以在短时期内大批培养专业人才。

相对于德国来说,苏联恢复起来可能更容易,虽然没有外界的援助,但对苏联人来讲,他们的工业基础还在,并且是仅次于美国的存在。

苏联早在第2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就已经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了,所以,他拥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和门类齐全的工厂。

在二战期间,虽然苏联工业遭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但并不是完全被摧毁。因为,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一方面进行全国总动员,另一方面将大量的工厂和产业工人迁到乌拉尔山附近。当德国人打到莫斯科附近的时候,苏联已经成功将超过1800万人口和2000余家工厂迁到了大后方。到1942年初,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止跌回升。

当时苏联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战争的突然爆发致使西部地区大量的工矿企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导致资源不足,难以生产足够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战争期间,美国人不仅支援了苏联人大量装备,还支援了苏联大量的工业原料。

例如,仅钢材就支援了258万吨,无烟火药13万吨,铝材2.6万吨,为苏联生产各种武器装备提供了帮助。

二战期间,苏联的武器装备生产仅次于美国,共生产各种枪械1000多万支,火炮83万门,坦克10万辆,飞机15.8万架。

这也说明,当时苏联的工业体系在大后方仍然保持一个高效的运转和巨大规模。所以,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世界就已经把苏联当做敌人了,因为他即便在战争期间也保持了强大的工业能力,一旦战争结束,面对西欧的废墟,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苏联可以轻易占领整个欧洲。

(二战结束后不久即迎来冷战,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图为欧洲地区的对峙)

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当然没有攻占整个欧洲,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复原,参加了恢复祖国的建设中。苏联西部地区被毁坏的程度比德国有过之无不及,很多地方曾经被苏德双方反复摧毁。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进行恢复,这也为苏联的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刺激作用。

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不仅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食品消费方面也和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保持同一水平,无论是从人均卡路里摄入还是营养摄入上双方都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是,苏联由于计划经济,在食品的种类上非常单调,并且老百姓没有美国人卖东西那么方便,很多食品需要排长队才能得到。

所以,苏联并不是在战后才成长为超级大国,他自己早已有这一基础了。


历史风暴


苏联是二战前和二战后比较神奇的国家,小编已白话文的形式回答:

1.苏联体制和苏联军队目标都是以集体化,集团化去实行,俗话说,大锅饭,集体主义。所以在打赢二战后所获得的物资和经济可以快速发展。

2.二战开始,苏德死磕的时候,美英给苏联援助很多物资。到二战结束还没全部消化完,这是其一,二战结束,苏联占领德国一半成立东德。掠夺了德国一半的科学,经济,机械成就,并且疯狂的获取战后收益。这是其二,奠定之后腾飞的基础。

3.二战结束后,苏联速度把西欧,东欧,亲苏国家全部拉入自己名下,成立华约组织,虽然美国为首的也成立北约。但苏联赢得了先机。并巩固了苏联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一个超级大国诞生。

4.苏联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经历过二战,占领了德国一半领土,中国原外蒙古大片土地,库页岛,把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全部俘虏。接受了日本在中国东三省搜刮来的战利品物资。还有威压东欧的小国进华约联盟,不进就打。这样的掠夺模式下,不想发达都难。

5.苏联的超级大国模式和美国不一样,苏联简单暴力,战略就是靠掠夺其他国家为生。以战养战。只有不断侵略,国内对内团结,对外强硬,这是东斯拉夫民族的特征。冷战开始近半世纪,苏联没有战争,没有以战养战的来源,经济又是脆弱的一塌糊涂,自然被美国的经济拖成解体,这是必然的结局。

想了解更多军事、战争知识,请关注右上角头像-“LY传媒or 大杂烩”;

LY传媒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加关必互关。









LY传媒or大杂烩



这个问题有趣,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苏联军队不但收复了被德国侵占的领土,还一路向西挥师直捣德国首都柏林。在易北河与英美军队会师。这时苏联军队大约800万,但是因战争损失的人口超过1000万人。本来按照常识苏联通过这场战争会一蹶不振,但因为是战胜国,不仅从被占领的国家掠夺了大量的财物,而且还搬运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回苏联。

在苏联的占领区,苏军获得几千吨黄金,大量的美钞,以及有价证券。同时苏联还略走了被占领国的科学家,作为本国科学实验所用,其中就有上千名的火箭专家,这些火箭专家为战后苏联在火箭,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苏联还从德国占领区,满洲等地运回大量的工业设备,其中有最好的武器生产线,还有大量的原材料。这些不但弥补了战争的损失,还利用这个发展了生产。

苏军成为胜利者以后,把数十万的德军俘虏,以及80万的日军俘虏押往苏联国内这些俘虏在苏联境内短则2-3年,长则5-6年的强制劳动,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这样为苏联获取了劳动力的缓冲时期。当苏联占据东欧,根据雅尔塔协定把这个区域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已后,就推行苏联模式,这样苏联的产品大量进入这些国家,对苏联的经济有重大的良好影响。

综合上述内容,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战胜国的优势地位帮助其获得非常优厚的回报,当欧洲还是一片狼藉时,苏联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迅速恢复经济,与美国成为二战最大的两个超级大国。


桥本看日本


根据战后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苏联在二战中的伤亡数字是2960万,其中死亡者2660万,几乎每个苏联家庭都有人员伤亡。与此同时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在战争中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普遍猜测: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除名。然而现实却是: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试爆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8年苏联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把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从而在美苏太空竞赛中赢得了先手。与此同时苏联构建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逐渐朝着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发展,苏联成为全世界唯一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那么苏联是如何在经历惨烈的战争打击之后强势崛起的呢?

苏联尽管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并没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事实上要成为超级大国是对国家规模体量有硬性要求的:冷战时期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如今的中、俄、印等潜在超级大国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大洲级别的规模体量。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将中等体量的西欧国家同美、俄这样的洲级大国各自的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二者的巨大差距: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而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则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尽管德国此时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可即使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但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苏联凭借二战前的两个五年计划已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尽管德军的入侵对苏联西部的工业基地造成了重创,但拥有全世界最辽阔国土的苏联通过将自己的工业基地向东迁徙渡过了难关。乌拉尔、中亚、远东等地并未遭到战火的洗礼,因此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得以保留下来。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之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成为苏联战后工业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尽管苏联在二战中伤亡2960万人,但战后的苏联仍是拥有1.67亿人口的大国,这为苏联的战后重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事实上随着二战后期苏军逐渐收复失地的过程已使苏联的西部工业得以恢复重建,此时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过去的说法一般认为:二战后的苏联在军事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苏联的经济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这也成为导致苏联的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最终成为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上就从未取得过任何成效,否则苏联的百万大军不吃饭吗?苏联的钢铁洪流不喝油吗?事实上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由于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合理化,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过剩现象。事实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念就是在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之下借鉴吸收苏联计划经济的可取之处——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计划调控作用。这种经济模式忽视市场需求,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这也是导致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市场经济模式取代的原因,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确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二战后期苏联在收复失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击德军至国门之外,而随着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坍塌为苏联传播社会主义理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战后苏联将波兰等东欧国家以及蒙古、朝鲜、越南、古巴等国纳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市场销售地:苏联可以从古巴获得廉价的糖和橡胶等热带产品,从罗马尼亚获得便宜的石油。除此之外苏联在二战中还获得了直接的领土收益:1939年11月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夺取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尽管后来德军一度占领过波罗的海三国,但在战后苏联重占三国,使本国面积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1940年6月30日苏联出兵夺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1945年《波苏疆界条约》的签订以法律形式明确承认苏联收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苏联还兼并了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如今这里成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苏联还与美国、英国、法国一起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苏联将苏占区内的厂房设备拆除后运回苏联,还从苏占区掠夺了一部分高科技人才,至于德军战俘则成为了苏联的免费劳动力。1950年1月1日苏联中央统计局以1938年国际市场美元价格计算:1945年8月至1948年1月1日苏联累计从德国获得各种赔偿物资的价值总计为33.442亿美元。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后也将当地的日本机器设备运回了苏联,同时将抓获的七十万关东军俘虏运到西伯利亚当苦力。领土的增加、经济物资和劳动力的获得大大加速了苏联的战后恢复重建工作。

当苏联的战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大加速之时英、法、德、日等传统列强在二战中遭遇重创:1945年11月刚从二战中走出的伦敦人齐聚在码头上围观一艘从巴西驶来的货轮,因为货轮上装载着伦敦人早已久违了的香蕉,昔日声威赫赫的大英帝国已穷得吃不上香蕉了。1947年已是二战结束的第二个年头,但英国仍在执行战时管理制度——每家每户的水电供应都是有限的,人们用来洗脸的水甚至刚刚盖住盆底。这年的元旦伦敦的一瓶威士忌酒卖到了8英镑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曾经风光无限的英镑已经失去了活力,已沦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进行输血。英国为进行战争欠下了巨额债务,这让英国不堪重负。伦敦城内乃至整个英国到处都是战争造成的残垣断壁。在战争过程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英国为获得自治领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不得不与之妥协,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已成为实质上独立的国家。1947年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有“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之称的印度也步自治领的后尘掀起了独立浪潮。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英国自治无力阻扰印度的独立,而印度的独立成为压垮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呈现出全面坍塌的局面。相比英国而言:在二战中国土沦丧的法国尽管在战后捞了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已成为大国角逐中的边缘化角色。德国和日本两个战败国则在战后受到了严格的政治军事限制,迄今为止这两国尽管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在国际政治军事影响力上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之上。总之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已失去和苏联对抗的实力,世界政治日益呈现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分庭抗礼的格局。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不仅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这个最大的赢家之外,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损失都极为惨重。例如,英国从世界第一强国直接沦落为二流国家,德国更是被炸成一片废墟。经历最惨烈的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当然也不例外。

人口1.6亿的苏联仅伤亡的军民人数就高达2700万。除人员的损失之外,欧洲大部分精华地区被沦为战场的苏联,经济财产的损失极为惨重。那么,既然苏联损失如此惨重,为什么它还能够在二战结束之后成为和美国并列的超级强国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虽然苏联在冷战期间时间与美国相斗不落下风,但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实也有水分。苏联能够达到超级大国的水准的,其实只有重工业和军事。

也就是说,苏联虽然成为超级大国,但它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不平衡。苏联将国民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用来发展军事工业,维持庞大的军事武装力量,因此,它的民用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十分滞后。

苏联国内,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经济活跃程度,都远无法与美国相媲美。单条腿走路当然是走不长的,发展不平衡和过于侧重军工业,也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

第二,虽然苏联在苏德战场上抗击和牵制了德国大部分军队,但是苏联也并非孤军奋战。美国的租借法案通过之后,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物资,这些海量的物资也成为苏联反败为胜,击败德国的有力支撑。

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100多亿美元的各类战略物资,除了1.4万架飞机,数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余万辆各种车辆和上百艘舰船之外,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4万余台各类先进机床。这些机床极大的提升了苏联军工生产能力。这些机床也成为战后苏联军工飞跃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三,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损失极为惨重,但苏联绝非毫无收获。在攻入德国本土之后,秉承沙俄的一贯贪婪,苏联几乎将德国占领区的工业、科技成果掠夺一空。众所周知,二战期间,德国的科技在世界上极为先进,也因此,苏联补上了自己在尖端科技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从德国那里,苏联获得了如火炮、导弹、潜艇等一大批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先进技术。同时,颇有远见的苏联还将德国尖端科技人才一并掠夺。甚至连德国普通工厂内的设备设施,苏联也没有放过,全部被拆卸运回苏联。吞下半个德国的丰富工业遗产之后,苏联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为苏联日后成为世界两极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鸢飞九天2018


三十年代美国帮助建设的苏联工业体系,以及战争爆发后美国等盟国的鼎力相助,不仅使苏联坚持了四年卫国战争,而且在战后得以迅速恢复元气。以至于在冷战时期,苏联(华约)的军力甚至对美国(北约)形成了咄咄逼人的态势……。

三十年代美国援建的先进工业体系

一九二九年至三十年代,美国与苏联签订了七十多个项目的工业技术援助协定。该协定涉及苏联的冶金、钢铁、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以及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飞机制造等多个工业科技项目。截至一九三一年,苏联接受美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到了一百二十四个,在总产值为八千三百万卢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帮助苏联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燃料动力、飞机制造、船舶制造、拖拉机制造等项目中,很多都是美国援助提供的先进技术设备。苏联较大的扎波罗热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马哥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等三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含采矿、选矿、烧结、冶炼等),以及其它二十个钢铁联合企业,全部都是美国帮助建设的。在美国的援建项目中,苏联最大的‘’高尔基‘’汽车厂(美国福特公司援建);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由美国巴德制造公司、布兰特制造公司、汉密尔顿制造公司等共同援建。为加强苏联西部与远东地区的铁路大动脉的运力,美国还向苏联援助提供了许多蒸汽机车头和内燃机车头,以及大批量车皮车厢。在整个二战时期,美国共向《租借法案》的各个受惠国(英国、苏联、中国)提供了约四百亿美元的物资援助,而其中苏联就获得约一百多亿美元的实物援助。


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案》

美国卡车保证了苏军的运输和机动力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丧师失地而一溃千里。飞机坦克火炮等大批武器装备或被损毁或落入敌手,当时苏联中部乌拉尔山区的军工厂不得不夜以继日地生产飞机坦克火炮,所使用的金属原材料基本都是美国和英国所援助提供。出于当时的战争局势所迫,苏联的军工生产力量基本上都侧重于飞机坦克火炮的生产,而对于战场运输和机动的重要工具---卡车,则直接使用美国援助提供的军用卡车。 整个卫国战争时期,美国共向苏联援助提供了四十多万辆汽车,其中三十多万辆为载重卡车。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这些卡车不仅运送了大量苏军战略预备队,以及大批量军事后勤物资,而且也为苏军炮兵牵引了几万门火炮,从而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按照美式“万国”KR-11卡车车型,苏联仿制出了‘’吉斯‘’-150型卡车;根据美式‘’斯蒂贝克‘’US-6型卡车车型,苏联仿制出了‘’嘎斯‘’-51型卡车。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引进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个项目。根据其中的‘’吉斯‘’-150型载重卡车技术,以及‘’嘎斯‘’-51型轻型卡车技术,中国先后仿制出第一代‘’解放‘牌‘’CA-10型载重卡车(4缸-95马力),以及第一代NJ-130型轻型卡车。


图一为美国援助的“万国”KR-11卡车

图二为苏联仿制的‘’吉斯‘’-150型卡车

图三为中国仿制的‘’解放‘’CA-10型卡车

图一为美式‘’斯蒂贝克‘’US-6型卡车

图二为苏联仿制的‘’嘎斯‘’-51型卡车

图三为苏联仿制的‘’嘎斯‘’-51型牵引车


苏军喜爱的‘’阿芙乐尔‘’牌香烟

关于《租借法案》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苏联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都投入军工生产,从而使食品和生活日用品严重奇缺。战争期间美国向苏联援助提供了超过一亿五千万双靴子,以及生产制作靴子的近五百万吨皮革原材料。根据《租借法案》,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近千吨卷烟纸:苏联人喜爱的‘’阿芙乐尔‘’牌香烟,用的全部是美国援助提供的卷烟纸。根据《租借法案》,美国还向苏联援助提供了数百万吨各种食品,其中香肠、黄油、猪油,以及猪肉和牛肉罐头就有几十万吨。按照《租借法案》的相关规定,但凡在战争中消耗的所有食品、药品、燃油乃至枪械弹药,以及被损毁的飞机、坦克、火炮、车辆、器材设备等全部一笔勾销,而不需要向美国偿还。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债务,苏联一分钱都不用偿还。其实,美国并非第一次援助苏联。早在一九一八年苏维埃建政初期,由于苏维埃政府实施一系列极端的经济政策,从而导致了一九二零年代的粮食短缺,以至于被迫向农民实施强制性征粮,从而引发多个地区农民的强烈反抗。为了遏制饥荒进一步大面积蔓延,苏维埃政府通过知名人士高尔基呼吁国际社会:向苏联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回应,并与民间慈善机构联手,合力向苏联提供了第一批粮食援助。随后,载运着粮食的一艘艘货轮先后在黑海港口靠岸,卸下了大批救命的粮食。高尔基此后感谢美国的粮食援助时,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Mrttlzz99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苏联在二战时期可谓是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了。而且凭心而论,虽然苏联在二战时期被德国打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但苏联对二战的贡献不容抹杀。正是因为苏联不屈服的坚决抵抗。才硬生生拖垮了德国这头战争猛兽。

苏联整体工业方面在二战时期可以排在前三位。但相比起美国和德国的工业能力。苏联是胜在数量上。而不是质量上。苏联二战时期的工业设施数量很庞大,但是在科技方面都远不如德国和美国了。但战争最后打的就是消耗战,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占领了那么多苏联的领土,苏联还能保持强大到工业生产能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业基数大,经得起消耗。再加上美国后期的无限供应,这才导致苏联拖垮了德国。



很多人奇怪,战争不是越打越穷吗。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经历了那么严重的创伤反而在战后越发的强大呢?这就是因为苏联在军事科技领域战胜了德国之后迅速和美国瓜分了原本属于德国的多项高科技军事技术。这就是的苏联在研发高科技武器装备上事半功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会省力不少。而大家也都知道,德国是二战时期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当时的德国军工企业科学家就研究出了很多奇思妙想的科技。比如洲际导弹超音速飞机等,这些东西德国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研发甚至有了成型的产品了。



在其他方面,二战胜利后苏联占据了广袤的土地,再加上苏联本身就是资源广阔,所以苏联开始加大收刮各地的能源资源。有了能源资源苏联发展自然就快很多。在加上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掀起了独立浪潮,苏联作为二战的主要功臣自然而然被那些独立的国家所敬佩。把苏联看成是正义的象征,苏联也借此机会输出革命。输出武器装备帮助刚刚独立的国家武装自己的力量。伴随着这些输出,换回大量基础物资继续支持苏联的发展。



苏联之所以能快速成为强国,苏联的强权统治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战后各国都开始放缓战争时期的紧张压力开始恢复满满发展。只有德国还依旧保持着战争时期的机制在告诉运转。所以苏联在有着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在加上高压的发展机制。想不强大都难。但是苏联的这种强大基础很薄弱。稍不留神苏联这桩摩天大楼就会坍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苏联的过度集中导致国家矛盾集体爆发导致了苏联解体。


你都很难相信苏联对于各个加盟国都掠夺有多么的残酷。乌克兰作为苏联的“粮仓”每年都为苏联提供大量的粮食。在1931年的时候苏联发生大面积旱灾,乌克兰是受灾的重灾区。乌克兰的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第二年苏联各地纷纷报告斯大林粮食欠收的消息。斯大林却以不能损害苏联在国外的信誉为由,拒绝了苏联停止粮食出口的建议。并且下令加强监督,禁止零售贸易,私藏粮食以及任务不达标的农庄负责人都会遭受惩罚。所以乌克兰为了完成斯大林的任务把粮食都上缴了苏联。整个乌克兰只能吃树皮吃草,甚至发生易子而食的惨剧。乌克兰一片哀鸿遍野。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对于各个加盟国的剥削有多么的严重。杀鸡取卵的方式无疑会迅速使自身强大起来。苏联在战后就是这么做的。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只能维持短暂的辉煌。辉煌过后就是一地鸡毛。历史也证明了苏联的辉煌也就维持了那么一段时间后就迅速没落。成也强权,败也强权。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意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