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桑太太


纠正一下,陕甘总督王辅臣并没有被凌迟处死,而是饮毒酒自杀;关于王辅臣的故事,鄙人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其实王辅臣和吴三桂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俩都是多次投降又多次反叛,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生背生反骨,一直就是个反叛的主,我觉得不应该过早下结论,我们要细究一下这个人每次反叛的原因和目的,再结合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王辅臣一反:王辅臣刚出道时,是跟着他姐夫参加农民军,明末由于多年战争,赋税过重,很多农民都开始反叛,王辅臣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有个毛病,就是好赌,有一次输了好几百两,估计这钱是他姐夫辛辛苦苦赚的,当时气得不行就要杀了他,没成想,没打过王辅臣,被反杀了;杀了他姐夫的王辅臣第一次走上了反叛的生涯;

总结下一反:标准的正当防卫行为,撑死也就是个防卫过当

王辅臣二反:防卫过当的王辅臣,跑到了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手底下,拜了姜瓖的手下王进朝为干爹,从此改姓王;(他之前姓李)结果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姜瓖就投靠了农民军大顺政权,王辅臣也就跟着一起投降了;

总结二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领导反了,所以他也就跟着反了;理由很充分!


王辅臣三反:<strong>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活动两天,吴三桂就领着清军杀进来了,姜瓖一看形势不好于是杀了大顺将领张天琳,投降了大清,王辅臣也跟着投降了大清;

总结三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毛病!


王辅臣四反:姜瓖投靠了大清但是备受猜忌,加上他自恃居功至伟,结果一个没忍住有打起来反清复明的旗帜,王辅臣一直鞍前马后;

总结四反:姜瓖一定是跟王辅臣有一腿,不然王辅臣不能这么玩命跟他干,这是真爱啊!


王辅臣五反:也就是在反清复明的战役中,由于王辅臣作战勇猛,逐渐打出了名称,在清军中人送外号:马鹞子;也就是这一战,为他后来的地位打下了基础;再后来姜瓖战死了,王辅臣就像一个没娘的孩子一样,没办法又投靠了清朝。

<strong>总结五反:看来王辅臣跟姜瓖关系也一般,不然王辅臣应该跟姜瓖一起战死啊!


王辅臣六反:投降清朝之后的王辅臣从此开始平步青云,先是受到顺治帝赏识,后结识洪承畴,通过洪承畴保举做了总兵,再后来有认识了吴三桂,成为了吴三桂亲信,再到后来又花钱找人推荐做了陕甘总督;成为了封疆大吏;就在这时,吴三桂反了,而且极力拉拢王辅臣;王辅臣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后来由于和兵部莫洛存在分歧,由于莫洛将钱粮马匹分配不均,王辅臣一怒之下杀死了莫洛投降了吴三桂,值得一说的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此时还在北京当官呢;

总结六反:通过此事我们不难发现,王辅臣是个性情中人,而且时常管理不住自己情绪;


王辅臣七反:王辅臣降吴后,康熙爷命大将军图海出兵镇压,图海使用围而不攻,攻心为上的计策,加上康熙爷排了他儿子王吉贞来劝降,无奈王辅臣再次降清;

总结七反:估计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王辅臣反清投吴是一时气愤,所以康熙帝、图海包括他儿子王吉贞都没过分逼迫他;


最终:再次降清的王辅臣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服毒自杀了;但是有几个细节我们应该讨论下,第一:王辅臣自杀前,无故殴打了刚娶的老婆,将他逐出了王家;第二:王辅臣散尽钱财给之前下属,并密令他们不得说出曾经是他的属下;第三:让别人说他是暴毙不是自杀,以防连累看守他的图海将军;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不难发现,王辅臣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反复投降大顺--清朝--明朝只是为了报答姜瓖的知遇之恩,他杀死莫洛也只是为了保护手下利益,最后另死之前也不忘了不要牵连别人!


金总的格物致知


向敬之

凌迟,即千刀万剐。康熙并没有将降而复叛的王辅臣杀千刀,而是王辅臣畏罪自杀。

王辅臣在平凉被迫降清,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随前明大同总兵姜瓖降清,时为顺治元年五月。四年后,即顺治五年十二月,姜瓖闻讯豫亲王多铎病逝,摄政王多尔衮患病,据大同叛清归顺南明,王辅臣随之反叛,曾让英亲王阿济格连损多员大将。多尔衮亲率诸王围攻,转败为胜,姜瓖死于部将刀下,王辅臣再次降清,被顺治帝破格封为御前一等侍卫,由于经略大学士洪承畴的赏识和推荐,使之受任总兵。

王辅臣平步青云,专镇一方,因随平西王吴三桂追剿南明永历帝,擒获朱由榔,结下了深厚感情。不但吴三桂极力笼络能征惯战的王辅臣,就是朝廷也看重王辅臣,命为平凉提督,将其调离吴三桂麾下。

吴三桂挑起三藩之乱,第一时间想到拉拢王辅臣。王辅臣接受吴三桂的封赏,因宿怨暗害支持康熙撤藩的经略大学士莫洛,公然反叛,击溃多铎之子董鄂,使康熙帝腹背受敌。康熙被迫命中和殿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领兵西征平凉,用幕僚周昌(周培公)计,迫降王辅臣。

王辅臣第三次归顺,康熙仍命其为平凉提督,但留下了图海与之同守平凉。名曰同守,实在监视。王辅臣自知首鼠两端,迟早会被康熙清算,但考虑到图海对他有再生之恩,又想保住家人性命,于是想方设法自杀,最后选择了服毒。

康熙帝也曾考虑防止王辅臣自杀,命人严密监控。但从康熙在胜利在望时,迫使曾反对撤藩的索额图辞去保和殿大学士,且在胜利后向明珠出卖索额图、将已下葬的吴三桂挖出挫骨扬灰等事来看,康熙是不会放过一再降而复叛、差点终止大清王朝的王辅臣的。王辅臣选择自尽,也算是保住了全尸,堵住了康熙秋后算账的嘴。


以礼观书


小说是设计,比较有戏剧特色。

王辅臣根本不是康熙小儿能打败的,唯一能和王辅臣对抗的是鳌拜,此时已经脱离大清政坛。别说小小的周培公,当年多尔衮带兵,阿济格博洛硕塞尼堪等大将都服不了王辅臣,就凭周培公,差点。周培公那么厉害,怎么收复不了台湾?

王辅臣是边将,主要作用是守土护边,吴三桂造反的时候,王辅臣宣布独立,目的是北上抵抗厄鲁特蒙古,他和吴三桂康熙都不联合。纵使厄鲁特蒙古巴图尔珲台吉心向清朝,但是此时的他的儿子噶尔丹已有反心。不是王辅臣在那里看着,噶尔丹就不会推迟时间,等待父亲死后,杀掉即位的哥哥僧格,然后造反。

王辅臣最后是自杀的,康熙没有追究他造反责任。因为王辅臣终其一生是为中华守边大将,他的目的不是当皇帝或者自立为王,他是想守土安边,中华名将。

只是他先归顺李自成,又归顺姜瓖,又归顺大清顺治。若不是天下不稳,他有存在价值。一旦天下平稳,鸟尽弓藏,王辅臣只能死。和王辅臣类似的是三国张辽,一生守土安边。他的一生是悲剧,王辅臣武艺高强,一生守土安边,却没有地方来平安下葬。

要是真如小说中,大清杀了王辅臣,噶尔丹就会推翻巴图尔珲台吉,南下与吴三桂配合,联合俄罗斯击溃清朝。三藩之乱之所以没有俄罗斯配合,王辅臣起了很大作用,当时的俄罗斯正在和奥斯曼土耳其斗争,军队离这不远。


童琪雅


王辅臣为当年平西王帐下一员大将悍匪,战功卓越,身材伟岸,为人中豪杰,他力战七十多次,,有四十多次攻城掠地战的头筹,为不可多的悍将,,,吴三桂反叛时派人联盟反清,,,他绝杀莫洛于军中,,准备举义反叛,他雄居陕甘之要,提八万铁骑势关天下大局,,康熙审时度势派员说服下旨,只要不反叛,既往不究,,王铺臣为清军势大而拆服,为平定三番之乱作出了贡献,,。平定三番后王補臣加官进爵,深受皇恩,。也自知伴君如伴虎,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敌国破谋臣死的道理,,自知罪重,,乃自杀身亡,,以保全子孙后代,,


94310417小云


康熙自己受前代皇帝的影响,所以注重的满汉交融,启用比较有能力的汉族人参与政事,王附臣就是其中一个,王辅臣本来是大明的将领,也是吴三桂的属下。所以在吴三桂头像之后,自己也投降了,一直跟着清朝做事,后来康熙启用了他,让他做陕甘提督,这下王辅臣才算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可惜所有的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

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37年,吴三桂拥兵反清,一路高歌猛进,年幼的康熙很难抵抗,一时间,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以及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等地汉族将官纷纷起兵响应,连续攻入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而此时的陕西正是王辅臣管理的,这个时间段,康熙层给王辅臣写信,让王辅臣出兵,而此时的吴三桂也给王辅臣写信,叙当年之情,一时之间,王辅臣唏嘘不已,就这样,他决定按兵不动,谁都不帮。

康熙大怒,派周培公去打王辅臣,没想到王辅臣兵败如山倒,最后不得了投降了康熙,而在康熙圣旨来的路上,王辅臣自杀身亡。

康熙为什么会杀王辅臣呢?主要是因为他的按兵不动,康熙觉得留着也没什么作用了,况且此时的康熙四面楚歌,确实需要这样的实力拥护。


雪舞未央



家画电器


按正史的记载,他是首鼠两端、咎由自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 荣于职场,死于内斗。


爱上网的喵喵


和吕布一样:三姓家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