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號稱“日本最強”的關東軍,最後為何在蘇聯面前不堪一擊?

yukiye620


因為弱唄,這問題問的,打不過就證明他弱,而且弱的不是一點。人家蘇聯紅軍,用了一個禮拜,就把百萬關東軍給橫掃了,這不用找任何別的理由,只有一個答案:日本陸軍太弱了,根本不是蘇聯陸軍的對手。

日軍的坦克和個玩具似的,也就欺負欺負弱國了。


二戰中,日本陸軍都沒有實現完全的摩托化,人家蘇聯陸軍都快要實現機械化了,人家T34坦克,就這一種就造了2萬4千多輛,而且還不算什麼IS2和KV坦克的,這些坦克機動力強就不說了,作為歐洲戰場上優秀的中型坦克,在日本陸軍面前,搖身一變,各個都成重型坦克了!日本的豆戰車,在T34面前是毫無抵抗能力的。

圖為日軍小坦克。


日本的坦克,坦克炮都才30毫米,有些還只是撞了一挺機槍,在一輛裝甲車就能橫行霸道的東北地區,顯不出他的弱來,日本陸軍的強也只是相對於連制式裝備都沒有,軍事條令都不全的民國陸軍而言的,日本陸軍基本還是依靠步兵作戰為主,火炮攻堅為輔,作戰模式比一戰沒有強出多少,甚至都沒有一支裝甲化的集群不對。

蘇軍戰車的突擊日軍無法抵擋。


蘇聯則不同,人家從前線到後方,不是卡車就是坦克,裝甲車都不好意思上戰場,只能起個運輸和巡邏的作用,大口徑火炮一個證明集結上千門,一個陸軍集團軍還能得到一個空軍集團軍的支持,全方位立體化作戰,大縱深突進,連續不間斷的突破陣地,把歐洲大縱深戰役學這一套在東北地區用的淋漓盡致。


再加上兩面夾擊和蒙古的支持,日軍迅速崩潰,他們哪見過坦克集群突擊這陣勢啊,一碰面就被打崩潰了,電影紫日裡就很好的反應了這一段,一群T34突破日軍由裝甲車和步兵組成的陣地,日軍連神風自曝攻擊都用上了,一點效果都沒有,所以說,日本關東軍也就是相對他自己強,在蘇聯面前不堪一擊。


海事先鋒


日本關東軍被稱為“皇軍之花”,是日本陸軍中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因侵佔我國遼東半島並改名“關東州”從而得名。1945年8月9日,日本投降前夕,蘇聯紅軍向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僅用7天時間擊敗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

為什麼日本陸軍最強悍的部隊卻在蘇聯紅軍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關東軍實力遭到嚴重削落

日本關東軍的規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戰場形勢關東軍先後多次增兵。早在1907年,關東軍只擁有一個步兵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隊的兵力,人數大概3萬人左右。可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關東軍擁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總人數高達120萬,這也是關東軍的極盛時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為了應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進攻,從1943年開始陸續抽調關東軍支援太平洋戰場,1945年又抽調7個師團回日本本土備戰。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被抽調的關東軍達17個常規師團和2個戰車師團。與此同時,關東軍開始擴軍,徵集25萬退伍軍人參軍入伍,關東軍總人數達到70萬人,但戰鬥力嚴重下降。

蘇聯紅軍經過戰爭洗禮實力強勁

蘇聯紅軍經過與德國長期戰爭的洗禮,實力已大大增強。蘇聯擁有強大的國防工業,火炮、坦克和飛機應有盡有,連一度佔領半個歐州的法西斯德國都被蘇聯紅軍打趴下了,擊敗實力嚴重受損的關東軍其實只不過時間問題。

況且蘇聯紅軍還出動了140萬人,越過中蘇漫長的邊境線,向只有70萬人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戰爭勝負已不問可知。

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關東軍抵抗意志薄弱

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第二天蘇聯紅軍即出兵東北。在日本本土,美國已於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在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日本國內一片恐慌,陷入戰爭狂熱的日本人徹底被原子彈強大的威力所驚醒,關東軍也因此失去抵抗能力。在蘇聯紅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關東軍節節敗退,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停戰詔書》,8月16日關東軍接到停戰命令,已有83000人被擊斃,594000人被俘虜。蘇聯紅軍押解這群數量龐大的俘虜到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共計約60000人死在當地,其餘陸續被送回日本國內。

戰爭是血腥而又殘酷的,任何企圖發動戰爭者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歷史茶坊


一個是二戰後期的關東軍其實都是水貨了,最精銳的關東軍早就被抽調到了中國內地,甚至後面,在中國內地作戰的關東軍都不是精銳了,精銳都送去打美軍了。

所以,留在關東軍的日軍都是強弩之末。更何況碰上了陸地最強(之一)的蘇軍。蘇聯曾經在日俄戰爭敗給過日本。

但那是老黃曆了,那時候的俄國說實話,其實也是二流強國。國家還沒有實現工業化。到了蘇聯時期,那已經是經過工業化的國家,而且打德國都已經打出了經驗,裝備什麼的也上去了。對付日本那不要太輕鬆。

另外,可能就是恐蘇心理。一是當年日本跟蘇聯打了一場諾門罕戰役,那時候的日本還抱有日俄戰爭勝利的心理優勢,想去盤一下日軍 ,結果就碰上了朱可夫的鋼鐵洪流,被打得有點找不著北。要不是蘇聯的主要精力在歐洲,這一推,直接就能平了日本。

而經過這一戰,日本轉移了方向,作戰方案開始南下,去撩一下美軍,其實也是死,只是死法不同,一個死在海上, 一個死在陸上而已。

而最後還有一個心理作用。在美國投了原子彈時,日本其實還沒想著投降,因為他們還想著日本跟蘇聯有個協定呢。

日本希望蘇聯介入。這樣他可以在中間玩平衡。當時日本跟蘇聯也沒有宣戰,日本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蘇聯身上。結果蘇聯直接宣佈當年的協定過期不繼了。然後大軍壓境,其實就是搶地盤。蘇聯原本就是日軍的最後希望,結果最後的希望也宣戰了。這一下,更加沒有心氣了,自然兵敗如山倒。

最後,說一下,好多關東軍人被拉到西伯利亞搞勞動改造。蘇聯也是借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了一下日本。


腦洞歷史觀


“關東軍”曾經是日本陸軍精銳,但隨著戰況的變化,大量關東軍被抽調到各地,剩下經過補充的關東軍已經是“水貨”。

1939年,關東軍和蘇聯人打過“諾門坎戰役”,缺乏戰機掩護的關東軍表現顯眼。最終,蘇聯從中亞調來軍隊,飛機、坦克、大炮全上,才贏得慘勝。

隨後,日本人放棄“北進”選擇“南征”,大量的關東軍精銳被調往南方各大戰區,或者駐防日本本土。留在中國東北三省的關東軍實力大打折扣,無論是人員素質、武器裝備、戰鬥經驗,都已經發生重大滑坡。

那麼,鼎盛時期的關東軍到底有多強呢?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關東軍的實力最為雄厚,當時日本人認為1個蘇聯師只相當於1個日本師團的50%到70%,那麼遠東30個蘇聯師就需要20個日本師團來贏得優勢。

為此,日本人做出部署,第1、第8、第9、第10、第11等16個師團用於對決蘇聯人,另外特意加強1個獨立山炮大隊、2個裝甲工兵聯隊、3個坦克聯隊、4個速射炮大隊、6個獨立重炮大隊、7個野戰機關炮大隊、8個野戰高射炮大隊、10個野戰重炮兵聯隊等單位的裝備配置。

二戰最後階段,日本人實際上已經放棄中國東北的防禦,關東軍的真正實力單位已經調往日本,準備為守衛本土而戰,包括第1戰車師團在內的7個師團以及大批炮兵單位。而在這之前,相當部分的關東精銳已經被美軍消滅在太平洋島嶼,比如第14師團的1個聯隊亡於“佩裡硫島戰役”、戰車第2師團1個旅團消失在菲律賓。

經過二戰的磨練,蘇聯軍隊快速成長為裝備精良、作戰剽悍的部隊,經驗值更是遠遠超過初期的水平。

1945年8月9日凌晨,150萬蘇聯紅軍分4路,向關東軍發動進攻。擁有兵力多達75萬的關東軍,從數量上來看尚能一戰,而實際的戰鬥水平卻是不堪一擊。

原因就是“虛胖”,關東軍的多數實際上是1944年底到1945年上半年才加入的新軍,主要的構成是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僑民,戰鬥力之差可以想象。

儘管如此,雙方的戰鬥還是持續數日之久,直到8月16日根據天皇戰敗詔書,關東軍正式宣佈投降,零星的抵抗一直持續到8月20日。


子屠龍


嚴格地說,日本關東軍並不完全是被蘇軍打敗的。不過這話得從日本偷襲珍珠港說起。

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關東軍也先後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上,它的實力也大部分消耗在"太平洋"上。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對於歐洲之戰和中日戰爭,美國總體上持中立態度。雖然羅斯福政府明裡暗裡曾多次為英國、蘇聯提供援助,但美國不論政府還是國民,都不想捲入這場戰爭,沒想到關鍵時刻日本愉襲了珍珠港,由此改變了這一切。

起初,日本並沒想招惹美國,日軍實施的南北雙向戰略,並重點看好了北面蘇聯的廣沃土地和資源。但卻在4個多月的日蘇之戰中慘遭失敗,只好集中力量南下掠奪石油資源,以保證其戰爭機器的運轉。

日軍推行南下戰略,必然會觸動英美等國的利益,因為英美在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等地建都有殖民地,為保護自身利益,阻止日軍南下,美國便切斷了日本的貿易渠道,最重要的是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來源。沒有石油,日本的戰爭機器將無法運轉,所以日本急了,決定破釜沉舟給美國來一次致命一擊。

其實戰前日本非常清楚,他們無法與美國進行一場持久戰,只是希望通過一次慘烈的戰事讓美國退卻,並讓其接受日本侵略中國的結果,但沒想到卻因此惹下了大禍。

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海軍受到重創。將美國4艘戰艦炸沉海底,將188架美國戰機爆慘炸爛,將2400多名美軍官兵炸死,將近1300各官兵炸傷。珍珠港之戰成了太平戰爭的導火索,於是美國被迫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太平洋戰爭是指日本與美國等在太平洋及周邊地巨開展的一場海戰。這樣以來,日本將不得不應對中國陸戰和太平洋海戰。戰爭初期日本兵力尚可,但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明顯感到兵力吃緊,便開始從關東軍抽調兵力。

日本關東軍原來確實是一支軍備精良、戰力強悍的部隊,鼎盛時期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一個敢死隊旅團等,兵力多達120多萬人。但1945年1月,日本從關東軍抽調了13個師團加入太平洋戰場,4月又抽調了7個師團。此後為保衛夲土安全,又將關東軍三分之一的軍需物資運往日本。經過幾次折騰,到戰爭未期,關東軍只剩70來萬人,其中有25萬是臨時補充的娃娃兵和爺爺兵。

1945年8月,蘇聯根據國聯決議對日宣戰,150萬蘇聯紅軍摧枯拉朽般向中國東北進軍,日本關東軍那些殘兵敗將根本無力抵擋,結果有8萬人戰死,60多萬人成了蘇軍的俘虜。原來所向披靡的日本關東軍就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所以說,說蘇聯終結了日本關東軍比較確切,但真正消滅關東軍的,不僅是蘇軍還有美軍的功勞。如果不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消耗過大,蘇軍要徹底消滅日本關東軍,至少要付出比這大的多的代價。




九水的水


所謂“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在最高峰時約有120萬人,但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南洋戰場的節節敗退,關東軍的精銳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南洋戰場充當炮灰,在1945年關東軍只剩下大約70萬人的老弱殘兵。

即使日本關東軍在兵強馬壯時,也就是在圍剿“抗聯”的日子裡還顯得那麼氣勢洶洶。當日本關東軍真正碰上蘇聯紅軍這支從西線歐洲戰場調到中國東北戰場參加對日寇最後一戰的鋼鐵洪流,瞬時就變成了渣渣灰。

蘇聯紅軍從被德軍包圍莫斯科城下發動十次攻擊,一路反攻到柏林,可謂是百戰餘生,兵鋒銳不可當。蘇聯紅軍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士兵技戰術水平都是日本關東軍難以望其項背的。

只說最簡單的一個步兵武器對比,給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所謂精度高殺傷力強的日本三八槍,遇上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鬼子只能被轟成馬蜂窩。


蘇聯紅軍攻克德國柏林後蘇軍朱可夫元帥與英軍蒙哥馬利元帥在一起


蘇聯紅軍步兵伴隨坦克衝鋒


被蘇聯紅軍擊毀的日本關東軍坦克


1945年8月9日凌晨,一百五十萬蘇聯紅軍從三個方向同時突入中國境內,向日軍發起了強大的攻勢。蘇聯紅軍的大縱深、大分割、大包圍、大殲滅戰術使得從未體會過大兵團作戰滋味的日本關東軍狼奔豕突,作戰意志瞬間瓦解,根本難以組織有效的抵抗。

即使在8月15日裕仁天皇宣佈投降後,依託海拉爾、虎頭、東寧等築壘地域的殘餘關東軍仍然拒不投降,妄圖負隅頑抗,這時候被稱作“戰爭之神”的強大的蘇軍炮火分分鐘就讓他們魂斷異鄉。工業國在戰爭中所釋放出的巨大的破壞力、殺傷力是關東軍想破腦袋也難以理解的,關東軍的戰略思想已經大大落後於這個時代了。

必須要說的是,在解放祖國的最後戰鬥中,中國軍人從未缺席。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戰鬥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無後方、無根據地、無給養的情況下與日本關東軍殊死戰鬥,前後兩任抗聯總司令楊靖宇、趙尚志都為國捐軀,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抗聯餘部千餘人被迫退入蘇聯。

在蘇聯紅軍發動對日本關東軍進攻的前夕,數十個抗聯先遣組就空降進入東北各個戰略要地為蘇軍提供導引服務,蘇軍的先頭部隊中也有抗聯小分隊擔任嚮導和翻譯,可以說蘇聯紅軍的神速進軍,以及關東軍的最後覆滅都與抗聯的巨大貢獻不無關係。


葳蕤自光


文史頻道第112期之不堪一擊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宣佈對日作戰,150萬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北。


蘇聯用了7天的時間,打垮了日本精銳關東軍。

這次作戰日軍被擊斃8.3萬,俘虜59.4萬,東北三省由蘇聯暫時接管。

在蘇聯面前的日本關東軍,為何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是陸續從日本國內抽調過去的,日本人佔領東三省以後,為了維持殖民統治,關東軍數量不斷增加,長期保持在70-80萬人。


由於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關東軍有20萬人抽調到華北地區參加侵略戰爭。

加上東南亞地區,英國和日本的衝突升級,為了爭奪戰略資源,日本人主動進攻英國人,挑起了東南亞戰爭,這次又有20萬的關東軍被派到東南亞地區。

東北三省缺額的兵員,陸續從日本本土通過徵兵補充。

1945年8月,已經是二戰的尾聲,戰場形勢非常明顯,同盟國軍隊已經對日本天皇下了最後通碟,這些日本軍人非常清楚,他們所謂的大日本帝國美夢就要被打醒了。


沒有信念支撐的日本人,作戰能力可想而知。

在東北地區的這些日本兵,有多半數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更別提什麼效忠天皇陛下云云了。

加上東北地區從九一八事變結束後,就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這個地區的日本人已經沒有了當初那樣驍勇善戰。

而且斯大林的軍隊有人數和裝備的優勢,當時的蘇聯生產了先進的武器用於戰爭,日本人的三八大蓋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

曾經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剩下的只是老弱病殘,其早實已經外強中乾,徒有虛名。

經過蘇德戰爭洗禮的蘇聯軍隊,用7天時間打敗日本關東軍,也是合乎常理的。

—End—



文史頻道


日本關東軍是真的強。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雖然是打怕了日軍,但戰鬥真的沒有宣傳得這麼輕鬆,蘇軍其實也是慘勝。二戰最後,關東軍不堪一擊,因為人家主力都南下了,不然日軍和德軍說不定還能會師莫斯科,那時候該哭的就是蘇軍了。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內一直存在著“北進”和“南下”的爭論。所謂“北進”就是指以中國大陸為依託,佔領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南進”則是佔領中國後,進一步向東南亞擴張。

九一八之後,蘇聯加強了對關東軍的防範。日軍考慮到自身軍備上的劣勢,一直在韜光養晦,在東北暗中積蓄力量,並制定了一系列的對蘇作戰計劃。

1938年初,歐洲局勢緊張,蘇軍將遠東兵力大量調往西線,以加強對德軍的防範。關東軍認為機會來了,連續發動了兩次試探性攻擊,即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

通過這兩次作戰,日軍明確了兩個重要的信息:第一、蘇軍無意進攻日軍,不希望兩線作戰;第二、蘇軍在火力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具有壓倒性優勢,日軍“北進”絕無勝算。

1940年,德軍在歐洲四處出擊,法國被滅,英國自顧不暇,美國忙於應對德國在西半球的挑戰。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成了真空地帶,日本國內“南下”的呼聲隨之高漲。

1941年7月,德軍妄圖7個月滅亡蘇聯的計劃破滅,蘇德兩軍陷入僵持。日本認為此時是實施“南進”計劃,佔領東南亞石油、橡膠等資源的最好機會。

關東軍主力開始陸續開始南下,蘇聯很快就得到了情報,遠東的60個師迅速西調,到莫斯科救火,不然後果真的不可想象。此後蘇軍主力一路打到柏林,而關東軍主力基本上在太平洋戰場上消耗一空。

1945年8月9日凌晨,150萬蘇聯紅軍分四路向關東軍發動進攻。此時關東軍名義上還有75萬人,但全部都是新軍,組建於1944年5月的107師團都算是資歷最老的部隊,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關東軍主力南下同時也帶走了大量裝備,留守東北的關東軍很多連偽軍都不如,因此又被戲稱“悽慘的稻草人兵團”。用日軍“竹槍”對抗蘇軍的鋼鐵洪流,那可不是不堪一擊嘛。


史料不輯


這事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兩個國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從裝備上看,蘇聯配備的武器就比關東軍的先進。當時關東軍當然用的是日本的驕傲,三八大蓋步槍,這種步槍雖然射程遠,但是火力遠沒有蘇聯的強。

其次,重武器上除了大炮還有較量的餘地,像坦克這類裝備,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的。當時日本的坦克還處於一戰的水平,蘇聯的坦克兵親切的稱呼日本的坦克為“小土豆”。蘇聯的坦克甚至不願意開炮,因為日本坦克的炮火根本無法穿透他們的裝甲,所以蘇軍直接開著坦克壓過去,就能把日軍坦克壓扁,畢竟兩種坦克都不在一個量級上。

最後,就是日軍在諾門坎之戰時,曾經在河水裡放了病菌,用來瓦解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但是沒想到,日本的後勤出了問題,飲用水運不上來,口渴難耐的日軍忍不住了,最終喝了河裡的水,導致許多士兵感染,日軍自己喪失了戰鬥力。

總結來說,日軍哥蘇聯軍隊在裝備上差了很多,而且日本在中國打慣了,最開始還藐視蘇軍,但是沒想到最後被打的一敗塗地。從那以後,日本人再也不敢主動挑釁蘇聯人。





歷史還有哪些事


1945年蘇聯發起的八月風暴,把七十多萬的關東軍直接打沒了,但是美國在太平洋和日本從1941年打到了1945年,而中國呢,從1931年打到了1945年,在中國戰場上日本十幾年一共只死了幾十萬的,但是為何蘇聯一個星期就消滅了七十多萬的關東軍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個時候的關東軍都是一群水貨,1945年的關東軍和一開始的關東軍怎麼能同日而語呢?

日本一開始入侵中國的時候,那時候的關東軍都是裝備精良,而且士兵的軍事素質非常高,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但是到了戰爭後期,日本的關東軍幾乎已經被消滅完了,後來補充上來的都是老弱病殘,甚至很多都還是小孩子。就這樣的軍隊怎麼能和蘇聯打?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時候的蘇聯,蘇聯剛剛在歐洲打敗了德國,攻入了柏林,士氣正盛,但是日軍在這個時候全軍都是瀰漫著失敗的氣息,在士氣方面日軍就已經是註定要敗了。在裝備方面雖然日本的關東軍裝備可以對中國軍隊形成碾壓,但是在蘇聯軍隊面前那都是燒火棍,蘇聯的幾千輛坦克,幾千架飛機,還有裝甲車等等,更有一百多萬的士氣正盛的蘇聯紅軍。

不管是在軍隊的人數方面,還是武器裝備方面,或者是士氣方面等等各個方面來說,日本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和蘇聯有一拼的。

蘇軍和日軍一對比的話,勝負就很明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