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得最伤心?

天顺祥殡葬


说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得最伤心。

阿呆认为,这是罗贯中让他们哭的,是电视剧导演让他们哭的。如果穿越到三国时期,去看看真实的场面,估计不是这个样子。

当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痛哭不止,哀泣:“朕用伤悼,肝心若裂,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这是刘禅的聪明之处,刘禅一直在装。

阿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咱们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关系。

其实吧,刘禅作为蜀国的第二位君主,诸葛亮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相父”,是看着他成长帮助他成长的人。按照常理说。诸葛亮是刘禅的大恩人,刘禅应该十分感激和依赖诸葛亮的。起码罗贯中是这样认为,并在《三国演义》中这样安排的。

事实上,刘禅对诸葛亮更多的是敬畏和厌恶。

第一,诸葛亮对刘禅的牢牢控制,让作为君王的刘禅不舒服。刘备托孤是两位大臣,诸葛亮却逐渐独揽大权,将军政集于一身。“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让刘禅成了一个傀儡和摆设。并且在宫中府中安排亲信,让刘禅听从他们。刘禅在朝堂大事上全无发言权,甚至连自己后宫都不能做主,这样的境遇

第二,不顾反对,执意北伐,搞得蜀国上下疲惫。诸葛亮为了控制军权,一次次地北伐,劳民伤财。刘禅尽管不愿意,也不得不一次次地支持。即使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并没有报请刘禅裁决,而是自降三级,并不交出兵权。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果断地停止了北伐。

第三,打压人才,导致蜀国无人可用。托孤大臣李严被一步步贬为庶民,门牙将军、汉中太守魏延被陷害致死,与庞统齐名的军师人才侍中郎廖立被流放。又没有培养新人,导致蜀国人才匮乏,无将可用。

总之,刘禅对于诸葛亮是敬畏加讨厌。以至于诸葛亮死后,迟迟不建祠堂,二十四年后才在定军山下建祠堂。

很多人说,阿呆是胡说,史料中怎么没有记载。

阿呆要说的是,刘禅会让史官记载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吗?

况且,自从刘备去世后,蜀国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诸葛亮这样一位博通古今的渊博之士能不明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是严重的失误吗?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国不置史是不合礼制和逻辑的。为什么会这样,只能是故意的。也就是说,有很多的言和行,是不想被记录下来,不想被人知道的。

至于孟获为什么哭得伤心,阿呆这里不想去探究,没意思,他爱哭不哭,没多大意义。


阿呆梦话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说到刘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赵云救阿斗七进七出等历史故事,其实刘禅并不像历史上写的那样昏庸无能,有时候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里替刘禅鸣冤,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而已,在当时那个天下大乱的,时期,能活着,保住命都是很幸福,很难得的事情了。

我们来聊聊乐不思蜀,司马昭有一次宴请刘禅,在宴席上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当时在场的,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伤心悲伤,而这个时候的刘禅却欢乐嬉笑,一点看不出来悲伤,无动于衷。当时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意思是: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了,就算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了,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意思是: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看到刘禅问:“颇思蜀否?”意思是: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乐不思蜀成语的出处,大家想一想,如果刘禅当时在宴席上表现的,特别思念蜀国或者回答司马昭思念蜀地,结果下场是什么,是死,司马昭一定会想办法除掉刘禅,斩草除根,而没有想到,刘禅则表现不悲伤,不思念蜀地,这命就保住了,不是刘禅昏庸无能,而是在当地那个处境,不得不委屈求全,保住命在说,从这可以看出,刘禅不是扶不起,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等,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不久后,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安排,秘不发丧,整顿军马撤退。

后来刘禅知道这个消息后,没有让任何人前去奔丧,他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那个时候如果去奔丧,朝纲很有可能会大乱,当时刘禅的举动,还是比较有明智之举的,但是等到诸葛亮的遗体被抬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伤感,大家都哭成了一团,画面真的很感人。

刘禅哭的最伤心,至白帝城托孤后,刘备与东吴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把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好好辅佐刘禅,确实刘备死后,虽然诸葛亮大权独揽,可他并没有坐上那把龙椅,没有谋反篡位的心,可见诸葛亮是一个特别忠心的一个人,有很好的人品,后来大权交给了刘禅,可是好景不长,诸葛亮死后,刘禅领导的蜀汉,还是灭亡了。

之所以刘禅会大哭,人之常情,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的前半生,基本上是依靠诸葛亮的,有句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诸葛亮对待刘禅也是非常的好,情比父子,那种感情,失去了这么强大的依靠,能不哭吗。

孟获,首先大家想到的是:七擒孟获,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因起兵反叛蜀汉国,后来被诸葛亮率领的大军,七擒七纵降服,从此不再叛乱,孟获所以会哭,可能因为当时诸葛亮的不杀之恩吧,我个人观点就是这样。

好了就写到这了,原创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要关注我哟,欢迎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瑞天娱乐


大家好,我是解闷日记,我来回答!


诸葛亮去师,刘禅与孟获哭的非常伤心,确实是这样。究其原因,乃是情深所至。为什么呢?

诸葛亮出师表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自公元223年10月6日刘备去逝,至诸葛亮公元234年10月8日去逝。共辅佐刘禅11年零2天。在这11年零2天的时间里,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后出师表》。

诸葛亮呕心沥血,举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忠诚地辅助蜀汉刘禅。那么诸葛亮一死,刘禅既痛失诸葛亮,又失去一大靠山;既感念诸葛亮的忠贞,又担忧蜀汉失亮是否久长!所以刘禅恸哭!



诸葛亮七擒孟获于公元225年云南曲靖境内(《三国志》记载)。用七种计策:1抗天兵蛮王初受执;2渡泸水再缚孟获;3识诈降三擒孟获;4武乡侯四番用计;5南蛮王五次遭擒;6驱巨兽六破蛮兵;7烧藤甲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又不不杀,反而使孟获臣服于其帐下,让其做南蛮头领。诸葛亮可谓仁之义尽了。所以孟获在诸葛亮死后感恩痛哭是出于敬佩爱戴之情。


在三国里只有刘禅与孟获蒙受诸葛亮恩庞最深!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与孟获哭的最伤心。


日记哥爱读书


刘禅哭诸葛亮一是出于孝道,二是真伤心。

为什么说是孝道呢?古语说的好:

“百善孝为先。”

诸葛亮做为刘禅的相父,也就是刘禅的干爸爸,那么干爸爸死了,干儿子不哭的像那么回事也说不下去呀?

诸葛亮在世时,军政大权牢牢的抓在手中,朝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刘禅这个皇帝就是个傀儡摆设而已,但诸葛亮却突然死了,军国之事就要落在刘禅的肩上,他担的起来吗?而且也太突然了,连个心理准备的时间都没有,更没人扶他上马送一程了,所以刘禅当时是真的伤心而痛哭。

至于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已使他心服口服,诸葛亮去世他自然伤心而痛哭了。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刘禅:苦尽甘来一场哭啊!

诸葛亮的去世对于后主刘禅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一是皇帝岗位是坐稳当了,再也没有人管着他了。刘备,白帝城托孤,当时说了一句很吓刘禅的话,如其不行,方可取之,这句话就像刘禅脑袋上的一把剑,随时可以让他下岗,诸葛亮一死,这把剑立即消失了,他再也不怕有人抢他的岗位了。

二是过日子舒坦了。一直以来,诸葛亮虽然没有说,要当皇帝,但一直以来都是刘禅的相父,犹如他爹一样,每天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找诸葛亮来定夺,他这个皇帝当得比较窝囊,每天还得听从相父的安排,日子过得比较中规中矩。诸葛亮一死,再也没有人管着他了,他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

三是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刘禅打小就不喜欢学习,尤其对治国理政更是不感兴趣,但是每一天都会被诸葛亮逼着,但又不敢自己做决断,上下都比较难受,现在自己终于说了算了,可以推行自己的想法了,再也不用学习了,好日子终于来了。

综上所述,流传这一场大哭,是对自己过去悲惨遭遇的祭奠,同时也是为自己苦尽甘来装最后一次孙子。

刘禅为什么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呢?

他是皇帝,这个身份决定了他,想要稳固自己的江山,必须拿出样子来,让大家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一块儿干,能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和衣食无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必须哭,来向天下人证明,刘禅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君主。

二是喜极而泣,一件事情高兴过头了,就变成哭了,刘禅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喜悦,便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刘禅的大智慧,便彰显在这里,以及后来他在魏国称臣,依旧可以活到寿终正寝,这就是刘禅厉害的地方!


少华聊史


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的撕心裂肺,感天动地。

刘禅哭的伤心很好理解,诸葛亮作为刘禅的托孤之臣,对内谆谆教诲亲贤臣远小人,对外亲率蜀军六出祁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刘禅生性懦弱贪玩,每次诸葛亮出征都当面满脸不舍的甚至痛哭,扭头就像脱了缰绳撒欢的马驹子,但是心里对诸葛亮十分依赖。诸葛亮在,他可以安心做个甩手掌柜,一旦真的撒手人寰,他就真的落单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最终葬送了父辈们来之不易的蜀汉江山。尤其亲自到丞相府验证诸葛亮家产清贫,粗茶淡饭不及平民以后,刘禅哭的痛彻心扉,不仅是失去了父亲一般的亲人,更是哭自己将来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希望。



孟获哭的厉害,这就显示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成效了!如果孟获哭的假惺惺,心里乐开花,那么诸葛亮何必费这么大劲折腾啊!杀人诛心,诸葛亮做到了让孟获心服口服!换做别人,孟获早就死了七次,他心心念念的子民们也都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了。一旦走进蛮人心里的人去世了,他的哭必定是表里如一发自内心的!诸葛亮当初火烧藤甲兵的一哭也是发自内心的!人心换人心!


墨梅逸清寒


看了问题副标题就知道答案了。

这是导演所导演的,演员表演很到为,通过演员的从侧面演绎很好了诠释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关辉伟岸的崇高形象。这场戏饰演刘禅和孟获的演员表演的很好给他们点个赞。

另外真实的历史中根本就没有孟获这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去评价。

刘禅到是真的应该为他的相父哭一场。

毕竟刘备死前给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许诺。不管是真是假,诸葛亮都竭尽全力去辅佐刘婵,为恢复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最后累死于五丈原。史书上也却是记载了刘禅为诸葛亮大哭,这才是人应该有的情感吧。


历史小知



阳光海岸59108


诸葛亮为蜀国建立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国。刘备死后,白帝城托孤,将刘婵托付给了诸葛亮,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蜀国。诸葛亮死后整个蜀国上下一心,均悲痛不已,而刘婵和孟获是其中之最。



诸葛亮与刘婵

刘备死后,仍是三分天下,而蜀国实力最弱,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盘崩溃被灭国。于是有了白帝城托孤一事,并对诸葛亮说,如若刘婵不堪成大事,你可取而代之。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欲要谋取天下,打破蜀国不利的局面,奈何最后无法力挽狂澜,死在了五丈原。


刘婵深知自己的靠山就是诸葛亮,单凭自己的才能是不可能夺得天下的,也对诸葛亮进行了放权,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诸葛亮做的也很值得称赞,不居功自傲,对刘婵也足够的尊敬。从《出师表》便可看出诸葛亮的用心良苦,最后诸葛亮死了,刘婵的靠山,主心骨没了,能不伤心吗!于是刘婵悲痛不已。

诸葛亮与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大家家喻户晓。孟获原本只是衬托诸葛亮的英明神武,智略超群的一个小人物。但是从七擒孟获隐藏着一点信息,大家却没有注意,那就是孟获也是一个敢作敢当,真情豪杰的人。



被敌方首将擒住,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杀头,而孟获第一次被擒,面对诸葛亮的橄榄枝不但没有接受,反而力抗,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但是没想到诸葛亮却没有对他怎么样,反而将其放了。孟获重打旗鼓再战,再次被擒,再战再次被擒,被擒七次。由此也可见孟获是一个有着倔劲,不怕死的一个豪杰。孟获被七次擒拿,七次释放,终于对诸葛亮起了敬佩之心,也接受了诸葛亮的恩德,就这样的诸葛亮获得了孟获的任何,从此死心塌地的追随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孟获是发出真心实意的悲伤。



诸葛亮是一代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最难得可敬的是对刘备的以前赤诚之心,为了帮助刘备完成大业,不顾一切,最后更是死在了光复大业的路途之中。一代名相诸葛亮,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敬爱。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话说卧龙诸葛在五丈原过世后,刘禅与孟获那个哭的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他俩儿还真不是演,是真的伤心了,动了真感情!

按说刘禅这个吊儿郎当的主儿,哭哭鼻子抹抹马尿什么的,并不奇怪,可人家孟获是谁?响当当的一名蛮王啊!他也忍不住嚎啕大哭,如果不是真的有切肤之痛,应该不至于此。

一、刘禅的无助之泪。

刘禅的爹地刘备,西蜀之王,也是一个爱哭的主儿。不过呢,刘备的哭基本都是有备而来的,往往他想办一件事,实在没辙了,他就用「哭」这绝招。只不过这种「娘」招儿,对于曹操这种老奸巨猾的三国枭雄,是没啥作用的。但是正派之士却受不了他这一套,刘备一哭,他们纷纷败下阵来。像诸葛亮、赵子龙、张飞、关羽等等,哪个没有见识过刘备「哭」之厉害?民间笑传刘备的西蜀是靠他「哭」得来的,想想也有几分在理儿。

可惜刘备儿子刘禅却没有遗传到他这个绝招,刘禅的哭纯属三岁小孩闹性子,吃不到棒棒糖了、听不见不到蛐蛐叫了,那就哭。嗯,类似于这种。

刘禅就这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刘备看在眼里悔在当初,偌大的一个江山,就交给他?这该如何是好啊?

但凡还有多一个儿子,刘备都不会传位给刘禅。可不是没法子吗?当年兵荒马乱、颠肺流离日子里,刘皇叔也只剩下他刘禅一个种,冥冥中注定的,刘禅独孤求败,舍我其谁?

这刘禅再二笔总也是亲儿子不是?总好过把王位给与外姓之人吧?刘备想想也就罢了。所以在刘备还没有驾崩之前,早早的就将刘禅委托给诸葛亮,就是俗称「托孤于亮」。有诸葛亮这个大脑,任他刘禅再胡闹,这王位也是坐得稳当!

你不得不服刘备,他人虽爱哭,但人家够滑头的,死死抓住了诸葛亮死穴,知道他为人够义气,对于自己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自然而然他的「托孤之词」也是有人受了。刘禅也算是拼爹成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妥妥的了。

刘禅也听他爹的,索性认了诸葛亮为义父,有他义父帮他照看西蜀,他这位西蜀后主倒也乐在其中,成语「乐不思蜀」由此诞生。

诸葛亮在刘备过世后,既当爹,又当妈的,刘禅虽然也闹过几次大的,但总归二人多年以来都是相安无事的。刘禅对于这位「义父」,自然也是十分依赖的。

所以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方寸大乱,虽然他为人一直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但对于此刻厉害,他心里面应该是清楚的。刘禅的痛哭是真的怕了,就像一个无助的小孩找不到奶妈一样,除了痛哭流涕还能干嘛?


二、孟获的伤心欲绝之泪。

孟获原是南蛮之地的一方霸主,为人野蛮孤傲,长得五大三粗的一汉子,他有生之年没有服过谁,除了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他的再生父母!为何这样说?你想嘛,诸葛亮七次用计把孟获擒获,然后又七次将其放生了,这不是再生父母是啥?按那时候的做法,诸葛亮足足可以杀孟获七回了!可他并没有那样做,证明他还是十分赏识孟获的,他不但要打败孟获这个人,还要收获他的心。

孟获就如同一头猛虎,给人收拾卑服了,它就会对这个人服服帖帖!况且诸葛亮也没有怎么样惩罚他,每次擒获都是好酒好肉招待,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在第七次诸葛亮将要放了他的时候,孟获终于忍不住大嚎,此生有他一天,就绝对不会对诸葛亮有二心。

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病逝,孟获真的伤心欲绝了,在他内心,他服诸葛亮同时也敬重他,在这个世间上,已经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如此的了解自己,器重自己,知己亡了,你能不痛哭吗?



感谢点赞关注!有您的支持,我会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