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都已经把核弹部署在美国门口,为什么最后却退让了?

十分熟儿的牛排来一份


这算是苏联当时的一种战略退让,因为总的来说,在60年代美国的总体实力是要强于苏联的(整个冷战期间都是美国占上风),而当时会出现这种“没脑子”的对峙是因为苏联高层想让美国在双方的博弈中做出让步,但是到了后期,苏联的高层已经看出来美国是不可能先退步的了,为什么?

首先,美国的实力比苏联强,这个是美国敢毫不退让的底气所在,这个在前面已经说了,然后,美国对苏联的部署导弹这个计划反应很激烈(由于苏联一开始的隐瞒,导致美国对形势出现了误判),比如封锁古巴、挂起三级警备,以及明确表示做好了核战的姿态等举措,都可以说明美国确实没有先妥协的打算,甚至前锋舰队已经做好武装入侵古巴的准备,而当时苏联的舰队主力是在大西洋,美国如果真的对古巴发动打击,苏联根本没有多少反击的手段,除了核打击美国本土!

但是,当时的美国已经做好了核战的准备,再加上当时在古巴的导弹基本上处于美国的监视之下,一旦有发射的势头,比如侦查到导弹加注燃料(当时的都是液体导弹,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发动空袭,有可能会在发射之前就已经被美国解除核武装了,甚至古巴会先招来美国的核打击也不一定,因此,除非苏联是真的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不然,在这次的导弹危机中,苏联一直都是处于下风的,也就是说,如果苏联不想死,那么自己先妥协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个问题当时的苏联高层肯定是认识到了!

最后,这次的导弹危机,虽然是苏联先妥协的,但是美国后面也作出让步了,那就是互相取消在对方的核心圈子里部署弹道导弹,因为苏联会在古巴部署导弹,完全是因为1959年的时候,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都部署了雷神和朱比特这样的弹道导弹,这种举动打破了双方之间的核平衡,所以,苏联才会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的!


哨兵ZH


当年苏联和美国在世界霸权争夺中还处于劣势,特别是核武器的数量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处于绝对的下风,一旦核战争爆发,苏联没有取胜的希望;而且美国已经做好了核战争的准备,而苏联并没有!还有就是双方其实都愿意毁天灭地的核大战爆发,这是最主要的!

1962年8月,美国就发现了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但是没有人认为那是核导弹阵地,到了10月中旬左右,美国的两架U2在古巴再次侦查并由专家确认为核导弹阵地。肯尼迪立马意识到重大危机来临了。

美国国会立马就提出了6种解决方案。其中部分议员提出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但是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一口否决,因为他认为外交解决无异于拖延拖延时间,古巴就会有更多的导弹阵地完工,而古巴导弹危机必须速战速决;还有部分议员提出直接采用轰炸机摧毁古巴的导弹阵地,这个方案大多数议员反对,理由只有一个,一旦轰炸就没有挽回的余地,那就是美苏之间的核大战,美国空军根本就没有能力一次性摧毁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而且苏联在古巴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而苏联在古巴的核导弹一旦反击将造成美国至少1000万人的丧生。


经过大约5天的讨论和准备,美国总统肯尼迪最后决定,要使苏联明白美国不惜一战的决心。于是美国按照商定方案采取海空全面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古巴导弹,以接触古巴核导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美国调动了68个空中中队和8艘航母,90艘军舰组成庞大舰队对古巴海域进行全面隔离(封锁),美国集结陆军,组成一个二战以来的最大的登陆部队随时准备登陆古巴参战,美国的导弹部队、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全面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摆出一副决战苏联和古巴的态势!


而苏联在古巴部署战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还是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部署核导弹,同样给苏联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来“投靠”苏联,苏联自然是希望在美国的后院有一个立足之地,需要保护古巴,防止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权。赫鲁晓夫认为在古巴部署完善核导弹,在美苏之间就能形成核战略平衡。但是没想到美国人的反应是如此巨大并且争锋相对,肯尼迪摆出了不惜与苏联来一场核大战的姿态,这是赫鲁晓夫万万没有想到的!

而在1962年苏联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力上与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别是在核武器数量上还不足美国十分之一,一旦核战争爆发苏联将处于绝对的劣势。并且美国的态势是已经做好了核战争的一切准备,而苏联显然是没有的。所以,赫鲁晓夫一方面指示苏联军队在没有他的指示许可下,不允许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就是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信了,并且提出了撤离古巴导弹的条件:(1)美国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2)美国同时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的核导弹!

赫鲁晓夫的信让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为赫鲁晓夫信中“充满着避免核战争的激情”,这让美国松了一口气。但是紧接着美国国会又收到了一封苏联外交部写给美国国会的信,这封信态度就比较强硬了,充满了火药味。这让美国非常担心了,美国明显感觉到赫鲁晓夫与苏联其他领导层意见不合,这是非常危险的。最后肯尼迪灵机一动,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来信,并对赫鲁晓夫进行暗示。赫鲁晓夫也是老油条了,在第二天就用广播直接回复了美国,同意撤出古巴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在赫鲁晓夫的妥协下,终于结束了!这可以说让人类松了一口气。应该承认,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历史上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次大危机!

如果当年苏联不撤出古巴导弹,那么不会解除对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锁。尽管美国和苏联,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不愿意爆发核大战,但是战争又太多的不确定性,往往因为一个细节、一个误会便一触即发,可以想象着必将是毁天灭地的一战!

美国官方普遍承认,在古巴的几个发射场已处于发射状态,而且苏联在古巴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这些都已经随时待命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导弹发射场的任何直接空袭都可能造成苏联的核导弹发射。肯尼迪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权衡了赞成与反对从土耳其撤除导弹的两种主张,已经讨论了空中打击和入侵的时间表,一旦开打就没有挽回的余地,这场危机恐怕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这不得不感谢赫鲁晓夫,虽然他认怂了!


狼烟火燎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个世纪大国博弈的经典案例,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冷战对抗,但是他们双方坚持一个底线就是斗而不破。双方看起来动作很大,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偃旗息鼓了。

古巴导弹危机最初是由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和朱比特引起的。苏联认为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对自己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苏联为了寻求战略平衡,准备在美国的邻国古巴部署核导弹。

苏联通过伪装,使用货船将核导弹和轰炸机偷偷地运进了古巴,并且已经将导弹部署完毕,可是后来被美国的U2侦查飞机发现了。美国对于苏联偷偷地在自己的家门口部署核导弹的行为非常的愤怒,因为古巴离美国最近的距离不足200公里,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以后,一旦双方发生战争,那么美国的反应半径无疑会大幅缩小,很有可能来不及反应核导弹就已经落到美国本土上了。所以美国决定对苏联进行强硬的回击。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调集陆、海、空三军对古巴采取全面的封锁,美国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令赫鲁晓夫非常吃惊。但是此时赫鲁晓夫还并未向美国妥协,而是准备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和轰炸机,但是很显然这一招已经行不通了。

1962年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美国出动90艘军舰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对古巴海域形成弧形封锁。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在发射台上听候发射指令。不仅在佛罗里达和周边地区美国集结了庞大的登陆作战部队,而且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基地也进入战备状态,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就演变成20世纪的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赫鲁晓夫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写信向肯尼迪妥协,这才使古巴导弹危机有了转机。后来苏联获得情报,如果苏联在10月28日不答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的武器,那么美国有可能在29或30日对古巴导弹基地进行轰炸,并军事占领古巴。如果等到这幕发生,那么不但苏联不好收场,而且古巴将有可能被美国军事占领,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苏联才立刻同意从古巴撤出已部署的核导弹,并在30天内撤出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美国才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

从古巴导弹危机的整个过程来看,首先是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对苏联构成了威胁。然后苏联为了取得战略态势上的平衡,而宣布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和轰炸机,从双方的对抗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是美国更不能容忍苏联的挑衅行为,而苏联面对美国所采取的强硬态度和措施,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最后只有乖乖地撤走所有的导弹和轰炸机。


铭苏先生




美国RF8侦察机拍下的苏联导弹发射基地照片



部署在古巴的苏联SS4中程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与空军将领磋商的肯尼迪总统,左一为空军参谋长莱梅将军



(危机结束后,美国报纸上的讽刺漫画,无奈的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去嘴里的核弹利齿)

1962年10月16日,星期二,中午将近12点的时候,中央情报局首席图像分析师阿瑟.伦达尔向肯尼迪总统展示了三张来自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摄的黑白照片:在田野和森林中间的空地上,有一排管状物体,还有一些排列整齐的白色圆点,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还开玩笑说,这大概是足球场,或者是农场主在盖新房。然而伦达尔的回答令人震惊:这些是来自苏联的SS-4型中程导弹(苏联自己代号R12),竖直发射装置以及拖车,这种由液体燃料火箭推动的导弹可携带1300至1600公斤的战斗部,如果换成核弹头,当量可以相当于100万吨TNT。根据分析,这些中程导弹的射程达到1174英里,能够囊括美国东海岸大部分地区,发射后不到5分钟就能打到佛罗里达,13分钟就能到达华盛顿。

当日下午四点半,肯尼迪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总统认为如果对此坐视不管,就等于屈服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核威胁与讹诈,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主张考虑立刻对古巴发动攻击。此时,美国海军四十多艘军舰正在波多黎各附近的别克斯岛进行演习,运输舰上拥有4000名海军陆战队,演习内容正是模拟在古巴登陆,参谋长联席会议做出的评估是,美军此时的实力足够击败古巴武装力量的抵抗,在初步完成行动后,再派遣一个满员陆军师(15000人)就能足以实现对古巴的完全控制,并开始政治民主化重建进程。

10月19日,星期五,肯尼迪总统召集国防部,参联会高层和来自三军的高级将领代表召开了紧急会议,向后者透露了中情局通过U2高空侦察机获取的最新情报,古巴岛上的苏联导弹发射基地已经增加到了两个,而数量已经比10月16日初次侦查时的多了至少一倍,估计古巴境内已经有了三个苏联SS-4中程导弹发射团,每个团控制8座导弹发射台,总共24座。一向强硬的空军参谋长柯蒂斯.莱梅坚持说,必须立即发动大规模空袭,摧毁这些导弹和发射架,因为苏联不知何时就会发射这些中程导弹,他保证,B-52战略轰炸机在周日早晨就可以做好准备,向古巴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然而肯尼迪总统则坚持认为,参联会和三军将领们的计划太过激进,很可能会导致与苏联爆发全面核战争,美国固然能依靠核武器和发射平台的总体数量和更先进的发射技术赢得这场战争,但美国和欧洲也将付出千万人口死亡的代价。

10月20日,星期六,清晨,苏联战略火箭军第79中程导弹发射团在古巴的大萨瓜镇正式宣布进入了战备状态。实际上,从8月开始,苏联已经着手把这些武器运进古巴,导弹发射团的军人被伪装成“留学生”和“农业技术人员”乘坐纳西莫夫元帅号客轮抵达古巴。在古巴,苏军一共有5个中程导弹发射团,其中三个装备SS4中程导弹,两个装备SS5中程导弹,还将陆续抵达4个护卫导弹发射基地的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米格21喷气战斗机团,以及两个防空师。

为了保密,导弹的装卸,运输和转移被严格限制在午夜12点到5点之间,所有苏联导弹发射团的军人必须身穿古巴军服,被禁止在公开场合说俄语。

下午,身处国会中期选举中的肯尼迪总统,在空军一号上和幕僚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方案减少到了两个:空袭或者封锁。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空袭可能不能保证摧毁所有部署在古巴的中型导弹,即使摧毁,对苏联驻古巴军事人员造成的严重伤亡可能会刺激苏联对美国和欧洲发动其他局部或全面报复,甚至包括核打击。封锁则更有灵活性,可能在不动武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但危险在于苏联可以暗度陈仓,继续部署已经进入古巴的导弹,并有可能发射它们。

三军首脑和中情局坚决支持空袭,但同意先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限期72小时将导弹撤离。总统本人,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则支持封锁方案。当晚,总统返回白宫,在阳台上对着暮色,对弟弟罗伯特和自己的特别顾问奥唐奈说“我们距离战争已经非常近,但白宫的地下避难所可容不下那么多人。”

10月22日星期一,晚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和他的军方对手一样,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向他保证,自己已经向驻古巴的苏联军队下令,“使用一切有效手段保卫古巴”。但关键时刻,赫鲁晓夫也举棋不定了,原本的计划是,导弹部署完成后,迫使美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但现在,导弹部署计划尚未完成,所有SS5导弹还在公海的苏联船队上,而美国已经察觉,赫鲁晓夫担心,美国会发动攻击,而如果苏联进行反击,则有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危险。会议上,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达成了一项初步共识,如果古巴遭遇美国入侵,则允许使用部署在古巴的中程核导弹进行“自卫”,但暂时不会动用其他战略核武器。

就在此时,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在白宫进行了会议,虽然进行了严格保密工作,但美国新闻界已经有所耳闻,华盛顿邮报的头条是“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项重大决策”。同时,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空军军官得到指示,f106战斗机准备战备升空,拦截可能来犯的苏联战略轰炸机,并携带大威力的MB-1精灵核弹头空对空导弹,稍后,总统在白宫对国会领袖和议员们做了情况简报,全场哗然。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理查德.拉塞尔在惊呼“我的上帝"后,坚决要求总统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即发动空袭后立刻动员海军陆战队进占古巴,将古巴导弹问题和卡斯特罗问题一起解决,永绝后患。但肯尼迪劝告拉塞尔说,现有的封锁方案已经有很大风险,或许在加勒比海甚至中欧等其他热点地区在24小时之内发生“热战冲突”。参议院资深议员富布莱特也坚决要求总统吸取猪湾行动的教训,尽快对古巴发动全面进攻。

下午六点,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被召唤到国务院,国务卿腊斯克向他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在72小时之内撤出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导弹。此时,三个SS4中程导弹发射团已经基本在古巴部署完毕,只有尤里.加加林号运输船还在海上,装载着这些导弹必须的液体燃料,以及最后一个导弹发射团的大部分指挥和技术人员。但另外2个SS5中程导弹发射团的导弹,发射设备和人员,则还需要至少两天到达,包括尼古拉耶夫斯克号,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号以及季夫诺戈斯克号。赫鲁晓夫立刻草拟了一份声明,在谴责美国的封锁行动是"海盗行径”,将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后,他下令给高加索军区司令,以及驻古巴苏军最高指挥官普利耶夫大将:通知驻古巴苏军,联合古巴人民军提高战备状态,但任何使用核导弹与弹头的行为,必须经过中央主席团同意。

同时,古巴人民军也开始了动员,卡斯特罗下令执行“一号作战命令”,古巴全境被分为三个战区,由他本人,弟弟劳尔,以及部长会议主席切.格瓦拉分别指挥,古巴陆军正规军士兵和民兵也动员起来,开始分发实弹。

晚上七点,肯尼迪对全美民众发布了电视讲话,他宣布”本届政府承诺,对苏联在古巴岛上的军事力量进行严密监视,而在过去一周里,我们发现,在这座沦陷的岛国上,已经出现了进攻性导弹基地.....此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进入了三级战备状态,超过200架载有核武器的作战飞机开始升空,然后疏散到各个军用和备用机场,大名鼎鼎,曾执行过轰炸广岛和长崎任务的509轰炸机联队,也从新罕布什尔州的皮斯空军基地开始疏散,它装备的B47"同温层喷气”战略轰炸机已经装好了核弹。

此时,在古巴本土,苏联驻军手中已经有了几十枚核弹头,包括36枚SS4专用的一百万吨当量核弹头,以及6枚由伊尔28猎兔犬轻型轰炸机投掷的12万吨当量级核炸弹,24枚SS5中程导弹专用的一百万吨当量核弹头。

10月23日凌晨5点45分,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号抵达了古巴。

中午12点,为了拍摄更加清晰的古巴导弹部署照片,美国空军第62照相侦查中队的6架RF-8十字军喷气侦察机飞越佛罗里达海峡,在低空1000英尺高度进行近距离拍摄,拍下了发射竖立装置,导弹拖车和燃料补给车,以及机库和导弹掩体,指挥官埃克尔上尉亲自携带者这批机密相片胶卷,直飞华盛顿,向五角大楼的三军参谋长汇报。顺便说一句,在古巴,由于没有足够的铲土机,拖拉机,苏联工兵和古巴士兵不得不用铁锹和十字镐挖掘半地下导弹掩体。

晚上7点,在摄影记者的闪光灯照耀下,肯尼迪总统在一份总统授权书上签字,授权封锁古巴的美国海军军舰可以在“必要时刻强行接管苏联运输进攻性武器的运输船”,对于这个决议案,已经得到了美国国家组织的全票赞成。稍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向海军部作战总指挥乔治.安德森上将转达了命令,并要求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听从总统和自己的指挥,但强硬的安德森认为,这个授权令是个束缚自己人手脚的“半吊子”命令,他和麦克纳马拉立刻发生了争执:

麦克纳马拉:遇到苏联运输船,你们会如何执行命令?

安德森:我们会向他们用喇叭喊话,叫他们停下!

麦克纳马拉:英语还是俄语?

安德森:我怎么知道?这取决于舰长们

麦克纳马拉:要是他们听不懂怎么办?

安德森:那我们就用旗语

麦克纳马拉:如果他们还不停下呢

安德森:那我们就按照规矩,开火,让子弹跨越他们的船头,来进行威胁

麦克纳马拉:记住,没有我和总统的许可,你们一颗子弹都不能发射,明白吗?

晚上9点35分,身穿标志性橄榄绿军装的卡斯特罗也向古巴民众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将维护古巴主权,侵略者将被消灭干净。第二天,官方报纸《革命报》的通栏大标题是:美国如果入侵古巴,我们将用导弹回击。

10月24日,上午十点,肯尼迪总统和自己的内阁,以及幕僚班子照常在一起用早餐后进行情况汇报例会,此时,麦克纳马拉从五角大楼打来电话,两艘运载导弹,其他装备和人员的苏联运输货船尤里.加加林号和基莫夫斯克号已经距离古巴东部海岸只有500英里,逼近封锁线,在这两艘船只中间,还发现了一艘苏联潜艇。鉴于封锁令已经在昨天中午十一点正式开始,现在就到了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候。

肯尼迪意识到,正面冲突就在眼前,似乎不可避免,麦克纳马拉说,安德森上将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建议美国驱逐舰向苏联潜艇附近海面施放深水炸弹,迫使它上浮至海面。罗伯特.肯尼迪观察道,总统本人立刻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他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而另一只手则紧紧握成了拳头,再松开,再握紧,他原本犀利的眼眸因痛苦而变成了灰色.......终于,他对电话里的麦克纳马拉说”那就这么办吧!”

接下来的事情,和我们从新闻媒体和流行历史著作中看到的不一样。按照后者的说法:在关键时刻,肯尼迪下令拦截后大约半小时,两艘苏联运输货船选择了掉头,驶回苏联。这样描写更加戏剧性,激动人心,按照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话说“我们眼睛瞪着眼睛,他们先眨眼了"。 然而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电子情报分析部门的解密档案,美军海军情报站利用无线电信号测向技术,一直在密切监视这些船只的动向,根据情报,这两艘船只已经在早晨10点之前六到七小时就在海上停止了行驶,然后选择掉头,之所以当日早晨10点总统在会议上依旧得到苏联运输船在逼近封锁线的情报,是因为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的海军通讯网络超负荷运转,无线电信号方向测定与编成密码电文,延迟了6到7个小时。就在总统感到痛苦的当口,大部分运载导弹的苏联运输船已经先后掉头驶回,在加勒比海上真正造成威胁的除了已经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和部队,就只剩下4艘苏联“狐步”级常规潜艇。但此时,编号B130的苏联潜艇上安装了核弹头鱼雷,苏联海军指挥部给他们的指令也是模棱两可但暗藏攻击性的:如果美国人打了你们的左脸,就不要再让他们打你的右脸。

另外,在此刻的内布拉斯加奥马哈附近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托马斯鲍尔将军宣布进入二级战备状态,每隔五分钟,就有一架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从美国各地的空军机场起飞,到了上午11点,已经有910架B52"同温层堡垒”和B47“同温层喷气”轰炸机升空待命,为他们提供支援的是超过300架的空中加油机。在佛罗里达,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师已经整装待命,阿伦戴尔的湾流体育场成为了这支大军的临时集结地, 每分钟都有军用飞机降落在佛罗里达国际机场。

在古巴附近的冲绳岛号直升机航空母舰上,刚刚参加完演习的海军陆战队士气高昂,军官们已经开始研究手头的第316号作战计划,即全面进攻古巴的作战计划。根据计划,海军陆战队将在哈瓦那以东登陆,从本土赶来的第一装甲师将在马里埃尔港登陆,同时101和82空降师将从空中进行突击,直接向首都哈瓦那和两个导弹发射基地进攻。海军陆战队士兵们开始整理装备,一名中士直接号召士兵们“准备出击,让我们阉了卡斯特罗这个狗杂种”不仅装备准备好了,海军陆战队还迅速准备好了登陆后发放给忍饥挨饿的古巴平民的食物,包括:7454吨大米,2200吨鸡肉和138吨鸡蛋粉

深夜,古巴岛上的导弹发射团接到了目标卡片,准备竖起导弹发射台。


10月25日,星期四,下午5点,在联合国总部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美国代表阿德莱.史蒂文森出示了清晰的苏联导弹照片,苏联代表左林由于没有接到莫斯科的明确指示,只能对所有指控采用“传统的苏联做法”——抵赖和否认,史蒂文森鉴定地向左林发问:请问左林大使,你是否明确否认,在古巴苏联已经部署了,且正在部署中程导弹和导弹发射场?——

10月26日上午8点19分,在加勒比海游弋的四艘苏联潜艇接到了司令部的指示,停止前进,这是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刚刚作出的决定。

10月27日晚上七点35分,苏联克格勃华盛顿站站长,苏联大使馆参赞费克利索夫辗转向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提出了一个解决古巴导弹危机的方案:苏联将在联合国监督下拆除布置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并和卡斯特罗一起承诺不再接受任何苏联进攻性武器,同时,美国承诺不再入侵古巴。

10月28日,赫鲁晓夫读到了美国专栏作家利普曼的社论,号召美苏双方各退一步,各自撤回在古巴和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克里姆林宫分析说,利普曼与白宫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很可能是华盛顿释放出的条件和和解讯号,在稍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获得了多数支持后,赫鲁晓夫决定将自己的赞同提议直接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发布。另外,为了制止苏联红军高层指挥官自作主张,先斩后奏,他同时向马林诺夫斯基和普利耶夫发去了电报,明令要求”除非得到来自克里姆林宫最高层的明确指示,否则坚决禁止任何通过导弹,巡航导弹,以及轰炸机使用核武器的行为”

同时,在华盛顿,肯尼迪和麦克纳马拉也在说服三军将领,苏联确实是想以交易的模式解决危机,而不是在拖延时间,以便完成已有导弹的发射调试,然后向美国开火。总统费尽心机地劝告同僚,一旦开始流血,那么谁也无法决定,流血会在何时停止。最终在晚上,他口授了一份发给苏联大使多勃雷宁的信函,最终的方案是,美国不会以公开模式同意这个古巴-土耳其导弹交易,但会在稍后的时间内将这些导弹默默撤出土耳其,顺便说一句,即使没有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也已经决定将这些已经陈旧落后的导弹撤除。另外,为了显示美国政府的决心,肯尼迪要求在信函上加上一句,如果苏联没有主动采取撤出导弹的行动,那么“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采取进一步行动”。

自此,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已定,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美苏双方高层如何向国民做出解释(以及苏联如何劝说古巴支持这一交易性解决方案)

最后,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苏联会退让,经过我们对事件的以上复盘,原因如下几点:1.苏联的导弹部署未完成,就被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美国做出了迅速反应,导致苏联实际部署到古巴的导弹兵力不及计划水平,未能形成想像中的威慑。2. 赫鲁晓夫低估了肯尼迪的勇气 3.一旦爆发核战争,美苏双方都清楚,即使有一方能够宣称获胜,也势必付出及其惨重的代价 4. 肯尼迪政府的危机解决方案”先封锁,后谈判”给了苏联以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晴天有时下猪


这是美苏两国互相向对方妥协的必然结果,两国都不希望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引起可能会毁灭世界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进一步抑制苏联的核打击力量,并防止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军事力量,便分别在英国、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了105个中程导弹发射架。这就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现在已经能够向苏联及其盟友进行全方位的核打击,也就是说,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所有核弹,都能落在苏联在欧洲的任何一处势力范围。对苏联来说,美国这么做,是直接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这一举动直接惹怒了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他认为非常有必要就美国的这一举动做出反制措施。但令他倍感无奈的是,美国将北约直接放在了苏联在欧洲的家门口,但苏联在美洲却没有任何一处势力范围。

不过,由于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政策惹火了卡斯特罗,结果导致古巴在1961年宣布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古巴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员。而美国国内对此却持乐观态度,认为虽然苏联与古巴结盟的可能性会很大,但这种结盟也只会是“名义上”的结盟;说白了,美国人认为苏联就算要与古巴结盟,也只是装装样子给美国看的,因此并未重视。而这对苏联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刚刚还愁着没法反制美国,结果立马就出现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苏联方面借机与古巴做出谈判,以保证古巴的军事安全来换取在古巴境内部署中程导弹的许可,古巴考虑到美国可能的军事打击报复,于是便同意了苏联的要求。苏联也在几日之后便启动了“阿尔德纳”行动,首先将导弹防空小组暗中部署到古巴,之后便通过货轮将导弹,核弹头和相关设备运送到古巴。
但是,就在技术人员正进行装配时,美国的U2侦察机却发现了苏联正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的这一举动。如果苏联真的在古巴完成了对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那么苏联就有能力将百万TNT当量的核弹头在十几分钟内投送至美国的任意一个地区;这无疑是给美国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刮子!为了能够获得表面意义上的“战略主动权”(就是面子),美苏两国都在不断的叫嚣着要发动核战争,局势越来越混乱,核大战也是看似一触即发。

肯尼迪为了防止苏联向古巴运送核弹头及其他相关设备,便宣布美国三军进入最高警备状态,并且派出由八艘航母组成的舰队,对整个加勒比海地区进行了封锁。苏联连支像样的海军舰队都没有,哪能突破美国海军的层层封锁呢?虽然苏联曾试图通过潜艇来达成向古巴运送相关设备来扳回局面,取得“战略主动权”,但苏联的核潜艇也被美海军舰队给逼了出来,跟之前被拦截的货轮(伪装成民用货轮运载核弹头)一样被迫接受检查。苏联使尽了浑身气数,也未能将核弹头运送到古巴。

并且最要命的是,美国当时的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六倍,美国所拥有的核运载工具是苏联的五倍以上,单纯在核力量方面就已经完全碾压苏联;苏联的导弹最多只能飞到欧洲(这就是为何苏联要把导弹基地部署在古巴),可美国得益于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初具规模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可以全方位的对苏联实施核打击,而苏联却没有还手之力。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峙各个方面全面压制苏联。这也就是说,倘若爆发核战争,最先失败的一定会是苏联;就算最后谁也不能幸免于难,但第一个薧的一定是苏联。本来赫鲁晓夫只是想给美国人点颜色看,他觉得肯尼迪会经受不住苏联给的压力,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苏联的这一举动直接触碰了美国的“红线。”美国也是摆出了一副要跟苏联玩命的架势,苏联本想继续加大筹码,可肯尼迪的态度更加强硬,依旧抱着要玩命的心态。赫鲁晓夫一看这架势,便不再敢和美国较量了,再玩就玩儿大了,没必要为了“面子”把苏联和整个世界都搭进去,无奈之下,也只得认输。


二战吐槽君


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都已经把核弹部署在美国门口,最后却退让了是很么原因呢?

一、苏美实力不对等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哥大,通过一战、二战时期的资本疯狂积累,一跃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的大哥!二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在欧洲东部的铁幕,冷战开始了。最为针锋相对的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两国开始了各种博弈。当时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弹道导弹能直接对苏联的腹地进行核打击行动。而当时的苏联,既没有能往返美国的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无论是数量还是体积都不行。对当时苏联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苏联在顶住压力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找突破口。

二、美帝的强硬和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

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并没有把足够可以对美国造成严重威胁的导弹全部运进古巴。美国就已经开始鸡犬不宁了在弗罗里达的空军进入一级战备,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同时进入了一级战备,其它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美国海空军对古巴的封锁,苏联束手无策,这也是当时苏联方面始料未及的。苏联当时心想的就是想通过在古巴把颜面找回来同时又可以解除当时难受的局面,在谈判席有重要的砝码要求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弹道导弹及核弹。

三、爆发核大战的后果是无法承受的

当时美国封锁古巴,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情况下美国也没有敢于击沉的苏联军舰制怕造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虽然苏联军事略低美国,但是不代表核弹少于美国。双方各自几千上万枚的核弹,是双方最大的忌惮。苏联也不希望会发生战争,所以最终苏联将运送导弹的军舰撤出了古巴海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古巴导弹危机渡过后,双方又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商定不在往对方家门口前摆放弹道导弹。双方开始互相惩罚对家的小弟,苏联撤出古巴后,美国迅速通过了一系列制裁古巴的决定,并且凭借着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获得了国际上多方的支持和认同,这使得经济发展本就较为缓慢的古巴如履冰霜。而土耳其的导弹被撤出后,土耳其也被苏联狠狠地“惩治”了一顿,不仅压高粮食的价格。还经常派遣核潜艇进去黑海出海口进行浮航,使得土耳其在长时间都非常胆战心惊。而此次对抗的主角美国和苏联却实质上根本没有损失什么,确实也十分讽刺。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国利益的争夺下,这些小国更多的是作为牺牲的棋子使用。


谈古今品历史


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美苏争霸,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导弹,这对于苏联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苏联特别急,想要也在美国门口部署核弹,以威胁美国把那些核武器都撤走,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要和美国打仗。



当时的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巴斯蒂塔的独裁统治,作为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巴斯蒂塔虽然倒台,但是卡斯特罗和美国的关系保持的还不错,毕竟美国只是想要把古巴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关于谁做古巴的领导,美国并不在乎,只要他和美国是一条船上的就行,而当时的卡斯特罗还出访了美国,那时的他对苏联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完全毫不了解。



不过古巴政权的变动让美国日益担心此举会引起整个拉美地区的震动,影响美国的统治,于是美国突然对古巴宣布断绝外交关系,同时还切断了古巴的经济命脉,美国政府还鼓动古巴的流亡人员开着轰炸机轰炸古巴,同时登陆古巴的猪湾地区,不过三天之内,这些人就被打退。



很快,卡斯特罗就向苏联求援,苏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迅速和古巴达成外交关系,并对古巴进行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还偷偷向古巴运送核武器,不过在工程即将完工时被美国发现,而苏联直到一个月后才公开宣布,根据苏联和古巴两国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还有提供技术专家,不过此时武器和专家的运输基本完成,部署工作也接近尾声。



美国总统肯尼迪感觉到,如果不对苏联进行猛烈回击,那就会有损美国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自己的不信任,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和美国的国际地位,肯尼迪决定要对苏联进行一次不惜一战的决心。



很快肯尼迪就下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宣布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事实,并且宣布武装封死古巴,除非苏联撤走在古巴部署的武器,紧接着美国就调集出了出兵古巴所需的一切军需物资,并采取了保护美国免遭核弹的种种措施。

美国在全世界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有68个空军中队和八艘航空母舰,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封锁了古巴海域,古巴被美津围得水泄不通,只要美国总统一声令下,载有核弹头的飞机就会立刻飞入古巴的上空,苏联没想到美国态度如此强硬,他下令加快运送武器到古巴的速度。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的回击,苏联一下子蒙了,原本只是想吓唬吓唬美国,谁知道美国动了真格的,而且被围困的越久,苏联就会输的越多,不得不考虑撤出在古巴的武器,以避免苏联受到更多的损失,于是,赫鲁晓夫特别委婉的给肯尼迪写了几封信,意在表明苏联并不是真心想要打仗,只是想要让美国把在土耳其,意大利的核武器撤出,但是美国表示此次危机和美国部署导弹没什么关系,拒绝了这次交易。

此时的苏联已经得到消息,要是苏联再不撤出,第二天美国就会把苏联的导弹设备和古巴的军事目标给炸掉,苏联立刻通过广播电台广播了自己的态度,表示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障,苏联立刻拆除在古巴的武器,把它们包装运回苏联,至于美国撤除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导弹的事,苏联也不在要求。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是的,苏联意识到自己和美国的差距,为了一雪当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懦夫的耻辱,必须要跟上美国,到了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美国是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可以说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以苏联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和美国抗衡,所以苏联只能退让和溜溜地撤出古巴。


琅琊利剑


诚邀,如题。古巴作为美国的后花园,自1961年后却一直跟随苏联与美国为敌。1962年8月底,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发现近程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立刻在9月4日对苏联宣告正告。苏联予以否定。但是在10月14日后,U—2飞机拍摄到苏联正在修建的中程与中长途导弹发射场的相片,自此古巴导弹危机一触即发,那么苏联都已经把核弹部署在美国门口,为什么最后却退让了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大国是不会用核武器的

因为大国都是有理性的。因此面对自己挑起的核战争危机,苏联最终仍是不得不退让。

其二,苏联不会和美国直接开战,更不原意为了古巴和美国开战。

这个是利益得失衡量的成果。事实上苏联间隔古巴太远,美国离古巴很近,还有关塔那摩基地,所以一旦开战,古巴必定被美国控制,苏联对此完全力不从心,不管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仍是保全古巴,都只能退让。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期间发生的一次重要事件,当时的苏联准备在古巴地区建立一个弹道导弹发射基地,以取得苏联对美国的重大战略优势,但是此次导弹部署行动被美国先期发现,结果两军在大西洋相关海域以及发生了紧张对峙事件。

此次事件影响非常严重,险些酿成全球核战争,对于世界发展的过程影响深远,最终这场核对峙的双方美国和苏联都各自后退一步,最终平息了事态。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苏争霸,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源头。

自从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驻国家之间,由于意识形态等问题开始了空前对立,在这两大阵营对立中,美国和苏联是相互对抗的核心。

双方在军事领域大量制造和部署核武器,以谋求对对方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这就使得两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和冲突不断升级。此次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实际上就是因为美国为了谋求战略优势,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弹道导弹所导致的。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在欧洲南部部署弹道导弹,是一种绝对难以容忍的行为,因为这将会对导致苏联在核战略形式上处于劣势。

为了重新恢复核战略上的平衡,苏联借着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请求,决心在古巴国内建设由苏联人控制的弹道导弹发射基地和轰炸机基地,部署相应的核导弹和轰炸机。但是苏联人的计划很快就被美国人的U2侦察机发现了,于是双方便开始在古巴附近海域上开始了紧张的对峙。

美国人对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弹道导弹,很显然是非常惊恐的,因为苏联人的部署一旦完成,那么整个美国都将陷入到核打击的阴影之中。为此美国对苏联人的军事行动,做出了异常强硬的回应,而苏联人则在回应的态度上再一次加码。

事实上在此次对峙的短短13天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都已经进入到了最高战争等级中,双方的核武器按钮实际上已经完全打开,随时都有可能按下按钮发射核导弹,从而让全世界陷入到核战争之中。

美苏在对峙的最后关头,都意识到部署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战争,而不是为了发动战争去部署它们。

在最后关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还是选择了退让,他主动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信,希望能够缓和紧张对峙的态势,因为在当时苏联的计划只是想重新恢复两国之间的核力量平衡,而不是打算与美国打一场核战争。

同样美国人也意识到,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核武器,打破了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平衡,这等于是在逼迫苏联人铤而走险,而实际上美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核战略上获得优势,而不是与苏联开战。

最终双方领导人都意识到,双方的冲突升级将会给两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而这样的后果是这两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美国和苏联在经过商议之后都各退一步,苏联人从古巴撤走核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而美国则相应的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弹道导弹。

美苏在此次核对峙中最终意识到,核战争的爆发对于两国而言,将会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巨大伤害,在这场战争中不会有任何幸存者,这也逼迫着美苏不得不坐下来,重新考虑通过谈判来寻求解决双方冲突的办法。

虽然在后来的美苏争霸期间,美国和苏联仍然相持不下,但是在对于发动核战争的计划上,两国的目的都非常一致,那就是尽量避免双方在核冲突上升级,于是双方分别在1973年、1987年分别签署了《美苏反导条约》和《美苏中导条约》,以尽可能减少核战争发生的可能。


落下m


这件事情已经失控了,让美苏两国都如坐针毡!

最开始,苏联人只是想教训美国人,此前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导弹,把导弹摆在了苏联家门口,然而苏联却无法在美国家门口部署导弹,必须要寻求机会实现反制。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把古巴领导人惹火了,所以古巴改头换面,投靠了苏联。苏联人大喜过望,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了,而且这个枕头实在是太值钱了。试想一下,如果古巴在非洲,苏联人肯定看不上,也不会玩命的支持你!可古巴恰恰在美洲,而且是在美国的后院,距离美国隔海相望,这就相当于天上掉了个馅饼。最终,苏联人决心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威慑美国,实现美苏两国的“核平衡”。

按理来说,美国人应该学会“讲道理”,因为你先玩了套路,在土耳其部署了导弹,又因为土耳其是美国的盟友,所以苏联只能吃“哑巴亏”。此时苏联在美国后院玩导弹,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在苏联人看来,美国人决不能“只许美国放火,不许苏联点灯”,可美国恰恰是这么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苏联人不敢动土耳其,是因为土耳其是“北约”国家,如果对土耳其动手,就相当于对整个“北约”宣战,苏联人玩不起。可如果美国人打古巴,苏联人却远隔万里,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土耳其对于苏联的风险,和古巴对于美国的风险,两国政府的评估是不一样的。美国政府认为,古巴在美国后院,现在只是名义上的“苏联盟友”,实际上还是处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就算美国把古巴给灭了,苏联也没招。然而只要苏联敢打土耳其,则立马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是,美国政府却低估了苏联的胆量,苏联人不仅将古巴收为小弟,还要在古巴玩导弹,这让美国政府极为震惊!在美国政府看来,古巴这块钉子早晚要拔,现在这块钉子越来越粗,越来越不好拔,而且成为了苏联的导弹基地,这必将打破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原本美国在土耳其占据优势,现在苏联反制了一局,相当于美国政府白忙活一场,苏联人还拥有了要挟美国的资本。这让美国政府无法解释,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核武战略的失败,同时也不能容忍古巴这块钉子变成苏联人的手中刀。因此,美国政府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三下五除二把古巴给做了。

但是,美国政府还是低估了苏联人的反应能力,他们认为苏联不会太当回事,毕竟这只是一个小弟,而且美国内部也有一群人认为苏联要准备先发制人,古巴就是一个标志。可恰恰苏联人也是这么想的,在苏联人看来,如果你美国心里没鬼,为何要反对苏联在古巴玩导弹?这是不是美国人的阴谋呢?或许美国人是为了先发制人进行核战争,所以刻意的削弱苏联的核武反击力量。假使美国的导弹可以打到苏联本土,而苏联却无法有效反击美国,那么苏联将在核战争中吃大亏。因此,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苏联政府,都将这件事看成对方发动核战争的前奏。

走到这一步,局势已经彻底失控,原本只是为了教训美国,却没想到让美国暴跳如雷,眼瞅着要打核战争了,此时苏联人觉得还是算了吧,没必要为了古巴,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在苏联人撤了后,美国人也松了一口气,于是乎也将土耳其的导弹给撤走了,美苏两国又实现了“核平衡”。从这个角度看,苏联人输了面子,却赢了里子,美国人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