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天京內亂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標誌,也是太平軍戰力由盛轉衰弱的重要轉折。此前的太平軍戰力強悍,林鳳祥、李開芳2萬人北伐,一直能打到天津;可後來的太平軍動輒數十萬人,往往被幾萬湘軍戰敗擊潰。我認為原因要歸結到信仰、兵源和對手3個方面:

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堅定崇高的信仰崩塌,剩下了赤裸裸的慾望

太平軍是天王洪秀全等人在拜上帝會的基礎上組建成的,參軍的窮苦百姓把洪秀全當做上帝次子、耶穌弟弟,東王楊秀清又假借“天帝附體”,動輒代天父下旨,讓太平軍人人認為自己受上帝庇佑,軍中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姐妹,大家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奮鬥目標,要建立一個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天京內亂後,代天父下凡的楊秀清被上帝之子洪秀全下“密詔”誅殺,親如兄弟的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被處死,威望甚高的翼王石達開出走。這一系列的變故讓大家的信仰徹底混亂,原來所謂的上帝次子、天父下凡不過是一場騙局,那麼自己奮鬥和爭取的這一切也都是騙局。理想破滅後巨大的心理反差,讓越來越多的將領開始追求自己的慾望——享受的慾望、求生的慾望。韋俊等中高級將領帶頭投敵,下級官兵紀律敗壞,金田起義時男女分營、秋毫無犯的簡明軍紀蕩然無存。

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百戰餘生的精銳沒了,剩下了混飯吃的烏合之眾

太平天國早期的太平軍,主力是參加金田起義的廣西子弟,自幼生長在無處無山、無山無洞、無洞無匪的廣西地區,民風彪悍,人人驍勇,這一點從後來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軍隊就可以看出。金田起義後,起義軍在全州蓑衣渡遭到重創,渡船全部損失,登岸後一直遭到清軍向榮部的追殺,軍中的老弱婦孺和意志不堅的都淘汰了,最後能夠血拼到武昌、南京的都是百戰餘生,戰鬥力很強。

天京內亂中,隨著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一起倒下的,還有他們的2萬餘嫡系部隊,大都是久經沙場的廣西老兵。翼王石達開的出走,又帶走了十幾萬部隊,這批部隊曾經在鄱陽湖口重創湘軍水師,湘軍主帥曾國藩傷心的差點投江自殺,這也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西征的主力,與湘軍幾經拼殺錘鍊出的百戰精銳。

精銳部隊非死即走後,太平天國執掌軍權的陳玉成不得不收編了幾十萬捻軍來恢復軍力,雖然暫時穩住了局面,保證了徽糧東運,緩解了天京的糧荒。但兵員素質急速下降,太多人乾脆抱著混飯吃的想法加入太平軍,一旦遭遇惡戰立即倒戈或臨陣脫逃,嚴重影響了太平軍整體戰鬥力。

太平軍的戰鬥力在天京內亂前後 為什麼如此懸殊

一觸即潰的對手沒了,換上了仿照戚家軍編制的湘軍

太平軍作戰之初,對陣的綠營兵裡也不乏湖北鎮筸兵這樣天下聞名的熊兵,但整體上都已經腐朽不堪,紀律性極差,即使是鎮筸兵也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後來被調去湖南長沙時,湖南巡撫張亮基籌集數萬兩白銀勞軍,取得的效果也不過“終於有人開始到城頭巡邏”而已,如果不是太平軍無心戀戰,可能張亮基就沒有機會上奏章,讓曾國藩去組建湘軍了。

說實話,湘軍不愧是仿照明朝戚繼光營制編練的軍隊,在度過適應期後立即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與太平軍交手連戰連捷,從湖南湘潭一路打到江西九江才止步,將領之智勇、士卒之兇悍都不是天平軍以往的對手可以比擬。如果不是太平軍第一善守悍將林啟容死守九江城,也許湘軍一路順江東下,洪秀全、楊秀清就沒有閒心去內亂了。

對手雖然變強了,但天京內亂前的太平軍並非沒有還手之力,西征各部在九江城內收攏了部隊,翼王石達開又親臨戰場,統一指揮,太平軍很快就在湖口扳回一局,全殲湘軍水師主力,並重新將湘軍趕回了湖北境內。只可惜,天京內亂讓這難得的勝利如曇花一現,隨著翼王石達開返回天京,湘軍迅速擺脫了被動局面,重新開始步步緊逼,最終一路拿下了九江、安慶,直至天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