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慘烈的奪位,元世祖忽必烈如何登上大汗寶座?

巧鈴


忽必烈在奪蒙古大汗之位前,整個蒙古草原上的貴族們,基本上都不支持他。但是在大家都不支持的情況下,他卻獲得了大汗之位。忽必烈是怎麼實現這一奇蹟的呢?

(忽必烈畫像)

之所以整個蒙古草原上的貴族們,基本上都不支持忽必烈,有幾個原因:

一是忽必烈繼承大汗之位不合規矩。既不合蒙古“幼子守灶”的規矩,又不合漢人“嫡長子制”的規矩,前一任大汗蒙哥也沒有立下遺囑要傳位給他。

二是在蒙哥當大汗的時候,忽必烈就在漠南搞得風生水起。當時很多蒙古貴族就對忽必烈不滿,在蒙哥面前說忽必烈想鬧獨立。結果蒙哥對忽必烈進行查賬,削奪了忽必烈的兵權。

三是忽必烈實施漢化的政策,讓蒙古貴族們認為忽必烈是忘本。大家都不滿意他,都反對他那樣做。

也因此,在忽必烈宣佈自立為汗以後,蒙古貴族們又在蒙古草原上召開了一次忽裡臺大會,大家一致推舉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為大汗。

不過儘管如此,最終忽必烈依然取得了全勝,奪取了蒙古的大汗之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忽必烈,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蒙哥畫像)

一、提前謀劃。

忽必烈之所以最後成功,絕對是提前謀劃得很好。可以說,當蒙哥上臺,派他去攻打大理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提前謀劃了。

為了得到南方人的認可,攻打大理的時候,他特意改變了蒙古人喜歡屠城的習慣,特別寫了幾十張“止殺”的牌子,讓士兵們全城宣傳。當時的大理王不服,一直在抵抗,忽必烈也沒有為難他,最終還讓他當大理的王。這讓他親善王爺的名聲,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之後,忽必烈被蒙哥安排總理漠南。在漠南期間,忽必烈廣泛吸納人才,尤其是吸納漢人知識分子。這樣一來,他的王府一時之間人才濟濟,遠遠超過了大汗蒙哥所有的人才。這為他最終奪得大汗之位,提供了強大的智力保證。

接著,忽必烈再次訓練軍隊,囤積錢糧。

按照規定,忽必烈收起來的錢糧,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上繳中央國庫。但是他指示下屬,瞞報數量。絕大多數錢糧,都運進了忽必烈的開平王府。這也造成蒙哥“鉤考”(查賬)他的事件發生。

可以說,在爭奪大汗之位前,忽必烈已經是兵強馬壯。這也使得他爭奪大汗之位,變得水到渠成。

(察必畫像)

二、提高警惕。

蒙古人打仗,將領們有把家屬帶在身邊,一同前往戰場的習慣。這樣的家屬,通常都會組織成一個隊伍,稱為“奧魯營”。

但是忽必烈隨蒙哥南下攻打南宋的時候,他並沒有把他的妻子察必帶在身邊,讓察必留在王爺府上,觀察阿里不哥的一舉一動。

也正是因為察必的留守,當蒙哥去世,忽必烈還準備繼續進攻南宋的時候,察必給他來信說,大魚(蒙哥)已經死了,小魚們都在蠢蠢欲動,你還留在南方幹什麼?

忽必烈接到這封信後,立刻匆匆忙忙和南宋賈似道簽訂了停戰協議,回到北方,果斷開始奪位行動。

(阿里不哥)

三、提速奪位。

忽必烈回到他的開平王府的時候,阿里不哥一邊悄悄準備武力,一邊派人前來通知忽必烈回漠北,商量召開忽裡臺的事情。

忽必烈並沒有前往蒙古漠北。他知道,一旦前去,肯定就會被阿里不哥軟禁起來,甚至可能性命不保。

不僅如此,忽必烈還拋開了眾多的繁文縟節,自己組織人馬開忽裡臺,把自己選為大汗。如此一來,就搶先了一步。讓阿里不哥搞的忽裡臺,落在了後面。所謂“先到為君,後到位寇”,忽必烈就這樣搶先樹立了君王的形象。

又有軍隊,又有糧草,又有人才,又有聲威。不管阿里不哥有多少人支持,缺了這些,在戰場上自然不是忽必烈的對手。


張生全精彩歷史


1259年,拖雷長子蒙哥汗在釣魚山下突然去世,關於蒙哥的死至今也是個謎團,也因此在金庸的小說中,杜撰了大俠楊過殺死蒙哥的經過。蒙哥死後,最有力汗位競爭者有兩人,分別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當時忽必烈明顯佔據劣勢,但最終能夠反敗為勝,憑藉的就是蒙古帝國內部新勢力的崛起,以及各個汗國之間的矛盾。




蒙古帝國權力轉移

成吉思汗有四個嫡子,分別為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四個兒子中,朮赤和察合臺不和,因此為了帝國不能分裂,成吉思汗選擇了三子窩闊臺繼位大汗之位。

窩闊臺繼位時,由於蒙古人遵循的是“幼子守灶”制度,因此蒙古王公都認為應該立拖雷為大汗。此時二哥察合臺表示堅決擁護窩闊臺繼位,由於長兄朮赤已死,拖雷勢單力孤,無奈退出了大汗之位的爭奪。但拖雷掌握了蒙古帝國80%以上的軍隊,因此為後來子嗣奪權留下了伏筆。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窩闊臺的兒子貴由汗死後,由於拖雷長子蒙哥得到了朮赤兒子拔都的支持,奪得了汗位,成為了蒙古帝國地第四任大汗。但此舉遭到了窩闊臺和察合臺後人的反對,為後來的蒙古帝國分裂和忽必烈奪權埋下了伏筆。




拖雷系的內部爭鬥

拖雷和成吉思汗一樣,同樣是擁有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蒙哥、次子忽必烈、三子旭烈兀、幼子阿里不哥。蒙哥繼位後,命令忽必烈南征,命令旭烈兀西征,而命令幼弟阿里不哥守在了老家。

蒙古人的征伐戰爭中非常暴力,動不動就會屠城,但南征的忽必烈卻因為總領漠南的原因,有了明顯的漢化傾向。在征服大理的之後,竟然以懷柔政策讓大理皇帝段興智當了大理總督,此舉為忽必烈得到了很多被征服地區的支持。

蒙哥突然去世後,忽必烈召集了部分宗王舉行了庫裡臺大會,搶先在開平稱汗。隨後阿里不哥也在蒙古帝國的都城哈拉和林稱汗。



兩個人稱汗後,開始積極的尋求實權人物的支持。自然,蒙古帝國四大汗國則成為了兩人的拉攏對象。

  • 欽察汗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如今掌權的是朮赤的兒子別兒哥,選擇支持阿里不哥。
  • 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距離中原和蒙古高原較近的諸王封地,因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派遣了察合臺後人前去爭奪國主之位,但最終阿里不哥派遣的阿魯忽成為察合臺汗國的國主。
  • 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窩闊臺繼位後,曾經將封地傳給子孫。如今海都認為忽必烈已經漢化,自己是窩闊臺後裔,應該由自己繼承蒙古大汗的位置,因此極力反對忽必烈。
  • 伊爾汗國;拖雷三子旭烈兀的封地,選擇支持忽必烈。

外部的支持各有私心,內部的實力才是最終決勝的關鍵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爭鬥,實際上蒙古兩個派系的爭鬥。分別是以阿里不哥為代表的守舊派,這一派認為忽必烈久居漢地,已經漢化,因此他們實際上是在捍衛傳統意義上的蒙古。

忽必烈也代表著被蒙古征服的地區,他們企圖在被蒙古征服的廣大地區,尋找一個更佳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因此忽必烈身邊距離了很多漢族地主階級出身的將領和謀士,比如史天澤、李璮、汪惟正、董文炳等人。

1260年,忽必烈親自率軍征討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大敗,向忽必烈求和。但第二年恢復實力後,阿里不哥主動發動攻擊,雙方在昔木土腦兒相遇,展開決戰。這一次還是阿里不哥大敗,只得退守都城哈拉和林。




1262年,發生了一件決定阿里不哥命運的事情,那就是察合臺汗國叛變,投靠了忽必烈。原因是當時的阿里不哥糧草難以為繼,命令阿魯忽援助,可能是因為命令過於強硬,也可能索要過多,最終阿魯忽與阿里不哥決裂,投靠了忽必烈。

察合臺汗國的倒戈,讓阿里不哥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放棄哈拉和林,遠征察合臺汗國。阿里不哥西遷後,忽必烈輕而易舉的收復了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聲望驟增。

反觀阿里不哥,遠征阿魯忽駐守的察合臺汗國,獲勝後展開了殘忍的屠殺。伊犁河流域為此赤地千里,百姓民不聊生,當地根本無法供養大軍。最終走投無路的阿里不哥最終選擇了投降忽必烈,長達五年的汗位之爭到此結束。



雖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爭鬥結束,但四大汗國卻因為這件事脫離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尤其是海都領導的窩闊臺汗國,終其一生與忽必烈的元朝為敵,這也讓蒙古帝國名存實亡。


我是越關



對於整個蒙古史,包括元史,忽必烈算是名氣最大的,僅次於成吉思汗,但有些功績已經超過祖父,尤其是代表的地區性比較強,忽必烈是中國的。在教科書中,一提忽必烈耳熟能詳,在講忽必烈專欄中,要大篇幅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它獨特和創新的一面,比如中書省和樞密院,宣政院。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跡,開創了大統一的先河,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忽必烈功不可沒,他相對於成吉思汗是個全面性帝王,所以忽必烈是中國最偉大帝王之一不容置疑。


忽必烈當上皇帝,按理說是不合法的,因為他沒有得到全蒙古支持,原因是蒙古內部已經分化,成為守舊派與革新派,尤其是守舊派佔大多數,這也就有後來爭奪汗位的慘烈局面。忽必烈恰恰和守舊派對著來,因為他常年在漢地呆,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有必要將蒙古改新換面,在他認為蒙古是個單一性政權,必須採取漢法,不然蒙古就不能以一個新姿態屹立於歷史之列。忽必烈所謂的變述祖制,遭到了守舊派的不滿,他們認為不蹈他國之法。在他的兄弟父輩中,都延續成吉思汗治國之路,追隨《大扎撒》,可忽必烈卻不一樣,他有大有為之天下的野心,試圖想在各方面超越成吉思汗,唯一選擇就是改朝換代,入主中原。所以他的大汗位沒有得到太多蒙古貴族的支持,只有東部諸王和漢地將領和謀士。


而他的幼弟卻被歷史推到前面,那就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素來反對忽必烈漢法,所以他得到大部分蒙古諸王的支持。在當時守舊派佔有的勢力很大,尤其是蒙古本土還有西方三大汗國,窩闊臺汗國和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當初他們還沒有獨立,維持在蒙哥汗時期,屬於大蒙古帝國一部分。蒙哥就是忽必烈的哥哥,拖雷家長子,忽必烈排行老四,阿里不哥排老七,還有旭烈兀排名老五。在當時,蒙哥汗被欽察大汗拔都提攜,得到了全蒙古的支持,由於汗位從窩闊臺系轉移到拖雷系,蒙古那時已出現裂痕,可蒙哥鐵腕手段硬,將窩闊臺系盡數打壓,分割處置,還將前汗貴由的妻子海迷失等反叛者投入河裡淹死。蒙哥汗將權利牢牢把握到手,由於本身崇祖特性,蒙哥汗一直踏踏實實的沿著成吉思汗和窩闊臺的道路走,武力至上原則,所以蒙哥較他的四弟忽必烈而言,是兵血刃得到全蒙古認可的大汗的,那時蒙古帝國高度統一,疆域橫跨歐亞大陸。


而忽必烈卻和他的大哥相反,因為沒有得到全蒙古認可,在漠南稱汗違背傳統這也導致一場決定蒙古命運的大戰發生。忽必烈沒有大哥那麼順利當皇帝,可手握重兵,在中原實力穩固,這也是他拿到勝劵的唯一籌碼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哥蒙哥皇帝身死他鄉,在攻宋遇到意外,被擊斃而亡,走時匆忙沒有留下遺詔這也成了他們奪汗位的導火索。


阿里不哥本身身居漠北,坐在監國這個位置,相當於代皇帝,由於本身崇尚祖宗之法,所以他被推舉為大汗。忽必烈相對他而言很弱勢,在當時他只不過是個帶兵打仗的王爺,名分上佔不到優,所以就有之後實力決定一切的辦法。忽必烈在之前由於治理漢地政績卓越,南攻大理,又扼江淮於大宋,他當時就有蓋過蒙哥大汗的勢頭,只是不敢聲張而已,直到大汗已死,這場被包多少年的火氣終於爆發出來。

忽必烈為了當上大汗,拉攏西方諸王,擅自將波斯劃分給五弟旭烈兀,讓他當伊兒汗,這就有後來的伊兒汗國出來。不直如此,他還將河中賜給了察合臺大汗兀魯忽,准許自治,察合臺汗國由此出現。欽察汗國也跟著起鬨,老早就獨立出去。忽必烈得到這些籌碼後,等於就有了名分,他後來靠著強大的中原實力打敗了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在孤立無援下,幾經折騰,最後投降。至此長達四年的汗位之爭就此結束,忽必烈才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大汗,可背後蒙古帝國已經分裂,他佔有的只有中原和蒙古,後來建立大元,所以忽必烈當上大汗是很曲折的,和後來過渡到大元皇帝的,都是一步步探索,一步步革新才有的結果。


龍文說史


忽必烈身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本無多少承嗣大汗帝王的希望。然而,在貴由汗猝然去世後,由於朮赤家族和拖雷家族的聯合,使得汗位轉移到拖雷家族長子、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手裡,自此,拖雷的幾個兒子逐漸掌握了大蒙古國的兵權。

在此前,忽必烈幾乎沒有領軍作戰過,蒙哥成為大汗後,忽必烈得以開府金蓮川,蒐羅了大批各族精英為己用,成為其以後爭橫天下的重要資本。公元1252年,蒙哥汗認命忽必烈和名將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為正副統帥,率大軍繞道吐蕃、遠征雲南的大理國,以達到在戰略上包抄南宋王朝的聲勢。由於部下英勇效命,忽必烈的這次處女遠征大獲成功,滅亡了大理政權,招撫了雲南、吐蕃一帶的番邦部落。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蒙哥汗之後卻表現出了對忽必烈這個兄弟的明顯不信任感,不但將征服領地全部交給副將的兀良合臺鎮守,並且在忽必烈率軍班師途中就下令撤銷了他的兵權,讓其徑自迴歸封地。

公元1256年,急於建立不世奇功的蒙哥汗下令三路大舉伐宋,以幼弟阿里不哥和自己的長子玉龍答失留守和林,塔察兒王率左翼諸王及北方漢人世侯的軍隊進攻湖廣;兀良合臺率雲南駐軍配合進攻廣西、湖南;自己率怯薛精銳及四川地區蒙、漢、探馬赤軍,直取四川。戰事鋪開後,塔察兒的左翼軍進展緩慢,接連遭到了蒙哥汗的訓斥,而恰好忽必烈又遣使前來請求從徵,於是蒙哥汗順水推舟,下詔讓忽必烈代替塔察兒為左翼軍統帥,務必控制湖廣,以接應以後東出四川的大軍。

1259年2月,忽必烈於邢州與軍中諸王會面,並接受了手下謀士們穩紮穩打的建議。到7月12日,左翼軍主力剛剛抵達淮河北岸,就傳來了蒙哥汗死於合州釣魚城下的消息。但忽必烈與心腹大將霸都魯(木華黎國王之孫)商議後,認為是南宋軍隊散佈的謠言,遂下令繼續渡河南下,與南宋軍激戰於鄂州、江州一線。到9月1日,從蒙哥汗征戰四川的穆哥,因與忽必烈交好,派來告知大汗死訊、並勸忽必烈趕緊北返以登汗位的使者到了軍營,但忽必烈以為如果無功而返,將難以贏得汗位,於是依然堅持要進行鄂州會戰,但直到11月,左翼諸軍雖然在野戰、水戰中多次擊潰宋軍,卻始終拿不下鄂州,且風聞宋軍的援軍正在集中前來,忽必烈的主要謀士郝經看出了危險,專門上了《班師議》,希望主公不要再顧忌太多,必須斷然北返,這最終促成了忽必烈與宋軍議和班師。

儘管忽必烈集團班師回到燕京的速度很快,但其競爭對手阿里不哥已經在和林做好了準備,不但漠北諸王及部落軍隊聽命於他,連蒙哥的幾個兒子及隨徵四川的多數將領也都支持阿里不哥,因此他邀請忽必烈等來和林奔喪,準備趁機拿獲。忽必烈看出了端倪,遂於1260年3月,在擁護自己的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呼剌忽兒、西道諸王合丹、阿只吉、穆哥等的要求下,在開平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儘管參與的宗王人數遠遠不是全部),正式宣佈登上汗位。

阿里不哥聞訊後憤怒不已,於四月在和林城西也召開了忽裡勒臺大會,在擁護自己的宗王簇擁下,也宣佈登上汗位,大蒙古國第一次出現了兩位大汗公開對峙的局面,解決之道也唯有戰爭了。

當時散佈於關中和四川的原蒙哥汗從徵諸軍中,本來支持阿里不哥的佔多數,但由於各不統屬,有的如四川的紐璘與乞帶不花等還有矛盾,故而未能形成有利的態勢。相反,在忽必烈派出的使者廉希憲的聯絡下,劉黑馬、汪惟正、汪良臣等迅速行動,誅殺了乞帶不花、劉太平等,控制了東川諸軍,而後配合諸王合丹的討伐軍進入關中,九月間在甘州以東的耀碑谷進行的會戰中,阿里不哥集團在關中地區的大將阿蘭答兒、渾都海皆大敗陣亡,這意味著阿里不哥在中原地區僅有的勢力趨於消亡。

與此同時,在北方戰場上,阿里不哥軍的統帥出術哈兒(旭烈兀之子)、哈喇察兒的軍隊,也被支持忽必烈的東道諸王移相哥(哈撒兒之子)的軍隊打敗。該年冬,忽必烈以中原駐諸軍北征和林,阿里不哥自知不敵,不戰西退,忽必烈大軍奪取和林,自此似乎大局已定。

然阿里不哥之後施展緩兵之計,一面遣使悔罪,自稱來年將親自覲見忽必烈;一面加緊蒐集軍馬。1261年秋,阿里不哥自認為羽翼已豐,遂突襲和林,留守的移相哥部毫無防備,被打得大敗,阿里不哥重新奪回和林。到該年11月,忽必烈以諸王合丹為主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大敗阿里不哥,斬殺其先鋒合丹火兒赤。但在十天後的另一場會戰中,雙方激戰一天均傷亡慘重、未分勝敗。此後,因發生山東軍閥李璮之亂,忽必烈不得不分軍南下,北方戰場遂陷入對峙、拉鋸的局面。

由於阿里不哥統轄之地均貧瘠、苦寒,相持數年後漸漸不支,但其到處搜刮的惡行,最終使得原來的同盟者——察合臺汗國統治者阿魯忽決定背叛阿里不哥、投效忽必烈,於是阿里不哥被迫又展開了與察合臺汗國的另一場戰爭。。。。到了公元1264年七月,面對眾叛親離、缺衣少食、東西受敵的絕望局面,阿里不哥只得承認爭位失敗、決定向忽必烈投降。

史書記載的兩人見面時的景象十分有趣,忽必烈當時沉默了很久才開口說:“我與你孰是孰非?”,阿里不哥也良久才回答道:“昔日我是,今日你是”。。。。最終,忽必烈宣佈赦免阿里不哥爭位的罪行,僅誅殺了其部下中最主要的十人,然阿里不哥僅僅一個月後即染病身亡,具體病因史書沒有註明。

若有希望瞭解忽必烈、阿里不哥爭位內戰詳細過程的讀者,可參閱李治安先生著《忽必烈傳》。

忽必烈汗


史海悠遊閭春暉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幼子)拖雷的第四個兒子,雖然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規矩,汗位是應該傳給拖雷的,但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汗位應該由他的第三子窩闊臺繼承。

窩闊臺系的沒落

不過蒙古汗國的繼承製和中原王朝不同,新的大汗需要通過“忽裡臺大會”的確認,才能合法即位,窩闊臺登錄兩年才成功上位,這兩年,就是按照“幼子守灶”的規矩讓拖雷監國。

窩闊臺上位後,作為大汗侄子的忽必烈應該是沒有繼位可能的,尤其在託雷不明不白地暴斃後,忽必烈兄弟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在母親唆魯禾·帖尼的運籌下,忽必烈兄弟幾個得以在窩闊臺的威勢下保全,並且還繼承了相當一部分託雷的軍隊,這是他們向汗位發起衝擊的基礎。

窩闊臺在位十餘年後去世,指定第三子闊出的兒子失烈門為繼承人(本來是闊出,但其戰死)。然而失烈門太小,窩闊臺之妻乃馬真掌握政權,立自己的長子貴由為汗。

貴由經過忽裡臺大會確認後,成為新的大汗,然而他只在位三年。貴由汗死後,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朝政。

託雷系的崛起

海迷失的掌權,激起拔都等人的反對,再加上乃馬真的教訓,拔都認為窩闊臺系的人太差,總是讓女人掌權,還是別當大汗了。

於是,拔都擁立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其他人紛紛贊同,蒙哥成為新的大汗,汗位轉到了託雷系手中。

蒙哥當大汗,作為其弟弟的忽必烈被委以重任,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忽必烈得以大量接觸漢人謀士。後又南下攻滅大理,繼而南下攻宋。

1259年,在位八年的蒙古意外地死在了南宋的釣魚城下,由於蒙哥根本不信自己會在這座小城折戟,生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汗位之爭就此展開。

汗位爭奪

蒙哥死後,最有實力繼承汗位的,就是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忽必烈本人極度沉迷和推崇漢文化,因此遭到了不少他蒙古貴族的嫌棄,這些人認為他不那麼“蒙古”了,而阿里不哥向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所以那些貴族都倒向了阿里不哥那邊。

雖然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貴族的支持,明面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最重要的軍隊,他反而是佔劣勢的。

忽必烈當時正在長江攻打南宋,手握重兵,在得到阿里不哥要與他爭位的消息後,忽必烈匆忙與南宋訂立了和約,率軍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軍抵達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支持阿里不哥的脫裡赤所徵集的民兵。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在開平自立為大汗。次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

1261年,忽必烈佔領哈拉和林,隨後再次發兵進攻,大敗阿里不哥軍。

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將他幽禁,持續四年的蒙古汗國內戰結束,忽必烈成功成為新的大汗。但同時,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和忽必烈治下的未來的元朝只剩下名義上的從屬,實際上就是獨立國家,蒙古汗國正式分裂。


平沙趣說歷史


1242年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過程中命喪釣魚城。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兄弟展開了慘烈的汗位之爭。




阿里不哥,蒙古大汗託雷第七子,蒙古大汗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蒙哥大汗在位時,阿里不哥駐守在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阿里不哥素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對忽必烈的重用漢人改漢制意見很大。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於攻打南宋釣魚城時受重傷而死。汗位空缺,1260年,正在宋蒙前線的忽必烈匆匆撤軍抵達燕京準備爭奪汗位。




早有奪取蒙古汗位野心的阿里不哥想誘使忽必烈到漠北以便軟禁他逼他就範。但忽必烈經營漢地多年,自己在控制和調動進入漢地的蒙古軍及漢軍方面擁有莫大的優勢與便利。在漢地根基深厚,所以絕不會輕易離開這裡。1260年4月,忽必烈首先打破僵局,於開平宣佈繼承汗位。


忽必烈率先宣佈稱汗位,阿里不哥自然也不甘示弱,他有漠北地區蒙古龍興之地王公貴族的支持,1260年夏,阿里不哥在他單獨舉行的忽裡臺大會上被推舉為大汗。

一夜之間,出現了兩個大汗。雙方優劣勢各有,阿里不哥有西道諸王及欽察汗國的支持,忽必烈的支持者主要來自東道諸王。皇弟兀列旭和立足於伏爾加河的拔都後玉別兒哥則態度曖昧,沒有表明立場。

一個偉大的帝國,只能有一個皇帝。因此,兩個人必須分出高下,戰爭不可避免。1260年阿里不哥率先發難,兵分兩路大舉南下。但阿里不哥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渣,在忽必烈的軍隊面前潰不成軍。忽必烈乘勝追擊,揮師北進,目標直指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城。



阿里不哥傾巢而出南下攻打忽必烈,而後方的和林城糧道被截,和林城陷入斷糧的絕境,忽必烈大軍未至,和林城已是破城在即。面對極為不利的形勢,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求和。而忽必烈因為出師日久,恐後方不穩,於是答應阿里不哥求和,回軍南下,雙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都沒有達到最終目的。

次年(1261年)阿里不哥捲土重來再一次大軍南下。先擊敗依附於忽必烈的宗王先哥,進圍和林。最終與忽必烈在昔木土腦兒相遇,兩軍展開了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次,忽必烈沒有給阿里不哥任何喘息的機會,大敗阿里不哥大軍並收降他的部眾。此役在《元史·卷四·世祖紀一》有詳細的記載“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阿脫等降,阿里不哥北遁”。


昔木土腦兒之戰的慘敗讓阿里不哥徹底一蹶不振。1264年,更大的災難到來,阿里不哥的統治地出現大饑荒,導致軍心渙散統治根基動搖,絕境之中的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阿里不哥此後遭到忽必烈的軟禁。至此持續時間長達5年的蒙古汗位之爭以忽必烈的完勝結束。


大國布衣


忽必烈之所以能登上大汗寶座是因為他具備了阿里不哥和其他蒙古宗王所不具備的優勢——這就是掌握了北中國龐大的資源和人才優勢,有一批忠實的漢人職業官僚為其出謀劃策,所以,這得益於其相對友好的漢化政策。


1251年,忽必烈獲得了中國北部的宗王管轄權,立即開府建衙,招攬各方人才。忽必烈認識到連年戰亂給河朔,關中之地造成的嚴重破壞,而這些地區一旦生產恢復過來將給予他何等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忽必烈也十分期待。

在漢人謀士劉秉忠等人的建議下,忽必烈決定用漢法治理漢地。通過賑災,安撫流民,整頓軍紀吏治,嚴懲違法亂紀,穩定民心。在姚樞的建議下,謀得了富有戰略價值而富饒的渭水流域作為其私人封地,並開始漢化改革治理,讓河南,陝西,河北地區得以恢復元氣,人丁興旺,對忽必烈也有了愛戴之心(總比那些想把北中國變牧場的蒙古蠻子宗王好)。

忽必烈實力的強大甚至引起了蒙哥的猜忌,認為自己這位難以看透的兄弟準備在中原構建一個獨立政權的基礎。

忽必烈的底氣就是漢人之地和漢人官僚集團以及自己所統帥的蒙古大軍,

這些都是實的。阿里不哥表面看上去盟友眾多,那些都是虛的,沒人為他掏心掏肺。

阿里不哥充其量駐守哈剌和林有點政治基礎,但忽必烈打雲南和南宋建立的軍事威信和積攢的精兵可比這紮實多了,那些推崇蒙古舊俗,反對漢化的蒙古王公們聚集在阿里不哥周圍也不過一團散沙,不在外征戰的蒙古人不能算蒙古人。



金帳太遙遠,旭烈兀是忽必烈支持者,只有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能提供點實在的。

窩闊臺系的海都是個狠人,但海都的真正想法是讓窩闊臺系重新執掌蒙古帝國,而且根本沒有充足的資源也不會真心幫助阿里不哥。

而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本身依附於阿里不哥,並且以中亞為基地成了阿里不哥的補給來源。但雙方後來因稅收分配權和戰利品產生了衝突,因此阿里不哥在1262年以後更加孤立無援了。

所以說,什麼蒙古風俗傳統和漢化衝突都不是最核心的,關鍵是宗王們的權力和利益,是他們的世俗野心。阿里不哥掌握的實在資源太少了,在這種執掌千萬人性命的可怕力量的誘惑之下,什麼兄弟朋友都靠不住。

而忽必烈的軍事征服,經濟恢復,政治穩定的作為都為得贏得了實在的支持和可支配力量,漢人臣民和漢地資源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就像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裡那個帶鑽石的傷疤男所說的那樣——“絕對利益面前,什麼都不可信,你得有些實際的。”


普魯士之魂


開慶元年,蒙哥在攻打宋朝的過程中身負重傷,在四川去世。

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時候留在漠北擁有繼承權的一些貴族就坐不住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貴族不是好貴族。如果爭取一下就可以得到無上的權利,這對每個男人都是巨大的誘惑,天下第一至尊的位置誰都想坐一坐。忽必烈之弟、蒙哥深信不疑的阿里不哥在蒙哥諸子和心腹大臣的支持下,都開始謀劃準備繼承汗位。

由於憲宗蒙哥死的過於匆忙,他並沒有對自己的後事做出安排。這樣等於說每個人都有競爭資格,這樣在蒙古王室之內引起一場關於爭位的戰爭。忽必烈無疑是最有資格和實力繼承汗位,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和憲宗之子也有這個資格,就在這種情況下拖雷系諸王人人都想登上大汗天子的寶座,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各顯神通的時候到了,這場奪取王位的爭鬥情況十分慘烈,最後以元世祖忽必烈登上大汗天子的寶座結束。

在政治上:憲宗蒙哥南下攻宋之時,阿里不哥聽命留守在和林,主持大兀魯思,管制留守軍隊和諸斡兒朵,這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皇后忽都臺以及蒙哥諸子都是阿里不哥的忠實擁護者。在軍事上:他擁有和林的軍隊,這些都是忽必烈不具有的優勢。特別是在蒙哥死後,忽必烈正在南下征戰,為了奪取王位忽必烈準備返回漠北。當時的南宋賈似道派使者講和,忽必烈同意將大軍留在江北,自己則統領一支心腹軍先行。


忽必烈在和林稱自己聽從遺詔繼承汗位。經過四年雙方的混戰,阿里不哥最終慘敗歸降忽必烈。


四十五度軍報


孛兒只斤.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孫,託雷的第四個兒子,元憲宗蒙哥之弟,為元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他的大汗寶座卻不是輕易地得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皇位之路吧。


元憲宗蒙哥繼位之後,讓弟弟忽必烈繼位執掌中原的軍政要務,並繼續對南宋用兵。因為長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忽必烈也是決定統一天下之後,用中原文化的“漢法”來治理。也正是那些他麾下人才的輔佐下,使得忽必烈可以戰勝政敵,登上帝位。

公元前1258年,元憲宗蒙哥發動三路大軍攻打南宋,忽必烈攻鄂州,兀良哈臺攻潭州,他自己則親率大軍攻打四川。可惜天不遂人願啊,還沒等攻下四川,意外發生了。攻城之時蒙哥不慎被飛石打傷,回營之後就一命嗚呼了,這可給當時的蒙古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大汗被殺,群龍無首,蒙古親貴們紛紛蠢蠢欲動,想要將自己的主子推上那大汗之位。


而當時的忽必烈聽聞此消息時,也是大驚。便決定攻下鄂州之後,回去繼承汗位。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想要這個位子的可不止他一個人。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想要謀奪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託雷最小的兒子,按照蒙古人“幼小守產”的習慣。在眾人紛紛出戰南宋的時候,他卻安然的駐守在都城。而且,他與忽必烈治國的理念也截然不同,他主張以蒙古的習俗治理國家。大戰就這樣一觸即發了。


公元1259年,忽必烈到達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手下的人馬。隨後1260年,忽必烈抵達開平,在手下也先哥、合丹等人的勸說下,進位為汗。正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一個國家怎麼能有兩位主人呢?當時漠南、中原的諸王紛紛都支持忽必烈,而漠北的蒙古貴族紛紛支持阿里不哥。從軍力上來看,忽必烈的實力更為強大,不僅執掌著漠南,更兼有著中原的兵馬。

忽必烈先下手為強,派遣大將廉溪憲向陝西進軍,一場惡戰,擊潰了阿里不哥當地的駐軍,更是活捉了首領二將。隨後的有一次大戰中,擊殺了阿里不哥手下大將阿蘭答兒和渾都海。至此,阿里不哥已無實力再與忽必烈爭雄。

加之當時的蒙古草原又發生了很多饑荒,原本支持阿里不哥的諸王們紛紛倒戈,向忽必烈投誠,內憂外患的打擊使得阿里不哥只得投降。而忽必烈雖然寬恕了阿里不哥,但是對於那些慫恿阿里不哥奪位的謀臣們,忽必烈下詔全部處死,以起到震懾人心的作用。

經過了一番驚濤駭浪的爭鬥,元世祖忽必烈終於成功登上汗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蒙古帝國。

歡迎大家留言、點贊、關注,你們的鼓勵就是我前行的動力,也謝謝大家可以看到這裡。


小小呆蘿蔔


蒙哥死後,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展開了對汗位爭奪。

阿里不哥主張恢復蒙古的舊制,按照蒙古人的老規矩,限制大汗的權利,尊重之前草原上部落首領的地位,限制大汗對之前那些部落首領的生殺之權。而忽必烈為了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不得不重用南方的漢人官僚,為他搞到更多的錢,以便與阿里不哥競爭。最後忽必烈通過金錢收買這些辦法,打敗了阿里不哥,最後導致了蒙古貴族的腐化,也開始破壞蒙古人之前的封建制度,並在後來導致了封建領主們的反叛,也斷送了蒙古人長時間的霸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