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为什么他没有获罪?

leejq1985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马上就要过年了,有读者朋友给有书君私信说,希望可以换种方式来解答历史问题,这……不知道我的老板大人同不同意,但是读者就是上帝,所以本次有书君将在行文排体上作出一些小改动,还希望读者大人们满意。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为什么他没有获罪?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请允许有书君请出今天的列位主角:李广、李敢、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刘彻:怎么还有朕的事情?)。

好了,有书君今天就以采访当事人的形式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底。

首先,我们先请卫青大人来介绍一下事发背景。

卫青:好的!谢谢有书君,谢谢各位读者大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一众人出征抗击匈奴兵,当时飞将军李广已经年迈,陛下本打算不让他去打仗,但是他老人家执意要随我们前去,于是陛下在出征之前特意告诫我:要在排兵布阵的时候照顾一下李老将军。

这次出征我们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军,他们来势非常凶猛,为了以防老将军有什么闪失,我特意将他调到右路军,以此来保护他的安全。

而前路军则交给了公孙贺,用来对付匈奴的主力。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广将军在出征途中迷失了方向,直到我们打跑了敌人,他还没有回来与我们汇合,这可把我着急坏了。

于是我马上遣一兵卒去外甥(霍去病)那里调查,李将军见是一个兵卒来慰问他,一言不发。后来他主动来到我的大账里向我说明实情,我刚想让他不要太过自责,结果他就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死掉了。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想的周全,忘记了老年人上了岁数方向感不行,会迷路的问题,惭愧。

李广:死卫青,你给我闭嘴!你派我去右路军分明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还要装作是照顾老夫!有书君,你不可听卫青一面之辞,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夫曾经在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有过全军覆没的败绩,所以一心想雪耻。可算有这么一次机会,老夫当然要抓住。

但是陛下因为老夫年迈不让老夫出征,老夫便以死威胁。最终陛下同意了老夫的请求,但是却让卫青来指挥老夫。

这卫青怕老夫当前路军杀匈奴抢了他的战功,特意安排公孙贺来当先锋军,抗击匈奴主力。

别人不知那公孙贺什么来路,难道老夫也不知道么?公孙贺曾经对卫青有救命之恩,当年卫青落魄之时,长公主刘嫖一心想把卫青给杀了,就是这公孙贺冒死救下他的。

现在卫青地位高了,想给公孙贺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证明他是感恩之人。

报恩之举老夫当然是不反对的,但是给老夫分配的右路军是什么?那里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地形错综复杂,匈奴再没脑子也不会从那里去攻打大汉。

而老夫根本不熟悉那里,卫青也没有给老夫作战地图,这分明就是想让老夫走丢了饿死荒郊野外。

有书君,你评评理!这卫青是不是歹毒的狠?

有书君:呃~~介个……介个……现在就下结论还是过早的,我们听听二位的后人有什么要说的吧。

李敢:我先来!我证明我爹的死都是因为卫青!他明知我爹年迈,方向感差,还将他派遣到地形那么复杂的作战地区,又假借陛下旨意说什么照顾老者。

最后我爹因为迷路,在那次出征之中毫无战功。

再加上之前我爹本来就有因为失误而导致大败的战绩,这让他悲痛万分,选择了以死谢罪。

而卫青呢,他在我爹迷路之后并没有着急寻找,而是怀疑他不战而逃,还挑一个最下等的刀笔小吏去调查我爹,我爹见卫青派这么一个小兵卒来调查他这个大将军,能不感到耻辱么?所以才作出过激的表现。

我当然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借一次陛下跟卫青打猎的机会,向卫青射了一箭,算是替我爹报仇了。

但是没想到这老小子命大没射死,反倒是我被他的外甥给射死了,我们父子俩死的好冤枉啊~

霍去病:哇呀呀……气煞吾也!我的羽箭呢?我再射这厮几回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有书君:别激动!大家都是死鬼,有话好说。

霍去病:哦,也是哈。这李敢本是我的手下,因为自己爹自杀了,把锅都扣在我舅的头上。

我舅仁慈,被他射成重伤也没有声张,可见多么大度。可是我这暴脾气就上来了!就你有脾气,我没有?我直接替我舅报仇,用同样的方法也给他一箭,没想到这厮是个短命人,死了!

有书君(转向刘彻):那最后您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汉武帝:哎呀,终于轮到朕说话了,我都睡了一小觉了。

是这样的,李将军和卫青的地位在朕眼里都是平等的,所以如果他们之间相杀的话,朕还真不知道帮谁。

但是李敢和霍去病要是发生了相杀的事件,那么朕当然是站在霍去病这边了。

毕竟他是我眼中的第一红人,又是彻底消灭匈奴的大功臣,因此,只能委屈李敢领个意外死亡的结果先去吃盒饭了。

霍去病:谢主隆恩!

李敢:昏君啊~昏君~噗(吐血扑街)!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一个为骠骑将军,一个为汉朝著名将军李广的儿子,两者同朝为将,却因一场战争,使得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以毕生经历抗击匈奴的李氏家族损失两员大将,这对于李氏家族、汉朝都是莫大的遗憾,李广自杀(符合当时法规、但选择自杀)、李敢被杀,而当事人卫青(基本没他事)、霍去病却没有获罪?究其原因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事情始末: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卫青把李广调为右路军命令从东边出击,李广请求为前部愿力战单于,卫青不允,之后,便发生迷路事件,大军大获全胜而李广“失途”未能及时和大军合围。漠北战况须向朝廷书面报告,官员便向李广询问迷路的事,李广认为是耻辱,不愿接受后辈质询,于是自杀。李敢是李广的第三子,当部队凯旋归来之后,他得知了父亲的真实死因,对卫青有很大的怨言,必要报杀父之仇,(情理之中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乃击伤大将军”。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少年得志,是个暴脾气。他听说舅舅被人打了,就决心要报复李敢。有一次李敢、霍去病一起陪同汉武帝狩猎,霍去病抓住机会将李敢射杀。

霍去病将李敢射杀而自己并没有获罪原因有二:

1、汉武帝太宠霍去病了,视其为计大将军卫青之后大汉又一名得力干将。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从小在汉武帝身边长大。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任骠姚校尉,随同卫青征讨匈奴立大功,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冠军侯爵位,食邑一千六百户;公元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任骠骑将军,骠骑将军这个官职也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的,位同三公,成为仅次于卫青的军事统帅;公元前119年,年仅21岁的霍去病加封大司马,与卫青总览西汉军政大权;甚至于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书汉武帝谈论储君问题,汉武帝竟然采纳霍去病意见,可以说汉武帝对于霍去病的恩宠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霍去病杀李敢对于汉武帝来说不是事。


2、从武帝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当时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两家处于鼎盛时期,汉武也就并没有把霍去病怎样。不是卫青指使霍去病杀了他,站在武帝的位置上想想,一个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爱将,一个只是功臣之后,而且功臣之后挑事在先,北方匈奴未定,换做你是武帝,你怎么处理?

考虑到全局,就算武帝有意无意的利用霍去病到后来的李广利来限制、牵制、打压卫青,但在此问题上,不管从人之长情、未来战略出发,都不会重罚霍去病的。

或许是天意、是巧合或者等等什么原因,没过多久一代战神霍去病逝世。


谢谢大家查阅, 欢迎大家指正与关注并与“刘家五叔”一起谈论古今中外历史趣事


刘家五叔


古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在古代,这一信条又很难执行。“刑不上大夫”就是最好的体现。在西汉武帝时期,也有这么一例杀人的案件,杀人者用剑射死了被害者,而杀人者最终也没受到任何处罚,官方则以被害者是被鹿撞死的而结束了此案。这件案子中的犯案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汉将领霍去病。为何霍去病有了这样一段黑历史不会获罪呢?霍去病又为何会杀人呢?一切从公元前119年讲起。

公元前1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远征漠北,发动对匈奴最大规模的战役。李广也要求参战,但汉武帝认为他“数奇”,命运不好,一度拒绝。后来经不住李广的哀求,便答应了,并任命他为前将军。但在部队出发后,汉武帝让卫青故意调走李广。李广为此忿忿不平,于是没按照计划行事,而是从东路出发。结果在行军路上因为缺乏向导而迷了路。好不容易回到军营之后,卫青追查此事。李广认为自己60多岁了,无法忍受侮辱,所以就拔剑自杀了。.

▲漠北之战示意图

李敢作为李广的三子,也立过不少功,还曾被封为关内侯。漠北一战之后,李广身死。李敢认为父亲的死和卫青脱不了关系,于是决定报复。公元前118年的一天,他打伤了卫青。自知内幕的卫青并没有想要深究的意思。不料,此事被霍去病知道了,不知内情的他心中愤懑。于是,在一次打猎的时候,霍去病用箭将他射死。汉武帝知道之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掩盖了霍去病的罪行。

个中缘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霍去病是杰出的军事人才,而李敢并没有多大的突出表现。在利益权衡之下,当然要选择重要的那个了。霍去病在塞外的作战中,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军事天赋。汉武帝在两利相权中,当然取其重者——保下霍去病。

其次,是因为家族的原因。霍去病的舅舅是卫青,卫青的姐姐则是卫皇后。有这样一层裙带关系在,可见霍去病背景之强硬。另外还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西汉以儒家治国,儒家提倡孝,血亲复仇在当时是被接受的。

最后,西汉时期对于一个人犯了死罪,也不一定要接受刑法。当时很多达官贵人犯了死罪,都是通过金钱赎买的方式抵罪。对于霍去病也一样,抵罪的方式也可以多种,不一定就要获罪。


WarOH协虎


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喜欢的爱将,他为汉武帝平叛匈奴立下了汉马功劳,是整个汉武帝时期最骁勇善战的人。

霍去病又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之所以射杀李敢就是和卫青有直接的关系。

想弄清楚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就要明白李敢是谁,他又是为什么要杀李敢的?

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儿子,大家都知道李广是西汉名将,尤其对匈奴的震慑力很大,但是,此人的命不好,一生都没有被封侯。

在李广跟随卫青最后一次去打匈奴的时候,那时候的他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他想的是这一次若是还不能建功立业,可能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到死都是一个将军。

可是,他不甘心,他还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呢。

这一次出征对于李广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这一次碰到了匈奴的主力,此次李广就是想捉住或者杀掉匈奴的单于。

但是,李广又是不幸的。因为在大将军卫青得知遇到匈奴的主力之后,卫青把李广由前路军,调到了右路军。

这个调遣就意味李广要与匈奴单于擦肩而过了。

为什么卫青在知道他们遇到匈奴大部队后,他就把李广给调开了呢?

两种可能,一种是李广年龄大了,在出军的时候,汉武帝本来是不想让李广前往的,但是李广死也要跟着,汉武帝不得不答应他前去。

卫青调开他就是为了保护他。

还有一种可能,卫青把李广调到右路军,把公孙贺调位到了前路军。这是卫青的私心,因为公孙贺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年卫青落魄的时候,长公主刘嫖想把卫青给杀掉,是公孙贺冒死救了他。

所以,卫青想给公孙贺一个建功立业封侯的机会。

这样一个行军的调遣,李广是不爽的。

他就觉得卫青有私心,再加上他行军的时候迷了路,等卫青他们把匈奴打跑了,还不见李广的身影。

卫青就派了一个小兵去霍去病那里调查,为什么李广会迷路?

李广面对着刀笔小吏,一声不言。

他觉得卫青派这么个小卒子来调查他这个大将军,是他的耻辱,所以,就选择了不回答。

不过事后,李广主动到了卫青的大帐,给卫青说明了情况,然后,李广就自杀了。

李广死了,儿子李敢就把责任怪到了卫青的身上。

所以,为了报仇,李敢在和汉武帝卫青打猎的时候,就射了卫青一箭。

卫青受了重伤,也没有声张这件事。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很气愤,为了给舅舅报仇,他就把李敢给杀了。李敢是霍去病的手下,曾经给这霍去病打匈奴被封了侯。

霍去病真的是敢下手,真是一点情面都不顾。

杀了李敢为什么霍去病没有获罪?

因为汉武帝包庇了霍去病,霍去病可是汉武帝眼中第一红人,这个人是他要力保的,所以,他把霍去病杀李敢说成了李敢是意外死亡的。

皇帝都这么说了,即使李敢的家人不相信,他们又能怎样?

要怪只能怪李敢得罪错了人,不过霍去病的下场也不好,李敢死后没多久,他就神秘的死去了。


史学达人


你可能要问,这汉朝还有没有法制,有没有天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封建社会并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更多的是一个人治社会。 许多时候,裁决一个人,即有法律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皇帝个人的威权上的考虑。

为什么说霍去病故意射杀李敢后没被惩罚呢?

第一是霍去病圣眷正浓。

当时,霍去病非常得的汉武帝的赏识。 霍去病不同于一般的外戚,以亲戚身份而显贵。

他有着显赫的战功,数次北击匈奴,常常是深入敌境数千里,以少击多,大获全胜,最后还封狼居胥,年纪轻轻被封为冠军侯。

除了战功之外,霍去病还非常低调,生活非常简朴。

曾经汉武帝想赏赐霍去病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年轻的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这种为忠心为国、踏破匈奴的英雄气概更让汉武帝激赏不已。

第二,以下犯上的李敢非常不受汉武帝待见的。

李敢作为军人世家的后代,也非常的勇猛善战。他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父亲,飞将军李广。


在北伐匈奴的决战前,迷信的汉武帝认为李广没有运气,所以说让卫青不要把李广派的主战场,避免打不了大胜仗。

同时,卫青为了照顾自己的哥们儿公孙敖,把李广派遣到讨伐匈奴的偏师。

结果李广在沙漠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赶到战场。

按律当问罪,但是刚烈的李广不愿屈辱地接受狱吏审讯,自杀而死。

李广死后,李敢非常的仇恨卫青。

有一次见面过后,李敢狠狠的揍了卫青一顿。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李敢只是郎中令而已,而卫青则是大将军。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基层干部揍了一个高级干部。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来讲,以下犯上是一个重罪。

好在卫青原谅了李敢,隐瞒了这件事,没有向皇帝报告。

但遍布耳目的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只不过看到卫青自己都不愿意处置李敢,皇帝也就懒得管了。

但并不是说卫青的亲人和亲信不知道这个事儿。等到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霍去病过后,霍去病非常生气,决定为自己舅舅出这口气。

于是在甘泉宫陪皇帝打猎的时候,霍去病在射杀猎物的时候,故意射错目标,射杀了李敢。

心知肚明的皇帝,并没有查处霍去病,反而为其掩盖,说是李敢是被梅花鹿撞死的。

所以说,在人治的封建社会,李敢以下犯上在先,霍去病为自己舅舅出气在后,特别是霍去病武功赫赫,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

自然,在朕即法律的封建时代,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那么在皇帝那里,这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了。


一丹流青


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三位儿子,是李陵的叔父,漠北大战中,父子齐出阵,李广属卫青部队,李敢则跟随霍去病部队,此役,李敢奋力冲杀,夺得左贤王鼓旗,杀敌很多立下大功,回朝后,汉武帝封李敢为关内侯,并担任郎中令。


而他的父亲李广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前119年,汉朝已控制河西地区,但东北部的单于及左右贤王势力仍在,不时挑衅汉朝,袭击右北平和定襄郡,为了重击匈奴根除后患,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自带五万骑兵和几万步兵,分东西两路深入漠北,寻找伊稚斜单于决战,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李广分在卫青这一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本来武帝因李广年老不打算让他出战,李广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要求出征,武帝只得答应让他为前将军,但暗中交代卫青尽量不要让他接战,一来年老二来怕他运势有问题“数奇”而影响战局。出塞后,卫青把李广调为右路军命令从东边出击,李广请求为前部愿力战单于,卫青不允,之后,便发生迷路事件,大军大获全胜而李广“失途”未能及时和大军合围。漠北战况须向朝廷书面报告,官员便向李广询问迷路的事,李广认为是耻辱,不愿接受后辈质询,于是自杀。


漠北大战后第二年,李敢打听到父亲的真正死因,觉得卫青擅自调动是造成悲剧主因,心存怨恨,在路上堵住卫青质问,问到情绪激昂时,暴跳如雷打伤卫青,左右的人急忙拦住隔开,卫青命令手下不要与李敢计较,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纸终包不住火,李敢打伤舅舅卫青的事被霍去病得知,一听也是愤怒不已,便想代卫青报仇。一次,武帝在甘泉宫举行狩猎大会,各武将自然踊跃参加,在打猎过程中,霍去病抓住机会,从旁边暗放冷箭把李敢射死。


接报后武帝大为震惊,霍去病也面君直叙缘由,思忖良久,武帝命令对外宣称李敢是打猎时被鹿撞死。对于武帝包庇之举,《汉书》说是霍去病风头正劲,受皇帝宠幸的原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霍去病是汉朝军队的后起之秀,军中战神,又是外戚,是武帝赏识一手提拔起来,彪炳战绩和封狼居胥的行为让好大喜功的武帝“与有荣焉”,此时的武帝,别说让霍去病抵命,就算贬他的官都不愿意去做,何况当时为血亲报仇的观念大行其道,为亲人杀人有时被认为是孝悌之举,这也是武帝遮掩的客观环境。


还有另一种可能,汉朝对匈奴反击战赖卫青开好局起好步,多次连续带兵打败匈奴,卫青威望如日中天,功高几乎达到无法赏赐的地步,从人主制衡用人来说,卫青开始有危险性了。武帝便抛出霍去病,万幸也是军事天才,如此,卫霍并驾齐驱,互相制肘,将领独大的危险大大降低,比如漠北之战,初时以为单于在东边,武帝便命霍去病东出,卫青西出。待探子再报说单于其实在西边,便命卫霍再调换,霍去病西出,一扶持一打压非常明显。所以,只有留下霍去病,均势才不会打破。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汉代武将之间的这些恩恩怨怨实际上是秦汉时期的一个很有特点的事情,简单的说,当时的家族仍然在政治、军事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皇帝有些时候也会“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所以讲到家族,就是因为霍去病与李敢之间的恩怨实际上就是汉代将门恩怨的一个缩影。

李敢是西汉素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的小儿子。按理说霍去病也是当时年青一代的杰出人才,理论上讲也没什么恩怨,但是李家的梁子实际上是跟卫青结下来的。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李广作为远征匈奴,战于漠北的前将军,隶属于卫青统帅的右翼方面军。结果在这次大会战中他不但没立功还差点迷路。战后卫青依律调查,李广处于羞愧与悲愤(因为之前也有过全军覆没的事情),自杀了。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也不怨卫青,但是小儿子李敢坚持认为,自己的父亲是因为不得重用,受到排挤所以才下场这么“掉价”。所以一次聚会上,李敢当众袭击卫青,差点把卫青殴打致死。卫青实际上隐忍了下去,但是外甥霍去病忍不了,就趁着皇家出猎的时候,射杀了李敢。

这里就很有意思,霍去病比李敢有头脑,趁机作案,皇帝呢考虑到卫青、霍去病两人的功勋以及两家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所以就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给顶死的。

秦汉时代,简单讲,人们的生活风气还是比较粗犷,家族荣誉大于个人,一人受辱往往上升到整个家族的颜面,皇权则还在重要集权专制的路上,所以还要仰仗这些家族,法律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所以,从社会风气上,大家接受这种家族式的复仇,从政治考量上,皇帝也偏向世家大族。


国家人文历史


霍去病虽然是依靠裙带关系发迹的,但他的成功却是不可复制的。他18岁随舅舅卫青出击匈奴,便主动请缨,率八百铁骑深入匈奴腹地,大胜而归,因此,一战成名。此后,他和卫青成了抗击匈奴的"双子星座"。

与卫青和霍去病的青年和少年成名相比,"飞将军"李广却一直怀才不遇。李广力大善骑射,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文景二帝因以文治天下,身怀绝技的李广的才华得不到发挥。


汉武帝时对一直骚扰边境的匈奴动武,但李广却被雪藏了,结果李广尽管也随军出征,但却一直是偏将和急先锋,被派去执行艰难险阻的任务,因此,一直战功平平,没什么建树。一次,他随卫青上阵场时,卫青派他"迂回"而"绕道"去打击匈奴,并约好会合地说。结果李广因迷路而担误了时间,到达会合地时卫青和匈奴已结束战斗。于是,卫青要以"军法"处置李广,孤傲的李广羞愤交加,自刎而亡。


李广冤死后,他儿子李敢为泄恨暴揍了卫青一顿。卫青心怀愧疚,没有计较。但霍去病知道后,便为舅舅打抱不平,于是在一次随汉武帝射猎时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见状,马上为霍去病掩盖"罪过",并对外宣布李敢是被野猪撞死的。霍去病因此得以逍遥法外。

汉武帝之所以这样"袒护"霍去病,一方面霍去病有后台,卫皇后正受他宠爱,卫青又是朝中肱股大臣。另一方面,霍去病有实力。自从出战匈奴后,他果敢而多谋,逐渐取代卫青成为主帅。日后,汉武帝抗击匈奴,还需要霍去病为他效力卖命。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可以说,李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一生征战匈奴不得封侯。儿子李敢被射杀。孙子李陵被迫降敌,但全家被诛。

而霍去病为何要射杀官居郎中令的李敢?要知道李敢是食秩两千石的高官,而且是武帝近侍。保卫皇帝安全的。可见是及其受武帝信任和重用的。原因简单。李敢认为是大将军卫青导致李广兵败自杀,去大将军符府质问。并且砍伤卫青,但卫青生性宽厚。没有追究。也没有声张。但年轻气盛的霍去病知道以后,却因此射杀李敢。

但结果却值得玩味。汉武帝对此却没有追究?喜爱霍去病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目的是试探群臣的反应。但武帝对宣称:李敢是触鹿角而亡。理由很牵强。看看有没有体李敢家说话的。但一个都没有。这才是武帝害怕的根本。

当时,匈奴已经是日薄西山。而朝局之上,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太子是卫青外甥。武帝对此不加以防范。为了防止宰相擅权,武帝已经杀了八位宰相。而当时的朝局卫霍的实力已经是很庞大了。武帝故意说李敢触鹿尔死,就是看看有没有敢反对卫霍的,昔日赵高指鹿为马。武帝也是如此。可惜,群臣的表现让武帝失望。可以相信,如果不是为了制衡卫青,武帝完全有可能处死霍去病。无端射杀朝廷高官。简直是无法无天。换言之。霍去病幸亏早亡,如其不然。他的性格也早晚会葬送他的性命。

作为一个朝廷高官,理应德备天下守之以谦。功高盖世守之以让。智谋过人守之以愚。但霍去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智慧。霍去病之所以没有被处分,就是武帝想以此测验朝局的动向和派系。但结果让武帝很失望。卫霍的最终的结局在此刻已经决定了。



清水空流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既是西汉的军事巅峰,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给以匈奴毁灭性的打击;也是改变李广、李敢父子命运的一战。李广随卫青出征,李广因迷失道路未能赶上和匈奴单于的决战,最终羞愤自杀;李敢随霍去病出征,夺左贤王鼓旗,斩首颇多,封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公元前118年,李敢认为是卫青故意调离李广,对李广之死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因此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大度没有追究李敢的打人行为,但是霍去病不能接受舅舅卫青受到欺辱,因此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汉武帝非常宠信霍去病,因此出面包庇霍去病,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按说李敢在皇帝面前被杀也算是件大事,为什么霍去病啥事没有呢?

首先就是汉武帝太宠霍去病了。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从小在汉武帝身边长大。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任骠姚校尉,随同卫青征讨匈奴立大功,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冠军侯爵位,食邑一千六百户;公元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任骠骑将军,骠骑将军这个官职也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的,位同三公,成为仅次于卫青的军事统帅;公元前119年,年仅21岁的霍去病加封大司马,与卫青总览西汉军政大权;甚至于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书汉武帝谈论储君问题,汉武帝竟然采纳霍去病意见,可以说汉武帝对于霍去病的恩宠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霍去病杀李敢对于汉武帝来说不是事。

其次封建社会从来不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汉时期权贵违纪犯法是可以用重金赎买,或是用大功抵罪的。比如公元前129年,李广、公孙敖征讨匈奴近乎全军覆没,按律应当斩首最后是交五千金赎罪,免于死刑;再比如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军费一千九百万钱,公孙贺请求让他去抓捕大侠客朱安世好立功赎罪。可见在西汉时期,只要皇帝同意,赎罪的方法多得是,死罪一样能免,霍去病封狼居胥有大功于国,怎么可能依法惩处啊!

最后秦汉时期是流行为家人、长辈报私仇的。秦汉时期家法重于国法,为父母报仇杀人甚至于被看成“孝”的表现,所以之前李敢为报父仇打伤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只要卫青不追究,国法是不会管的。而霍去病从小被父亲霍仲孺抛弃,是舅舅卫青一手把他培养成人,卫青就相当于霍去病的父亲,因此霍去病帮卫青报仇从道理上说得过去,只是手段狠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