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魏武卒”:根本没什么特别长处的“民兵”

过往吹嘘“魏武卒”是中国最早的“重装步兵集团”的文章,即基本自“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一句话为基础,进行发挥,洋洋万言,其实胡说。

因为这是一种“兵员选拔”的标准,就像《宋史·兵志一》中所述的:

建隆元年……诏诸州长吏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代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给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北宋太祖时代的禁军选拔标准,就是强壮+身高,先派“兵样”,后送“木梃”,也就是一根木杆子,比量高低,合适的就送到首都汴梁。

而“魏武卒”的选拔标准,是“负重百里长跑”。

历史上真实的“魏武卒”:根本没什么特别长处的“民兵”

先秦文献记载300步为1里,6尺为1步,1里为1800尺,1932年出土的东周晚期古铜尺合今制为23.1厘米,则,1里为415.80米,百里为42.58公里,正好和一个“全马”的距离差不多。

“日中”则是当时流行的“十六时制”中的一个时刻:

夜半、鸡鸣、晨时、平旦、日出、早食、食时、日未中、日中、日失、餔时、下餔、日入、昏时、夜食、人定

这是一种白昼分十一时,夜晚分五时的计时法,“日中”的时间点是确定的,即今天的正午12时,但是其他的“时”的长度是根据日夜长短而伸缩的,在夏至日,日夜长度比为11:5,也即均匀分配,每个时为1.5小时,每时又划为10刻……

不过,荀子又给了我们一个很奇怪的信息,即“跑全程马拉松”却不知头尾时间,只能进行推测。

而如果单纯“跑”的话,《二年律令·行书律》有个参考:

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

如果是今天的“日中”出发,明天的“日中”结束,只能算是“负重行军”了,“一日一夜”正好是“邮人”(没那么马)的一半,倒也说得过去,而且标准算相对固定,不过相对于其他古典军队的新兵训练,这个数字并不“神奇”。

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军团新兵,要接受为期4个训练月(GRUELLING MONTHS,长度可能不同于现代意义的月)的每日训练,其中重要的训练科目就是要在负重20.5公斤的情况下,以普通行军速度5小时行军29公里(20罗马里,1.45:1),以强行军速度5小时行军34.8公里(24罗马里) 。

以军队标准进行要求,那么,“魏武卒”的选拔,很可能是从当日的早上出发,而“十六时制”以“晨时”为日界,也就是在这之前的晚上算“昨天”,之后才算“今天”,

按夏至日的标准时长,就是早上3点钟,黑灯瞎火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历史上真实的“魏武卒”:根本没什么特别长处的“民兵”

“日出”是6点钟,到“日中”是6个小时,负重行军42.58公里;“早食”则是7点半,春秋时齐顷公有“灭此朝食”之说,常理开战应在“早食”之后,若以此为起点,即4小时30分,负重行军42.58公里。

参考古罗马军团新兵,或许前者比较合适,但荀子根本没有说清楚起止点,更展示了他的描述的“非专业性”。

问题是,无论如何,“负重行军”是否可以作为“重装步兵集团”或者“特种兵”的佐证?

恐怕不能,甚至连这些兵员是否被“集中使用”和“集中编制”都说明不了,因为《荀子》中根本没有扩展相关信息,而其他先秦史料中,也并没有点名“魏武卒”的具体编制情况,更不存在“魏武卒”集中使用的记载。

所有的联系,都是间接的,即号称吴起建立“魏武卒”,而事实上呢?

最常被引用的《吴子·励士》中关于吴起以“武卒”破秦的记载是:

(魏武侯问“秦攻西河”,吴)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所谓“武卒”七万的来源是《尉缭子》: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这两条中提到的都是“无功者五万人”、“提七万之众”,和“武卒”有一毛钱关系吗?

根本没有,事实上,《汉书·刑法志》中写的是:

历史上真实的“魏武卒”:根本没什么特别长处的“民兵”

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

也就是说,魏国以“武卒”雄强诸侯,是在魏惠王时,而早在魏惠王继位之前多年,吴起已经奔楚,而吴起当年所率的“五万”、“七万众”,实际上是魏武侯“发兵”派给他的“无功者”,所以才要吴起“臣请率以当之”,而不是什么在“西河地”编练的“重装步兵集团”。

再来看看战国纵横家言:

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史记·苏秦列传》)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史记·张仪列传》)

在忽悠魏王合纵的苏秦口中,魏国有兵70万,但在逼迫魏王向秦低头的张仪口中,魏国“卒”不过30万,其中还得有防守边境的10万,这俩数,哪怕以常理来说,“夸强”人人爱听,可以撒开了“吹”,而“逼弱”,你不能说得太离谱,人家70万大军让你缩了2/3,就算六国君王都是弱智,也不带这么耍的。

也就是说“武士(武卒)二十万”顶多就是个“美好愿景”,当不得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