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明代坐鎮雲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個什麼來頭?

熊掌大人


有明一代,歷代沐王(黔國公)家是明朝唯一一個持續掌握地方實權的勳貴家族,因朱明王朝而興,也為朱明王朝而亡。

黔國公的始祖要追溯到大明的開國功臣之一—沐英,最後一任黔國公為沐天波。

在清軍南下、一統江山的過程中,黔國公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大明的忠臣,沐天波以家族鎮守雲南200多年的威望和資歷,在緬甸方面也非常有威信,為了永曆帝和他的小朝廷能在緬甸安全續存,沐天波一直以他的威望與緬甸方面周旋多年,非常艱難。

可惜後來緬甸國王被殺,原國王的弟弟即位為王,他為了保境安民,免於清朝對緬甸的進攻,一改老國王的善待策略,決意誅殺永曆帝身邊的臣子和隨從,但他們始終很敬重沐天波,即使在誅殺了數百名明朝臣子和隨從的咒水之難中,緬甸士兵仍試圖將沐天波脫出保護(軟禁)起來,但沐天波在砍殺了9名緬兵後戰死。

再後來,永曆帝和剩餘的臣子和皇室被緬王“禮送出境”,交到了吳三桂手中。

再後來,世守雲南的大權從黔國公家族轉到了吳三桂手裡。

再說說這個黔國公家族的創業人沐英,他是朱元璋養子集訓營裡的一員,一直跟著太祖皇帝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封西平侯,明朝建立後不久,征服了雲南地區,沐英留鎮雲南,也就此開始了沐氏鎮守雲南二百多年的歷史。

沐英死後,朱元璋追封其為黔寧王,他也成了明朝唯一由侯爵直接追封王爵的功臣。

等到她的沐晟在位西平侯的時候,因戰功進爵為黔國公,並頒令世襲罔替,從此黔國公一直傳位到大明朝結束沐天波一代為止,共承襲了13位黔國公。

黔國公在雲南的職權非常之大,首先,他的地位在雲南就相當於“雲南王”,統管雲南一切軍政大權,手下直接統領的軍隊就有數萬人打底,他雖然只是公爵,但相比較那些根正苗紅卻沒有實權的明朝宗室子弟,黔國公的權勢遠大於親王。

此外,明朝作為東南亞、南亞多國的宗主,平時對這些藩國的日常事務,均由黔國公統管,這也是為什麼緬王非常敬重並忌憚沐天波的原因。


雲南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有許多的土司,他們受明朝皇帝冊封,明朝基本不干預他們的內部事務,這樣的土司,雲南有72家,這72家土司,必須將他們的世子定期送到黔國公府當值——其實就是做質子,以便監視和考察。

作為雲南200多年的實際統治家族,黔國公自然權勢絕冠雲南,財富更是富可敵國,其家族佔有的田地多達4萬多頃,達到了400多萬畝,佔當時雲南已開發田地的三分之一。

當然,作為黔國公這麼有錢有權,家族內部自然是充滿了刀光劍影,爾虞我詐,這其中尤其以第九位黔國公沐朝弼最為無恥,他作為非嫡子,為了爭奪黔國公位,先後害死了2任年幼的黔國公,就等於把兄弟的嫡子都弄死了,最後當上了黔國公,而因為天高皇帝遠,朝廷雖然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但也無能為力,只能在沐朝弼最後乾的實在過分了,才專門召其進京,將其幽禁而死,但黔國公的位置,還是得由他的兒子來繼續繼承。


雲中史記


”沐王府”(黔國公府)是個神奇的存在,坐鎮雲南,威懾南亞200餘年,與明王朝同壽,沐姓從首任黔國公沐晟到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共傳承18位。

但是打下這片基業的並不是這18個黔國公,而是被追封為“黔寧王”的沐晟的父親沐英。

沐英原本是個孤兒,8歲時父母雙亡,流落街頭當小乞丐,當沐英流落到濠州時,遇到了一生的貴人朱重八。

或許是因為相同的身世,或許因為朱重八當時沒兒子。朱重八收留了沐英,並認為養子,改名叫朱文英。當然了,朱元璋的養子很多,比如朱文正、朱文忠(李文忠)、朱文輝(何文輝)、朱文剛等等。但是這些人都比朱文英大,而自從朱重八收了朱文英,開始順風順水,3年後收穫長子朱標,朱元璋開始陸陸續續有自己的親生兒子了。

朱重八把這些乾兒子們集中在一起,讀書、練武。打起仗來都帶上陣歷練,所謂打仗父子兵,朱元璋對自己的這幾個養子,還都是比較信任的。

所以朱文英12歲就上陣打仗了,18歲被授為帳前都尉,守鎮江;後提拔為指揮使,守江西廣信(上饒)。朱元璋攻打福建的時候,朱文英破分水關,佔崇安,鎮守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

隨著朱元璋就要定都南京,開創大明基業的時候,自己的親生兒子也生了不少了(最後一共生了26個)。於是,他令自己的養子們,改回自己原來的姓。

朱元璋處理的很好,每次都等養子立了功,就恩賞他恢復原姓。於是朱文英在鎮守建寧的時候,就恢復為“沐英”。

洪武3年(1370年),年僅26歲的沐英就被授為鎮國將軍,在軍事中樞大都督府中從助理幹起,幹了7年。洪武9年開始重新帶兵,先後跟隨名將鄧愈、藍玉、徐達、傅友德等從西打到北又打到南,最終其他人都讓班師回朝了,把沐英留下鎮守雲南了。

其實從這一系列的培養過程當中,可以明確看出朱元璋的目的。朱元璋是把沐英培養成朱標的嫡系班底。

先放在大都督府培養,熟悉天下兵馬,聯繫各路人脈;然後再由名將手把手鞏固技術;再實地體驗邊陲戰爭。最終目的就是想將沐英像其他藩王一樣,”守住塞疆,拱衛皇室”。

而沐英本人的確給力,滿足了朱元璋一切的想象。而無論是藍玉還是傅友德,最終,因為朱標的,被朱元璋親手屠戮了,其實不出意外,這裡面本來也應該有沐英。

但怎奈沐英會做人,死的特別是時候。馬皇后死的時候,他吐血兩升,落下病根;洪武25年(1392年)朱標病亡,沐英痛不欲生,隨即也病死任上。

這就讓朱元璋十分感動。什麼叫忠臣良將?有能力鎮守西南,無需主上擔心;主上病故,絕不偷生,跟隨主上而去。於是追封沐英為“黔寧王”,世代鎮守雲南,讓其子沐晟承襲爵位,沐英配享太廟。再看看藍玉和傅友德,孰人孰命?

而永樂4年(1406年),沐晟與張輔攻打交趾,打下重鎮多邦,並擒拿了偽王胡一元。沐晟因功,封為“黔國公”,並世襲罔替。沐晟便是第一代黔國公。

“黔國公”一直傳到沐天波這一代。明朝滅亡後,沐天波為保朱由榔入緬,被緬人殺害,從此,沐王府威名不再,但是沐家對明王朝的忠心日月可鑑。



炒米視角


準確的講,沐氏一門雖然沒有封王,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諸侯王,因為雲南沐氏是世代鎮撫西南,即“以黔國公佩雲南總兵官印,兼任雲南都指揮使”,沐氏一門鎮守日久,“尊重擬親王”。薨後則萬里歸葬金陵,葬於始祖黔寧昭靖王之旁。至明孝宗時,朝廷曾想將沐家第九代當主沐昆爵位降為西平侯,但云南守官上奏說,滇人及緬甸諸夷只知黔國公,不知西平侯,如果將黔國公降為通侯,那隻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於是明孝宗無奈,只得依舊令沐昆襲公爵。

而且,沐家一門十分彪悍,一直堅持著一種獨立的精神。比如明初曾經把廢靖江王安置在雲南,被沐家擠兌走了;之後岷王楄封雲南,與沐家二世祖沐晟交惡,也被擠兌走了;明成祖封漢王高煦於雲南,素有強橫之名的漢王不敢去,並對父皇吐槽“我何罪?斥萬里”;之後再封岷王,再次被沐家懟走;明仁宗封滕王瞻凱於雲南,旋即薨逝。之後大明朝不再在雲南封王。而沐氏一門獨霸西南,當地百姓呼為“中天子”。

沐家英雄如此,所以居住的府邸也是超標準的。明太祖曾令沐英在昆明自擇善地建府第,所以沐英選五華山下(永曆、吳周時曾為皇宮,今為雲南省政府),府邸圖紙進呈御覽,明太祖於其層院中以硃筆橫作一畫,說“前面作雲南布政司”,所以黔國公府沒有大門,在二門前作曲街,向東而出。而沐氏由於受到朝廷的絕對信任,從而富貴潑天。據嘉靖朝文苑領袖王世貞的《弇州史料·西平王世家》記載,沐府的財富,除所賜江浙等地勳田外,還有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的莊田與牧場。當然,以根基所繫的雲南莊田最多。沐晟、沐斌父子嗣爵的鼎盛時期,“晟父子前後置圃墅田業三百六十,‘吾日食其一可以週歲’。珍寶金貝充牣庫藏,幾敵天府”。而末代黔國公沐天波被蒙自土司沙亭洲所襲,沐府財產起底時,二百年的財富積累已經是“富厚敵國,石青、硃砂、珍珠、名寶、落紅、琥珀、馬蹄、紫金,裝以細筏篋。每篋五十斤,藏於高板庫。每庫五十篋,共二百五十庫,他物稱是。八寶黃龍傘一百四十執。”


沐家傳國十八代,始終與大明朝共同進退。而在末代黔國公殉國後,沐王府也就成為歷史的遺蹟。清朝沐王府曾經被改為雲貴總督衙門,其中池館山水尚是王宮舊物。後來抗戰勝利之後當地政府將沐王府的遺址夷為平地,改建勝利堂。所以現在的沐王府已是了無蹤跡。




昆明勝利堂,雲南省政府都是昔日沐王府的所在。

金馬碧雞坊,古老昆明的地標性建築。


陳大舍


喜歡看《鹿鼎記》的朋友,可能會對沐王府印象深刻,因為韋小寶七個老婆中,有兩個(沐劍屏、方怡)都是出自沐王府。在金庸的筆下,沐王府一眾都是反清復明的好漢,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沐王府,如果有的話,那沐王府到底有什麼來頭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是有沐王府的,就在現如今的昆明。沐王府實際上叫黔國公府,由於府中人世世代代都姓沐,於是人們都將其稱為沐王府。

沐王府第一代掌權人為沐英,在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之前,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跟著朱元璋姓,叫朱英。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給他賜姓“沐”,於是朱英就變成了沐英,被奉為西平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令傅友德、藍玉、沐英征討雲南,兩年之後,明軍平定雲南,傅友德和藍玉班師回朝,沐英則留在了那裡鎮守雲南。三年之後,沐英鑄造好了昆明城樓,並且也蓋好了自己的府邸,也就是我們說的沐王府。



像沐英這樣鎮守一方的諸侯,爵位都是世襲的,從沐英起,到永曆十五年(1661年),沐王府一共有十八位主人,分別是沐英、沐春、沐晟(以上三位為西平侯)、沐昂、沐斌、沐璘、沐瓚、沐淙、沐昆、沐邵勳、沐朝輔、沐融、沐鞏、沐朝弼、沐昌祚、沐睿、沐啟元、沐天波(以上十五位為黔國公)。

在明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沐王府隨著國家的動盪而興衰。但是沐王府十八代諸侯,一直對明朝忠心耿耿,天地可鑑。所以後世有那麼多作品中都對沐王府極為推崇。



沐王府不僅是明朝的一個府邸,它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代表著忠義。李自成攻破北京,清兵入關後,朱由榔逃到雲南建立起南明政權,年號永曆。沐王府最後一代主人沐天波一直追隨著永曆皇帝,堅持反清復明。

由於明朝真的氣數已盡,吳三桂率領清兵逼近昆明時,沐天波力保永曆皇帝逃入緬甸。到了緬甸不久,緬甸就發生了政變,緬甸新帝為了獲取永曆皇帝在政治上的支持,發動了“咒水之難”,將包含沐天波在內的十幾位大小官員殺害。


康熙年間著名文人邵廷采曾這樣評價沐天波:“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國步多艱,卒能跋舍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之義,其庶幾焉,斯亦無愧其祖宗矣!”

其實在清初,沐王府就是南方反清勢力的一個旗幟,只要沐王府一天不倒,反清行動就一天不會休止。正是如此,再加上沐王府十幾代人一直都對明朝這麼忠心耿耿,所以後世才會有那麼多人推崇沐王府。


魏青衣


沐王府,也就是位於雲南昆明的黔國公府,從第一代明朝開國功臣沐英於1376年封西平侯,後世承襲此爵位,永樂大帝時期,沐英次子沐晟南征大虞國立功,進封為黔國公,並贈世襲罔替的丹書鐵劵,於是沐氏子孫均世襲黔國公爵位,並鎮守雲南屹立不倒,共傳12代18任,南明時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跟著永曆帝朱由榔入緬,葬身異國他鄉,沐王府湮滅。

明朝開國功臣,沐王府第一代沐英,鎮守雲南。

沐英是淮西集團將領,早年父親雙亡,流浪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改名朱英,後跟其鬧革命,18歲就擔任帳前都尉,從此戎馬身涯,進江西、破福建,1370年封為大都督府同知,1376年沐英為徵西副將軍討吐蕃、略川藏,封西平侯,並授世襲,1381年沐英隨傅友德、藍玉徵雲南,各州縣被收復後,朱元璋下旨傅友德、藍玉回朝,沐英率數萬將士鎮守雲南邊陲。

沐王府,也叫黔國公府,府址為雲南昆明勝利堂。

沐英從1381年到1392年去世,一直在掃平障礙和治理雲南,他把雲南分為52府、63州。54縣,軍民邊戍衛邊屯田,解決糧食問題,興修水利、招募商販入滇發展商業,又興辦學堂,傳播中原文化,沐英期間西南無憂,此後他長子沐春承襲爵位鎮守雲南,因無子由弟弟沐晟承襲,永樂時期沐晟數次征討東南亞各國,晉封黔國公,授世襲丹書鐵劵。

圖為國寶“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出土於將軍山沐英墓。

第五任沐斌,曾力剿叛賊思任發,受到明英宗嘉獎;此後世系一直鎮守雲南,平定大小叛亂,到了14任沐朝弼時,因犯下喪盡天良罪行本要砍頭,因家族有功被免死幽禁,而關押之前先把他兒子沐昌祚扶為雲南鎮守,並世爵,這樣看來,在朱皇眼中,鎮守雲南,沐氏子弟是不可替代的人選。崇禎時期的沐天波是明朝最後一任徵南將軍,趕上明朝滅亡後,收留了朱由榔,一起逃入緬甸,最後受陷害慘死在緬甸。黔國公府被吳三桂霸佔改為平西王府,後來又改為雲貴總督府。


圖文繪歷史


【文藏來答】“沐王府”並非真正的藩王府邸,而是黔國公府。因為在整個明朝,雲南都掌控在沐家人手中,從第一代沐英到最後一代沐天波,前後共有18位黔國公,其權勢和傳承甚至超過了明代很多藩王,老百姓才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

(翠湖柳營(沐英洗馬))

當年朱元璋派第一代沐(黔)王(國)爺(公)沐英鎮守雲南,從此沐氏就在雲南紮根了。

沐英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中最年輕的,能與徐達、常遇春這種大將並稱,可見沐英的實力。

此外,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他對朱元璋和馬皇后極盡孺慕之情,對朱元璋的孩子們情同親生兄弟。馬皇后去世時,在外征戰的沐英聞訊,悲傷過度而咳血。皇太子朱標去世時,沐英因過度傷心而病逝。可以說,沐英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了。因此,當沐英鎮守雲南多年後回京朝見朱元璋時,朱元璋拍著沐英的肩膀說:“能使我放心西南、高枕無憂的人,就是你沐英啊!”

沐英自幼父母雙亡,年僅8歲的他在戰亂中無依無靠。朱元璋為了生存當過乞丐、和尚,當他見到四處流浪的沐英就勾起傷心往事,馬皇后也十分善良,因此夫妻倆所幸收養了小沐英,不僅在戰亂中給他一個安全溫暖的家,還教他讀書習字和武功兵法。

沐英的實力那是相當強悍,12歲就跟著朱元璋出征;18歲時獨當一面,駐守鎮江;23歲攻下號稱“閩東北門戶”的分水關,奪取崇安城,連下十八寨;26歲因功封為鎮國將軍,爵位僅在親王、郡王之下……而後,沐英已經成為真正統領一軍的大將,6年內先徵吐蕃,在攻西番,追擊北元,橫掃雲南,都大獲全勝。

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與藍玉、傅友德基本穩定了西南局勢,朱元璋讓藍玉、傅友德班師回朝,卻讓沐英留下來繼續鎮守雲南,從此開啟了一段長達200多年的雲南“沐王府”傳奇。另外一提,從雲南回朝的傅友德後來被朱元璋逼迫自刎,藍玉也被以謀反罪誅殺,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沐英家族能在雲南平安享福,也真是夠幸運的。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沐王府是明朝開國功臣沐英的府邸,終大明之世, 沐王府一直替大明朝鎮守西南邊陲;明朝滅亡後,沐王府的人又積極從事反清得明的工作。沐英的身份可不得了,他是朱元璋的義子,一般異姓不得封王,但是沐英以老朱義子的身份成為了大明的王爺。沐英之所以能當王,除了他是老朱的義子外,還在於他武功赫赫且對朱家忠心不二,因此他被追封為黔寧王,子孫後代世襲王爵,永鎮雲南!

沐英出身貧苦,自幼顛沛流離,八歲時被農民義軍將領朱元璋收為義子,十二歲就追隨義父朱元璋南征北戰,十八歲就晉升為帳前都尉,成為軍中高級將領。1376年沐英作為大軍副帥跟著主帥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1381年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遠征雲南,平定雲南後鎮守雲南,威懾元朝殘餘勢力。沐英留滇鎮守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在雲南地區有極大的影響力。馬皇后死後,沐英憂傷得吐血數升;太子朱標死後,他競悲傷得患病而死。朱元璋有感於義子沐英的戰功與忠心,追封他為黔寧王,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沐英能成為王爺跟朱元璋的國策密不可分,從劉邦開始,非皇族不得封王,因此異姓大臣生前封王的屈指可數。朱元璋平定天下後,認為國家太大,得恢復春秋時的諸侯制以鞏固大明王朝,因此朱元璋分封了他的兒子為王,比如朱棣就被封為燕王,鎮守北京。沐英軍事水平高,又是他的義子,雲南地區的元朝勢力又強,因此沐英以西平侯的爵位鎮守雲南,死後被追封為王。沐英的後代承襲王爵,世代鎮守雲南,因此沐家在雲南的勢力十分強勁,永曆皇帝逃命時就是逃向雲南,並由此進入緬甸的;清朝攻下雲南後,不得不派戰功赫赫的吳三桂鎮守雲南。

沐王府是百姓們的叫法,官方名稱是黔國公府(沐英的孫子沐晟被封為黔國公),只因為沐氏在雲南的時間太久,威權日盛,地位尊貴得更親王一樣,所以百姓們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沐英的第十一代孫沐天波追隨永曆皇帝進入緬甸,被緬甸兵挾持,奪刀抗爭而死,從此沐王府絕後。吳三桂駐守雲南後,將沐王府改為平西王府,標誌著沐王府成為歷史。《鹿鼎記》中沐家後人沐劍屏入宮行刺康熙皇帝,跟韋小寶邂逅,之後嫁給了韋小寶。


大秦鐵鷹劍士


沐王府的創始人是沐英,朱元璋的乾兒子,從小由馬皇后撫養長大,明朝淮西集團的核心成員中國歷史上有三次“開滇”,沐英是第三次開滇的執行者,所以不管是出身,還是歷史功績,沐英的來頭都大得很。

第一次是“漢武開滇”,漢武帝發巴蜀之兵徵滇,在雲南推行郡縣制,使其成為益州郡的一個縣,從此西南併入中華文明。

然而漢武帝之後,中原王朝在雲南的影響力始終在衰退,郡縣制已經名存實亡。唐太宗李世民曾短暫地恢復了一下,但很快又被打了回來。北宋時,趙匡胤只能打到大渡河,雲南的大理與北宋是平等的國與國的關係。

第二次發生在忽必烈徵雲南。蒙古軍隊進攻大理時非但沒有屠城,而且嚴格約束下竟然做到了秋毫無犯,因此獲得了雲南的人心。

“徵雲南”和“鄂州之戰”是忽必烈競爭汗位的最大的政治資源,忽必烈對雲南的治理也非常用心。他在雲南重新推行郡縣制,又派色目能臣賽典赤瞻思丁治理雲南。

元朝對雲南的開發非常成功,明清兩朝基本上延續了蒙古人治理雲南的框架,所以朱元璋在收復雲南時,遭到了蒙古人和當地土著的強烈反抗。

第三次就是沐英參與的“洪武平滇”。朱元璋為徵雲南做了長時間的戰略和後勤的準備,派老將傅友德為主帥,藍玉和沐英分別為副帥,帶領30多萬人馬才南下雲南。

戰後沐英被留下鎮守雲南,他一方面延續了賽典赤瞻思丁的政策,一方面又從江南地區大量移民,用漢族人改變雲南的民族結構。朱元璋對沐英鎮守雲南的成果是滿意的,曾拍著他的肩膀說道:“使朕無西南憂者,汝英也”。

沐王府在明朝的顯赫,一方面是沐英與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私人感情,沐英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皇子。靖難之役時,傳聞建文帝逃到了雲南。當時沐英已經去世,朱棣仍不敢太為難沐王府。明朝末年,永曆帝也逃入雲南,由此可見沐王府的權勢和與明朝皇室非同一般的關係。

二是沐家在明朝初期,在雲南建立了完善軍政體系,同時又大力發展雲南的經濟和文化,使雲南成為漢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沐王府憑藉這個功勞,成為明朝唯一持續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勳臣家族。他們在雲南傳承十三代人,逐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地方勢力,即便後世子孫常有不法行為,朝廷也只能對其採取懷柔策略。


史料不輯


這個問題我在當初看《鹿鼎記》的時候也遇到過,後來有去了解了下,在這裡跟大家交流一下。其實這個"沐王府"真正的名稱應該叫“黔國公府”,至於“沐王府”真正的始祖則是明朝開國功臣西平侯——沐英。按理說一個王爵承襲兩百年也不算太稀罕的事,但這事和朱元璋有關聯,那就很值得研究了,我猜提問者主要想表達的也是這個層面的疑問吧。眾所周知,朱元璋開國後大殺功臣,明初那些封公拜侯的功臣幾乎被誅殆盡,那麼這位西平侯沐英是何以倖存下來,並讓沐家世代鎮守雲南200多年的?這事要從朱元璋開國那會說起。

當年朱元璋還是義軍將領的時候就收留了年僅八歲的沐英為義子,此後沐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明朝開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開國後以軍功封為西平侯。洪武十四年,沐英隨傅友德、藍玉等出征雲南,討伐殘元勢力,平定雲南後奉命鎮守雲南,這便是“沐王府”的根源。次年馬皇后病逝,沐英悲慟吐血,再後十年太子朱標去世,沐英也因此深受打擊,不久病逝,朱元璋聞訊倍感痛惜,命歸葬南京,追封沐英為黔寧王。我想大概是因為朱元璋確實感受到了沐英的忠孝可佳,加上沐英長年駐守雲南邊疆遠離政治核心,這才使得沐家僥倖躲過了洪武后期的一系列大案。

永樂初年,沐英之子沐晟因軍功被晉封為黔國公,世襲罔替。可見黔國公始於永樂年間,此後傳了十幾代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由於世代鎮守雲南,沐家在雲南權威性很高,在當地人眼裡沐家貴比親王,所以百姓也將“黔國公府”尊稱為“沐王府”。“沐王府”的由來大致就是這樣的。


神是的念著倒


雲南的沐王府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王府,而是一座公爵府。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作黔國公府。只因在明朝時期,坐鎮雲南的沐氏一族地位非比尋常,堪比王爺,因而黔地百姓把黔國公府稱之為“沐王府”。

說起沐王府,那不得不提它的第一任主人,大明的開國功臣沐英。

說起來,沐英的發跡之路,也是頗為傳奇。在元末的那一段亂世之中,群雄紛爭,兵戈不息,無數的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沐英成為了這兵荒馬亂之下的一個受害者:父親早亡,母親在逃難過程中病逝,年僅八歲的沐英霎時間失去了所有的庇護之所,流落街頭,淪為乞丐。

然而,巧的是,沐英遇到了朱元璋。彼時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那個四處乞討的小和尚,而是逐漸成長為紅巾軍中的一方豪強。也許,年幼的沐英觸動了朱元璋,讓朱元璋想起了自己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幼年往事。恰逢當時朱元璋和馬氏之間還沒能來得及生育自己的兒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將沐英收為義子。當時的場面已然不可重現,但是我想,那個時候的朱元璋收沐英為義子,並沒有夾雜著其他一些功利性的想法,純粹就是人性吧(雖然說朱元璋收的養子其實也不少)。

總之不管如何,年幼的沐英在跟隨朱元璋之後,免去了流離之苦,並在朱元璋與馬氏的庇護下逐漸的成長起來。也許是沐英天資聰穎,也許是朱元璋教導有方,12歲的沐英就開始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在耳濡目染中練就了一番好本事。18歲時,沐英已經成為了朱元璋麾下重要的將領,在朱元璋評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平定大明西部疆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具體過程不再贅述了),因此,在明朝建立之後,沐英被朱元璋封為封為“西平侯”,而且是世襲罔替。


不過,西平侯這個爵位,和後來的沐王府還沒有多大的關係,直到洪武十四年,西平侯沐英與傅友德、藍玉一起出徵雲南,才有了後來的沐王府。

此時的朱元璋雖然建立明朝已經有14年之久,但元朝的殘餘勢力並沒有徹底的消滅,比如說在雲南境內,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還盤踞在此。當然,在明朝精銳的大舉進攻之下,蒙元殘軍自談抵抗不住,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地形又複雜,存在著很多割據勢力,比如說段氏家族等。此次平動雲南之戰,傅友德、藍玉和沐英等人在消滅蒙元殘餘的同時,也順手平定了很多雲南當地的土著勢力。

但是事情到此還不能算完,考慮到雲南雲南遠離中原腹地,中原王朝的控制力也是鞭長莫及。因此在平定雲南之後,朱元璋決定留下一員大將在此地鎮守,以保西南太平。而這個留下的人選也是相當有講究的,不是傅友德,也不是藍玉,而是沐英,可見朱元璋對沐英的信任。畢竟留守雲南,沐英的地位實際上和藩王沒有什麼差別了。

沐英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信任,留守雲南期間,經略雲南,將雲南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僅很好的鎮壓了叛亂分子和入侵的外敵,同時還大力發展經濟。朱元璋高興的說:“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

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心裡也明白,他始終不是朱元璋的親生血脈,特別是現在又鎮守雲南與藩王無異,沐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馬皇后死後,沐英哭的很傷心,吐血數升。這倒未必是沐英裝出來的,而是真情流露。畢竟沐英八歲開始就跟著朱元璋夫婦,想來馬皇后在沐英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而朱元璋長子朱標死後,沐英也是哭的死去活來,這個也許就有一些作秀的成分了。

也許是常年累月的征戰嚴重的磨損了沐英的身體,在朱標死後不久,沐英也病逝於雲南。朱元璋非常傷心,追封沐英為黔寧王,並讓沐英的長子沐春接任了沐英西平侯的爵位,世代鎮守雲南。沐春無子,其弟沐晟繼任西平侯。

朱棣奪取建文帝江山之後,遠征安南,沐晟隨軍出征,因功被晉升為黔國公,成為沐氏家族第一任黔國公。至此,沐氏一族時代替大明鎮守雲南,黔國公一爵也世襲罔替在沐氏當中,直至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追隨南明永曆帝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