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龍血
南京明故宮沒有保存下來,確實是歷史的一個巨大遺憾。這個曾被譽為“世界第一雄偉宮殿”的南京明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南京明故宮的佔地面積比北京故宮多30%,它是北京故宮建築的藍本。
南京明故宮於1366年開始興建,此時的朱元璋是以吳王身份修建新宮。兩年後,朱元璋稱帝,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於1392年建成了佔地面積達101萬平方米的明故宮,前後歷經26年。如今的南京明故宮僅存城門與殘柱,那麼南京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
針對南京明故宮的損壞原因,通常被認為是毀於兵火。然而,還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是毀於太平天國運動。其實這兩種觀點或者是說法,都很籠統並不嚴謹。明故宮的損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明、清、太平天國、民國四個時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我總結的明故宮沒有保存下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明朝時期對南京故宮的損毀
1402年,燕王朱棣靖難打到南京之時,明故宮中燃起大火,奉先殿被燒燬。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故宮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但作為明朝的陪都並未被廢棄。
南京故宮直到明末還有修葺、維護的記錄。但隨著國力衰減,明朝中後期,南京故宮經歷數次災難,維修與保護也越來越少。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時,故宮中的奉天殿已經不復存在,太廟也已焚燬。
整個明朝時期,明故宮的損毀是有限的。朱由崧後對明故宮進行了修繕,但五個月後清軍就已到達長江北岸。根據利瑪竇在萬曆年間的記載,南京明故宮依然很雄偉。但乾隆在南巡時曾作詩,暗諷朱棣拆南京宮殿巨材北建造,把毀壞南京明故宮的責任都推給了前朝。這種說法顯然不合邏輯。
2、清朝初期對南京故宮的損毀
南京明故宮的損毀最徹底的時期是出現在清初。清軍攻佔南京後,焚燬了大部分的明代宮殿建築。清軍將南京明故宮剩餘的部分宮殿改造成滿城,旗人都居住在這些改造後的故宮宮殿中。另外一些大殿之類的改成了都統衙門,還有部分大殿被拆毀,改建成一棟棟的兵營,用來駐軍。
經過清軍的大規模改動與拆分,南京明故宮已面目全非,宮殿的雄偉已不復存在,變成了居住旗人的滿城,清政府還加高了故宮城牆,在城牆上佈置了大炮。如今的南京城東南的御道街南端還有藍旗營、藍旗街,故宮遺址西北處還有馬標、炮標。清朝初期對南京故宮的破壞行為,清正史中很少有提及。
3、太平天國對南京故宮的損毀
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定都南京,又拆走了南京明故宮的宮牆磚石、木料等構建用於建造天王府。太平軍與駐紮在明故宮的清軍有過激烈的戰鬥,這場戰爭使得昔日皇宮成為戰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清軍又幾次焚燒了南京城,此時的南京明故宮的破壞可以說是很徹底了。
有人認為南京明故宮的損毀是太平天國運動所致,這種說法也未免太以偏概全、混淆視聽。太平天國的拆毀肯定是原因之一,但它並不是主要因素。這從康熙南巡是的感慨便可得知:“道出故宮,昔者風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可見,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的康熙時期就已殘垣斷壁了。
4、民國時期對南京故宮的損毀
民國時期,南京政府在南京明故宮的西南修擴建機場,拆掉了西華門、毀壞了社稷壇等遺蹟。之後的抗日戰爭中南京明故宮又被幾經破壞,日軍佔領東南以後,大修防禦工事和機場,南京故宮遺址又被用來建造房子、填充機場、加固炮樓等。就這樣,南京故宮徹底毀壞了,連一點宮殿遺蹟都沒有留下。
南京明故宮現地面尚存午門,東、西華門,五龍橋以及浮雕雲龍鳥獸的石壁和石獅、石缸等石刻藝術品,原殿、宮基址保存在地下。這座皇宮從建成以後,就命運多舛,僅僅使用了幾十年時間。如果南京故宮被保存下來,將會成為中華文明的瑰寶。
野史也是史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故宮是在明朝的時候修建的,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明朝的時候,除了北京紫禁城之外,明朝皇帝也修建了另外兩座皇宮。
這兩座皇宮一座是坐落於南京的紫禁城,另一座則是朱元璋在自己老家安徽鳳陽修建的中都皇宮。
朱元璋對南京、鳳陽兩座皇宮的修建
南京紫禁城是從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之前就已經修建的,在朱元璋剛開始稱王的時候,他在南京修建了一座吳王府。
後來隨著朱元璋獲取了天下大權、坐到了皇帝寶座上,吳王府也隨之搖身一變,擴張成為了明帝國的皇宮。
不過在朱元璋剛當上皇帝前期,他並沒打算把明帝國的中心永久停留在南京,那時候他只是把南京當成了一個暫住場所。
在他的想法中,自己的老家才是最適合建造皇宮都城、最適合成為天下中心的選擇所在。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對南京紫禁城的修整並不是特別費心,只是讓人草草地擴張了一下,然後調集了極其龐大的人力、物力前往自己老家鳳陽,準備在那裡修建一座新皇宮。當然,皇宮並不是單獨修建的,為了襯托皇宮的所在,朱元璋當時還準備以皇宮為中心修建一座都城。
相比於皇宮,龐大的都城才是最為消耗人力物力的。
只是後來朱元璋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堅持遷都到鳳陽,這才讓人停止了對鳳陽皇宮、都城的修建。
這個時候,之前沒有太過於耗費心思修建的南京紫禁城,在朱元璋眼中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起來。
為了能讓自己的皇宮顯得更加大氣,朱元璋後來又兩次讓人擴張修建過南京紫禁城。
正是在後面兩次的擴張下,南京紫禁城達到了一個很龐大的規模,面積有101萬平方米,比朱棣後來修建的北京紫禁城還要多了29萬平方米,可見規模之龐大。
南京紫禁城是北京紫禁城的原型
在多年的歷史過後,南京紫禁城早已經變成了歷史飛灰,只留下了片磚支瓦留待後人憑弔。
對於這麼一座輝煌建築群的消亡,很多人都為不能見其風采而感到惋惜過。
不過我覺得大家大可不必太過於惋惜,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南京紫禁城曾經的風采,大家只要參照一下北京故宮,就可以大概想象出一二。
因為北京紫禁城在修建的時候,差不多是以南京紫禁城為原型建造出來的,只是北京紫禁城在修建的時候,修建得不如南京紫禁城那麼大氣、那麼精緻罷了。南京紫禁城沒能保存下來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接下來簡單講一下。
明皇朝的遷都
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明帝國權力中心的轉移。
在朱棣把明帝國的中心轉移到北京後,雖然南京紫禁城保留了下來,但是從此之後卻受到了冷落。
如同一個被打入冷宮中的妃子一般,炎涼悽慘無人在乎。
平常是有些侍衛和太監在這裡照看著,但總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在這些疏漏發生後,皇宮中的建築就出現了許多損毀。
如果南京紫禁城一直是明帝國皇宮的話,這些損毀很快就會被修建完,但是因為皇宮職責轉移到了北京紫禁城,所以這些損毀並沒有得到重視,一直堆積遺留了下來。
在明朝滅亡的時候,南京紫禁城實際上已經破落得不成樣子了。
當然在明朝滅亡的時候,南京紫禁城的主體建築,還是保持得差不多的。
八旗軍隊的改造破壞
第二個原因就是清朝八旗軍隊所產生的破壞。
在清朝奪取了大權後,他們因為不放心駐紮在全國各地的漢人綠營兵,他們就派出了他們的八旗軍隊駐紮到全國各大重要城市中,用來監視這些綠營兵們。
南京作為當時江南的一大重鎮,也被派駐了一支旗的力量鎮守。
八旗軍隊在來到南京後,他們挑選了一個最好的地段當作他們的軍營,這個地段就是曾經的南京紫禁城。
他們為了讓南京紫禁城適應他們的軍營,他們就開始對紫禁城內部的各個建築進行了改造,而對古建築來說,所謂的改造其實就等同於破壞。
康熙的破壞
康熙為了修建一座寺廟,曾派人取走了南京紫禁城中的12萬片琉璃瓦,用來修建寺廟,這也是對南京紫禁城的一個巨大創傷。
最終的歷史留存
洪秀全在定都南京後,為了修建自己的宮殿,他就派人拆了南京紫禁城中的不少珍貴石料、磚頭,再度加深了南京紫禁城的損毀。
在清朝軍隊擊敗了太平天國軍隊後,他們在南京展開了血腥的殺戮,在這個過程中,南京紫禁城在他們的放火焚燒以及大肆損毀下,終於如同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一般,在萬般折磨過後,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
從此之後,南京紫禁城只留下了一片殘骸。
到了民國時期,因為民國要在明故宮遺址上修飛機場的原因,所以明故宮留下的殘骸也差不多消失完了。
現如今大家到南京,所能看到的南京紫禁城歷史遺留,只剩下了那些殘破的石塊。
所以說這就是南京明故宮沒能保存下來的原因,正是在這輪番的破壞下,曾經輝煌無比的明故宮,在歷史中徹底地蕩然無存起來。
孤客生
南京故宮沒有保存下來,是很正常的。因為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明的政治中心就轉移到了北京。南京皇宮在當時是一個多餘的存在,從明英宗開始,明朝歷代皇帝都不想對南京皇宮做大規模修葺。中國的古建築若不做保養,破敗是必然的。
明朝滅亡後,南京失去了留都的地位。南京皇宮也不再是皇宮。清軍進南京後,就將南京皇宮附近改為八旗兵的駐地。
試想,以前是皇宮,現在是兵營。皇宮被一群大頭兵給佔了,這還能有好結果?
清初,八旗兵為了修滿城,對南京皇宮的內部格局進行大肆的破壞。後來太平天國和湘軍先後進南京,又在城內大動兵戈,這兩把大火算是徹底摧毀了南京皇宮。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國民政府和日軍在南京故宮的舊址上修飛機場,於是,明朝南京故宮也就連遺址都看不到了。民間流傳,認為南京故宮毀於太平天國之亂,把南京故宮消失的責任全都推給太平天國那幫人,這明顯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也是明朝的第一座皇宮。這座皇宮始建於1366年,修建時間長達26年,至1392年才基本完工。
南京皇宮完工之後,佔地面積比後來的北京故宮還略大,氣勢之恢宏,可見一斑。
然而可惜的是,二十九年後,明成祖朱棣決心遷都北京,並在北京按照南京故宮的建築規格為母本,也修了一座北京皇宮。至此之後,明朝的皇權中心移到了北京皇宮,而南京皇宮也就不再是大明的皇權中心。
朱棣遷都後,南京皇宮一開始也還比較受到重視。明仁宗在位時,還曾經一度打算遷回到南京,並對南京皇宮的建築加以整修。但是明仁宗命薄,登基僅十個月就駕崩了。遷都一事也就告吹。(朱棣遷都北京後,明仁宗以太子身份坐鎮南京,因而對南京有極深的感情)
需要強調的是,明仁宗修葺南京故宮,這是南京故宮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從這之後的兩百多年,明朝皇帝再也沒有對南京皇宮進行過大規模的修葺。小修小補倒是有,但是大修就沒有了。
而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的古建築,由於建築材料的原因,如果不做定期的維護保養,哪怕是皇宮這種高規格的建築,也是很難長時間保存的。因此南京皇宮後來的破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明宣宗駕崩後,明英宗繼位。這位如同紈絝子弟一般的小皇帝,出生在北京,自小就長在北京,對南京這座留都,完全沒概念,因此對南京故宮也完全沒有感情。之後的明憲宗和明孝宗也是一樣。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天降雷雨,南京皇宮的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所擊中,引起大火,很多宮殿被燒燬。
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南京突然颳起大風,颳倒了皇宮內的很多大樹,倒掉的大樹又壓垮了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的獸吻。
對於南京皇宮的這些損毀,英宗和憲宗的態度就是不管,隨它的便。
到了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更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當年南京連降暴風雨,長江的江水隨暴雨溢出,淹掉了皇宮內的不少建築。就連最重要的太廟也遭雷擊焚燬(太廟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對於如此重要的禮制建築,嘉靖帝的態度是——不管。
嘉靖親自下令,燒了就燒了吧,不許臣工對其進行修復。但是太廟畢竟是禮制建築,是大明的臉面,讓人看到焚燬的太廟,太丟大明朝的臉面。於是嘉皇帝靖為了遮羞,讓人在太廟外面修了一圈圍牆,把焚燬的太廟包在裡面。眼不見心不煩。
嘉靖之後,又過了一百多年。歷經穆宗、神宗等五朝,北京的皇帝對南京皇宮,也依然是不管不問的態度。到了南明小朝廷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時,此時的南京故宮已基本是不成模樣。
據史料記載,公元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時,南京皇宮那叫一個慘咯。
首先,皇宮的奉天殿(正大殿)沒有了,福王只能在武英殿繼位。
其次,太廟了沒有了(嘉靖年間燒了),福王只能在奉天殿的遺址上拜祭先祖。
若是太祖朱元璋泉下有知,在地下目睹此情此景,不知道他該作何感想。
朱由崧稱帝后,倒是還對宮殿進行了花費不小的修繕。可惜的是,正月宮殿才建成,五月清兵就殺到了大江北岸。隨即,朱由崧就向清兵投降。南京城也因此落到了清兵的手上。
清兵攻佔南京後,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廢黜南京國都的地位。隨後,八旗兵開始大量進駐南京。出於駐軍的需要,八旗兵把南京皇宮僅存的宮殿建築全部焚燬。
需要說明的是,八旗兵的這次焚燒,是對南京皇宮最徹底的一次毀壞。明朝皇帝的怠慢,只是導致南京皇宮部分地面建築被毀。而八旗兵的焚燒,直接把南京皇宮給燒成殘垣斷壁了。
三十多年後,康熙第一次南巡(1684),他在目睹南京皇宮的慘狀後,大為感慨:
“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康熙《過金陵論》可見八旗兵焚燒南京皇宮,是卻有其實。南京皇宮早在清朝康熙時期,就已經一副殘垣斷壁的模樣,也並非虛言。
康熙這次南巡後,截至民國建立,南京皇宮又遭到了四次摧毀。
第一次是南京的旗人為了自己蓋房子,把南京皇宮的圍牆,以及承天門、端門、東安門等陸續拆毀。旗人雖然沒有進宮城內部取材料,但是康熙為了修普陀山法雨寺,下令將皇宮內的殘餘建築全部拆掉,送到了法雨寺建圓通殿。
第二次是太平軍進南京,由於八旗兵就居住在南京皇宮一帶。太平軍為了消滅負隅頑抗的八旗兵,猛烈攻打八旗兵死守的南京滿城和南京皇宮。經過激戰之後,南京皇宮的午門、西華門和玄武門被火炮轟塌大半,一直到民國初年都沒有恢復。
第三次是洪秀全為了修天王府,派人去南京皇宮的遺址取建築材料。
第四次是湘軍進南京,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南京明故宮再次遭到破壞。
到了光緒十年,左宗棠在南京明故宮內五龍橋北面修建方孝孺紀念祠,南京皇宮實際上已經是一片廢墟。
民國建立後,北洋政府為了解決落魄旗人的生計問題,允許旗人拆解滿城,也就是皇城和宮城的城牆,將城磚變賣,此舉及導致了南京皇宮被完全拆解。從這之後,南京皇宮連最起碼的建築規制就看不到了。
南京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後,曾經計劃以南京皇宮為中央行政區,進行修復。但是由於財力和戰爭的原因,該計劃沒有全部實現,只是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內,修建了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就是現在的南京軍區檔案館)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現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抗戰爆發前夕,為了修小型機場,國民政府在皇宮遺址上大興土木。日軍攻佔南京城後,也修飛機場,又是大興土木,把皇宮的遺址也給刨沒了。
總的來說,南京皇宮的消失,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明朝中後期的不作為,導致皇宮開始破敗。不過這個階段的南京皇宮,只是焚燬了一些地面建築,皇宮的整體,大體上還是保持的比較完整的。
第二階段:清兵為了修滿城,對南京皇宮的磚石建築進行大肆拆毀,地面的木製建築棄之不管,任由其腐壞。截至咸豐初年,南京皇宮僅剩一個框架而已。
第三階段:太平天國之亂,由於太平軍和清軍的戰爭,導致南京皇宮僅存的一點城門和城牆建築也被燒燬。至此南京皇宮也就只剩一點殘垣斷壁的遺址了。
第四階段:由於北洋政府默許旗人挖皇宮的牆角,以及國民政府和日軍修飛機場,導致皇宮的建築規制被徹底破壞。
現如今在南京皇宮的遺址上,已經完全看不到任何昔日皇宮的影子。因為不僅地面建築被毀掉了,就連建築的規制也毀掉了。
Mer86
南京故宮是朱棣遷都北京前大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南京故宮已經開始了修建工作,直到朱元璋登基五年後才基本完工。南京故宮由劉伯溫勘定地址,其建造規模恢弘龐大,雖然並不算十分華麗,但城牆堅固無比,且佔地甚廣,整個故宮的面積比後來北京故宮的總面積還大。
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萬曆年間曾來到南京。利瑪竇見多識廣,當他看到南京故宮後,也不禁發出感嘆說,南京故宮是他見過的世界上最雄偉的宮殿。
明成祖朱棣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後,南京故宮就是去了其存在的最大價值,並逐漸開始沒落。在隨後的歷史歲月當中,南京故宮經歷了數次浩劫,最終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
一,朱棣攻入南京時,明故宮奉天殿被焚燬,這是南京故宮第一次遭到破壞。傳言建文帝也在這場大火中喪生。
二,清軍入關後攻入南京城,南京城被清軍不同程度的破壞。後來清軍又將南京城改造成滿城,遷入大量滿人居住。並且清軍將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改造後用於駐兵,導致南京故宮被嚴重破壞。康熙年間,康熙傳令將南京故宮的12萬片琉璃瓦拆除,同時還拆除了很多其他的可用材料,用於建造普陀山法雨禪寺。
三,太平天國攻打南京期間,南京軍民組織了大規模抵抗,戰爭結束後,南京故宮已經是斷壁殘垣。後來天平天國又將南京定位首都,洪秀全為了建造自己的天王府和其他諸王的王府,將南京故宮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
四,抗日戰爭時期,南京軍民與日本人進行了艱苦的戰鬥,戰火幾乎摧毀了整個南京城。再加上後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造,對南京故宮進行了大規模佔地和拆除,南京故宮幾乎毀壞殆盡。另外據說,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於南京故宮阻礙迎接的道路,南京故宮部分建築因此遭到破壞。
南京故宮使用的時間太短,再加上其飽受戰火的摧殘,最終留給世人的,只剩下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很小一部分了。並且有很多建築是經過過修復之後重建的,真正的南京故宮已經永遠的成為了歷史。
圍爐煮酒話春秋
說到故宮,人們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就是北京故宮。的確,北京故宮紫禁城是中國歷史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代表著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但是你知道嗎?故宮可是不止一個哦!
實際上中國現在被承認的故宮一共有四個,分別是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其中又以南京故宮逐漸最早,是其它故宮的模樣。
南京故宮是明太祖朱元璋建都應天,建立大明時所用。歷經明太祖,惠帝兩代君王,到了成祖,朱棣有感於北方邊患未平,於是遷都北京,南京故宮仍留有部分機構,大明進入了南北兩京制。
那麼南京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呢?實際上這與南京遭受的歷次戰火有關!
南京虎踞東南,扼鐘山而分南北,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朱棣攻入北京時,明故宮奉天殿就被焚燬,而且由於朱棣北遷,明故宮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修復。清軍入關後,南京城又被清軍不同程度的破壞。後來太平天國攻打南京期間,南京軍民組織了大規模抵抗,戰爭結束後,南京故宮已經是斷壁殘垣。抗日戰爭時期,南京軍民與日本人進行了艱苦的戰鬥,戰火幾乎摧毀了整個南京城,經過幾次戰亂,南京故宮幾乎毀壞殆盡。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靜夜思歸去
明朝南京的皇宮從朱元璋做吳王時就開始興建,到朱元璋登基後,就在原來“吳王宮”的基礎上開始營建當時的明代皇宮,歷時20多年,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才基本竣工。
南京作為大明的首都曾經長達54年,到了永樂19年,北京皇宮的基本竣工,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南京從此降級為陪都,雖然朱棣保留了部分官職管理南京皇宮,但南京在明朝的沒落已經初顯苗頭。
而至於明朝故宮為何沒有保護下來,其實是多方面造成的。
宮殿建材被挪做他用
朱棣在建造北京皇宮的時候,由於缺少原料,動用了南京皇宮的許多宮殿建材。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南巡看到明故宮殘破不堪,大為感慨,但他並沒有修繕,而是把僅存的12萬玻璃瓦片用來修蓋“法雨禪寺”,仿明故宮九龍殿而建造。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沒有選擇明故宮的遺址,而是另尋地點建造“天王府”,當時把明故宮的石料和磚瓦大肆挪用,明故宮基本蕩然無存。
毀於戰火
朱棣當年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南京城破之前,皇宮一片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蹤,明皇宮第一次受到戰火洗刷。
清朝入關後,消滅了南明弘光政權,進城之後,清軍大肆屠殺,許多文物古蹟在此時銷聲匿跡。
太平天國後期,清軍包圍了南京城,太平軍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在城中放火,湘軍入城後,不但沒有救火,反而火上澆油,然後把焚燒南京的鍋全部甩到太平天國身上。
還有後來的南京大屠殺,30萬軍民被日寇殘忍殺害,日寇在城中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明故宮又一次迎來了浩劫。
疏於修繕
明朝在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從仁宗、宣宗這兩輩對南京還有些感情,不定時回南京拜謁明孝陵,順便修繕宮殿。
可從明英宗開始,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南京沒有什麼概念,到了後面幾代帝王更是如此。木製宮殿需要不定期的維護才能避免朽爛,雖然他們也時不時的修繕幾下,那不過是做一個裱糊匠,只要不倒就行了。
至於後來的清朝,出於政治需要,他更不會去修繕明故宮,任其自生自滅。
徵為軍事用地
清朝攻下南京後,曾把原來明朝皇宮作為八旗軍營,把都統和將軍的辦公衙門就設在故宮內,這幫軍人可沒有那麼溫柔,對明故宮的破壞極大。
民國時期,為了修建軍用機場,徵了明故宮大量土地,南京的午門被拆除,僅剩下一個三孔洞。後來又在明故宮成了國名黨監察委員會和黨史陳列館。自此,明朝皇宮遭到最後的打擊,永遠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從明清到近代,南京見證了朝代的興替和民族的恥辱。許多國人死於非命,許多遺蹟蕩然無存,希望歷史能善待這座城市,善待這裡的人民,勿讓歷史再次上演!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南京故宮在洪武二十四年最終完善後,在靖難之役最後時刻,從奉先殿燃起大火,延燒東路部分建築。永樂改元后,陸續恢復一些建築,並在永樂四年將皇城西牆從今天黃埔路附近拓展到今天的龍蟠路一線。遷都之後,在正統朝正式定都北京前,歷任南京守備,例如鄭和,一直在做維護和重建宮殿的工作,但是正統後,基本就放棄了南京宮殿。成化、弘治朝,南京宮城的中軸線建築陸續遭雷擊焚燬,朝廷也禁止重建。在嘉靖朝,南京太廟遭雷擊焚燬,對於如此重要的禮制建築,嘉靖帝親自下令不許重建,僅做高牆將太廟遺址圍合。 明廷放棄南京宮殿一是因為已經定都北京,南京宮殿並無使用功能,無需重建,其次是正統以後朝廷的財政情況逐漸惡化,已無力同時維持兩座皇城的運行。 入清後,將皇城的西牆和北牆擴大為滿城,東牆、南牆及承天門、端門、東安門等陸續拆毀,磚石用作旗人住宅、府衙的建築,但宮城只是封閉,任期自然毀壞。康熙朝曾下令將宮城內殘餘建築拆至普陀山法雨寺建圓通殿。 太平天國戰爭對明故宮損毀極大,因為旗人在滿城及宮城做激烈抵抗,太平軍的攻勢將午門、西華門、玄武門轟塌大半,直到民國初年都尚未恢復。擴建天王府時曾移走不少明故宮遺址的建築材料。 民國初,為解決落魄旗人的生計,政府允許旗人拆解滿城,也就是皇城和宮城的城牆,將城磚變賣,此舉及導致了明故宮作為一個整體的消失。此後建中山路、行政區、修機場,導致了太廟、社稷壇、午門、西華門、御河遺址的不同程度的損毀,有的從此消失。 建國後,明故宮地區大部分劃歸軍區,50 年代曾有過平整土地運動,遺址上尚存的夯土遺蹟也被平毀。後由於城市開發建設,除中軸線外的大部分地區都建成現代建築,其地下的建築遺址也慘遭滅頂之災。
雪夜星痕123321
明朝共有北京、鳳陽、南京三個都城,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開始大肆營建南京宮殿,他在位30多年就建了30多年,形成了皇宮、內城、外城、外城郭等建築圈。1402年朱棣篡位後,打到南京並沒有毀城,隨後定都北京,作為陪都的南京城,依然沒停止營建、修繕。萬曆時,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看到南京城後,感嘆為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城市,明朝滅亡時南京故宮都保存完好。
圖為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
歷史上的南京故宮有三次大的破壞導致毀滅,一是清初為了平定江南地區,滿清軍隊佔領南京城,為了將其改為駐防城,大規模的拆建、破壞;二是晚清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建天王宮殿,再一次東拆西建,幾年後湘軍攻陷南京,戰火吞噬了剩下的皇城;三是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後,為了城市建設,拆除了僅剩明皇宮的石料、磚瓦,用於鋪路和南京城內的修建,甚至在明故宮基址上修建了軍用機場,南京城內明皇宮的建築越來越少。
民國時南京政府在明皇宮遺址上修建了明故宮機場,圖為南京淪陷後百姓在機場放羊。
民國時期由於南京城建設,經常有施工地挖掘出古磚、木柱、木板、黃瓦、瓷器等文物,有些還非常珍貴,明故宮遺址逐漸受到了一些文物工作者的重視,於是從1929年開始,在南京古物所長衛聚賢的主持下,開始對明故宮進行發掘,不僅發掘了大量文物,保護了僅存的建築,還建立了明故宮博物館,1937年南京淪陷後,日本人和賊匪破壞盜竊,明故宮博物館被毀,戰後南京重建,達官貴人們蓋房子都到明故宮遺址挑選材料,最後僅剩的建築也蕩然無存。
圖為現存的明故宮遺址,午門。
今天的中都鳳陽皇城最起碼還有城牆、門、護城河、基址、豐富的遺址遺蹟,而南京城的明故宮在解放後,又經歷了大拆大建,現在明故宮遺址全被現代化建築覆蓋,僅剩幾個門,幾個石敦子、片瓦啥的,所以到今天明故宮現狀連中都鳳陽都不如,80的年代以後明故宮保護才被正視,但保護工作已越來越困難重重。
圖文繪歷史
歷史文物之所以難以保存,無外乎天災和人禍,南京明故宮也是如此,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風雨後,明故宮也已經不復初建時的輝煌。
答主這裡整理了一下南京明故宮經歷的一些大事件。
1. 南京明故宮始建於1366年,到1392年基本完工,明初時一直作為皇宮存在。
2. 靖難之役時,朱棣攻破南京,明故宮也遭受了戰火的侵襲,部分宮殿在戰火中被燒燬。朱棣稱帝后,下令在北京元大內宮殿遺址上營建北京宮殿,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
3. 南京明故宮不作為都城後,已經不在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一直經歷風吹雨打,但是又沒有經過修葺,損壞嚴重。
4.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雖然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但是大多殿宇都已經坍毀。
5. 清軍攻陷南京後,對明故宮加築隔離牆,明故宮的部分結構遭到很大破壞。
6.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在新建宮殿的時候,從明故宮獲取建築材料,明故宮損壞更加嚴重。
7. 1864年,湘軍攻破南京後,明故宮在雙方的戰鬥中,又經歷了破壞。到太平天國徹底滅亡時,南京明故宮的宮殿和城牆基本不存在了。
8. 到民國時期,明故宮已經成為了一處小型機場。
歷史伶俜者
很多歷史不好的童鞋並不知道除了北京故宮,還有一個南京故宮,下面簡單普及一下南京故宮的歷史先。
南京故宮自朱元璋奪取政權定都金陵(南京)後,於1366年開始興建,集全國之力足足建造了26年之久終於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成,大概佔地100多萬平方米,在當時整個世界也是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在外國的史書中有第一宮殿的美稱。南京故宮建成後便成為朱元璋的辦公室+家屬院,也成為了大明初期全國的政治中心,但當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炆執政後,朱棣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開始了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南京城破,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成為了新一代的大明皇帝,史稱明成祖。
朱棣在南京故宮足足做了19年的皇帝后,一紙詔令決定遷都,由此北京成為了大明朝的京師,而南京則被降級成為了南直隸。這個時候的南京故宮已經失去了政治中心及皇帝寢宮作用,成為了無人的宮殿,要知道,故宮的主體建築基本都是木製,這種材質就決定了其壽命是極為短暫的,如果沒有精心的保養,很快的便會腐朽,朱棣在搬家北京故宮後,這裡僅僅留存了一些不重要的機構,因為不是國之命脈的部門,自然修繕經費也是極為有限,就這樣,南京故宮的建築物開始破敗,後期的大明政府也不願意撥鉅款修繕,於是乎,這個曾經輝煌至極的宮殿群慢慢的破敗不堪,歷經了明清改朝換代及天平天國暴亂後,這裡終於成了一堆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