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眾口一詞,日本失敗,蘇聯獲勝。但是也有人指出,日軍實際參戰兵力以第23師團為主,蘇軍有好幾個正規師,坦克裝甲車數量極多,已經超過機械化軍的水平。而蘇軍的實際損失也並不比日軍少多少。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從後續的政治表現看,蘇聯在這一仗以後,積極推動與日本和解,中斷對中國的援助,將抗聯撤離東三省,簽署日蘇友好條約,在庫頁島和漁業問題上實際還做了點讓步,日本還通過埋界碑的方式從蒙古那邊撈了點土地。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按照蘇聯傳統,打贏的仗不要土地不要賠款是沒有先例的。例如蘇芬戰爭,蘇軍數個步兵師被殲滅和擊潰,損失遠遠高於諾門坎,但是蘇聯還是堅持打下去,迫使芬蘭求和,割掉芬蘭大塊土地,曼納海姆防線也消失了。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也就是說,能夠打贏的仗,蘇聯是可以不惜血本的,只有後果難料的戰爭,蘇聯才會及時收手,甚至付出點犧牲,籠絡對方。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日蘇兩次大戰,日本雖然沒得到什麼好處,但也不能說損失非常巨大。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1、張鼓峰之戰。日軍一個聯隊抵抗蘇軍整建制作戰師的衝擊,沒有任何問題。注意張鼓峰不是曼納海姆防線,沒有鋼筋混凝土碉堡和嚴密的防禦體系,就是日軍步兵對抗蘇軍步炮坦飛機的聯合攻擊,蘇軍仍然舉步維艱。最後日軍因為不擴大方針,不能大舉增援前線,撤離了張鼓峰,損失比蘇軍小(防禦方的好處)。這一仗的蘇軍司令官布柳赫爾元帥被作為叛徒槍斃了。日軍那邊是一堆升官的。結果關東軍又想著下一次升官的機會。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2、諾門坎之戰。日軍第23師團得到部分炮兵、坦克、飛機支援,與蘇軍多個正規師交戰。雖然日軍陸續有援軍抵達,但是戰場主力就是第23師團,應該和蘇芬戰爭的科拉戰役類似,芬軍第12步兵師對抗蘇軍六個師,不過科拉戰役,芬軍是駐守本土防線,而第23師團是攻入蒙古的爭議領土,在遠離後方基地的國境作戰,多數時期還是維持攻勢,只是援軍遠不如蘇聯方面多,來的又慢(蘇軍修好了公路,日軍道路較差),特別是缺乏裝甲部隊支援,也缺乏反坦克炮,才力有不逮。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這一仗從戰役規劃角度看,確實是無謀之戰,日軍戰前就勝算不大,蘇聯則是苦心積慮,做好了充分準備,但是日軍戰鬥力極為強大,差點擊破蘇軍部署,獲得戰役勝利,而日本陸航也以寡克眾,奪取了戰場制空權,讓蘇軍頭痛不已。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僅僅是憑藉大量的物資、坦克、大炮和數倍的步兵,蘇軍才能反敗為勝。當然,如果不是朱可夫而是布柳赫爾元帥指揮,日軍是贏定了。日軍以普通的將領,二流師團,臨時配屬的航空兵、炮兵、裝甲兵,對抗蘇軍第一名將指揮的最精銳部隊,多年戰術協同訓練的航空兵、裝甲兵、炮兵等多兵種合成戰術集團,也能差點獲勝,這確實說明人類的精神和作戰技巧有時也能對抗裝備和部隊數量和戰術的差距。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最終,蘇軍雖然合圍了日軍第23師團,但未能全殲,日軍突圍成功,只是損失了大量重裝備特別是火炮。如果日軍有較為充足的坦克部隊,能夠對抗蘇軍的兩翼合圍戰術,勝敗還不好說。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這樣就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是日軍的一流師團,即使被蘇軍包圍也未必會動搖,未必需要突圍,就像蘇芬戰爭的蘇軍第168師,雖然被芬軍包圍,始終能守住防線長達數月,直到蘇軍第15集團軍解圍。考慮到日軍各師團紛紛開赴戰場支援,日軍的勝利只需要多堅持一點時間罷了。

二戰之諾門坎戰役到底誰取勝了?為何蘇軍打贏了,反而做了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