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何以在敵後戰場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

國民黨軍何以在敵後戰場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

為什麼國民黨軍在敵後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從根本路線上說,國民黨的痼疾是每到一地,依靠的是當地士紳,而不知、不願也不敢發動群眾。早在全國性抗戰初期,毛澤東就指出:“不要人民群眾參加的單純政府的片面抗戰,是一定要失敗的,因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戰爭,因為它不是群眾戰爭。”“國民黨主張的片面抗戰,雖然也是民族戰爭,雖然也帶著革命性,但其革命性很不完全。片面抗戰是一定要引導戰爭趨於失敗的,是決然不能保衛祖國的。”

國民黨軍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也是其在敵後難於生存的重要原因。國民黨軍的腐敗主要表現有:

■經商和吃空額

全國性抗戰初期,蔣介石曾經提倡在軍隊辦合作社。1942年9月,他在西安軍事會議上說:“本來我提倡軍隊設立合作社的原因,為改良官兵生活,這種良法美意,應該推行盡利,但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現在我們軍隊當中竟有借合作社名義經營商業,反作為營私舞弊的淵藪,尤以沿江沿海附近一帶,與交通衝要地區的部隊為甚。”

軍隊經商很容易演變為武裝走私。1940年,駐蘇北姜堰的保安第9旅向日軍走私糧食就是一個典型事例。1940年7月27日,新四軍進駐黃橋。韓德勤命令保安第9旅張少華部進駐原稅警總團陳泰運部的防地姜堰,嚴密封鎖新四軍的糧源。姜堰是糧、棉、油、鹽的集散地。卡住姜堰,駐黃橋的新四軍的糧食和生活用品都會發生困難。保安第9旅在封鎖糧食的同時,將糧食走私給日軍牟利。封鎖糧食致使物價飛漲,當地老百姓乃至士紳商人都苦不堪言。陳毅、粟裕決定以此作為打擊韓德勤的突破口。於是,在老百姓中很快流傳起這樣的順口溜:封鎖糧食“餓了老百姓,肥了韓德勤,難了新四軍,幫了日本人”。陳毅還寫信給清末舉人、曾當過江蘇省長的海安耆宿韓國鈞,信中指出韓德勤此舉是搞內訌,有“宋、明不亡於外寇,而亡於內部”的話。韓國鈞回信道:“痛心之言,聞之淚下。……糧食問題,各地亦在恐慌之列,倘彼此商有辦法,此事誠須妥籌也。”在老百姓和當地士紳商人的支持下,新四軍於9月13日攻克姜堰,殲滅保安第9旅,解除了韓德勤不得人心的糧食封鎖。

抗戰末期,蔣介石曾經說:“我們最初開戰的時候,乃可以一個師抵抗敵軍一個師團,而到了後來,甚至六個以上的師亦不能抵擋敵之一個師團了!這就因為我們師的單位雖多,但兵員總是不能補充足額。事實上,各師缺額總是超過編制預定數之五分之一,或至三分之一,其能維持五分之一者已算難得的了。”

部隊缺額為什麼不補?回答是:中高級軍官可以虛報冒領,吃空額。

國民黨軍這一頑症一直未改。到了1948年10月7日,正是東北人民解放軍已經攻克錦州外圍要點義縣,即將進攻錦州的關鍵時刻。這天中午,蔣介石問軍令部部長徐永昌軍隊無鬥志的原因,徐答:“在上者經商,其次吃空額,其下離心離德,如此軍隊尚何言哉!”徐永昌所言都是蔣介石心知肚明、耳熟能詳的弊病,因此,蔣介石聽了毫無反應,心不在焉地對徐說:“我上海還有事。”何事?10月12日,徐永昌在日記中寫道:“聞蔣先生日前亟亟到滬,十之八九因孔大少不法囤集(積)等問題,蔣夫人速(促)其解圍云云。”

■賭博

1940年3月9日,蔣介石在參謀長會議上說:“現在有一兩個戰區一般高級將領,有一個極可痛心的惡習,就是歡喜賭博!要知道,敵人天天在研究如何來消滅我們的軍隊,如何來滅亡我們的國家。而我們不但不想方法如何抵抗,如何圖存,反而天天研究賭博。如此不明大局,醉生夢死,真是隻有做亡國奴的一條路!須知我們一上了賭場,賭友就成了自己的敵人,心中只想打勝桌上的敵人——賭友,哪裡還有功夫去研究如何去對抗真正的敵人——倭寇。這個亡國的劣習,如果再不徹底滌除,你們不僅要被敵人消滅,而且要做敵人的俘虜!”

■吸毒

國民黨軍中的黔軍王家烈部號稱“雙槍(指步槍和大煙槍)兵”。吸毒在部分國民黨軍中,尤其是在軍官中長期存在。曾在冀察戰區任新編第5軍軍長,後來投敵,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收編為第3縱隊司令官的孫殿英12歲開始吸鴉片。1947年在湯陰戰役中被晉冀魯豫解放軍俘虜後,惡習難改,患煙後痢,不久病死於看守所。據曾經在東北軍工作過的李欣回憶:“拿57軍來說,軍長繆澂流是個極端的貪汙腐化分子。他抽大煙,討小老婆,貪汙軍餉,喝兵血,無所不為。”據萬毅回憶,曾在魯蘇戰區第57軍第111師第666團任團長的劉晉武,“是個老兵油子,他帶著兩個老婆隨軍,還抽大煙。他吃空額,喝兵血……他屬於東北軍中生活最腐敗、政治上最反動的一類人物”。第661團團長孫維嵩也抽大煙。

■擄掠

據萬毅回憶,1941年4月17日,“331旅旅長孫煥彩、333旅旅長劉晉武向(病中的)常師長謊報說,日照縣民主政府不讓民眾送給養,是對111師策反朱信齋部的報復。常說:‘可以派人去催。’於是,孫、劉指揮所部,並糾集國民黨保安16團千餘人,於25日偷襲我駐溝窪的日照縣委和縣府機關,蘭瑞生等8名同志犧牲,縣大隊第4中隊全體人員被俘,此後又連續進攻我山縱2旅6團,大修碉堡,並寫上‘安內攘外’字樣,派兵四處抓丁搶糧”。

由於國民黨軍脫離群眾,抓丁搶糧可以說是其家常便飯。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表現尤為突出。1940年9月《蘇北紳商學各界致重慶諸公電》指出,韓德勤部隊“虐待民眾,視同芻狗。敵至則放棄一切,逃潰劫掠;敵去則搜劫行旅,搶掠村舍,不遂所欲,誣告以漢奸;偶攖其怒,指為新四軍間諜,於燒殺拷打外,處以活埋,煮以石灰者,江邑獨多”。蘇北就有這樣的民謠:“天上有個掃帚星,地上有個韓德勤,手下養有幾萬兵,只會欺負老百姓。”韓德勤部軍紀之差曾經驚動了在重慶的蔣介石。不知蔣介石看到《蘇北紳商學各界致重慶諸公電》沒有,但他從情報系統獲悉韓德勤部隊“軍風紀蕩然”。為此,1940年11月4日,蔣介石致電韓德勤:“據報:‘蘇北各部隊自被擊潰後,官兵全無鬥志,軍風紀蕩然,且潰兵為匪,民不聊生。蘇北民眾反譽匪軍為救民軍,冀早日到達,而蘇民困,誠吾人之奇恥大辱’等語。務望嚴整所部,努力爭取民眾同情,毋使匪偽有所藉口為要。”

總之,由於國民黨軍依靠士紳,不發動群眾,片面抗戰,加之本身存在腐敗的頑症,因此在敵後不能長期堅持,從而導致國民黨抗戰勝利後在地緣上處於戰略被動地位。■

(節選自《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何以戰略被動》,《黨史博覽》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