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評價他的一生:虎頭蛇尾,這是爲什麼呢?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啟超是清末到民國初期著名的改革家,一生為中國民族的政治革命事業做鬥爭,為西方先進思想的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的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等活動,均為清末改革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後續的革命打下了鋪墊,但梁啟超在後期的政治生涯中,為段祺瑞執政的北洋政府大力鼓吹,修飾北洋政府的一些有損國民利益的行為,這讓梁啟超的人生後期蒙上了汙點。

毛主席評價他的一生:虎頭蛇尾,這是為什麼呢?

梁啟超先生出生於廣東新會茶坑村,祖父梁維清,父親梁寶瑛都是地方有聲望的人,就相當現在的縣市一級的人大代表,在當地很有政治聲望,這讓梁啟超從小的眼界就不同於常人。梁啟超是通過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啟蒙的,從小被祖父傳授了很多文史知識,尤其“亡宋、亡明國難之事”,這種愛國情懷和漢族文明的課外教育,歷代人物憂國憂民的風範,捨生忘死的品格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梁啟超的少年時代逐漸構成了個人的風骨和精神導向。

毛主席評價他的一生:虎頭蛇尾,這是為什麼呢?

從梁啟超的後來的人生經歷不難看出,梁啟超受這些故事的影響很大,及早的投身政治,並且以歷史為鑑,積極推動改革,但卻始終堅持著中國古典哲學觀和社會觀。從這裡面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關於教育的啟示,教育要從孩子抓起,但是教育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某種品格,通過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而不是讓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或是興趣班,那只是機能,懂得這些技能沒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去貫徹,不僅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只會給孩子帶來負擔和逆反心理。言傳身教,尤其在梁先生後來對於子女的教育中我們有著更為深切的體會。

毛主席評價他的一生:虎頭蛇尾,這是為什麼呢?

梁先生的人生轉折應該算是從18歲開始,因為十八歲的梁先生遇到了康有為,接觸到了西方的文化,18歲正是銳意進取的年紀,在這個年紀更容易接受顯色事物,每一個人都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18歲,那時候是不是也很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對一些新事物更加感興趣。而且18歲是一個人社會觀、政治觀逐漸趨於成熟的時間,至於價值觀、家國觀應該是在兒時的教育中被灌輸的,被影響的。18歲以後思想碰撞最為強烈,也因此最能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在隨後的時間裡,梁先生一邊研究西方學說,一邊進行政治革命,在梁先生18-44歲這段政治生涯中,可謂波瀾壯闊,高潮迭起,簡述如下:

1、勵志改革——這段時間主要是和康有為先生學習西式政治並且合作著書立說。

2、宣傳變法——辦報紙,宣傳西方文化和政治體系,針砭時弊

3、維新時期——甲午戰爭後,和康有為主持各類抵抗運動,進行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

4、鼓吹立憲——在日本居住,鼓吹君主立憲制

5、民政初星——清朝滅亡,加入袁世凱政府,踏入政壇

6、密謀反袁——對於袁世凱的政治追求不滿,然後和袁世凱若即若離,袁世凱死後加入段祺瑞旗下,北洋政府被推翻後,政治生涯結束。

從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前期致力於“改革”,一生也在致力於改革,所以後期對於“革命”一直持反對態度,也是儒家思想的束縛,期望著能夠慢慢轉化國情,沒有破而後立的豪氣,畢竟出身鄉紳世家的梁先生,性格更加溫和,因此毛主席評價梁啟超的一生:虎頭蛇尾。

毛主席評價他的一生:虎頭蛇尾,這是為什麼呢?

梁先生的改革在清末歷史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承接著清朝的滅亡,啟動了革命派的萌動,所以梁先生雖然在後期沒有對政治上起到足夠的幫助,但是在文學上卻有了更加重要的影響,促進白話文運動,並且引入西方史學、圖書目錄學、法學等觀念、方法,對中國文化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梁先生在晚年有一件事,讓我感受到梁先生為推行改革,捨生忘死的精神,梁先生後期身體不適,在右腎中查出不明物,最初確診為“腫瘤”,後來手術解剖後,又說為不明出血,引起輿論的譁然,很多人直接攻擊西醫,以人體作為實驗品,讓西醫在中國的發展岌岌可危。在此關頭,梁先生看到了其中的風險,出面澄清,為醫院站臺,希望大家不要因此阻礙西學的引進和中國的進步。

梁先生一生都在為改革忙碌,其實那一代人的思想路線也是切合國情的,以中國古典哲學為本,有著中國人自己的落腳點,然後再以西方的方法為用,增強國家實力,都是很好的觀念,但是梁先生依然有著問人的浪漫情節,沒有認清國家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