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角度,谈谈男性择偶心理

真实相亲案例1:苏州普男怎么想的?

苏州市区优质剩女,家住别墅区,88年,小学教师。保守且慢热。爸爸有一官半职接近退休,妈妈经商。相亲985硕士农村凤凰男,92年,184阳光帅气无房无车男。本以为他会跪舔我,可是自从深度聊天2小时后,他就对我不理不睬了。为什么?

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角度,谈谈男性择偶心理

真实相亲案例2:遇到渣男了?

相亲认识,第三次出来约会就想牵手和接吻。半个月过后正好国庆,想约我出去旅游,我拒绝了。现在的男生这么随便了?我不是特别保守的姑娘,但是我也没那么随便。即使真的对他有点好感,也不可能这么快发生关系的。男生各方面我都挺满意的,可是为什么对于亲密接触这么猴急呢?

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角度,谈谈男性择偶心理

针对以上两个私信案例,我想从经济学角度,谈谈男性的恋爱择偶心理

经济学上有两个专业名词: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比如说:谢霆锋选择娶张柏芝为妻,他就必须放弃娶王菲的机会。也就是说,张柏芝的机会成本是王菲,孰优孰劣?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活着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比如很多女生遇到即使遇到渣男也不会吗立刻分手,因为自己在过去投入了太多的感情,精力和时间。

针对案例一:女生优点是家境好。缺点是:88年,32岁。没有提颜值,自行脑补。慢热。男生的缺点是家境一般,优点是:985高学历,工作能力强,高大帅气阳光。

我站在男生的角度擅自揣测一下,不一定错。当92年“高穷帅”面对88年“矮富丑”的时候,他在想什么?现成的豪宅和家里优质的资源是他对你的诉求点,这一块他肯定很看重,否则就凭你的年纪和外形,他连相亲的机会都不会给你。初次见面,通过了解和观察,他见识了你父母的精明和算计,以及因为物质基础的优越而展现的无形优越感,也可能是985凤凰男的自卑感在作祟,他感受不到被重视以及被瞩目。农村男生一路985毕业,是应试教育的优胜者,一路都在表扬和夸赞中成长,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强烈的自尊心早已刻入骨髓。

两个关键词:“接近退休”和“慢热”。92年,27岁,已经不算小了。你的“慢热”意味着他在接下来的半年甚至一年都处在一种付出状态,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时间战线拖得越长,他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就越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后面排队相亲的资源还有很多,而你也仅仅是其中一个而已。对他而言,跟你的慢热打交道的最大成本就是后面一大串的优质相亲资源,其中也许有比你更好的。所以,对他而言,“第一眼”没有征服你,他已经调整策略战略性放弃你了。那2个小时的深度聊天,每一个看似随意的提问,都在进一步确认他的放弃是否正确。作为女生,有恃无恐,凭借优越的家境和背景,理所应当的认为会被屌丝跪舔,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更是加深了他放弃的速度,况且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潜力股。

至于案例二中,男生猴急猴急的状态,一方面是出于生物性本能,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沉没成本的考量。在男女关系中,男生在追求女生的过程中,男生出于劣势,女生出于优势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男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过程。直到他们发生关系那一个,男生的前期投入才算有了回报(部分男生的想法)

。问题是:很多男生在走到上床之前就被甩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之前的付出都打了水漂。所以,男生出于功利性的考虑,都会尽量缩短追求的时间而选择快速“套现”。这种思维符合人的趋利本性。(真爱不属于此范围)这个男生是不是渣男我不清楚,但是我认为,你们即使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也基本上走不进婚姻殿堂。男生的种种表现说明:这是一种短期择偶思路。

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角度,谈谈男性择偶心理

相亲,是一个相对现实和功利的婚姻建构途径。对于诚心奔着结婚去的男生而言,除了性的愉悦,更多的是责任和负担。如果没有强烈的外在内在吸引,谁会过于主动和热情呢?所以,越来愈多的相亲死于加了微信不聊天。所以,越来越多的男生情愿吃吃喝喝,也不主动追女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