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去世後,他的後人去哪了?

來不及說再見


談新文化的人格力量,我以為,最不能忽視的人物是安徽績溪胡適之。

這個人,功過先不談,論性情是那個時代最為寬厚之人,也是最具感召力的人物,人情味之濃烈往往超過他的“學術味”,遂使得“我的朋友胡適之”這話都成為民國最流行美談。極端地講,中國文明誕生以來,都很少出過這類新型的文人。清英宿德,遺澤炳蔚,以至於他棄世57年後的今天,還有無數的中國知識分子深切懷念他。

傳統時代的中國人,極講“福報”。所謂天道喜善憎惡,行善積德,澤及子孫是也。從這一點看,畢生致力於做好人的胡適,又反倒可能是五四一代文化名人中“上天眷護”至淺的一位:兩子一女,女兒夭折、幼子自殺,唯獨可傳香火的孫子,一生未婚,更沒生育——多年前,我側聞海外一名學者私下透露,似乎還是同性戀。

胡適論“後人”,到了孫子一代,其實已經沒有血脈傳承,是中國人所謂“絕後”。這一定是他自己都沒想到的,也不願意面對的。


胡適與江冬秀夫妻,結婚近五十年,育有二子一女,這已經是文化常識了。其中獨女胡素斐,五歲時患病夭折,這也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五四文化名人,有兩位都是女兒早夭,後來動不動就要傷感寫文章追念的,周作人以外,就是胡適之。

也就是說,胡適後來只養大兒子兩個。長子胡祖望,在結婚一年半以後的1919年3月16日出生,那時他至愛的母親已經去世四個月了,沒有見到孫兒的降臨,取名“祖望”寓有胡適悲悼之意。幼子胡思杜,則生於1921年12月17日,此日恰好也是胡適本人的生日,他高興至極,取名“思杜”,是感念美國恩師杜威的栽培之情。

所以,他兩個兒子的名字,是帶著他“飲水思源”的意涵的:一個悼念生身之母,一個感激精神再造之師。這位對故國文化大破大立的五四新文人,論為人性情、論倫理價值觀,確實是深具傳統美德的。


胡適27歲開始做父親,又長期忙於事務,對於兩個孩子的養育確實一直是缺失的。家務和子女都是由沒多少文化的江冬秀一手操持。

所以,從胡適自己的日記、從時人羅爾綱等人的回憶中,我們知道,胡祖望也好,胡思杜也好,其實天資都一般,文化素養也常人而已。相對而言,大兒子胡祖望性情乖順,從小就懂得獨立生活,對父親胡適能言聽計從,學習也算認真,但成效總是一般,甚至到了“成績欠佳”的地步。這是一個忠厚、誠篤的君子型人格,肯吃苦,但其父的文采風流全然陌生,對政治也全然無涉。也因此,他雖出身名門,但沒有選擇從文或從政之路,而是考入了西南聯大工學院學習機械專業,接著在1939年8月,在胡適就任駐美大使期間,也隨著到了美國,進了其父母校康奈爾大學,攻讀航空機械專業,一生以工程師安身立命。

(圖:胡適一家)

也許,這樣的性格、興趣,反倒無形中成為保全之道,使他可以在海外平安度過了一生。直到2005年,方病逝在華盛頓,享壽86歲,是胡適家族幾代中最長壽的一個。


胡適後人中命運最坎坷的,也最讓人唏噓的,當然是他的幼子胡思杜。

本來,這樣一位妥妥的官學二代,完全可以無災無難身泰利遂的。卻僅僅因為自己的天真和任性,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帶來了他個人的生命轉折,年紀輕輕只能選擇自我了斷。他的遭遇,實以一人之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因緣際會,與殘酷嗜血。

胡思杜的性情,和他兄長比起來,是叛逆的,也讓胡適失望最多。從現存不多的資料,我們可知,他為人比較浮躁,喜歡到處交遊,從小就不愛讀書。1941年,他20歲,國內大學考不取,遂投奔大使父親,入美國大學,輾轉三所大學都不能畢業。1948年,美國也沒親人了,他也跟著回國,到了北平圖書館作了一名管理員。


(圖:胡適最後一張全家福)

如果時代沒有波盪,他的人生也是可以安然靜好的。問題在於,他不幸遇到了天地玄黃、大開大合的時代,他這樣一個“貴族”子弟,大學校園剛出來,又年輕氣盛少不經事,加上當時進步力量宣傳鼓動之功夫是史所罕見的,他如何受得了這等“進步思想”的誘惑,所以當1948年秋冬時分,他的全家都倉皇辭廟時,他竟然不願上南下的飛機。他的理由是,“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他們的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

那個秋冬,蔣氏準備好了三架飛機讓胡適安排人馬去臺。胡適奉勸這些人,“美國人來了,有面包,有自由”,“蘇聯人來了,有面包,沒自由”,但不少熟人也沒聽他的。他自己也有私情,把小兒子胡思杜也列上了逃離名單。但第二架次飛機抵達時,沒有人選擇跟他流亡,胡到機場接人,結果空無一人。一個有名的記錄,說胡適當時,一個人在機場嚎啕大哭。我相信,以胡適的遠見,他當時的哭,除了哭朋友,哭家國,或許也有預見到將與小兒子的生死離別之殤吧。

(圖:胡適與其美國恩師)

果然,隨後不久,胡思杜被逼表態,痛恨地批判了自己的父親,但仍沒法逃脫天羅地網布置下的災難,不堪受辱上吊自殺了。 我們現在有資料表明,在胡思杜死後數月,胡適其實已經從香港方面得知了這一噩耗,但是他似乎拒絕相信——他餘生都沒再提此事,在遺囑中還特別交代要給胡思杜留些物品。

這對一個深情的父親來講,應該是內心最難撫平的傷痛了吧。都說胡適在民國知識分子中,是最有魅力、最有遠見之人,但是可悲復堪嘲弄的是,他其實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感化不了,拯救不了,只能眼睜睜看他死於非命。


民國有兩位旗幟性“學術大師”,分別選擇了左右兩個陣營,但也都在垂暮之年,親身見證自己兒子的被迫“自殺”,悲傷至死不解。

(圖:胡適晚年與其孫子胡復)

這兩位大師,一位是胡適,另一位則是郭沫若。我們或許可以藉此知道,在那樣一個紛亂如麻、刀兵水火的時代,是如此天地不仁:知識分子無論左之右之,都無法保全妻子性命;不僅平民百姓餓殍遍野,實際上流人士也都蕩析流離,無路可逃。

胡適自己是突然倒地身亡,他僥倖的後代一支也只能“及身而免”:胡祖望夫婦生有獨子,胡適為他取名胡復,但自小即患有小兒麻痺,跛足殘疾。胡適很鍾愛這個唯一的孫子,他的兒媳曾淑昭至臺看望他時,胡適發覺小孫子只能講廣州話,不會講國語,更不懂老家的徽州話,還希望她能教孩子國語。

(圖:在臺胡適墓地——他也沒有如願入葬績溪老家)

胡復不僅沒有從文,也沒有後代,胡適的“君子之澤”,就此而斬。胡覆在美國成長,後來還官至美勞工部爭議司司長。但他一生不婚,獨身生活,據說現在還在世,我的八卦來源,據說還是同性戀。

2019,1,29,晚飯間閒談


劉愚愚


胡適和夫人江冬秀生了兩子一女,長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和女兒胡素斐,其中女兒胡素斐幾歲時便夭折,未長大成年。

胡適夫婦與兒子胡祖望、胡思杜合影

1949年後,胡適離開大陸去美國,次子胡思杜留在了大陸。胡思杜生於1921年,年輕時貪玩不愛學習,在美國留學好幾年也沒有拿到學位。1948年回國後,被胡適安排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後,胡思杜留在了北京,後來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期間在報刊公開發表言論,批評父親胡適,並表示與父親華清界線。

從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胡思杜被分配至唐山鐵道學院馬列部擔任教員,一直未婚。胡思杜1957年被打成右派,隨即自殺,年僅36歲。後來,其兄胡祖望在臺北胡適墓地為其立碑一座,以示紀念之情。

胡適長子胡祖望生於1919年,當時其祖母剛剛去世,生前盼望孫子甚為殷切,故胡適為兒子取名“祖望”,以示對母親的悼念和對兒子的希冀。

胡適(右一)和長子胡祖望以及長媳長孫合影

胡祖望早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後來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學習機械工程專業。胡祖望畢業後先後在於美國斯都德貝克汽車廠、中國航空公司和臺灣駐美機構任職,曾任臺灣駐美機構“經濟參事”。胡祖望2005年在美去世,享年86歲。

胡適與胡祖望一家

胡祖望與妻子曾淑昭育有一子胡復,胡復生於1955年,與祖父胡適、父親胡祖望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胡復是美國國籍,曾在美國政府勞工部工作,他是胡適唯一的後人。













民國年間那些事


胡適育有兩子一女,但時至今日已經絕後了。



女兒胡素斐,1920年出生,早夭。

長子胡祖望,早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學習機械專業,後來又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還是學習機械工程。畢業後就在美國的汽車廠工作,退休後定居美國,2005年去世。



次子胡思杜比較慘,敗家子一個,在國內考大學考不上,只好跑去美國,投奔正在做駐美大使的父親,然後先後輾轉三所大學,都沒能畢業。1948年黯然回國,在北大圖書館裡謀了份差事。1949年改天換地,他堅持表示要留在大陸。1954年與胡適斷絕了父子關係,1957年自殺。



胡祖望育有一子,胡適對其寄予厚望,給這個孫子取名為胡復,1955年出生於美國,國籍應該也是美國。但他一出生就是小兒麻痺,結果終生跛足。不過還算歲月靜好,1978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官至美國勞工部爭議司司長。只可惜終身不娶,沒有後代。

先生之學問思想傳遍天下,卻沒了後人,殊為可惜。


達摩說


1962年2月24日,胡適主持召開“中研院”院士會議,下午在參加院士酒會的時候,突發心臟病不治。蔣介石對胡適的葬儀給予了很高的規格,成立了以陳誠為治喪主任、以蔣經國等人為委員的治喪委員會。在臺北極樂殯儀館胡適靈堂,蔣介石親致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極為恰當地註釋了胡適一生的心路歷程。10月15日,胡適被安葬於臺北南港墓園。墓門上刻有蔣介石手書“德學俱隆”,這是對胡適一生的蓋棺論定。

胡適先生是一位哲人,他提倡解放個性、思想自由,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1917年胡適留美歸來,成了北大教授,可他依然謹遵母命,迎娶了已訂婚多年的沒有多少文化的小腳女子江冬秀。

胡適在美期間,也曾有心儀的女子,大學教授的女兒韋蓮司對胡適一往情深。可胡適事母至孝,對已訂婚多年的江冬秀也心生同情,無奈斬斷情絲。婚後,為撫胡母心慰,胡適在母親面前,強裝與江冬秀兩情相悅,可謂用心良苦。但胡適與江冬秀畢竟文化、思想方面差異太大,胡適的苦悶也可想可知。1923年,胡適與曹誠英產生感情,但最後由於胡適迴歸家庭,這段感情也無疾而終。


胡適與江冬秀一起走過40餘年,期間有波瀾無驚險,白首陪伴到終老。兩人婚後育有二子一女,女兒素斐早夭。長子胡祖望,出生於1919年,出生前四個月,胡適母親去世。胡適為子取名“祖望”,有懷念母親之意。胡祖望早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美進入父親留美時的學校康乃爾大學攻讀機械學,畢業後在美工作,後回臺任工程師、駐外人員等職。2005年3月,86歲的胡祖望在美逝世,他與妻子曾淑昭育有一子胡復。胡復也畢業於康乃爾大學,曾任美勞工部司長。


胡適次子胡思杜,出生於1921年。留美歸國後,胡適認為胡思杜學業不精,拒絕了同僚邀請胡思杜任教北大的好意,打發思杜在北大圖書館工作。北平解放前夕,胡思杜因不願離開北平,留在大陸。在運動中遭到批判,於1957年自殺,時年37歲,而胡適至死也不知次子先他而去。

胡適去世後,留有遺言。在北京的百餘箱藏書手稿等全部捐贈北大;在美的藏書手稿等捐贈臺大。胡適夫人江冬秀於1975年8月去世,與胡適合葬。


歲月是一條河流


民國是一個新文化急劇噴張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裡出了很多大師,胡適就是那個年代眾多大師中的一員,他個人在哲學、文學、思想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高深的造詣,是一位雜通百家的人物,那個年代能在名氣上比得上他的也就是魯迅、郭沫若、陳獨秀等人。

胡適的一生中有很多大事發生,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美國的留學。

胡適去美國留學與庚子賠款的關係

1910年,年輕的胡適收拾著自己的行李、遠跨重洋前往了美國,自此胡適在美國待了七年時間,學到了很多在國內根本接觸不到的新式知識。

在美國的這段留學經歷給胡適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他之所以能有後來那麼大的名氣以及成就,美國留學所打下的基礎是不可忽視的。

而胡適能去美國留學的原因卻頗為讓人耐人尋味,他之所以能去美國留學跟八國聯軍的侵華有很大關係。

八國聯軍侵略北京之後,他們就向清政府索要了4.5億兩白銀的賠償,因為清政府沒那麼多錢還這筆債,所以他們就簽訂下了一個長期的還款條約。

這個條約就是著名的庚子賠款條約,按照當時各方之間的估算,清政府得用39年的時間還完這筆錢。

不過在這39年時間中是要算利息的,因此4.5億兩白銀的本金加上39年的利息,最終清政府得還9億多兩白銀給各國列強。

原本清政府是要賠給美國人3000多萬兩白銀的,不過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導致美國人決定向清政府退還1000多萬兩白銀的賠款。

在他們的要求下,清政府需要拿他們退還的這筆錢修建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比如醫院、學校、教堂之類的東西,同時他們也打著一個主意,那就是藉此機會培養一些受到美國文化影響、親善美國的人員。

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美國給清政府立下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在他們退還這些錢開始後的四年時間裡,清政府需要每年公費派100個各方面兼優並會說英語的學生到美國留學。

想在這些學生在美國留學期間給他們腦海中殖入親美的種子。

胡適就是這些用庚子賠款派到美國留學的學生之一,就這樣,他在美國學習了七年時間,在回國後,通過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推行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在民國聲名鵲起,慢慢走向了大師的席位。

胡適的晚年以及他的妻子

接下來的很多時間裡,胡適去過很多次美國,第一次是抗日戰爭爆發期間前往美國擔任駐美大使,這一次他在美國待了四年時間。

在抗日戰爭後期的時候,胡適回到了國內,不過在內戰爆發、蔣介石政權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他被蔣介石再度派到了美國,想通過他獲取來自於美國的支持。

這一次他又在美國待了三年時間,52年他才開始回到了臺灣,然後在美國和臺灣之間往返了幾次,最終在1958年時才決定定居在了臺灣,並在臺灣生活了數年時間,在1962年時,才帶著滿腹學問離開了人世。

在說完胡適之後,我們來說一下胡適的家人、後代,胡適是在14歲的時候和他妻子結婚的,他的妻子名叫江冬秀,是一位清朝官第之家的後代。


胡適的這位妻子很不簡單,她在賭技方面有著很高深的造詣,可以說得上是逢賭必贏的。

在臺灣胡適雖然受到了蔣介石一定的照顧,但是經濟方面卻不是特別寬裕,而當時胡適家中大多數的經濟來源就是他這位妻子通過打麻將贏來的,由此可見她在賭技方面也是有著獨到之處的。

胡適的三個孩子

他們二人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子一女,不過他們的女兒十分不幸,在五歲的時候就因為國內醫療條件不足而失去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而胡適的兩個兒子分別名叫胡祖望和胡思杜,胡適的長子胡祖望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在國民政府時期,胡祖望在國內擔任過航空公司的工程師,後來又憑藉著自己父親的關係成為了臺灣駐紮美國的工作人員,在成為駐紮美國的工作人員後,胡祖望就一直生活在美國,05年的時候,他才在美國交代完了自己的一生。

胡適結局比較複雜的二兒子胡思杜

而胡適的二兒子胡思杜結局就比較悲慘了,他的遭遇跟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差不多,只不過比他悲涼很多。

蔣介石因為蘇聯人幫國民政府建造黃埔軍校的原因,所以曾在1925年的時候把蔣經國派到蘇聯留過學。

後來在蔣介石和蘇聯鬧翻後,蔣經國在蘇聯的生活處境也開始大幅度下跌,在緊迫的時刻,蔣經國甚至為了保命在蘇聯報紙中大罵過蔣介石。

胡思杜的遭遇正是如此,在1948年北平易主之後,正在北平的胡適準備帶著胡思杜逃亡,不過胡思杜因為不想離開北平的原因,所以他留了下來,自此他的人生也開始變成了一片黯淡。

因為他父親的原因,所以他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一直受到各種各樣的攻擊。

為了保命,他也學起了蔣經國的那一套,在各種各樣的報紙中大罵起了自己的父親胡適,不過最終他還是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各種各樣的逼迫中,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在1957年的時候,37歲的胡思杜在唐山這座城市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胡思杜還在臺灣引發了一件讓人耐人尋味的事情,那就是胡思杜大罵胡適的報紙被蔣介石看到後,他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請胡適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當蔣介石把這份報紙遞給了胡適看後,胡適卻一反常態,向蔣介石發起了自己怒火,他舊事重談地揭出了蔣經國當年在蘇聯做出的事情,說完之後,蔣介石也沒拿他怎麼樣,二人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所以說這就是胡適的後人,胡適是62年的時候在臺灣去世的,當時他的二兒子和女兒都已經離開了人間,只剩下一個大兒子還在美國工作著。


孤客生


胡適之(胡適,字適之)學貫中西,江冬秀(胡適夫人)初識文字。他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高材生,是杜威先生的高足。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竟然娶了個三寸金蓮而且還是包辦的婚姻。胡適大名煌煌卻能糟糠不忘,這裡除了胡適人品好外,主要的因素就是小腳女人也有女漢子氣概。講真,無論在哪方面江冬秀都配不上胡適,但就是能把胡適牢牢掌握在手裡。雖然胡適也有彩旗飄飄的情景,但家中大旗巋然矗立,無人撼動!1962年2月24日晚,胡適心臟病復發駕鶴西遊,而他的後人在他去世後都去了美國。

胡適和江冬秀有子女三人分別是胡祖望、胡素斐、胡思杜,因為胡適去世後其長子、長孫一直在美國,福垊先來給您介紹一下不在美國的姐弟倆。

胡素斐(1920.8.16—1925.5)長女素斐乃是莎菲現在翻譯成索菲婭(Sophia)的諧音。素斐夭折後,其好友任鴻雋將其次女以書認胡適為乾爹。

胡思杜(1921.12.17-1957.9.21)思杜乃是思念杜威之意,杜威何許人也?杜威就是胡適的老師——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因為思杜孩提時有肺病,胡適就讓自己的學生羅爾綱為家教,就是那個研究天平天國的牛人的羅爾綱。解放後,胡適去了臺灣,思杜留在大陸。後來在批判胡適以及反右時,思杜雖然也批判胡適,但仍被人群起而攻地批鬥,最終不堪重負,上吊自殺。

胡祖望【1919.3.16—2005.3.12】祖望乃祖宗的希望之意,希冀長子能光榮耀祖。福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胡適、胡祖望、胡復祖孫三代,都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高材生。胡祖望主修機械工程,畢業後就職於美國斯都德貝克汽車廠。最後還任臺灣駐美“經濟參事”一職。1980年退休,胡祖望生前希望自己能與父母葬在一起,並與思杜相伴。其實思杜的墳墓在大陸,不過他曾在其父母的墓地東南側為思杜立了塊紀念碑,這就是傳說中的衣冠冢。2005年3月12日晨,胡祖望因老年痴呆、肺炎、中風等併發症而去世。上圖為胡適和長子、長子夫人及長孫的合影。

胡復(1955—)其名為其祖胡適命名,乃收復、復興中華之意,曾任美國勞工部爭議司司長。因少時生病,故至今單身。謝謝大家。


福垊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哲學史,研究創辦新青年,提倡白話文。他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思想家。他喚醒了國民的思想,是一當之無愧的偉人,受人關注受人尊敬。而作為胡適的後代當然也受人們關注。

胡適與妻子共生了兩個兒子和女兒。大兒子胡祖望,二女兒胡素斐和小兒子胡思杜。 首先大兒子胡祖望於1919年出生,剛開始就讀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為了深造於是去了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後為美國的汽車廠服務,之後又作了中國航空的工程師。在1980年退休,並定居在美國,於2005年3月12日在美國因老年痴呆症、肺炎、中風等併發症病逝。 二女兒胡素斐出生1920年,不幸的是五年後夭折了。 小兒子胡思杜出生於1921年,小時候患有肺病,時讀時輟。長大後不好好的讀書,和社會人一起玩,染上一些不良嗜好。後來胡適讓胡思杜去美國讀書,希望能改變他。可惜沒成功,反而胡思杜變沾染了更多惡慣,之後因為誤會父親胡適是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而寫文章諷刺並與父親胡適決裂。可是以後他也被汙衊為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 ,在那之後在於1957年反右中自殺身亡。

胡適在1962年去世,但是他到死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他的小兒子胡思杜在大陸早已“畏罪上吊自殺”了




秋風流月


1962年2月24日,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胡適在臺北病逝,享年70歲。他為人紳士,不在乎榮辱,專注於學術,還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作為民國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備受矚目。而由於他自身的名氣原因,胡適先生的後代也自然關注度是較高的。

胡適先生有兩子一女,長子祖望、次女素斐、幼子思杜。而胡祖望也生下一兒子叫做胡復,是即胡適先生的孫子。



先說長子,長子祖望名字其實有故事的,他因距胡適母去世僅幾個月,取名“祖望”有望祖與光宗耀祖的意思。胡祖望早年就讀於西南聯大,不過還沒完成學業,就去了美國名校康乃爾大學學習機械工程。畢業後曾在美國斯都德貝克汽車廠上過一段時間班,之後擔任過中國航空公司的工程師與臺灣駐美國機構“經濟參事”。退休後一直定居美國,於2005年在美國去世,享年85歲。

次女素斐,很不幸,在她五歲時候就早夭了。對於這個女兒,胡適在後來也很是自責,曾說道自己因痛失女兒哭過很多次,他不止一下的說:“如果早點請好的醫生給她醫治,也許不會死。我把她糟掉了,真有點罪過。”



幼子思杜,名字也有內涵,胡適給小兒子取名“思杜”是為了表示對恩師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感激。他在後來由於忍受不了他人的批判,精神崩潰選擇了自殺,結局很是悲慘。


孫子胡復,取名以復興中華之意。他和爺爺、父親一樣都是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因小兒麻痺症腳有殘疾,至今仍是單身,現在仍然定居美國,是美國勞工部爭議司司長。


夏目歷史君


長子胡祖望(1919-2005),旅居美國。

女兒胡素斐,早夭。

次子胡思杜(1921-1957),當年拒絕上胡適聯繫的飛機去臺灣,留在中國大陸,1954年被迫與胡適斷絕父子關係,但仍被鬥爭,後於1957年9月21日因受反右運動迫害而自縊身亡,但當時兩岸消息不暢通,胡適至死未能確定其幼子之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