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玉牒”和“齿序”。

玉牒,是中国历代皇族族谱,起始于唐代,而最为人所知的还是清朝的玉牒。

清代玉牒,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现存1070册,记载了自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开始清朝皇室子孙名谱,其中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等,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简言之,玉牒就是皇族宗室成员的户口本和人生档案。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而齿序,就是指没有夭折,计入宗谱玉牒的成年子女的排行,例如皇四子,皇三女,或者说四阿哥,三公主,都是说的是齿序。

而在清朝时期,进入齿序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皇室子女的名字开始遵循家谱、辈分了,比如康熙给自己儿子都起名都是“胤”开头,孙子辈的都是“弘”开头。

当然,也有很多的特殊情况,子女未成年也被列入了齿序之中,毕竟玉牒是十年才更新一次,有的时候赶上了就提前纳入了齿序,有的时候也是因为皇帝的喜爱或者其他原因,也会将其安排进入齿序之中,也有的是已经按照族谱起了名字了,但是确实是因为年龄太小或者皇帝个人原因,没有进入齿序,这里也就不做细讲。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简单概括一下,就相当于说,皇室的子女一出生,最开始都只有个小名,也就是乳名,这个小名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然后他们不管能不能存活、存活多久的、在不在世的,也不管未来发展如何,都会先被编入玉牒,也就是都会给上户口,留存档案;但是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皇帝还会给他们起个大名,也就是官方正式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按照辈分起得,同一个辈分的兄弟之间,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样的,然后把这群起了大名的人按照年龄的大小排个顺序,这个顺序就叫做齿序。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三个儿子只是未到进入“弘”字辈齿序的年龄就早殇了,因而只保留了乳名,并没有“福”字辈这个说法。

敦肃皇贵妃年氏,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以及《甄嬛传》中的华妃娘娘的历史原型,前后共为雍正剩下了三男一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四位皇室子女存活的时间都非常的短。

年氏与雍正的第一个儿子福宜(1720—1721年)活了不到一岁,第三个儿子福沛(1723年)出生当日即夭折,唯一的女儿活了不到两岁也夭折了。只有第二个儿子福惠(1721—1728年)活了时间长一点,活了不到8岁。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年氏的三男一女中,福惠是比较特殊的,福惠之前改过一个名字,叫做弘晟,起这个名字是将福惠列入到了“弘”字辈的序列当中,还是仅仅是改了乳名,毕竟在此之前,雍正的哥哥,诚亲王胤祉在列入齿序前就叫做弘晟,已经是不得而知了,但是雍正四年(1726年)又改回了福惠这个名字,直至雍正六年(1728年)夭折。

所以,福宜、福惠、福沛,因为他们是一母所生,所以都是“福”字开头,这一点无可厚非,并且这几个名字都是乳名,但是因为都是幼年夭折,因此并没有来得及列入齿序,而只有起名为“弘”字开头的,才算是列入了家谱齿序,所以,如果年氏的三个儿子能多活几年甚至一直活下去的话,也会是会被改为“弘”字开头名字,从而进入齿序之中。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雍正对于敦肃皇贵妃年氏也是非常的宠爱,同样的对于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是非常的喜欢,特别是福惠,也有人分析说正是因为雍正太喜欢福惠了,所以就忘记给他起“弘”字辈的名字而导致他没有列入齿序,而在福惠死后,雍正更是以亲王的礼仪安葬了他这位皇子。

其实试想一下,如果福惠能一直活下去的话,当时年氏的地位是远高于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的,那么雍正将皇位传给谁也将会变得扑朔迷离。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清朝按照辈分族谱起名的方式也是从康熙时候正式开始的

在此之前的特别是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起名字还是遵循着满洲的传统,这才有了代善、莽古尔泰、阿敏、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等这样富有民族气息的名字,并且都是从满文音译成汉文的,这些名字大多是从乾隆时期开始,才正式的确定下来汉文最终的称呼,像皇太极,之前还被写作“黄台吉”、“洪太极、“洪太主”、“红歹是”。

皇太极时期虽然已经开始了汉化进程,但是起名字的时候还是带有满族传统的风格,比如豪格、博穆果尔等,只有福临听起来像汉族文化的起名方式,而当时,也是因为福临的出生是在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儿子夭折两天之后,而这也是皇太极心情的体现。到了顺治朝,皇子的名字就已经汉化的比较彻底了,比如玄烨、福全等,但是并没有按照族谱备份有统一的标示来起名字。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而最终也是从康熙开始,将自己的儿子统一为“胤”字辈,自己的孙子统一为“弘”字辈,这样满清的皇室也开始了按照辈分族谱来起名字,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即便如此,清朝皇室的起名水平,比起大明王朝朱元璋为子孙后代制定那一套辈分家谱以及整个明朝皇室的起名水平艺术而言,确实逊色不少。

雍正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