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她的亲弟弟,而是要传给了赵佶?

孤竹小仙


宋哲宗因为年轻时匆匆去世,他的传位问题最终没能由他自己决定,而是太后和大臣讨论甚至争执的结果。

宋神宗是宋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将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国库财力一度达到可以用于朝廷20年的开支,而军事力量也远非太祖、太宗以后诸朝可以相比,是北宋一大中兴之朝。

宋神宗不但是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同时也是宋朝最会生儿女的皇帝,生了14个儿子和10个女儿,而最关键的是,宋神宗38岁就去世了,这么短的阳寿、生这么多的儿女,使他高居宋朝皇帝生育冠军而无人可比。

但让人害怕的是,他生了14个儿子,却有8个夭折了,生得多,质量不高。他的前五个儿子赵佾、赵仅、赵俊、赵伸、赵僩,都没存活长久,早夭了。而七子赵价、八子赵倜、十子赵伟也均早逝。于是,第六子赵煦成了存活下来的长子。其他的,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也都活了下来。

宋神宗匆匆去世后,他在世存活的长子、九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由宋神宗的母亲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权处军国重事。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重用司马光为宰相,把儿子宋神宗所变之法全部更改回来,历史上叫做“元祐更化”。

而宋哲宗后来亲政后,又重用变法的章惇为宰相,他想效仿父亲宋神宗,按照《宋史》的记载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即以继承宋神宗新政,尽复高太后临朝时所废新法,重新推动改革。这前前后后、反反复复、颠颠倒倒,把宋神宗积累下来的财富也折腾得差不多了。

1100年,宋哲宗当了15年皇帝,在仅仅24岁的年纪轻轻时,也因病去世了。但宋哲宗去世之前,高太后已经去世,便由宋神宗的皇后向太后临朝听政,这种皇位继承的大事,自然要她拿主意。宋哲宗在世时生了一个儿子4个女儿,但儿子三个月就死了,没有儿子能继承皇位,自然还在他的兄弟间选择继承人。

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生子赵伸,但赵伸早夭折,所以她膝下无子可继承皇位。此时,宋神宗的儿子们,剩下五个,分别是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因此,时为宰相的章惇向太后建议说,按立长的规矩,当由兄弟间目前最年长的赵佖继位,但赵佖有“目疾”,即盲人,所以向太后说,他有病,不能立;章惇又说,如果按照礼律,则当由哲宗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赵似继位。但向太后不喜欢赵似,更喜欢端王赵佶,因此立了赵佶为继承人,他就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在讨论皇位继承人时,当向太后提出立端王时,章惇曾指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惇的眼睛真的有毒,一眼就看穿了赵佶,北宋的江山,最后就是葬送在这个轻佻的端王手里。


帝国的脸谱


让我来戏说一下。一日,赵佶正在观日,忽然听到府中嘈杂,于是他就问仆人。下面何人大声喧哗。仆人说,殿下不知道吗?皇帝驾崩了。赵佶大惊,小皇帝不才20岁左右吗,怎么说没就没了,不禁感叹生命苦短,计划着明天去找宜春院的小翠诉诉衷肠,再不表白就要死了。这时候突然又名内务人员冲进来,说是向太后要召见端王。

赵佶觉得只是昭自己发个丧也没在意,披上白袍就要动身。这是后,宋廷之内,章敦这个老王八蛋正在跟向太后说着端王的种种。向太后大怒道,老身已经决定好了,就立端王为新皇帝。老身没有儿子这个,你们都知道,神宗在世的时候对老身百般呵护,现在小皇帝崩了,你们就不能让老身完成最后的心愿吗?章敦心里叫苦,这个老不死的就知道报旧仇也不管我大宋死活。这时候端王连哭带叫的滚进了大殿。向太后说,老十一,老身今日与众大臣和议立你为皇帝,你不反对吧。啥,啥地方,没听见,估计是让我滚出汴京吧,唉,就是苦了小翠,算了算了,明儿再看一眼西湖再走吧。臣弟领旨,只是臣家中妇孺众多画作混乱,多融臣两天。融什么融,这老小子捡了皇帝还卖乖。章敦只恨自己不是向太后的儿子。不必了,端王府里的东西,老身托下人去弄就是了,你今日就在宫里住下,让他们给你选个黄道吉日登基吧。啥玩意儿,灯鸡是个什么地方?灯鸡。。嗯。。等级。。坏了不会是让我当皇帝吧。。。。。

从此大宋开始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严格一点来说,并不是宋哲宗赵煦自己传位给赵佶的。

赵煦身体不好,二十多岁就驾崩了,他自己唯一的儿子又早夭。谁来继承他的大位呢?



宰相章淳与朝臣们提出:以亲疏论,应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以长幼论,应立长弟赵佖。但这两个人选都被向太后否决了。

向太后自己无子,不想再立朱太妃的另一个儿子了——情敌的两个儿子先后为帝,哀家该往何处坐?也不想立赵佖,申王视力不好。

向太后属意十一大王赵佶。朝臣认为他“轻佻”,但向女士觉得赵佶小意殷勤,常在她面前走动问候,是个孝顺孩子。

据传赵佶还与向太后身边的郑女官有一腿,估计郑女官也是个好助攻。

就这样,向太后以先帝曾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将赵佶拱上了帝位。

唉,不得不说,女人有时凭喜好办事误大事啊。


钱多多读文史


呵,这与宋哲宗无关。



宋哲宗死亡比较突然,没有儿子,也没有提前立嗣。原因是,他认为亲弟弟,神宗13子当继承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他计算错误了。

宋哲宗死后大臣会商新君人选。一直深居简出的向太后出面了。当她询问应该是誰的皇位继承人,新党宰相章惇当然申明说,先帝的同母弟,神宗十三子优先。

向太后立即放声大哭,说自己无子,神宗皇帝诸子都是本宫所出。

这就是在公然耍赖了。就是想废除十三子的优先地位。

以礼,哲宗早在20年前就被确定为太子,嫡的身份无疑,他的同母弟弟当然就是距离哲宗最近的第一继承人。因为现在是給哲宗选继承人,而不是給神宗选继承人。

然而,新党诸位宰相都是面面相觑,没人反驳向太后这个无礼意见。

章惇只好退一步,说以制,就该哲宗年龄最大的弟弟,神宗皇帝第九子(申王)。

早就计算好的向太后再说,申王目疾(严重近视眼,当时可没有眼镜),不合为君。

而再之下,神宗第十子早丧,就是向太后最喜欢的神宗皇帝第十一子了。

向太后说先帝、神宗、高太皇太后,都说端王福气,仁孝,自当为君。此时新党其他成员如曾布等人都在观望,失去支援的章惇直叹气,无奈承认这个局面。随后所有新党成员都遭到报复,被监国的向太后一一驱逐,也包括墙头草的曾布。

自此,哲宗同母弟,神宗十三子赵似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神宗第十一子赵佶登基称帝,是为宋徽宗。后来,元代整理《宋史》时有人叹息,当初如果听从章惇警告不选宋徽宗,也许北宋不会被女直那么轻易灭亡。


四川達州


宋哲宗赵煦是宋神宗第六子,宋徽宗则是宋神宗第十一子。

赵煦唯一的儿子赵茂出生三天就夭折了,其余两个活到成年的都是女儿。宋神宗立的太子为赵煦,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本来也不该赵佶当皇帝的,但宋哲宗身体不好,年仅25岁就病死了,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为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常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端王赵佶为帝。
赵佶从小养尊处优,养成了风流轻佻的性子,毫无帝王之态。


欧子琛


赵佶得到皇位来自于当时的向太后。

宋哲宗赵熙去世,赵熙无子,向来继承皇位就是大事,当时朝廷就产生了不同意见。

候选人有二。第一人选应该是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第二人选是哲宗的长弟申王赵佖。

向太后为什么没有选这两人,偏偏选赵佶呢?

一、二人对向太后造成威胁,甚至性命不保,二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执政理念,强兵国富。

二、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的皇帝,打压此二人。向太后不为国考虑,只考虑自己以及向氏一族的利益。

反观赵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治国上恰恰不行,向太后就是看到这点,才积极的帮赵佶上位,实则是为了大权,自己的利益。

看看历史著名的《水浒传》就发生在赵佶在位的时候,朝政日益荒废、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

向太后误了大宋,向太后选的人,而非当时的朝臣。


中原一哥


抱歉了,我还没有见过您讲的这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