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和表扬孩子才更有效?

Joanna3182234416


这个问题,我们多数中国人应该都走过弯路。

这或许也和我们的倡导的谦逊传统文化有关系。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一般很少对我们的行为给出肯定的。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写作文,有一次写了好长的文章兴奋地拿给爸爸看,期待他能夸我一句,结果得来的一句话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当时那心情简直不能再坏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和内心备受打击的感受。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有多么重要。

而在知道了需要表扬孩子之后,很多人又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那就是这样夸孩子。“你真棒”,“你好聪明啊”,“你是最棒的”。

其实这样的语言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大忌,这些只能说是表扬,而不能算是鼓励和肯定,而且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误解。

因为这些语言的背后暗含的意思是,我聪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好,无论怎样我都可以做到最好,没人可以超过我。

想想这样的心态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多可怕?将来如果一旦遇到自己不是最好的,第一名怎么办?如何接受?不再去努力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都提出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化,强调努力的过程,不要太强化结果。

举个例子,孩子刚刚学习搭积木,会经常堆到一半就倒掉了,你可以说,“宝宝这次搭得比上次的多了几块,又进步了,妈妈好为你高兴”;如果最后终于搭起来了,可以说“宝贝,妈妈看到了搭的时候倒了好几次,但是你都没有灰心,继续耐心地重新开始,又搭了好几次,终于搭起来了。妈妈看到了你的坚持和努力,特别好,我好欣赏你。来吧,击个掌庆祝一下”。

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在孩子的活动中找出可贵的点来加以肯定,哪怕它小得微不足道,也请告诉孩子,我看到了你的这一点,特别好,妈妈很为你高兴。让孩子从心底里了解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会越来越自信,积极而乐观。

我是成长型宝妈“一枚有墨香的书签”,感谢关注,见证成长。



一枚有墨香的书签


当棍棒教育被淘汰,鼓励教育渐渐被大家所接受,然而鼓励与表扬也是个技术活,如何表扬不到位,一不小心就会养成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鼓励与表扬方式,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的?

第一,态度要诚恳,切忌敷衍。

孩子是最敏感的生物,你说话的语气态度是真诚还是敷衍,他都能敏锐地察觉,就是你细微情绪的变化,他都敏感地知道,只是能不能表达而已。所以如果你要表扬孩子,请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表扬孩子。否则还不如不表扬。


第二,表扬细节、具体的事情和过程,表扬努力。

表扬孩子最忌"宝贝真聪明""宝宝好棒""宝贝真听话"这种泛泛而谈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表扬,表扬应该落到具体的事情上,让孩子知道他是因为做了某事而受到表扬,因而让孩子继续做这个受肯定的事情。比如孩子见人有礼貌地打招呼,还懂得说请和谢谢等,不要说"宝贝好棒。"而应该说"宝宝长大了,会跟阿姨打招呼了。阿姨帮你捡玩具,还会说谢谢,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另外,表扬孩子应该表扬孩子做事的努力,而不应把重点放在结果上,不管结果如何。


第三,不要吝啬表扬,孩子的良好表现,都应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不要担心表扬会让孩子会骄傲自满,其实表扬更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心。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肯定而更加愿意做一件事情。这就达到了强化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第四,表扬要正面,切忌拐弯抹角的表扬。

很多父母表扬孩子的时候还不忘数落两句,比如说"你终于懂得先把作业做完再玩了,再也不会拖拖拉拉的了。"孩子做完作业本来高高兴兴地,一听这话,心里得多难受。这种表扬不止达不到表扬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总之,鼓励和表扬孩子应该建立在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基础上,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不要光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你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真诚而且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


不过比起看到孩子的表现之后才表扬孩子,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往我们想要的方向上发展。


茱小猪


无论是表扬还是鼓励孩子,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对孩子会有激励作用,提高自信,起到让他更愿意努力的效果。所以其实表扬也好,鼓励也好,我们一定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在于,你跟孩子讲话,尤其在你希望他走得更高、走得更远,那个话的重点一定不在于说他做了什么事情的结果,而在于说那个过程。过程的意思是什么?我给大家举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我之前认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上小学,然后考了65分。我们知道上小学65分,对于所有家长来讲,这应该一定不是一个值得表扬的案例。可是我们要知道说,我们怎么样在孩子得了这么惨的分数面前还抱有信心。所以他就去看试卷,他看到说,我算出来你有10分是因为你对题没有读懂,所以你就写错了,所以这15分对你来讲是可以得到的对吗?我觉得以你现在的水平,其实你应该得75分。

我们看到刚才这种方式其实并没有直接给他鼓励说,我相信你做得好,你是聪明的,你只是一时马失前蹄。而是会看过程,这个孩子到底错失了什么,他这个中间的步骤和进步是什么,什么是他可以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建议大家说,我们不只是说要表扬他,你很棒,或者是鼓励他,跟他说你一定行这些话。我们要尝试从结果回到过程,那个过程是说我知道你的结果做出来,现在看起来是100分,可是我觉得100分不重要,过程是说我发现你用了更长的时间来检查,我发现你用了更长的时间来读题和思考, 所以变成是说,我们不是因为固定的结果,就表扬他,鼓励他,或者批评他,而是回到过程里看,孩子一定是有他努力的地方,有他错失的地方,有他比上次做得好的地方。所以对100分你也一样可以告诉他说,你看你同样是100分,我并不觉得你做了一样的简单的事。因为我发现你用了更长的时间,可能去读题,你用了更长的时间去修正,你用了更长的时间来检查,这对你来讲,不是你做得更好的地方。45分的孩子依然是这样的,45分你会变成是说,发现你这回好像只有45分,对你以往来讲这都不理想。可是我发现是说,原来我给你挑过错,知道你改的地方,你有5分改回来了。现在你有些新的地方变得不一样,我们再以那个补回来5分的心态,再把其他找回来。

看到孩子过程中的不一样,你鼓励的是他过程中做的努力,而不是鼓励和表扬他的结果,对孩子是重要的。

我们见过太多的孩子,好像得到非常多的表扬和鼓励,可是他很退缩再做下一次。每次对于太好的那个恭维或者肯定的那种恐惧,会让孩子不敢去挑战。所以我们才不会讲说,怎么鼓励,怎么表扬,怎么批评,只会让大家从孩子已经做到的结果回到过程,看到他在过程中的努力,我们肯定的是他的努力,他的心意,而不是最后的那个分数,这是我的建议。


积木育儿


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正向反馈都是买玩具、或者口头说一句“你真厉害”。

除了正确的口头夸奖之外,下面3种精神奖励可以更好的鼓励孩子,让你事半功倍!


方法一:用方法帮助孩子记住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在带娃过程中,发现孩子做好了某件事情,家长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他们记录这个有意义的时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在脑海里,如果孩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者难题的时候,父母们可以把之前孩子的解决思路和过程作为例子,帮助孩子加深对于类似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

比如说“我记得你上个月,为了爬上商场里面的滑梯,虽然跌了几次,但你还是非常勇敢地去继续尝试”

当然,也可以通过拍照片和做纪念品的方式,来记录孩子得意的时刻,以后可以随时拿出来给孩子看他以前成功的样子。这样子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取得成就的照片挂出来,把获得的奖状贴在墙上;也有的父母会专门写一本孩子的成长日记,用各种图文的方式记录孩子取得各种小成就的瞬间。从父母角度来看,帮助小孩子去记住他们取得成就的时刻,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你可以在平时打电话的过程中去尝试这个方法,比如你在定期跟家里的老人打电话的时候,让孩子能够听见你对他某些行为的肯定,但不能让孩子察觉到你是故意对他说的。在这个操作中,要注意有几个夸奖的原则,我们应该对孩子可改变的品质进行夸奖,对孩子的过程和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夸奖。


方法二:把握契机引导孩子深入思考或寻找更好的方案

在孩子获得成就的时刻,也是孩子快速成长的契机。父母可以尝试着把握这个契机,借助孩子的热情帮助孩子进行快速成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思考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同样也可以把问题解决,或者说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是一次帮助孩子进行深度思考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一方面要帮助孩子进行回顾和复盘练习,有助于孩子找到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帮助孩子明白隐藏在成功背后的含义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不断地引导孩子思考,能够帮助孩子最大化每一次经历的收获。


<strong>方法三:间接的赞扬比直接夸奖更有效

心理学上有做过一项调研,当你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去夸奖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很好,如果你的孩子无意间听见了,这种方式对于孩子行为的激励效果比父母直接正面夸奖孩子的效果还要好。

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来收,那就是“不可预测的惊喜”会比可预测的奖励更加能激励孩子的内在动力的道理。

在尝试这个操作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去锻炼正确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诚鼓励,这种效果远不是一句敷衍的“你真棒”可以比拟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做得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与父母的联结,这种联结可以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动力。


欢迎关注“大米在家早教”,践行最好的家庭教育!


大米在家早教


多年以前我也相信鼓励表扬的作用,深恶痛绝棍棒惩罚教育。



但是随着我对教育的理解,我觉得鼓励表扬尽管比棍棒惩罚教育要好一些,但是他们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外在力量对孩子的影响,都有很大可能让孩子行成讨好型人格,依赖外部力量。而且还不是总有效果。

比如说,孩子遇到题不会做,父母遍开始鼓励,你再细心,再认真点,一定可以的。而孩子又经过冥思苦想,还是做不出来,孩子便开始有挫败感,这时候无论父母怎么鼓励孩子都不会再去尝试。

那么,对于孩子,如何正确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不用鼓励表扬,而是帮助孩子找方法规律,一步步引导孩子成功,用成功来激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困难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而不是流于口头的鼓励表扬,培养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我之所以没做好,是因为我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当孩子形成这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时,不用我们去鼓励孩子,孩子自己会去想法克服困难。


神通奶爸


首先,鼓励和表扬是不同的,区别相当大。下面表格可仔细看看。

鼓励指向的是行为和孩子自己,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变成自信、自立的人;而赞扬指向的是人,针对的是结果,让孩子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长期下来,孩子会依赖大家的评价。

表扬就像糖果上瘾,不可多用,那该如何鼓励孩子呢?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孩子事情做好了才鼓励,但其实在孩子事情做得不够好时更需要鼓励。鼓励并不是必须让孩子感觉好,而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我有能力”的感觉。

鼓励的方式:

1、描述性鼓励:“我看到/我注意到……” 清晰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及时肯定孩子细小的进步

2、感谢性鼓励:“我很欣赏/我很感谢你……” 请感谢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关注孩子的感受

3、赋予性鼓励:“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会……/我对……很有信心 ” 真诚的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给孩子力量,关注正面,即使没有达到预期,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