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文景点推荐?

高成儿


绍兴位于 浙江省 中北部、 杭州湾 南岸,是具有 江南水乡 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下面就把绍兴的历史人文景点予以介绍:

1、 鲁迅故里

位于绍兴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居,是国家4A级景区,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景的正式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寿家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笔下风情园穿、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鲁迅作品里的场景。

2、 沈园

沈园位于 绍兴市 越城区 春波弄,是国家5A级景区,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

3、东湖

湖在绍兴市六公里处,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东湖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大家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

4、大禹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位于 绍兴市 越城区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是 大禹 的葬地。它背靠 会稽山 ,前临禹池,大禹是 上古时代 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 夏朝 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是国家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5、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是 东晋 著名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 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 越王勾践 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 嘉靖 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 沈启 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是国家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快乐的旅行



绍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可以说,历史人文景观才是绍兴最核心的旅游参观点。现推荐部分如下:

1.鲁迅故里。这应该是目前绍兴最为热门的旅游景点了,一般去到绍兴,都会参观下鲁迅故里。这个景区主要由鲁迅祖居,寿家台门,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咸亨酒店等小景点构成。景区是免费的,凭身份证就可以入内。

2.沈园。与鲁迅故里也就相隔了几十米,因为流传着南宋大诗人陆游和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使得这座原本很普通的私家园林,平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也是到绍兴旅游的必到点。

3.兰亭。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一一兰亭集序,兰亭由此就成为了天下书法家朝拜的书法圣地。

4.大禹陵。据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就在绍兴的会稽山下论功封赏。在他去世之后,还埋葬在会稽山下。今天这里还有纪念大禹的祠堂,庙宇等。

生活似旅行,有缘即同行!更多旅游资讯或江南游线路定制,请关注本号:【笔尖上的旅行】,一个致力于让文字带上趣味和态度的旅游创作号!


笔尖上的旅行


绍兴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相当多的历史人文景观。

兰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曾经与好友相会于此,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位于今天绍兴市的西南角,参观者络绎不绝。

王阳明墓:在兰亭不远的地方,有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墓地。1529年在赣南去世后,王阳明被家人、学生葬在此处,这是他生前选好的地方。“立德、立功、立言”,是对王守仁一生的评价。

沈园:八百多年前,陆游写下了《钗头凤》,流露出对唐婉深深地思念与不舍。

大禹陵:相传治水功臣大禹就埋葬在会稽山上,山顶处有巨大的雕像。

鲁迅故里:百草园、三味书屋、乌篷船,那些中学课本里多次出现的地点,在这儿都能找到。

秋瑾故居:鉴湖女侠秋瑾的故居,寄托了绍兴人民对英雄的怀念。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首先简单介绍下绍兴吧!绍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称越)。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相对于其他南方水乡,绍兴更多了分书卷气和黄酒香。绍兴飘着酒香,荡着水韵,其风情堪与苏杭媲美。

绍兴好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如果说是一日游,个人觉得应该先去鲁迅先生故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品尝下孔乙己的黄酒茴香豆体验一把鲁迅先生那时候的岁月。




其次到鉴湖做乌篷船,坐在乌篷船上看戏也是不错的体验(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水上社戏,古老绍剧)。




晚上可以去看大善塔,感受绍兴夜晚的魅力!(这大善塔属于明代建筑历史悠久!)




以上为个人建议,只能作为参考!

打字回答不易,各位看官请点赞关注,谢谢!


分享Sharing


鲁迅故里



cjp暙巻貔


鲁迅故里,咸享酒店,三味书屋百草园,兰亭,东湖,吴越古道等等。


水木青一


沒有值得推荐的,都不是原汁原味,失去了历史值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