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勵和表揚孩子才更有效?

Joanna3182234416


這個問題,我們多數中國人應該都走過彎路。

這或許也和我們的倡導的謙遜傳統文化有關係。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一般很少對我們的行為給出肯定的。

記得我小時候就喜歡寫作文,有一次寫了好長的文章興奮地拿給爸爸看,期待他能誇我一句,結果得來的一句話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當時那心情簡直不能再壞了。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當時的情景和內心備受打擊的感受。可見,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有多麼重要。

而在知道了需要表揚孩子之後,很多人又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那就是這樣誇孩子。“你真棒”,“你好聰明啊”,“你是最棒的”。

其實這樣的語言在鼓勵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大忌,這些只能說是表揚,而不能算是鼓勵和肯定,而且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誤解。

因為這些語言的背後暗含的意思是,我聰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好,無論怎樣我都可以做到最好,沒人可以超過我。

想想這樣的心態對於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說多可怕?將來如果一旦遇到自己不是最好的,第一名怎麼辦?如何接受?不再去努力了又該怎麼辦?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都提出了,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具體化,強調努力的過程,不要太強化結果。

舉個例子,孩子剛剛學習搭積木,會經常堆到一半就倒掉了,你可以說,“寶寶這次搭得比上次的多了幾塊,又進步了,媽媽好為你高興”;如果最後終於搭起來了,可以說“寶貝,媽媽看到了搭的時候倒了好幾次,但是你都沒有灰心,繼續耐心地重新開始,又搭了好幾次,終於搭起來了。媽媽看到了你的堅持和努力,特別好,我好欣賞你。來吧,擊個掌慶祝一下”。

家長一定要善於觀察,在孩子的活動中找出可貴的點來加以肯定,哪怕它小得微不足道,也請告訴孩子,我看到了你的這一點,特別好,媽媽很為你高興。讓孩子從心底裡瞭解到自己的閃光點,這樣堅持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自信,積極而樂觀。

我是成長型寶媽“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見證成長。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當棍棒教育被淘汰,鼓勵教育漸漸被大家所接受,然而鼓勵與表揚也是個技術活,如何表揚不到位,一不小心就會養成自大、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孩子。

那麼,什麼樣的鼓勵與表揚方式,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的?

第一,態度要誠懇,切忌敷衍。

孩子是最敏感的生物,你說話的語氣態度是真誠還是敷衍,他都能敏銳地察覺,就是你細微情緒的變化,他都敏感地知道,只是能不能表達而已。所以如果你要表揚孩子,請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發自內心的欣賞和表揚孩子。否則還不如不表揚。


第二,表揚細節、具體的事情和過程,表揚努力。

表揚孩子最忌"寶貝真聰明""寶寶好棒""寶貝真聽話"這種泛泛而談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受到表揚,表揚應該落到具體的事情上,讓孩子知道他是因為做了某事而受到表揚,因而讓孩子繼續做這個受肯定的事情。比如孩子見人有禮貌地打招呼,還懂得說請和謝謝等,不要說"寶貝好棒。"而應該說"寶寶長大了,會跟阿姨打招呼了。阿姨幫你撿玩具,還會說謝謝,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另外,表揚孩子應該表揚孩子做事的努力,而不應把重點放在結果上,不管結果如何。


第三,不要吝嗇表揚,孩子的良好表現,都應及時地肯定和表揚。

不要擔心表揚會讓孩子會驕傲自滿,其實表揚更能讓孩子充滿自信心。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肯定而更加願意做一件事情。這就達到了強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

第四,表揚要正面,切忌拐彎抹角的表揚。

很多父母表揚孩子的時候還不忘數落兩句,比如說"你終於懂得先把作業做完再玩了,再也不會拖拖拉拉的了。"孩子做完作業本來高高興興地,一聽這話,心裡得多難受。這種表揚不止達不到表揚的效果,有時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

總之,鼓勵和表揚孩子應該建立在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不要光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你會發現孩子的閃光之處,真誠而且發自內心地表揚孩子。


不過比起看到孩子的表現之後才表揚孩子,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往我們想要的方向上發展。


茱小豬


無論是表揚還是鼓勵孩子,我們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對孩子會有激勵作用,提高自信,起到讓他更願意努力的效果。所以其實表揚也好,鼓勵也好,我們一定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在於,你跟孩子講話,尤其在你希望他走得更高、走得更遠,那個話的重點一定不在於說他做了什麼事情的結果,而在於說那個過程。過程的意思是什麼?我給大家舉個特別有趣的例子,我之前認識一個家長,他的孩子上小學,然後考了65分。我們知道上小學65分,對於所有家長來講,這應該一定不是一個值得表揚的案例。可是我們要知道說,我們怎麼樣在孩子得了這麼慘的分數面前還抱有信心。所以他就去看試卷,他看到說,我算出來你有10分是因為你對題沒有讀懂,所以你就寫錯了,所以這15分對你來講是可以得到的對嗎?我覺得以你現在的水平,其實你應該得75分。

我們看到剛才這種方式其實並沒有直接給他鼓勵說,我相信你做得好,你是聰明的,你只是一時馬失前蹄。而是會看過程,這個孩子到底錯失了什麼,他這個中間的步驟和進步是什麼,什麼是他可以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建議大家說,我們不只是說要表揚他,你很棒,或者是鼓勵他,跟他說你一定行這些話。我們要嘗試從結果回到過程,那個過程是說我知道你的結果做出來,現在看起來是100分,可是我覺得100分不重要,過程是說我發現你用了更長的時間來檢查,我發現你用了更長的時間來讀題和思考, 所以變成是說,我們不是因為固定的結果,就表揚他,鼓勵他,或者批評他,而是回到過程裡看,孩子一定是有他努力的地方,有他錯失的地方,有他比上次做得好的地方。所以對100分你也一樣可以告訴他說,你看你同樣是100分,我並不覺得你做了一樣的簡單的事。因為我發現你用了更長的時間,可能去讀題,你用了更長的時間去修正,你用了更長的時間來檢查,這對你來講,不是你做得更好的地方。45分的孩子依然是這樣的,45分你會變成是說,發現你這回好像只有45分,對你以往來講這都不理想。可是我發現是說,原來我給你挑過錯,知道你改的地方,你有5分改回來了。現在你有些新的地方變得不一樣,我們再以那個補回來5分的心態,再把其他找回來。

看到孩子過程中的不一樣,你鼓勵的是他過程中做的努力,而不是鼓勵和表揚他的結果,對孩子是重要的。

我們見過太多的孩子,好像得到非常多的表揚和鼓勵,可是他很退縮再做下一次。每次對於太好的那個恭維或者肯定的那種恐懼,會讓孩子不敢去挑戰。所以我們才不會講說,怎麼鼓勵,怎麼表揚,怎麼批評,只會讓大家從孩子已經做到的結果回到過程,看到他在過程中的努力,我們肯定的是他的努力,他的心意,而不是最後的那個分數,這是我的建議。


積木育兒


大部分父母對於孩子的正向反饋都是買玩具、或者口頭說一句“你真厲害”。

除了正確的口頭誇獎之外,下面3種精神獎勵可以更好的鼓勵孩子,讓你事半功倍!


方法一:用方法幫助孩子記住他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在帶娃過程中,發現孩子做好了某件事情,家長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他們記錄這個有意義的時刻。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在腦海裡,如果孩子以後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或者難題的時候,父母們可以把之前孩子的解決思路和過程作為例子,幫助孩子加深對於類似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

比如說“我記得你上個月,為了爬上商場裡面的滑梯,雖然跌了幾次,但你還是非常勇敢地去繼續嘗試”

當然,也可以通過拍照片和做紀念品的方式,來記錄孩子得意的時刻,以後可以隨時拿出來給孩子看他以前成功的樣子。這樣子的例子其實有很多,有的父母會把孩子取得成就的照片掛出來,把獲得的獎狀貼在牆上;也有的父母會專門寫一本孩子的成長日記,用各種圖文的方式記錄孩子取得各種小成就的瞬間。從父母角度來看,幫助小孩子去記住他們取得成就的時刻,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

你可以在平時打電話的過程中去嘗試這個方法,比如你在定期跟家裡的老人打電話的時候,讓孩子能夠聽見你對他某些行為的肯定,但不能讓孩子察覺到你是故意對他說的。在這個操作中,要注意有幾個誇獎的原則,我們應該對孩子可改變的品質進行誇獎,對孩子的過程和付出的努力進行誇獎,對孩子的成長進行誇獎。


方法二:把握契機引導孩子深入思考或尋找更好的方案

在孩子獲得成就的時刻,也是孩子快速成長的契機。父母可以嘗試著把握這個契機,藉助孩子的熱情幫助孩子進行快速成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和父母一起思考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同樣也可以把問題解決,或者說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是一次幫助孩子進行深度思考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作用非常關鍵,一方面要幫助孩子進行回顧和覆盤練習,有助於孩子找到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幫助孩子明白隱藏在成功背後的含義以及對未來的影響。不斷地引導孩子思考,能夠幫助孩子最大化每一次經歷的收穫。


<strong>方法三:間接的讚揚比直接誇獎更有效

心理學上有做過一項調研,當你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你去誇獎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很好,如果你的孩子無意間聽見了,這種方式對於孩子行為的激勵效果比父母直接正面誇獎孩子的效果還要好。

用專業的心理學術語來收,那就是“不可預測的驚喜”會比可預測的獎勵更加能激勵孩子的內在動力的道理。

在嘗試這個操作的過程中,父母們不僅僅可以幫助孩子去鍛鍊正確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這個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真誠鼓勵,這種效果遠不是一句敷衍的“你真棒”可以比擬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做得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孩子與父母的聯結,這種聯結可以給孩子未來的成長帶來動力。


歡迎關注“大米在家早教”,踐行最好的家庭教育!


大米在家早教


多年以前我也相信鼓勵表揚的作用,深惡痛絕棍棒懲罰教育。



但是隨著我對教育的理解,我覺得鼓勵表揚儘管比棍棒懲罰教育要好一些,但是他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外在力量對孩子的影響,都有很大可能讓孩子行成討好型人格,依賴外部力量。而且還不是總有效果。

比如說,孩子遇到題不會做,父母遍開始鼓勵,你再細心,再認真點,一定可以的。而孩子又經過冥思苦想,還是做不出來,孩子便開始有挫敗感,這時候無論父母怎麼鼓勵孩子都不會再去嘗試。

那麼,對於孩子,如何正確的教育,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呢?

不用鼓勵表揚,而是幫助孩子找方法規律,一步步引導孩子成功,用成功來激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了,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而不是流於口頭的鼓勵表揚,培養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正確態度和方法,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我之所以沒做好,是因為我還沒找到正確的方法”。

當孩子形成這種面對問題的態度時,不用我們去鼓勵孩子,孩子自己會去想法克服困難。


神通奶爸


首先,鼓勵和表揚是不同的,區別相當大。下面表格可仔細看看。

鼓勵指向的是行為和孩子自己,引導孩子成為他自己,變成自信、自立的人;而讚揚指向的是人,針對的是結果,讓孩子成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長期下來,孩子會依賴大家的評價。

表揚就像糖果上癮,不可多用,那該如何鼓勵孩子呢?

很多人認為只有在孩子事情做好了才鼓勵,但其實在孩子事情做得不夠好時更需要鼓勵。鼓勵並不是必須讓孩子感覺好,而是給孩子提供機會,培養他們“我有能力”的感覺。

鼓勵的方式:

1、描述性鼓勵:“我看到/我注意到……” 清晰描述孩子值得鼓勵的行為,及時肯定孩子細小的進步

2、感謝性鼓勵:“我很欣賞/我很感謝你……” 請感謝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結果,關注孩子的感受

3、賦予性鼓勵:“我相信你/我知道你會……/我對……很有信心 ” 真誠的表達對孩子的信任,給孩子力量,關注正面,即使沒有達到預期,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