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福建的發展遠遠不如與它相鄰的廣東、浙江和江蘇?

吳少洪


這個問題讓福建非常尷尬。

眾所周知,福建作為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於全國前列。2018年上半年,福建人均GDP達到37,947元,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八;2018年上半年,福建GDP總量達到1484萬億元,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十一。

應該說這個排名還是非常靠前的,特別是在福建省人口遠遠不及周邊沿海省份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但福建顯然被寄予了更多的厚望,畢竟歷史上的福建極其輝煌,元代的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明朝的月港為“隆慶開關”後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如此顯赫的地位卻沒有給今天的福建留下雄厚的經濟實力,著實令人唏噓。

那麼,福建發展為何遠不及周邊的廣東,浙江和江蘇等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該有的福建沒有(大江大河)

作為東南沿海省份,福建相比於其他內陸省份而言,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但是相比於周邊的廣東,浙江及江蘇等省份,福建還是有很多硬傷的。

這個硬傷就是大江大河。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幾乎都發源於大江大河下游的沖積平原,例如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中華文明也是發源於黃河中下游的華北平原。

大江大河的出現,一方面為古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耕地、水源和養分,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另一方面河流也是交通運輸的重要通道,為沿途城市發展帶來大量的資源和市場。

在我國東南沿海各省中,珠江為廣東帶來面積廣闊的三角洲,長江為江蘇省帶來寬廣的黃金水道,黃河的擺盪為河北、山東和江蘇兩省帶來面積廣闊的沖積平原。

而福建,因為武夷山脈的存在,境內最大的閩江無論長度還是水量都無法與其他大江大河相比,所以福建省的平原面積非常狹小。

平原狹小意味著可養活人口少,所以從古至今福建省的人口都難以和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相比。

不過有意思的是,浙江和福建作為鄰省,都屬於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境內幾乎都是山地,但面積更小的浙江卻養活了更多的人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由於浙江北部緊靠長江流域;另一方面,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所以缺少大江大河的地形制約了從古至今福建省的發展,所以歷史上的福建人大量到海外謀生,今天的福建籍華僑仍然佔據了相當可觀的部分。

而且河運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運輸方式,歷史上在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沿岸一直是我國最繁榮的地區。今天的江蘇省,沿長江城市遠比沿海城市發達。

對於東南沿海省份而言,大江大河的存在可以實現內地和沿海的有效互動,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而福建很明顯沒有這樣的條件。

2、不該有的福建有(臺島)

如果說缺少大江大河制約了福建內地的發展,那麼臺島的存在就讓福建沿海城市也受到了極大牽制。

相比於其他東南沿海省份而言,福建省不僅解放時間晚,經濟起步時間也相對滯後。

建國後一直到1979年,福建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在這裡相繼發生了金門島戰役、炮擊金門等一系列關乎我國領土統一的重大事件。

由於福建的特殊位置,福建不僅沒有趕上建國後經濟大發展的契機,更沒有機會得到國家工業整體部署的支持,這極大制約了福建的發展腳步。

這一點,福建和同是沿海省份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同病相憐之感。

而福建似乎比廣西發展更為被動,因為直到1996年,福建省仍然爆發了海峽危機,其緊張局面直到今天也未能得到徹底改觀。

可以說和臺島的隔海相望,不僅沒有對福建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卻成為福建發展的重要掣肘。<strong>在臺島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之前,福建沿海的緊張局勢還將持續存在。

所以福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境,註定了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福建省的整體發展水平始終難以與周邊的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相比。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先要搞清楚發展,再來探討福建是不是比其他地方有所不如。

很多人一對比發展,馬上就拿GDP說事兒,請問GDP跟你有半毛錢關係嗎?GDP能決定環境,而能決定你在環境中獲得收入的是能力。一個地方GDP總值並不重要,隨便一個人和馬雲放在一起都是億萬富翁,GDP是靠高的拉起來的。

一個地方發展的好壞,如果僅僅說經濟的話,看的是普遍收入,而不是平均收入。

所以,如果想做區域對比,就算僅僅是經濟對比,只看GDP的結果就是被忽悠,有些地方GDP很高,但是去了之後,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而且,還要看產業類型,不同產業的利潤空間是不一樣的,有的產業產值雖然高,但是基本沒利潤,要靠補貼活著。所以,生產總值高,未必就代表居民手裡有錢,只有能賺到錢的產業,員工才能有錢。

當然,如果非要比GDP的話,那也要比人均,不要那總值說事兒,同樣是一個億,一千萬人賺和一百萬人賺能是一回事兒嗎?

2017年人均GDP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就不用聊了,排名4、5、6的分別是江蘇、浙江、福建。

請大家簡單看一下下表:

數據上來說,福建和廣東在人均上基本差不多,江蘇和浙江要高於福建。不過,筆者看到有人說福建都是農業,基本上沒有工業,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


66.7%的工業總產出,竟然說福建沒工業,也是沒誰了……

不過,從整體狀況來看,似乎上述人均排名4、5、6、7、8的五個省份,真正差異並不算大,除去一些比較特殊的經濟形式,迴歸到人均身上,應該總體大差不離才對。只是福建經濟模式稍微特殊了一些,第三產業的發展有明顯劣勢。

不過,既然是發展對比,就不能僅比較經濟。

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舉個例子,雲南雖然經濟總體水平不高,但是人家文化保留極其出色,再多民族性的文化保留和傳承上,莫說是全國,縱觀全世界也沒有誰能比雲南做得好。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重要的發展嗎?

這種文化發展的優勢,絕不是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工業化城市所能比的。筆者這些年走訪過的城市並不算多,但是至少去過的城市都會至少呆上一段時間。要知道,擁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居民是帶有笑臉的,而純工業城市,每個人都很急躁。

如果是僅從生命價值的角度來考量,一個人活著不開心,每天各種壓力,就算賺很多錢也帶不走,這樣的生命的價值性在哪兒?既沒有舒舒服服、開開心心的體驗生命,又沒有找到人生追求,一生之中只跟錢較勁,至少我們很難認為這樣是一種高質量生命吧?

而從福建的角度來說,至少在生活體驗上是很舒適的,收入不錯,賺的錢夠溫飽沒問題,每年還有錢旅個小遊,平時也有比較豐富的文化生活,城市也沒有給人壓抑的感覺。這種在文化上的發展質量,福建其實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所以,對於一些人看到問題之後,馬上來分析福建為什麼不如其他地方的情況,並不是很能讓人理解。既然是對比,要不然就是都生活過,說說感受。要不然就是聊聊數據,至少不能只拿一組GDP就下定論,


小言詹詹


最新出爐的2018年31省市GDP總量排名中,福建省排名第十位,遠遠落後於第一名廣東、第二名江蘇、第四名浙江;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區域位置遜色於江浙粵。

自古以來,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就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乃古人對於江蘇和浙江的褒獎。上海更是給予江浙兩省,以錦上添花。而廣東作為千年外貿大省,又得益於香港的經濟輻射,不富也難。

然而,最近幾年福建大有後起直追之勢。2018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福建為第五名,遠超增速第十三名的浙江、十五名的廣東、第十八名的江蘇。福建的民間財富無法計算,在國內藏富於民,在海外擁有龐大的資產,閩商天下聞名。

江浙與上海毗鄰,得到其浦東大開發的聯動效應;蘇州和杭州排在二線城市之首,並躋身於全國十大城市。廣東毗鄰香港和澳門,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並有佛山和珠海呼應。而福建的廈門、福州、泉州等地,與江浙的二線城市相比,則略欠一籌。

不過福建能夠在區域環境遜色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背景下,急起直追乃可圈可點。隨著福建全面啟動經濟建設,縮小和江浙粵的差距指日可待。

感謝各位朋友在春節期間還來捧場,恭祝你們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陸燕青


歸納幾點唄。

第一,在2000年前都屬於前線,國家不投資,大商人不敢來,經濟發展只能靠自己。作為一個福建人,我只能說各種公路鐵路也多是這十年來才建的比較多的。

第二,地理環境因素。福建多山少少平原,大城市發現不起來,典型廈門,沒有發現空間。耕地也少,另外計劃生育福建是抓的比較嚴格的省份,所以人口少,沒有享受到中國的人口紅利。

第三,資源礦產少。油氣煤稀有金屬在福建都比較少的,唯一比較多的可以說是森林資源吧,但是多山少水也開發不出來。

這幾點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吧。不過,說實話福建發展真的很差嗎?也不見得,福建給人差的感覺是沒有特大城市,比不過沿海的其他城市。可是,要是看看福建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取得成績,說實話福建並不差。特別以閩南來說,人人都有拼搏精神,樓頂掉個磚頭隨便都能砸死個小老闆,經濟體量不大,但是民間不窮。而且,這些都不是靠著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福建人給子孫後代留下了綠水青山,乾淨的空氣。客觀來看,福建人的發展不差,靠得都是福建人民自己的努力。


脩魚大俠


我們老百姓只知道生活水平如何,就覺得標題有點地域黑,這幾省我也較熟悉,不說別的就舉個最客觀的房價,全國前十福建佔兩位,福建是小省應該體現出福建的富裕成度,與廣東,浙江比應該不差,甩下江蘇幾條街。總是說福建發展差,福建靠的是自力更生精神,在數據前雖排全國省份人均第三,但福建在全國各地經商,辦企業雖然GBT留在當地可利潤回到福建,還有一千多萬閩人在國外經商打工匯回的外匯不可估量,這都是福建的隱性收入,目前全中國只有福建做到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全省無貧困縣,江蘇這樣數據大省,人口大省,打工大省排在福建前面只能呵呵了!


樂樂99584


我認為以下幾方面:

1,戰爭前線

福建,一直以來都是對臺的前線。建國初期到1958年10月5日,廈門與金門還互射炮彈問候,還有“大耳朵”喇叭互相政治宣傳喊叫。一次次臺海危機,都是前沿陣地。兩岸的不穩定因素,這對於國家來講不會在戰爭全線做大的投資及佈局,更不會有重工業佈局。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後,才慢慢投入建設,後於浙江及廣東。

2,地理因素

福建山多,以前交通不發達,且能源資源匱乏,近些年發展好,縣縣通高速,高鐵

3,福建人口少

廣東人口 11169萬 GDP 9.73萬億

浙江人口 5657萬 GDP 5.62萬億

福建人口 3911萬 GDP 3.58萬億




網開一面22302147


我們不能從GDP上看就說福建發展遠遠不如臨近的廣東、浙江和江蘇這些省份,澳門GDP也只有3600億人民幣,遠低於廣州,那麼我們可以說澳門的發展遠遠不如廣州嗎?澳門的人均GDP接近廣州的4倍呢!

福建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實不輸廣東、浙江、江蘇這些省份,福建也是我國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2018年福建的GDP為35804億元,位居全國第十,但其人均GDP接近9萬元,在全國省份中也僅次於江蘇和浙江,比廣東高,而且福建也是全國經濟發展比較均衡的省份,各市的人均GDP、人均收入等差距不大。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地理位置優越,但福建地區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原少,可開發土地不多,不像廣東的珠三角,江蘇的蘇南、浙江的浙北組成的長三角那樣規模發展,福建地形很難形成規模發展,而且福建人口不到4000萬,也低於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但即便如此,福建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1978年福建經濟總量只有66.37億元,位居全國第23,而到了2017年,福建GDP達到32298億元,位居全國第10。四十年間,福建GDP名義增長倍數高達486.6倍,是我國GDP增長倍數最高的省份,其次是廣東和浙江。福建GDP低於臨近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些省份,主要是福建經濟發展起點低。從下表我們就可以發現,1978年的時候,廣東GDP為185.85億元,江蘇GDP為249.24億元,浙江GDP為123.72億元,都是福建的2倍以上。


錦繡中源


福建發展從整體上看確實不如廣東和浙江,然而,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不如珠三角和浙江北部。浙江的麗水衢州這些地方比起福建並無優勢,粵東粵西粵北更是遠不如福建。江蘇是另外一個模式,與浙閩粵大有不同,其實沒有可比性,本文暫不做比較。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發展的差距呢?

我們從古代說起,宋朝時期的福建全面繁榮,比廣東浙江並不差,甚至是領先廣東的,浙江由於離中原更近,且北部有大片平原,又有大運河之利,加之南宋時期遷都杭州,浙江的發展自然比福建好。總體來說,古代漫長的時期內,地理是發展差異的首要影響因素。

時間進入近代,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開啟中國開放的大門。五口中上海在浙江北邊,往南是浙江寧波,然後是福建的福州和廈門,最南邊是廣東廣州。這幾個地方,正好落在我們今天的分析的三省之中。從結果來看,上海今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寧波和廣州也居世界前列,福州廈門仍難言世界大港。從城市經濟總量看,福廈仍遠遠落後於廣州寧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地理因素仍是主導。廣州有珠江水運帶來的廣闊腹地,寧波通過運河連通京杭大運河也能將腹地擴大至半個中國,而上海自不必說。反觀福廈,腹地極小,基本侷限於福建省內,武夷山立於省界西北,內部又是山丘連綿不斷,儘管也有閩江九龍江溝通省內,但與珠江長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因素就是人,五口通商之後的幾年,上海寧波和廣州都已進展迅速,而福廈卻遲遲沒有動靜,閩人比之浙人粵人還是更加保守些。以至於英人都後悔要了福廈開埠通商,大概只有換些茶葉磁器才能彌補一些缺憾。

再說改革開放後,總設計師搞了四個經濟特區,一個是福建廈門,三個都在廣東。然而小平同志南巡到廈門時,說的是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這說明了什麼?福建還是不夠大膽不敢大步走。

所以,總的說來,原因就兩個,一個是地理的問題,福建多山導致交通不便(這方面的內容已經夠多就不細說了);一個是人的問題,不夠大膽創新,整體人文制度環境不如浙江和珠三角。

但是,這兩點正在改變,福建的高鐵和高速公路都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福建人的拼搏進取進取正在重煥異彩。福建近年經濟增速高居東部沿海省份之首就是最好的證明。

未來,福建趕上廣東浙江兩地或許就不不遠處。


南山北小河邊


不能單以GDP來論英雄!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非常少,所以造就了福建人出海謀生的想法,於是在最近200年的發展歷程中,福建已經在海外建立了一個新的“福建”,目前福建常住人口為3900萬,不過還有2000萬福建人生活在海外,所以,福建經濟總量雖然排名全國第十,總體來看,福建的發展可圈可點。

1:從人均GDP來看,福建位居全國前列,比廣東人均GDP要高。僅次於江蘇和浙江。

2:從民營經濟活躍度來看,福建與浙江、廣東齊名,從福建誕生了恆安、福耀玻璃、安踏、潯興、勁霸、柒牌、雅客、親親、安爾樂、七匹狼、德樂惠、富貴鳥等優秀民營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國內品牌的領軍者。

3:福建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總體規模偏小,技術含量有些偏低,這是福建經濟轉型面臨最大的問題,需要突破。

4:福建在新材料領域、在光學晶體材料領域、光電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福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模塊化晶體器件生產基地。

5:在新能源領域,特別是單晶硅、多晶硅提純生產、晶硅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

6:目前福建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形成了特色的產業集群,省會福州擁有國家級自貿區和國家級新區,發展潛力不言而喻。


蔣昊說經濟


福建省地處東南,隔著一道臺灣海峽與對岸的臺灣省相望。這裡是連接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衝,由海路可以一直到達南亞、西亞,甚至是東非等地,因此是我國海上商貿集散地之一。


眾所周知,福建省現轄有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市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省會城市是福州市。嚴格來說,福建的沿海一帶其實發展得不錯,用“藏富於民”來形容也不為過,而真正發展得比較遲緩的應該是福建的中西部地區,這導致整個福建省的經濟看起來發展遲緩。

按理來說,福建省位於東南的沿海,地理優勢非常明顯,為什麼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似乎不如相鄰的幾個沿海省份呢?

首先應該是福建的地勢原因,福建雖然是沿海省份,但丘陵、山區佔全省面積的90%以上,可謂山巒起伏,這樣的地勢讓很多外省的工廠和企業投資者望而卻步。福建是全國的沿海省份中地勢最為閉塞的山區省份,西北地勢高,東南地勢低,只有少數沿海平原是全省最發達的地區。

相比之下,粵地有珠江三角洲可以吸引投資者,浙地有長江三角洲可以吸引投資者,而閩地只有福州、廈門、泉州、晉江、漳州等幾座城市。其次,就是十分敏感的臺海問題。當沿海的各省都在積極發展經濟的時候,福建卻不能夠迴避臺灣的問題,因為福建距離臺灣僅有一道海峽之隔。


話雖如此,但福建的經濟水平依然屬於全國前列。在1978年時,福建全省gdp在全國排名第23位;至2017年時,福建gdp已經躍居全國的第10位;人均gdp僅次於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居於全國的第六位,超過了廣東、山東等省份。如果不計算直轄市,福建的人均gdp就在全國省份中排第三。同時,福建又是全國各省中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生態環境與工業文明齊頭髮展,尤其是作為文明城市的福建省廈門市,生態美、環境優,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