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時為什麼沒有抵抗?前人造的孽,後人來償還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為界限,而關於三家分晉看到的都是晉國四大家族的鬥爭,而看不到晉國公室的抵抗,而為什麼沒有公室人員在國家分崩離析之時站出來反抗,而出現三家分晉的局面都是前人犯下的孽,卻讓後來的國君來償還。

三家分晉時為什麼沒有抵抗?前人造的孽,後人來償還

晉國被封初期有一代晉君出於對兄弟的喜歡,所以就將晉國西南的曲沃封給了自己的兄弟,而分封后的晉國就一下一分為二了,而分封出去的呢又是本國繁榮地區,曲沃封地因為位置好所以就越來越興盛了。而晉國失去了自己的經濟重地後開始變得越來越弱,晉國君主與曲沃的血緣關係親情關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弱,所以晉國君主就開始仇視曲沃,而且是曲沃越盛,晉國就越仇視,這也不難理解,假如你們家的公司,一直都是一個人繼承所有,但是突然一天你爺爺將公司最賺錢的業務直接分給了二爺爺,而母公司因為賺錢不足越來越弱,而分出去的公司卻越來越強,這肯定讓後來的繼承者埋怨前人的決策,其實這樣是一樣的。

三家分晉時為什麼沒有抵抗?前人造的孽,後人來償還

曲沃這邊經濟越來越強,所以也開始不怕晉國,開始也是相互不滿都來罵架,最後開始雙方動手,到了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徹底打敗晉國,並佔領了晉國首都,滅掉晉國後,開始要將晉國的註冊資料進行更新了,畢竟要名正言順的接管晉國的資產,當時管理這個的就是周王,所以曲沃武公將在晉國取得的寶物分一半給了周王,然後換的周王的一套冊封流程,獲得冊封后在首都的那些親戚自然掃地出門了。

時間的推移到了晉獻公時期,苦於曲沃那些公室的權力,獻公開始整合曲沃公室,而在獻公一波操作之下,原本那些曲沃的親戚死的死,軟禁的軟禁,雖然獻公收回了權力,但是卻也埋下了禍根,等到獻公去世,由於沒有提前冊封太子,所以獻公的兒子爭奪公位而不擇手段,勝利的一方那就不管什麼親情友誼,就把那些長大了可以爭奪君位的人全部派往國外居住,而這個變成了晉國的一項基本制度。

三家分晉時為什麼沒有抵抗?前人造的孽,後人來償還

這樣的制度下,如果遇到君死,而又沒太子,也或者當國君繼位很小,那麼那些在廟堂之上的公卿們就有了謀取國家權力的機會,所以晉國逐漸形成了六卿專晉的局面,六卿之中又有兩位因為鬥爭所以被趕出晉國,所以就形成了三家分晉前的局面,後來的智氏覆滅,而三家分晉就徹底結束了晉國。

三家分晉時為什麼沒有抵抗?前人造的孽,後人來償還

晉國本來是春秋時期的大國,長期佔據霸主地區,但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家族內部的矛盾,所以後來晉國分崩離析時都沒有公族出來幫忙,而前人做的孽,後代的子孫還了,而結果就是晉國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