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些证据可以证明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济州府一户侯


这是一个类似《寻秦记》的开头,诸葛亮跟着自己的叔父诸葛玄从山东琅琊迁到了荆州。

建安元年,诸葛亮水土不服,染上了疫病,死在了荆州,诸葛玄打算把自己的侄子送回老家,归于诸葛家的祖坟,所以一时没有给诸葛亮办葬礼,很多人都不知道诸葛亮去世的信息。

这时候,汉献帝逃出了关中,跟着曹操到达了许昌。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汉献帝觉得曹操这个人不靠谱,虽然在许昌有吃有喝,能够摆摆皇帝的架子,可是汉献帝害怕曹操会学董卓,把自己变成下一个汉少帝。

汉献帝开始谋划着逃跑,在内侍宦官的帮助下,汉献帝成功逃出了许昌,向南跑到了荆州。

曹操发觉汉献帝已经逃跑了,如果把这个消息发出去,很可能让别的军阀得到讨伐许昌的借口,不如找一个替身做假冒的汉献帝,比真的汉献帝更容易控制。

曹操没有派人去寻找汉献帝的下落,封锁了汉献帝失踪的消息,朝廷中还坐着一个皇帝,乱世人心惶惶,谁又去真的关心皇帝的真假呢。

汉献帝孤身逃到了荆州,身上带的食物和钱财很快就用光了,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汉献帝只好头上插了根黄草,自己卖自己,让富贵家族买去做家奴,好混一口饭吃。

诸葛玄因为侄子去世,内心悲伤,出门在荆州的集市上散步。诸葛玄在集市上觉得汉献帝气质非凡,虽然脸上都是污垢,仍然挡不住汉献帝身上的贵族气质。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汉献帝和自己的侄子长得很像,诸葛玄思侄心切,把汉献帝带回了家里,做了一个干杂活的奴仆。

相处了一段时间,诸葛玄发现汉献帝啥活也不会干,朝廷的一些礼仪却很了解,诸葛玄对汉献帝的身份很好奇。诸葛玄晚上把汉献帝招进了房间,仔细询问了汉献帝的身份。

汉献帝看实在是瞒不住了,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诸葛玄是汉朝的重臣,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帮助汉献帝夺回帝位,却能给汉献帝一条活路。连夜埋葬了诸葛亮尸体,让汉献帝假冒是自己的侄子,以免引起各路军阀的注意。

汉献帝就这样做起了诸葛玄的侄子,过了不久,诸葛玄也染上了疫病。

建安二年,诸葛玄去世,汉献帝顶着诸葛亮的身份跑到了乡下,剩下的事情就是刘备拜访诸葛亮了。

我这里有三条证据证明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第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苟活于乱世。大意是说我诸葛亮已经不想在诸侯里博取名声了,只想在乱世里活下去,这不像是一个没有参与过政治斗争的隐士说的。

汉献帝见证过何进、董卓、王允这些人的失败,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他觉得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已经失去了上进的兴趣。不过,刘备的劝说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回到了三国的舞台上。

第二,刘备在临死前白帝城托孤,亲自和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那么你可以取代他做皇帝。(“君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自是为大汉皇室的后裔,以振兴大汉为己任。刘备恐怕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身份,只是担心公开诸葛亮的真实身份,会引起各路诸侯的围攻,暂时压住了这个消息。

临死时,刘备已经没有了多少顾虑,他认为诸葛亮是汉献帝,也有资格做蜀汉的皇帝。如果自己儿子无才,经营不下去蜀汉的天下,早晚会招致杀身之祸,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汉献帝在成都恢复帝位,继承自己的事业,保住自己的儿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诸葛亮后半生除了睡觉就是干与北伐曹魏有关的事情,曹魏篡夺了自己祖先留下的江山,这让做过汉朝皇帝的诸葛亮无法忍受,心里对曹操家族充满了仇恨。

率领蜀军打下中原,光复的不是汉朝的天下,而是刘备的天下,就算这样,诸葛亮心里也觉得值,总算是报了仇。

所以,诸葛亮有机会就率领大军北上和曹魏拼命,困难再多,诸葛亮都坚持了下来,安在自己身上亡国之君的耻辱,一定要靠自己来雪洗,因为自己就是汉献帝。


以上内容大多是作者根据题目脑回路大开、胡扯之言,欢迎读者朋友提出不同看法。


小小嬴政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巧合得让人不敢相信。很多事如果你思维清奇,新的发现会让你脑洞大开。

你知道吗?三国最大的疑团——诸葛亮可能就是汉献帝,而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是个冒牌货!!

这是真的吗?有点太扯了吧?

但是以下这些证据还真的有很多道理。

1、出生与死亡日期完全一致

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与汉献帝同岁:

诸葛亮,生于181年,卒于234年。

汉献帝,生于181年,卒于234年。

而且,诸葛亮冒出来的时候正好是汉献帝发了衣带诏,他之前的事就不可考证。

先来说一下这个衣带诏,所谓衣带诏就是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当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

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事败,曹操把董承这些汉献帝身边的人全杀了,大臣杀了一半,内庭的人杀光。

于是从这里开始,找到了证据,为什么衣带诏不了了之?因为衣带诏其实是方案A,还有一个方案B,如果没能杀曹操,也要用这个东西来当掩护把汉献帝救出来。

所以,汉献帝其实就是在衣带诏这个事件之后跑了,被曹操劫持的汉献帝就在这个时候被人掉包了。

与什么人掉包?当然就是与诸葛亮调包了。因为有史记载,诸葛亮在十六岁之前没有任何名气,无论是三国志还是演义小说,都没有他青少年时期的描述。

可是二十左右的诸葛亮却突然名声鹊起,还敢自称“卧龙”,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个人互换身份了。

年少聪慧的刘协变为平庸的诸葛亮,籍籍无名的诸葛亮成为龙椅之上的刘协。于是南阳的诸葛孔明足智多谋,金銮殿上的汉献帝只是提线木偶。

2、名字上别有深意

如果汉献帝与诸葛亮因为衣带诏方案B成功逃脱,从许昌跑到南阳去了。

你可能会说曹操不认识汉献帝吗?怎么可能不发现呢?那个年代没照片啊,也没有新闻联播,曹操一直军务繁忙,并不常见汉献帝,而且既然掉包一定会找一个长相基本相似的人来掉包,所以那会儿曹操并未发现汉献帝被掉包。

汉献帝刘协到南阳隐居后,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卧龙”。你说,谁敢叫自己“龙”啊?只有皇帝本人才敢叫龙。这也暗示了诸葛亮的真实身份。

3、刘备、徐庶、司马徽、黄承言等对诸葛亮的态度

因为刘备是当初汉献帝衣带诏的受诏人之一,所以刘备知道这个秘密。

还有黄承言也是知道秘密的,不然的话,一个南阳种地的农民,黄承言是大世家,那时候门阀世家第一位,黄月英长得再丑也能嫁个门当户对的人。

但是黄承言却把女儿嫁给了诸葛亮,因为知道诸葛亮是汉献帝,是皇帝啊。

还有几个人也是知道秘密的,比如颖川来的徐庶,比如司马徽。这些人帮着汉献帝散布消息来炒作。

于是开始散布卧龙如何牛逼,如何知天下事了。汉献帝当然知道天下事了,他都看得见,当然会说天下三分如何如何了。

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刘备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毕恭毕敬,对张飞说不许动粗。

这表面上似乎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于后来面对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凤雏庞统先生时,刘备却是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表现。

有人推测,刘备见的其实不是一般人才,而是真正的大汉天子,所以才会表现得如此恭敬。

小细节还有一个,就是刘备来到卧龙岗求见诸葛亮,然后说了一堆自己的头衔,我是什么将军什么豫州牧的。

这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段落,然后诸葛亮的小童子说:我记不住这些个头衔。你想想看,如果真的是一省长来了求见一个农民,你说一个农民他敢这样傲慢吗?

合理的解释是,因为皇帝汉献帝在里边待着呢!脑洞这么一开,后来的事情就都通了。

后来的得了荆州、转过来如何坐镇中军,你说刘备这样的主公在前面打仗,诸葛亮却在成都待着,这样的脑洞就合理了。

刘备是衣带诏受诏人,这么大秘密在心里藏着不能说,这个秘密会在心里淘宝拧巴。最后终于被自己的野心跟欲望吞噬了。

所以,刘备感觉,我为你鞍前马后打了这么多年,终于打下我家江山,我干嘛要说出你就是汉献帝?我干脆传给我儿子得了。

这就是为什么刘备会在临终托孤时,对诸葛亮说那样的话:我儿如果可辅,求求你辅佐一下他;我儿如果不可辅,君可自己成为成都之王。因为这江山本来就是你的。

脑洞开到这里,其他的事就更加理解了,比如六出祁山,汉献帝刘协怎么能满足于在成都当成都之王呢?

比如拼命北伐、想要恢复中原,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他的地方啊!

这就是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会上《出师表》,穷兵黩武:“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这都是《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东西。

4、王朗被骂死

《三国演义》里这样描述道:王朗在阵前被诸葛亮一段话骂死,当即听了落马身亡。这个也不难解释,因为王朗是老臣,这么多年事魏助曹,突然在阵前看到对面的诸葛亮竟是汉献帝,实在羞愧难当,觉得在家是乱臣贼子,于是落马鹿血而亡,他应该是被汉献帝吓死的。

5、空城计遇到司马懿

当初衣带诏事件时,司马徽也是受诏人之一,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一个家族的人,自然认识汉献帝。司马懿带着15万大军兵临西城下,为什么不抓诸葛亮?

因为狡兔死走狗烹,诸葛亮在那儿弹着琴,琴音在说:你抓了我你也会死,因为我在你们家才能活。我死了,你对曹操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曹操极有可能杀了位高权重的司马一族。

还有一个说法,诸葛亮当时弹的曲子是一首宫中的曲子,司马懿一听然后抬头一看诸葛亮——原来他是皇上!于是司马懿调转马头走了。

其实,关于诸葛亮竟是汉献帝这个推断,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好像也说得不无道理。

那么各位觉得“诸葛亮就是汉献帝本人”这样的推测,有可信之处吗?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诸葛亮的确跟汉献帝是同一个人,理由如下:

话说东汉顺帝在位期间,外戚当权,时常天有异象,历时多年,风雨不定,地有异常。公元127年,长安以西五千里,天降神火于西域经久不灭。公元128年某日,忽然如雷震天,天崩地裂,只见天降一张大手,如山似峰,落于长安西一千里之地。人称五指峰,又叫五行山。

就在这一年,天降五行山附近村里,呱呱坠地一男婴,取名伯钦。


伯钦五岁时,就到五行山下玩,不小心误撞一山洞。见石壁里有一猴头露出,口吐人言:吾乃齐天大圣也,你我有缘。从今往后,你每到桃子成熟时,摘挑与我食之,我会教尔法力,送你下世造化。

从此,伯钦给猴头摘桃子吃了四十八年。伯钦已从稚嫩孩童变为皓首老人。


公元181年,猴头对伯钦说,尔阳寿已尽,吾已让土地去阴间打好招呼,让尔投胎于东土大汉皇室,同时教尔以天文地理兵法及分身之术,汝转生以后不忘前世,但须在及冠成人才可使用法术。后伯钦无病而终,享年五十有四。

伯钦死后,阴间诸鬼因惧怕大圣,急事急办,伯钦魂魄并未过奈河桥喝孟婆汤,直接由阴帅黑白无常二兄弟送入大汉皇宫,正值灵帝宠妃王荣欲临盆生产。黑白无常二兄弟将伯钦魂魄用力一推,入王荣肚中,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传出,一男孩呱呱坠地,此乃东汉灵帝次子出生,这个孩子,起名为协。时年公元181年4月2日。


刘协天生异禀,知未来,会分身之法。也有前世记忆,在地府由于大圣的关系,无人敢得罪之。连孟婆汤都未及饮,被草草送入轮回,并受阎王判官的关照降生于皇家。后被封为陈留王。

刘协被董卓立为汉帝后,又经历了李郭专权,后逢曹操,以为能匡扶汉室,结果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于是下决心找一个能延续汉室天下之人。

就这样宗室刘备进入刘协视野。随着与刘备接触后,封其为镇东将军,后又封为豫州牧徐州牧。

但是刘备这个人是屡战屡败,除了哭得一出好鼻子外并无太大能力。从北方被打到荆州投靠刘表。


刘协观刘备竟无能人辅佐,于是乎利用分身之术,对外宣称己为诸葛孔明亮,躬耕于南阳,号卧龙也。

刘备得到徐庶和水镜先生点化,二次寻找诸葛亮未果,后第三次才误打误撞找见诸葛亮。其实是刘协分身利用法术临时幻化出来个”隆中村”,在此接见了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之策。直至今日,人们还傻傻分不清隆中到底在什么地方。只能凭诸葛亮一句“躬耕于南阳”在襄阳和南阳两地打嘴仗。

为何为三分天下?其实曹氏父子依天命代汉,势力强大。而刘协依仗猴头法术逆天命延续汉室,故而苟延残喘于西南一隅。终于竭尽全力也难违天命,先是刘协本尊将最后一点阳寿尽与诸葛亮,本身油尽灯枯被耗死,五个多月后分身诸葛亮也于五丈原死于伐魏军中。时年五十四岁,与伯钦阳寿同。

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取自于猴头任”百马温”时所管辖的天马神力,”八卦阵”取于太上老君八卦炼丹炉之神力,故后世再也无法复制也。


神舟六


著名作家马伯庸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所有的末代皇帝中,只有汉献帝刘协,是穿越者都难以帮他翻盘的存在。毕竟他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傀儡,却没有放弃反抗,而且本身也并非庸才。

在自己的作品《三国机密》中,他将汉献帝分成了两个人。并让与曹操抗衡的后者,得到了司马懿的鼎力相助,依旧没能帮这个,满腔热血无处挥洒的悲剧帝王兴复汉室。

就算这样,汉献帝并非一人,而是一对孪生兄弟的构想,依旧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被斥为异想天开。

然而,就像生活永远比电视剧精彩。很多历史秘辛,也比相关的艺术作品,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例如,近几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这一说法不仅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还有人为其列出了近十条证据,并替汉献帝找到了脱离曹操控制的时机。

那就是衣带诏事件爆发的时候,趁董承吸引了曹操的火力,早有准备的汉献帝趁机逃离了许都,前往了荆州,以诸葛亮的身份,与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备达成了合作。


那么,这个说法是否靠谱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剔除一些不靠谱的“证据”。很多人信服这一说法,主要是因为,汉献帝和诸葛亮,同样生于公元181年,逝于公元234年,而且都有着八岁丧父的经历。

如果他们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汉献帝离开许都之后,捏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身份,继续生活。那么仅凭诸葛瑾对江东的忠心,就不可能隐瞒这个消息,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这么说来,诸葛亮的名字,谐音“诛割两”,也就是诛灭曹操和孙权两个割据势力。以及卧龙之称暗指天子的证据,同样被剔除了。

如果汉献帝和诸葛亮,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后来互换了身份,那么,两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则无法支撑这一论点。毕竟汉献帝不是算命的,不可能早早算到诸葛亮会与自己死于同一年。


另外,还有人提出,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骂死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王朗,是因为他一出面,王朗才知道,自己誓死效忠了一生的天子,原来在敌营,一时无法接受。

然而,真实历史上,王朗既不是被骂死的,也没有见过诸葛亮。两人仅是隔空打过几次嘴仗,“武乡侯骂死王朗”的典故,是虚构的。用小说杜撰的情节,来论证历史秘辛,何其滑稽。

剔除掉了这些混淆视听的“证据”之后,我们再站在汉献帝的立场上,来分析一下如果汉献帝真的逃过曹操之手,他真的会选择与刘备合作,甚至会以一个谋士的身份,辅佐刘备成就帝业吗?

虽然刘备在民间,一直有刘皇叔的称号,但真实历史上,他与东汉皇室的血缘关系非常远,连族谱都有缺失。


反倒是荆州刘表,以及益州刘璋,都是鲁恭王一脉,与汉献帝血脉更亲近一些。

而且,当时刘表坐拥荆州,带甲十万,兵富民强,又立意自守,无四方之志;刘璋坐拥易守难攻的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性格又怯懦,容易控制。

终于逃离了许都,拥有了新身份的汉献帝,只要智商正常,就不会选择心怀异志,又毫无根基的刘备吧?

就算他认可刘备的野心,想借刘备之手制衡曹操,又怎么可能将帝位拱手相让。甚至刘备去世之后,有刘备“君可自取”的护身符,还不跟怯懦的刘禅相争呢?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再者,这样惊世骇俗的历史秘辛,到底有没有真实发生过,看时人的态度,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先来看大家对诸葛亮的态度——刘备是一个多疑且心狠手辣的枭雄,为了给亲生儿子铺路,他处死养育多年,又战功赫赫的养子,都毫不犹豫。

明知刘禅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如果诸葛亮真的是刘协,他会留下这个威胁吗?别说刘备心系汉室,将帝位还给刘协也无所谓。

要果真如此,那么曹丕篡汉之后,他应该直接公开诸葛亮的真实身份,而不是自己打着继承的名义称帝。临终前也不会仅是向诸葛亮托孤,而应该较交帝位。

如果诸葛亮真的是逃亡的汉献帝,那么肯定瞒不过曹操,可是曹操还曾向诸葛亮抛出过橄榄枝。

另外,如果诸葛亮是汉献帝,他大约还会故意保持神秘,以防泄露消息。可是,赤壁之战前,他却大喇喇的亲自去游说了江东,没有一点顾忌。

这样看来,诸葛亮是汉献帝的机率几乎为零。

接下来,再来看一下,衣带诏事件之后,时人对宫中那个“汉献帝”的态度。


他的发妻伏后,主动联系了自己的父亲伏完,想让自己的父亲召集人手,除掉曹操,助汉献帝脱困。多年之后事发被废,面对曹操的愤怒,她第一反应是向汉献帝求助。

如果汉献帝真的调包,瞒得过别人,还能瞒得过自己的枕边人吗?如果明知汉献帝是个冒牌货,伏后还会有这样的表现吗?

伏后被废之后,曹操的女儿曹节成为了继后,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她却恨不得与曹丕拼命,甚至大骂“天不祚尔”。

如果仅是一个冒充皇帝,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的傀儡,曹节怎么可能与自己的兄长作对?

如果汉献帝真的被调包,最不可能被瞒过的人还有曹操。可是他却一连送了三个女儿进宫。

如果是一个随时都可能被拆穿,可能随意拿捏的人,曹操又何必如此呢?做事不及曹操讲究的曹丕,也不会在继位之后,让一个来路不明的人,继续享有天子的仪仗吧。
除此之外,还有荀彧等终生忠于汉室的重臣。荀彧在曹操意图称王时,就坚决反对,最终被逐出权力中心,也在所不惜,并因此郁郁而终。


史之策


这个不属于历史谜案,而是后世人制造的思维陷阱,尝试作一次完整的解答,还请各位朋友指正,多谢。


说法的来源

最早出自三国吧,后来高晓松在2017年的一期“晓说”中也提到过。


收集了一下支撑此观点的证据,逐条分析如下:

所谓证据1:生卒年份一样,都是181年出生,234年去世

汉献帝刘协,据《太平御览·卷137》引司马彪《续汉书》记载:(皇后光和)四年三月癸巳,生上,按阳历换算,则他的生日是公元181年4月2日;曹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刘协驾崩,享年五十五岁,换算日期是在234年4月。

诸葛亮,东汉光和四年 (公元181年) 诞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根据清朝袁树珊的《命谱》,诸葛亮的生辰八字为:辛酉、丙申、癸丑、丁巳,推算其生日为阳历181年6月5日;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在五丈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县南)前线病逝,享年五十四岁(阳历10月8日)。

历书中记载的这两位历史人物,籍贯出身俱全;如果仅仅是因为生卒年相同,而推断这两个名字其实是属于同一个人,也过于牵强了。


所谓证据2:衣带诏后刘备出逃,宫中献帝近侍尽被曹操诛杀

公元200年,车骑将军董承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除去曹操,但事机败露,被曹操杀害;参与此事的刘备,早在2年前便已经向曹操借兵去攻打袁术,并在199年占据了下邳。

而1年后衣带诏事件的暴露,以及曹操的怒火,正好给了刘备以起兵抗曹的理由。


至于建安十九年(214年),皇后伏寿的父亲伏完因参与当年的密谋,被曹操处刑,这已是后来的余波。

而在这两起事件中,都没有提到过曹操杀宫中近侍之事。

根据《资治通鉴》描述:孝献皇帝戊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谋泄;壬子,曹操杀承及王服、种辑,皆夷三族;而《三国志武帝纪》则要简单得多:“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所以,说曹操生怕献帝已逃亡的消息外泄,所以杀宫人灭口,是不成立的;至于杀外臣,很难相信只有董承几个人见过献帝真容,满朝文臣武将也没有因此死光光。

(注:关于衣带诏,见于《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至于是否真有献帝的命令,还是董承假称其事,有不同的说法。)


所谓证据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谐音:“诛割两”、“控名”,卧龙是指潜伏的真龙天子。

这个证据非常有趣,细读起来两个谐音还有些地方口音。

搞笑的部分就不评价了吧。

只谈卧龙。


根据殷墟出土的文物,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与龙有关的器物,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不过,唐朝以前的龙并非帝王专有,一般民间仍然可以沿用当时习用已久的三爪龙。

直到宋朝,龙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皇室明令禁止当时的臣民使用,只是龙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极其丰富的角色,诸如祈福、求雨等,使得全面禁止民间使用龙变得不可能,因而促使龙扮演的功能角色产生分化,在当时,民间开始用无角的螭代替龙。

因此,在古代,只要注意避讳,你叫龙啊虎啊的什么名字,没人管你(不然赵子龙怎么算?)。


所谓证据4:三顾茅庐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托孤时提出让位,诸葛亮足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事

三顾茅庐起源于诸葛亮的《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里的三是表示多的意思,说明当年先主刘备经常来诸葛亮的家里找他,咨询一些政治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只来过三回。

更不是像演义中所写的那样:孔明先生端着架子就是不见,逼得刘备拉着两个兄弟,像孙子一般地跑三趟来请他出山。

刘备是曹操和袁绍都很尊重的皇室贵胄(起码在面子上吧),本身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避而不见的行为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会极大损害诸葛亮的名声,而不是博得清名和赞扬。诸葛亮出身世家,不是像祢衡那样的狂徒。

至于白帝托孤,刘备临终说的一番话,历来也有真情实意说,和虚情假意说两种不同意见,不再赘言,但这个又和诸葛亮是谁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真是献帝,还位正统这件事非要等到最后一刻?还给的是选择题,太扯。

莫非皇位如玩具,我借过来玩一会儿,等腻了再还给你?


所谓证据5:献帝少时聪慧,而长大平庸,诸葛亮正好相反,因为两个人已经互换

真正夸献帝聪慧的,貌似只有一个人。

袁术说:“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

这种野心强能力弱,得到传国玺就急着当皇帝的人,他说的话靠谱吗?

另外,在董卓入洛阳时,遇见少帝刘辨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董卓第一印象,认为少帝说话语无伦次,相比起来刘协说话有条理,以为贤能。

更重要的是董卓的野心需要让天下知道自己有操控帝权的能力,所以很不幸地,刘协也因此成为一枚棋子。

直至一辈子。

另一方面,诸葛亮的幼年时代比较简单,由于父亲去世的早,一家生活由叔父诸葛玄来照料。童年不是天才,成长后名声逐渐大起来,直到遇见刘备,才展露他真正的才干。

这很正常。


总结:所谓的证据都难经推敲,如果哪位朋友有实的证据,可以一起分享讨论,谢谢。



【关注历史,分析与分享,我是夜未央】


万里长空夜未央


这个好像是殷守甫先生提出的一个脑洞设想吧。他提供了不少证据,后面又有人补充了一些证据,我本着二十四史注我的精神,也补充一些,一并列在下面。

证据一:刘备曾经三顾茅庐。

这是三国里经典的桥段,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刘备当时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要身份有身份,要官职有官职,要地位有地位,为什么去拜王朗口中的诸葛村夫?

而且是沐浴更衣去草庐拜访。

沐浴更衣是极隆重的礼节,比现在女性出门见男友,一定要洗头高级多了。

去了之后,诸葛村夫还在睡觉,刘豫州刘将军刘皇叔竟然不敢进去,而是恭敬的站在门外,不但他一个人站着,关羽跟张飞也老老实实站在门外。

显然,这个草庐里躺的不是一般人,什么样的人能够享有这样的待遇,刘表不能够,曹丞相不能够。往上,只有皇帝了。

证据二,刘备白帝城托孤,说:汝可取而代之。

任命一名总经理,却提出,要是董事长不行,你直接当董事长吧。

这样的托孤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为什么刘备说出这样极端的话?原因只有一个,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在刘备看来,他取而代之,终究还是汉室天下。

其后,李严还劝诸葛亮加九锡,诸葛亮的回答是:等帝还故居,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注意,这里的帝并不是指只会烧香祭祖的阿斗兄,而是诸葛亮本人。

等我回到故居,我将公布我的真实身份,我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证据三,诸葛亮隐居南阳,他是如何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进而能够提出一个三分天下的妙计?只有一个原因,他就是汉献帝,这么多年,从洛阳到长安,又从长安回洛阳,再到许都,再到荆州,他至始致终都身处权利斗争的核心,他坐天下之中,观英雄成败,从未脱节,才能洞察局势。

证据四:诸葛亮人称卧龙,卧着的龙,就差直接说自己是汉献帝了。另外,诸葛亮跟汉献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去世。

证据五:诸葛亮为什么能够骂死王朗?

王司徒可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他是著名经学家,还单挑过太史慈。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这样的人怎么会被诸葛亮活活骂死呢?就算骂不过,他可以直接拍马舞刀,一刀砍死诸葛村夫了。

解释只有一个,王朗认出了诸葛亮,眼前的人正是他一直发誓言效忠的汉家天子,一瞬间,惊喜羞愧恐惧无措涌上心头,三国老司机王朗轰然坠马,死于天之脚下,岂不宜哉!

证据六: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这是一桩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诸葛亮又不是六指琴魔,弹个琴就能退千军万马?司马懿害怕中计,他可以拍个探子打探消息嘛,或者干脆远处放箭。但司马懿退走了。

秘密在诸葛亮的琴音上,诸葛亮弹奏的是汉室宫廷中才有的音乐,司马懿听出了其中的隐义,在此时的城楼上,不是蜀汉的军师,而是大汉的皇帝。

司马懿选择了退兵,将这个秘密作为手中的一张暗牌。

证据七:刘表的儿子刘琦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跟刘琦爬上高台,撤去梯子,然后跟刘琦说了一句话: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

这就是暗示自己是在外的重耳,是天下的霸主。而撤掉梯子,是怕别人知道。

在上面,诸葛亮进一步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然后给出了指示,把荆州让给刘备,其实就是让给他自己,这样,刘琦才心甘情愿放弃荆州,而去做了一个太守。

证据八:刘备称帝之时,众人劝进,刘备不敢称帝,而是把眼睛看向了诸葛亮,诸葛亮表态后,他才敢称帝。

其实,刘备称帝,也只是一个代言人而已。 ……

这么多证据堆积在一起,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就是汉献帝,那汉献帝是怎么变成诸葛亮的呢?

答主殷守甫解释,秘密就在衣带诏事件中,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他的目标并不是刺杀曹操,而是逃出许都,脱离曹操的控制。

因为杀曹操,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汉献帝落到袁绍的手上,而以袁绍的品性,可能直接就篡位。所以留着曹操,才符合汉献帝的利益,但汉献帝又需要脱离曹操的掌控,寻找一个真正忠诚的人,可以帮助他重振汉室。

这时候,刘备来到了许都,汉献帝经过多方考察,终于决定依靠刘备。但刘备实力太弱了,汉献帝给出指示,让他先行出逃,去投奔荆州的刘表,在那里等他。

而汉献帝最终也逃出了许都,那汉献帝逃出许都之后,谁又坐在许都的宫殿里当曹操的傀儡呢?

应该就是真的诸葛亮。

十八岁那年,诸葛亮到许都,其实是为了刺杀曹操,失败后被关进大牢,且身受重伤,面容皆毁,这给汉献帝提供了机会,汉献帝让神医华佗替诸葛亮换脸,变成了自己的模样,然后让诸葛亮呆在了宫里代替自己,他本人则换成太监的衣服,狸猫换天子,逃出了许都。

他呼吸着自由而新鲜的空气,一路南下,走向南阳。

那曹操呢?他就没发现自己的天子已经换了人?

估计曹操很快就发现了这一切,但他需要一个天子傀儡,只有将计就计,让诸葛亮成为第二个汉献帝在许都活下去。

而为了躲避追捕以及诸雄争夺他这个天子,来到南阳的汉献帝没有公布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刘备军师的身份下山,开始从事恢复汉室的活动。

这就是诸葛亮跟汉献帝的秘密。


脑洞历史观


刚提的问题,没想到会被喷。好吧我来回答一下。

诸葛亮,生于181年,卒于234年。

汉献帝,生于181年,卒于234年。

汉献帝自逃出许昌后,曹操就立了一个假皇帝,这一点曹操和曹操势力集团的几个核心人物肯定是知道的。而诸葛亮在汉献帝前十七年一直都默默无闻,突然就自称卧龙。在古代龙是指天子。而诸葛亮一生为了匡扶汉室,鞠躬尽瘁。如果不是刘氏嫡系怎会如此尽心尽力?如果诸葛亮不是汉献帝怎么敢如此僭越?





徐庶肯定也知道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把诸葛亮力建给刘备,而徐庶的母亲又是汉献帝身边的人。当时的天下没有人会被汉献帝利用。而在剿灭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还是刘氏后人的刘备恰恰是他中意的对象。当时诸葛亮家是南阳大族。为何要躬耕于乡野?背后肯定有支持诸葛亮(汉献帝)的势力。而刘备应该也知晓了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沐浴更衣去求见诸葛亮,在古代只有朝见天子才要沐浴更衣,刘备为何屈此大礼?



诸葛亮的隆中对,道尽天下大势。把各方势力底线等等分析的头头是道,天下豪杰诸葛亮了如指掌。当时也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的网络诸葛亮在南阳乡野为何获取的那么准确?也就是帝王每天阅览各地乘上来的奏折和各地的战乱才能这么了如指掌吧!


黄承彦也是应该知道诸葛亮的真实身份的,当年他心里有些小九九。把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塞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看中了黄月英的才华。我个人认为黄月英的才华肯定不在诸葛亮之下,应该不分仲伯。正史《三国志》里就成记载黄月英成造出来木狗,木驴。而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应该是在黄月英的辅助下完成的。或者说就是黄月英造出来的。但说到底在当时的情况下黄月英一介平民女流之辈独自想有建树简直天方夜谭,诸葛亮和黄月英彼此需要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或者是黄月英真的爱这个诸葛亮,起码身份上就不能拒绝,但要说诸葛亮能看上黄月英,也就是看上她都能力吧,要说看上她都容貌我是万万不相信的。


后来刘备给养子起名刘封,长子刘禅。就是封禅的意思。禅,禅让也!或许隆中对时刘备和诸葛亮早就达成协议了。将来皇位还要还于诸葛亮。

后来诸葛亮六荡祁山,誓死北伐中原。要不是刘氏子孙,皇家正统怎么会这么尽心尽力,难道就为了刘备带给他的感动?刘备的为人诸葛亮会看不清?

而当时张飞和关羽作为蜀汉元老,又是刘备的手足,势力团体太大。后来诸葛亮故意刺激关羽,从中作梗,铲除了关羽又挑拨了江都和曹氏集团。简直一举两得。后来张飞被手下杀害,文章说是张飞平时对手下太过严厉。这些理由实在是不能让人信服!


再说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一首曲子就能退敌。要说司马懿信心满满的前来,本来就是攻城,你大开城门我正好进去打,还能减少伤亡能害怕这小小城埋伏的士兵。空城计本来就十分不能让人理解,只能说明司马懿认出了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当时汉献帝弹的应该是一首宫中的曲子。而司马氏在诸葛亮去世后才一统天下。诸葛亮死后,便没有什么顾及了,所以曹魏手里的汉献帝死的这个时间也太巧了。

诸葛亮出使东吴时对自己的亲哥哥避而不见。怕什么?怕别人说闲话?诸葛瑾都不怕,如果这是原本的诸葛亮,那么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和功绩诸葛亮会怕?别人会质疑?况且那是自己的亲生哥哥。只能说明汉献帝以诸葛亮的身份出山后怕别人知道,现在也不是时候,而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怎么能不认识这个是不是自己的亲弟弟?这是诸葛亮所担忧的。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虽然有试探诸葛亮的嫌疑但更多的方面认为自己的后代不行了,刘禅能不能成大事刘备心里也清楚。不如兑现当年的诺言还位与诸葛亮,起码也是自己的族系。刘禅这个名字就有这点意思。

综上所述 朝堂上的汉献帝是谁,不能确定,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但自卧龙出后本来还有作为的汉献帝就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傀儡,完全没有存在感。

但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刘协的可能性极大!

以上观点主要基于小说《三国演义》,部分基于正史《三国志》。纯属脑回路大开,互相讨论,博君一笑,权当娱乐罢了,希望部分历史爱好者不要过于死板,希望一些朋友看不惯就讨论一下,没有必要破口大骂,给您作揖了!谢谢您了各位!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济州府一户侯


对不起,瞒了大家这么久,最后还是暴露了。是的,我既是诸葛亮也是汉献帝,没看我俩同年生同年死吗?那是因为我俩就是一个人。

什么?你让我提供证据?那我就给你看看。

1.史料记载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汉献帝也是生于181年,死于234年。你要非说是巧合,那我们往下看。

2.诸葛亮隐居隆中,号卧龙,龙可是我们皇家御用之物,他一个小老板姓怎么敢用?所以只能我用。



3.刘皇叔三顾茅庐只是做给别人看的,那是我们演的一场戏,为的是瞒过曹操的耳目,要不他怎么会对我恭敬有加呢?



4.大家都知道是我骂死了王朗,其实不是。那老头风雨几十载,怎么可能被区区语言给气死,他是看到我,知道了我的身份,给吓死的。他不知道许昌那个只是个冒牌货。



5.我坚持北伐是为了汉室江山,不是为了刘备,我不能让祖宗基业毁在我的手上。

6.刘皇叔白帝城托孤时,本想让我继任,但我的目标不是蜀汉的皇帝,而是大汉的天子,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

7.七星续命本是我汉室秘法,外人怎么可能得知,可惜天不随我愿。

所以,诸葛亮就是我,汉献帝也是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本文纯属娱乐,不具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大家一笑了之即可。


历史伶俜者


这个问题大条了,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我小时候是听着三国演义长大的,当时得诸葛亮佩服得不得了,从没想过诸葛亮是别人的化身,而今年近50,越来越感觉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刘协的化身,第一,老百姓接触不到那么些文化书籍,政治经济情报,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哪有那么多闲时间去搞伟大的发明创造,又那么大的志向,这在现代社会,无异于谋反的化身,想一个古代老百姓,如果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搞那么多咸片,纯粹扯淡,只有那些生存无忧的人,才有可能去搞远大的抱负理想,何况那个时代谋反,无异于死罪,如果不是自身做过天下,知道咋回事,有几个怕死的


君发刘军


不求同年生,但的确是同年生,汉献帝与诸葛亮都是生于公元181年。


但求同年死,也的确是同年死,汉献帝与诸葛亮都是死于公元234年。

两个人年龄这方面的巧合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看完三国那段历史和演义,我们还会发现,两个人的性格方面的走向截然相反。

汉献帝小时候“聪睿异常”,当他还是渤海王和陈留王的时候,就显得比正牌小皇帝——他哥哥汉少帝刘辩要机灵的多,连董卓都深为折服,不得不改立他为新皇帝。想想看,那得是多么强大的气场,要知道,咱们老说董卓专权,然而专权的强人怎么会放弃一个懦弱的小皇帝而改立一个聪明的小皇帝?这样将不易于实现他本人专权的目的不是吗?

如果不是董卓本人性格方面有BUG,那只能说明刘协这小子聪明地实在是有些过分。

年轻时的诸葛亮呢?生逢乱世,泯然众人,做不到甘罗那样十二岁拜相不怪你,至少也要像方仲永那样在街坊四邻中有些影响力好吗?对不起,这些统统都没有,一点存在感也不存在。

成年之后的二人的性格再度掉了个个儿,诸葛亮先是被称为“卧龙”,继而被刘备“三国茅庐”发掘出来,从此闻达于天下,折腾曹魏几十年,死了还能吓司马懿一跟头。

而汉献帝则走向了对立面,小时候的气场全部流失,通过衣带诏坑死了一批又一批的队友和亲戚,老婆就在眼前被抓走也只知道哭,等到要禅让帝位时高兴坏了,终于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跟仇家的女儿COSPLAY医生护士的游戏人生去了。

为什么?

有后世学界大拿和不务正业的音乐人都跳出来质证:他俩换人了!

没错,公元二三世纪交界之时,这俩人不到二十岁那年,不定在哪一天,俩人一见面,发现彼此相貌接近,对自己的身份都有主动改变的想法,那不如咱俩.......于是就换了。

证据?

太多了!

一、本人

诸葛亮自称卧龙,敢问龙是何物?谁没事拿龙来给自己起外号?

刘备死后多年,诸葛亮啥事不干,专心北伐,那时候的南北各方本来相安无事,人们都苦盼休养生息,没有人愿意打仗。除了一心光复汉室的偏执,诸葛亮还有什么其他理由?

二、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前,还要焚香沐浴,又不是面基,洗什么澡?见皇帝的仪式感当然要隆重一些。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明言,阿斗这小子,你看着能用就用,不能利用,你就干脆自立为帝吧,言外之意,本来这汉室江山也是你的。

三、司马懿

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唱“空城计”的现场,司马懿打眼一看,不对啊,诸葛亮长得怎么跟汉献帝这么像?诸葛亮瞪他一眼,弹出来一曲汉代皇室宫廷音乐,司马懿一听这曲子,却是祭祀仪式上演奏的《休成》之歌,“休成”,“休成”,这是要提醒我“休要攻城”么?再看诸葛亮的眼神中,似乎含有深意,那,那还是先退兵吧!

司马懿另外一次收到诸葛亮的暗示,是在五丈原签收的那一件女式服装,至此,司马懿也就全明白了,这是在暗示诸葛亮登基之后,要给司马家一个皇后的名分,愿意与司马家族共享天下啊。这时候的司马懿,有心选择合作,与蜀军一战,成全诸葛亮,没想到关键时刻魏明帝派辛毗持符节前来支持司马懿前期坚守不战的策略,导致诸葛亮的激将法功败垂成。

四、马超

统领西凉兵的马氏家族何等骁勇又桀骜不驯?又岂是刘备所能驯服得了的人物?为什么却被诸葛亮轻而易举的收入帐中?如果不是诸葛亮把自己的真实身份透露给马超,只能说明马超的人设有问题。

五、曹操

当辨认出了假汉献帝之后,曹操一度十分恼火,想揭穿这小子的画皮,后来转念一想,挟天子挟了这么多年,这样自曝家丑未免太丢面子,另外又失去了正统的口实,只好悻悻作罢,但他还是发出了这样的哀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小子,你就这样跑到南方,你觉得你选择的道路走得通吗?那棵大树你抱得住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小子,过不好,还是回到我这边吧,我这边始终对你敞开着胸怀呢。

六、王朗

王朗靠骂人起家,本来就是准备骂人去的,有没有那么容易反被诸葛亮骂死?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认出了汉献帝,而人家才是正统的汉家皇帝,而他王朗与之相比,倒真成了篡位者的帮凶,于是真正被羞愧至死。

七、邓艾

邓艾是只讲军事不讲政治的典型,从他敢于杀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事上来看,纯属无知者无畏,后来也因为杀死大汉皇帝继承人而遭到了报应,自己也被诬陷后杀害。

八、唐国强

三国演义电视剧为什么谁都不找,却是找来专门演上下五千年的皇帝见长的唐国强来演诸葛亮?很显然,剧组也默认诸葛亮和汉献帝这档子事,认为只有唐国强才能演出帝王那种王者风范。

是时候来再拍一部反映这个娱乐题材的大电影了,个人认为开心麻花团队比较适合,反正他们也习惯了肉体互换的套路,拍起来一定轻车熟路,让我们安静地坐等这部大电影票房扑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