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芯愉


皇位的继承向来是遵循父死子继的传统,但是也有父亲还在时,儿子就已经当上皇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儿子一般都会尊父亲为“太上皇”,对其依旧行父子之礼。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太上皇,比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英宗朱祁镇、清高宗弘历,这些皇帝都曾当过太上皇。这其中出清高宗弘历以外,其他大多数皇帝都不是自愿去当太上皇的,实在是被逼无奈。

例如唐高祖李渊就是在宣武门政变后,被迫让位给了次子李世民。而宋徽宗则是无力应对金兵南下,于是甩锅给了太子赵桓。至于明英宗朱祁镇,由于他曾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俘虏,导致明朝大臣只得令立新君,从而要尊他为太上皇。反正历史上的大多数太上皇都是在无奈之中选择禅位的,极少有自愿让贤的。

对于是历史第一位太上皇,很多人都认为是汉高祖的父亲刘煓。但其实,历史上首位太上皇并不是刘煓,而是秦始皇的老爹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秦始皇嬴政的亲爹,但是嬴政的皇位并不是老爹禅位而来的,嬴政的上位走的是正常程序,他是在老爹驾崩后才登基的,之后他给父亲上谥号“庄襄王”。

后来嬴政在统一天下,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号。

嬴政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他可不愿在自己百年后让大臣们去评议自己,所以他废除了谥号和庙号,自称“始皇帝”,至于后世子孙则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

不过由于废除了谥号和庙号,秦始皇对于自己亲爹的尊号就比较头疼了。因为废除庙号,他不能称呼自己的老爹为“某某祖”,于是秦始皇便给自己的亲爹上尊号为“太上皇”,而秦庄襄王便成为历史上首位太上皇,只不过当时这个太上皇的含义跟今天有所不同。(霸气的嬴政)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登基称帝,随后他封吕雉为皇后,封刘盈为皇太子。但是对于自己的老爹刘煓,刘邦还没有想出一个理想的称谓。

自古君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国家最高的元首,谁见到的皇帝都要行礼。而当时的刘煓并没有什么名分,按理说见到刘邦时是必须行礼的,但刘煓毕竟是刘邦的亲爹啊,爸爸给儿子磕头实在不符合中国人的伦理观。

而且“孝顺”可是汉朝的绝对政治正确,所有汉朝皇帝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一个“孝”字,例如汉武帝的全称就是“汉孝武皇帝”,另外还有“汉孝景皇帝”、“汉孝文皇帝”、“汉孝宣皇帝”,如此奉行孝道的王朝,怎么能让亲爹跪倒在自己面前呢?所以刘邦在称帝之后仍旧对老爹行父子之礼,每五日前去探望老爹一次。

对于刘邦的问安,刘煓起初也是照常接受,但此时他的管家提醒道:天无二日,您虽然贵为皇帝生父,但在大义上却是皇帝的臣子,您不能让皇帝拜倒在您的面前,这样有损皇帝的威严。

刘煓觉得管家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于是当刘邦再来看拜见他时,刘煓便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见之大惊,赶紧询问老爹为何如此?在得知详情之后,刘邦决定给老爹一个名分。

(霸气的刘邦)

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刘邦认为秦始皇给自己老爹上的尊号不错,于是就尊奉刘煓为太上皇,继续以儿子的身份侍奉刘煓。至此,汉初“双龙在天”的情况才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霸气的陈道明)


千佛山车神


题主误会刘邦了,刘邦如此聪明,怎么会让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呢。刘邦称帝后,对于妻子和儿子以及众大臣都有册封,只是册封的时间有差异。对于自己的长辈和亲族也考虑到了,但是唯独其父刘煓比较难以处理,那么后来刘邦是怎么巧妙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刘煓有四个儿子,刘邦则排行老三,其两个哥哥是刘伯和刘仲,三人拍辈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至于刘邦为什么不叫刘叔,现在很难搞清楚了。刘邦还有一个异母弟,名叫刘交,相比来说文化水平高点。

四子当中,刘伯早死,剩余的三个儿子中刘煓最喜欢刘仲,因为刘仲老实,操持农家活样样拿手。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喜欢闲逛、好酒色,经常惹下许多麻烦。于是刘煓经常骂刘邦,说刘邦是个败家子,不如刘仲会持家。那么刘邦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呢?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西汉。当时刘邦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又追封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为昭录夫人,唯独他的父亲刘煓没有封号。这件事情也被后世之人大为非议,认为刘邦不尊敬自己的父亲。那么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按照常理,皇位由父传子。但是刘邦的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现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如果立自己的父亲为皇帝,那么朝廷就会出现两个皇帝,这样就乱套了。所以刘邦也是为了避免尴尬,选择了将这件事情暂时搁置。虽然暂时搁置,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有的。

汉朝初建,各种典礼制度尚未制定,所以大家遵照的都是一些旧礼。刘邦按照旧礼,每五天去向父亲刘煓问一次好,请一次安。刘邦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是刘煓的管家坐不住了。

那个管家对刘煓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现如今刘邦虽然为您的儿子,但是人家还是皇帝。你虽然是父亲,但是确是臣下。你让皇帝给臣下行礼,这样的话礼节就乱套了。刘煓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在刘邦再次前来请安时,刘煓抱着扫帚,立在门口迎接。刘邦大吃一惊,连问是怎么回事?

刘煓回答说:你是皇帝,不要因为我而乱了朝廷礼仪。刘邦这才明白,原来背后有高人支招。不过这样也好,省的自己尴尬。不过如此这般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刘邦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册封他爹。

刘邦酝酿了半天,然后下了一道诏书,上面写着:人间亲情,莫过于父子之情。所有才有皇位由父传子,子得皇位后尊父的传统。以前天下大乱,我披坚执锐,纵横驰骋数年平定天下,这都是父亲当初教我做的。如今我贵为皇帝,而父亲却没有封号,这样不好,以后尊称我父太公为太上皇。

从此以后,汉朝的朝廷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太上皇刘煓。刘邦为了避免两人经常碰面的尴尬,为父亲新修了一个城,新丰。然后将原来沛县的左邻右舍都迁进城去,陪太上皇解闷。又将御花园开辟出来一大块儿,作为父亲的菜园,父亲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因此,刘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在太公没有被册封之前,刘邦行的是父子之礼,对太公极其尊敬。在封刘煓为太上皇后,两人地位平等,仍执父子礼。这样,非常完美的解决了臣下要给皇帝叩头的礼仪。后世也以此为范本,凡是有在世的太上皇,在任皇帝都要执子礼前去问安。


每日趣评


刘邦的爹人称刘太公。作为中国第三个皇帝的亲爹,刘太公是挺尴尬的。

第一个尴尬,儿子是皇帝,刘太公却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称刘媪,前面和太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刘媪在河边淘米,一阵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有人就看见一条龙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这些屁话都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阿谀拍马的人胡说的,刘邦为了显摆也承认了。可这样一来,太公就尴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儿子,可儿子却说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葱?更有甚者,左邻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里都说太公头顶绿油油的,太公还没地儿说理去。


第二个尴尬,太公对刘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本分分过日子。四个儿子,老大刘伯、老二刘仲除了种地,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太公带着老大、老二勤劳耕种,算是迈入了富农的行列,就省吃俭用的供老三刘季、老四刘交读书,满指望两个小的能出人头地,广大老刘家的门楣。

刘交也是老实孩子,读书读的真好,有学问。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可就不行了,简直就是个祸害。读书没见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处乱逛,还曾经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汴梁城,想要当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是什么人,那是天上的人,那里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刘邦瞎折腾,没看到他有什么出息。钱糟蹋了不少,还净惹祸,官府动不动就来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娘老子都吃挂落吃牢饭。

太公气的对刘邦说:“你看看你二哥,老老实实种地,苦哈哈的挣下一份家业。你呢?二流子,穷的媳妇儿都说不上。”

刘太公是真的对这个游手好闲的刘季恨坏了。


第三个尴尬,刘邦的事业刘太公没少“出力”。

刘太公身体真好,儿子刘邦中年才开始创业,当爹的居然一直熬到儿子当上皇帝。刘邦创业也是一波三折,太公跟着也没少活受罪。

秦末还没有大乱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在芒砀山落草了。他倒是自由快活了,可苦了家里人。官府抓不住刘邦,就把他老婆孩子等抓起来,刘太公没少破费。

后来楚汉相争,项羽抓不住刘邦,就把刘太公、刘邦的老婆吕雉等都抓起来,威胁要活煮了刘太公,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刘邦这个兔崽子居然对项羽说:“咱俩当初拜把子,既然是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烹你爹,别忘了给我碗肉汤喝。”太公当时差点没吓死。我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你们这些天下英雄在我身上较什么劲那?


最后一个尴尬,就是当上“太上皇”了。

刘邦当上了皇帝,刘太公也从项羽那里出来了,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按理说可以过过清静日子了。

刘太公要求也不高,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小三儿当了皇帝,也有个样子了,每隔几天就来给爹磕个头,看望看望。太公过的也算舒心。

于是太公的管家就来说话了:“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却是人主,您老虽然是爹,却是个布衣老百姓。哪有人主给老百姓磕头的道理啊?”

太公听了就上了小心思,问管家该怎么办。管家说这么办这么办。

过了几天,刘邦又来看望爹了。刘邦的车还没停稳呢,就看到刘太公一身短打,抱着个扫把在门口迎接他。刘邦赶忙下车,过来要搀扶太公。太公抱着扫把,刘邦进一步,他退两步。刘邦心说,我爹今天是要跟我跳广场舞呢?问怎么回事?

太公说了:“人主怎么能给我这个平民客气呢?”

刘邦明白了,爹是给我要待遇呢!这好办。首任皇帝嬴政追封他爹叫太上皇,我爹活着就见到我这么有出息,我也封我爹当太上皇。

于是,刘太公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上皇,可不是太上皇帝。刘太公也只是解决了个待遇问题,实际权力可一点没有。

有一次刘邦大摆宴席,和群臣吃酒,太上皇也出席了。刘邦喝高了,对爹说:“以前你说我不如二哥会挣钱养家,你看看,我现在这份家业跟二哥比怎么样?”

老头儿老脸一红,刘邦大笑,群臣也大笑。群臣很多都是刘邦的乡亲发小,是太公的晚辈,太公看着他们光屁股长起来的。当着这么多人,刘邦让太公有点下不来台,尴尬了。


故纸汇



项羽和刘邦打仗的时候,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作为要挟。刘邦深知项羽的个性,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随后喊话告诉项羽,你我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若把他杀了喝汤,别忘了分我一碗。

项羽虽然生气,但是还是听从了别人的劝说放了刘邦的父亲和他的妻子。深受惊恐的祝老太公,想不到儿子会弃自己于不顾,遭受绑架坐牢威胁种种惊恐,还好各种磨难在刘邦称帝后,总算苦尽甜来。


其实刘邦是个孝子,当初没有这一道言论,恐怕会受制约与项羽,大事难成。如今当了皇帝当然要遵从孝道,经常看望问安父亲。

有一次,老太公的一个侍从,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服务员,比较懂礼节的服务员。告诉老太公,虽然他是刘邦的父亲,但是毕竟儿子是开国皇帝,哪有皇帝向别人行礼的道理?


老太公想想虽然是自己儿子,但是已经不是一般人了,自己不过人臣,但是真的要向儿子行礼,也觉得不妥。于是刘邦来的时候就静静的在门口恭候。

刘邦来的时候不明白老父亲在此恭候自己为啥?听了一番解释后才明白父亲此时地位尴尬,随后封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一来,向父亲行礼就没有人说闲话。

老太公成了健在的太上皇,有生之年安享富贵。


恋恋荷颜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一带)人。在家中排行老三,原名叫刘季,也就是刘老三。古代排行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中仲”老三称为“季”。后来起兵造反当了汉王之后觉得不好听,把名字改为刘邦。

该他当皇帝,跑也跑不掉,人家出身也不错。想当年,刘邦的母亲嫁给刘老太公后,整日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有一天,刘母去河里洗衣服,洗着洗着,腰酸背疼,就在岸边休息了一会儿,谁知竟然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有一条龙趴在身上。不久便怀孕剩下了刘邦。

刘邦不愿意种地,刘老爷子就花钱给刘邦能了个亭长当当,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刘邦游手好闲,但是口才好,为人仗义,与在县里当功曹的萧何是好友。单县的吕老太公与沛县的县令是好朋友,为了躲避仇家来到了沛县。正巧过六十大寿,沛县豪杰都来贺寿,当然刘邦也来了。来了就要送贺礼,只有刘邦,两手空空就去了。进门就喊“一万金!”刘老太公后大惊,迎到门口,看到刘邦相貌不凡,便请他入上座。酒席完毕,还打算把女儿吕雉嫁给他。你看人家,免费吃了顿饭还把老婆娶回来了,这就是命啊!

那刘邦是如何走上造反之路的呢?完全是因为工作做得不到位,交不了差,怕被砍头。有一次,刘邦上司要刘邦押送一批农民工到骊山去做苦工,这伙人知道去了骊山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所以个个都憋着劲从半道上溜走。刘邦带着人走了不几天,发现人是越带越少了,肯定没法交差。就对手下的民工们说:“你们去骊山做工,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与其看你们这么惨,不如把你们放了,自己找活路去吧。”

刘邦话音刚落,就有十几个农民愿意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就带着这十几个人躲到了芒砀山,过了几天,竟然从山里聚集了一百多个人,这就是刘邦打天下的最初班底。


在后来的岁月中,刘邦在萧何、张良、韩信、卢绾、樊哙的鼎力帮助下,又联合了英布、彭越等异姓王,最终打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

刘邦称帝后,萧何根据秦朝制度,制订了严格的君臣礼仪,所有人见到刘邦后都要下跪,这让刘邦很有满足感,也很受用。但是问题来了,刘老太公后见到刘邦后怎么办,应该谁跪谁?刘邦想了一个好办法,封刘老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即避免了尴尬,又彰显了孝道,一举两得。


品读春秋001


  说起来这位刘太公,算得上是历史上排的上名的幸运儿了。他自己没什么成就,一生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好吧,说白了就是农民。但是他的儿子刘季,也就是刘邦,起身泗水亭长,提三尺之剑在秦末乱世之中,剪除群雄,最终创下了辉煌无比的大汉王朝,刘邦也从一介草民,直接跃升为九五皇帝之尊。这就不得了了,刘邦是皇帝,但是他刘太公,是皇帝的老爹,别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他跟前,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爹”呢。

  刘邦当皇帝后接父亲来,刘太公很兴奋。却被人提醒,您老见了皇帝也得行大礼。

  其实也对啊。刘邦的皇位是自己夺来的,与刘太公毫无关系,以君臣礼仪方面说,刘太公确实需要先以臣民身份对皇帝刘邦磕头,然后刘邦才能以家礼向父亲行礼。

  所以,儒生以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旧例请刘邦尊父亲为太上皇。这个父子间的君臣礼仪问题才得到解决。

  因此在这事之后,应该还是刘邦拜太公,而不是太公拜刘邦。所以在此之后,刘太公也没对刘邦行跪拜之礼。

  不过,虽然刘邦没采纳家令的意见,但却认为他说的话有道理。因此赏赐给他五百金。


用户2081344510314


刘邦不同于其他的皇帝,是开国皇帝,而也不同于其他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有父亲的开国皇帝,按父子之礼,刘邦作为儿子应该给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行跪拜之礼,而按君臣之礼,刘太公为一介平民又要向贵为天子的刘邦行跪拜礼,爹给儿子下跪,实在是有些尴尬,但是架不住刘邦有妙招了,为了解决这个尴尬,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太上皇。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由于刘邦的父亲地位很低,历史上很少有记载,只知道其是刘邦的父亲,大家都叫他刘太公,在刘邦年轻的时候总因为刘邦不务正业而教训刘邦。而刘太公被广为流传的一件事就是项羽为威胁刘邦,想要当着刘邦的面将其煮了,而刘邦却说“分我一杯羹”的典故。


“东广武城有高坛,即项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项羽堆,亦呼为太公亭。”颜师古云:“俎者,所以荐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的时候,项羽因为粮道被彭越所截,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想到了一直被自己关押起来的刘邦的父亲,想要用其来威胁刘邦,将刘太公绑在祭祀畜牧的架子上,对刘邦说:“刘邦,你要不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将你爹煮了,吃了”,而刘邦却说:“好啊,咱俩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煮我爹就是煮你爹,要是煮了,记着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最终也没有将其煮了,这件事是对刘太公记载最详细的一件事。


刘邦是如何避免父亲向自己行跪拜礼的尴尬的

刘邦做上了皇帝后,光宗耀祖,而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各种亲戚自然要各种封赏。而其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那就是刘邦的时候父亲刘太公。按理说,自己贵为天子,所有人都要向自己行跪拜礼,但是刘太公是自己的爹,爹给儿子下跪,怎么想都有些尴尬。

而刘太公做的也是很好,为了表示对自己的尊重,见到自己就要先行君臣之礼,对自己进行跪拜。日子久了,刘邦还是感到十分尴尬,为了解决这个尴尬,张良给了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封其爹为太上皇,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刘邦一想这个主意好,于是便封其父亲为太上皇,因此刘太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用给自己行跪拜礼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要知道刘邦以前是没有太上皇的,在当时属于是新名词,并不像现在这样以为很正常,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行为。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出身,并且一手缔造了这么强大的一个大汉王朝,确实很是厉害,也很值得人们的尊敬。刘邦是一个高瞻远瞩有大智慧的人,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都有其独特的手段,要不然也不能从一介平民做到尊贵无比的皇帝位。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刘邦的老父亲,从来就没有向刘邦行过跪拜之礼,也就谈不上什么尴尬了。

说起来这位刘太公,算得上是历史上排的上名的幸运儿了。他自己没什么成就,一生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好吧,说白了就是农民。但是他的儿子刘季,也就是刘邦,起身泗水亭长,提三尺之剑在秦末乱世之中,剪除群雄,最终创下了辉煌无比的大汉王朝,刘邦也从一介草民,直接跃升为九五皇帝之尊。这就不得了了,刘邦是皇帝,但是他刘太公,是皇帝的老爹,别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他跟前,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爹”呢。

所以,一开始不是刘太公去拜见刘邦,而是刘邦去拜见刘太公。毕竟父子的关系摆在那,老太公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刘邦这就郁闷了:这人前每个人都跪拜我,称呼我为皇帝,但来到老太公这,自己得恭恭敬敬的不说,还时不时得下跪行礼,虽然说老太公是我老爹,给自己老爹行礼也是应该的,但是怎么感觉这么变扭呢?

老太公这时候正乐呵呵地享受着儿子带给他的荣华富贵,还没心思考虑其他的呢。这时候,他旁边的一个管家就和他说了:老爷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早晚恐怕地位不保啊。虽然说刘季是你的儿子,但是他现在成为了皇帝,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整个天下都是他皇帝的,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子。您老现在乐呵呵地看着皇帝来给你请安,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也是他的臣子呀,怎么有让皇帝给臣子下跪的情况呢?久而久之,皇帝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不满的,到那时估计你的苦日子就要到了。

老太公也是一点就通的人。于是,刘邦再去拜见的时候,他就系着干粗活的围裙,手里拿着扫帚,站在路边恭候着刘邦。刘邦见到这种情况是大吃一惊,慌忙来搀扶老太公,而老太公则推脱说不敢因为自己而废除了君臣之礼。好吧,老人家也算是有心了,刘邦回来之后,召集百官,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刘邦再去拜见时,因为算是小皇帝拜见老皇帝,也就不那么尴尬了。这也是刘太公为刘邦做的最低的姿态了。

所以,刘太公是没有跪拜过自己的儿子的,这一点应该点清。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首先说一下,刘邦称帝后,刘邦的父亲并没有给刘邦行跪拜之礼,而是用了“拥篲迎门”的礼节迎接刘邦。



拥篲迎门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风俗,篲是扫帚的意思。古代重要的宾客前来探访时,主人家会打扫干净屋子,然后拿着扫帚,在门外躬身相迎。以此表示屋内和院落已经打扫干净,可以迎接贵客来访。

刘邦的父亲名叫刘刘煓[tuān],史称刘太公。而刘太公一生摊上了刘邦这个儿子也不知是幸还不是不幸。

刘太公本是沛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有四个儿子,除了老三刘邦之外,各个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而且每个人都勤劳能干。反观刘邦,既不种地,也没有其他营生,整天游手好闲,还经常到哥哥嫂子家蹭饭吃。最要命的是刘邦偌大的岁数,连媳妇儿也没有讨上一个。



看到不成器的刘邦后,刘太公也非常着急,所以逮住机会就会数落数落刘邦。后来刘邦成为了汉王,和项羽展开争霸,当时秘密派人准备把刘太公和接到关中,结果被项羽发现,所以倒霉的刘太公成为了项羽的人质。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对峙中,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大的案板上。威胁刘邦说,如果不投降,就把你老子炖了。刘邦这时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我跟你是结拜兄弟,如果炖了我老子,就相当于是你老子,所以吃的时候记得给我一碗。”估计此时的刘太公内心是崩溃的,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一定后悔生了刘邦。不过幸好的是,项羽并没有真的动手。



刘邦战败项羽之后,高高兴兴的把刘太公接到了皇宫中,还对刘太公炫耀说:“以前您经常看不起我,现在我挣下的这份家业如何?”刘太公因此对刘邦大加赞赏。从此之后刘邦锦衣玉食的伺候着老爹,而且为了表示孝顺,隔三差五就会到刘太公的宫中请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这一年刘太公的管家对刘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虽然您是皇帝的生父,但您也是皇帝老子的臣子呀,所以您不能让皇帝对您行礼,您得向皇帝行礼。”



刘太公一看这管家,内心又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算了,谁叫这份家业不是自己挣下的呢,行礼就行礼吧。不过刘太公也不傻,选择了“拥篲迎门”的礼节,明确提示刘邦,你丫到底是我儿子,还是一身份尊贵的外人?

刘邦看到这种礼节就知道是抗议,于是赶紧扶着老爹进了屋,并且询问了缘由。于是刘邦册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也因此刘太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活着便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就做了太上皇的人。而那个出馊主意的管家,不知为何,刘邦竟然竟然赏赐了他五百金。



从此之后,刘太公便再也不用再给刘邦行礼,两个人也避免了尴尬。而在小说《西京杂记》中说,刘太公后来闷闷不乐,刘邦为了讨好父亲,在关中地区建造了一座和老家一模一样的城池,后来刘太公自然也搬出了皇宫。

看了刘太公的经历,真不知他的一生感觉如何,摊上刘邦这个儿子到底事幸运还是不幸?


我是越关


刘邦称帝之后,关于他和父亲之间的问题,还真有点奇妙。

通过刘邦称帝前后的一系列做法,我们可以看出他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你看刘邦在称帝之后,就把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母亲给封为了昭灵皇后,但是,刘邦活着的父亲,什么封号都没有。

在次期间刘邦还把自己的儿子刘盈封为了太子,妻子吕后封为了皇后,可是,就是这个老父亲什么名号都没有。

这说明刘邦对自己的老父亲,还是有意见的。

这也不能怪刘邦的父亲,毕竟早年的时候,刘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可能他的父亲刘太公,没有少训斥他。到了他成事当皇帝之后,就对父亲有了记恨。

刘邦称帝之前和项羽争霸天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父亲也不怎么样。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刘邦在广武和项羽对峙。

那时候刘邦的父亲太公在项羽的手里当人质,为了威胁刘邦投降。项羽命令手下架起了一口锅,声言要把太公给烹了。

刘邦看到之后,告诉项羽,我们两个拜过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杀了你的父亲别忘记给我分一杯羹。

后来还是项伯劝说项羽,项羽才没杀太公。

你看在刘邦眼里,太公这个老头根本什么都不是。

刘邦称帝之后,为了给天下做个孝道的表率,他就经常隔三差五地去老父亲太公那里。刘邦见到老父亲是要行跪拜之礼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刘邦那时候已经是皇帝了。所有的人见了刘邦都要跪,毕竟他是皇帝,只有向他行跪拜之礼,才能显示皇帝的伟大。

可是,有一天刘邦见到父亲之后,他的父亲太公却给他下跪了。

你要问刘邦这时候的是什么心情?

我觉得应该是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刘邦事后打听这件事,到底谁告诉太公,让他给自己下跪的。

经过打听刘邦得知,是太公的一个管家告诉他,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底下只有一个最为尊贵的人,那个人就是当今的皇帝刘邦。

虽然您是皇帝的爹,但是,为了显示皇帝尊贵的身份,他也是不能跪你的。反过来你还要跪他。

一开始太公还不愿意接受,但是,想了想这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树立威望,所以,也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当刘邦打听到这样的意见是出自一个管家之口的时候,他发现这个管家非同一般,所以不但提拔了他,还给了他很多赏赐。

这说明刘邦还是享受自己的老爹给自己下跪的,并没有不好意思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