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康熙素以“大帝”的形象载入史册,这会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如高山大海峻拔广阔。然而透过泛黄的历史来看,他是一个情感丰富且相当脆弱的人,尤其到了中晚年,眼泪几乎伴随到他的生命最后。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康熙晚年画像

对祖母孝庄怀念一生的感情

直到晚年康熙还在不断怀念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二十六年,祖母孝庄太后得了重病,康熙十分焦虑 。“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勤政的他为此传谕内阁,不是要紧的事情不要奏报。为了使孝庄太后能够好转,康熙甚至想通过赦免犯人的方式给孝庄祈福,随后又亲率诸王贝勒文武大臣徒步至天坛,祈祷上苍以减少自己的寿命为代价换取祖母生命延续。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孝庄太后画像

在康熙诵读祝文时,涕泪横流,几乎是一边哭,一边回忆祖母孝庄的恩情:“忆自弱龄,早失估侍,趋乘祖母膝下,三十余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同级之恩,毕生难报……”可以说正是孝庄太后的抚养和帮助下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大帝,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对养母孝惠章皇后

康熙四十九年,是康熙养母孝惠章皇太后的70大寿,为此康熙精心准备。已经57岁的康熙先是陪着皇太后看戏,在为太后说完祝寿词后,竟走到戏台,要为太后祝寿跳起满洲的“蟒式舞”。老太后慌忙站起劝阻,因为康熙这年已经57岁,更何况皇帝为她跳舞,是整个清朝皇帝从来没有的事情。康熙不阻止,最后跳完整个舞蹈才下台,这些都是表明康熙对待养育之恩的报答完全是超越身份的真挚行为。孝惠章皇后在临终时呼唤康熙,康熙跪在床头,捧着太后的手回答:“母后,臣在此”。太后闻言,张目而视,不能语,执帝手视之;丙戌,太后崩,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从规格和情感的悲痛上,不亚于孝庄之丧。《康熙传》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孝惠章皇后画像

孝惠章皇后病重期间,康熙帝不回寝宫日夜守护,守孝期间想起几十年的过往,这个自小便失去父爱、母爱的他,越想越难过,还未开始读祭文,已痛哭失声,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孝惠章皇后是康熙帝出生后三个月便有了这位嫡母,直到他去世前五年,才与嫡母诀别。康熙帝回忆说: “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的哀叹,表明了康熙帝虽然年近古稀,儿孙满堂,但仍然渴望被人关心、爱护。

对老师苏麻喇姑的真挚感情

康熙四十四年(1705)远在察哈尔巡视的康熙得知自己尊敬的德高望重的老师苏麻喇姑病重消息,非常焦急,命令京中用一切手段挽救苏麻喇姑生命,并派人送去草药,尽管全力救治,然而最终苏麻喇姑还是与九月七日去世,享年90岁。康熙得到消息后,悲痛异常,为了能见苏麻最后一面,他迅速传旨:“朕在十五日才能回到京城,所以一提必须保护好,再放七天,等朕到京后再进行发丧。”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苏麻喇姑画像

苏麻喇姑虽然一直是孝庄太后的侍女,仅比孝庄小三岁,在康熙眼里,是祖母辈分人物,加之几十年来,从小就教导他,培养他,康熙对她充满了尊敬之情。康熙小时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对其既敬又畏。《啸亭杂录》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最重要的助手,是直接在孝庄的总体原则部署下进行的,对此康熙也曾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康熙御制文》五岁开始,康熙就开始在苏麻喇姑的带领下读书“朕自五龄,即知读书”。正是基于这种真挚的感情让康熙对这位老师格外尊重,在送苏麻的最后一程时,康熙扶棺痛哭,在场人无不为皇帝的重情重义而感动。

对臣下异常重感情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异常燥热的一天, 74四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步履蹒跚,大汗淋漓地来到乾清宫和康熙告别。一生强势的康熙,晚年感情尤其脆弱,在儿子们的互相折磨下,动不动就落泪,对于这位被他成为“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舍。抛开李光地工作来讲,康熙在饱受巨大孤独时,放眼满朝,没有谁能让他在情感上如此依赖。看着李光地气息喘喘虚弱的年迈状况,这次康熙不再忍心挽留,终于批准他致仕回到故里,目送着相处时间最长的臣下,老皇帝忍不住再次流出了眼泪。四年前,70岁的李光地因为健康原因,就多次给康熙请示,要退隐林泉养老。如同挽留老友一般康熙动情地说:“看了你的奏折,我心里非常难受,这么多年,我身边像你这样的老臣就剩下一两个人,现在你又要离开我,我也老了,有些话实在不忍心说出来。”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李光地画像

得知李光地的病是毒疮,康熙专门给他安排医治,又不断送给他昂贵补品,甚至细心到派人多次叮嘱如何注意忌口,如何休息等等细微末节,这在康熙一朝算是非常罕见的礼遇,在康熙的百般照顾下,李光地勉强留了下来。因为巨大的孤独对老臣格外眷恋,然而这个晚年的阶段,却往往上演生离死别。康熙甚至可怜巴巴的哀求一些老臣取消退休请求:“你们做大臣的老了可以退休养老,回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我这个当皇帝的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康熙在得知李光地病逝后,康熙老泪纵横对他评价他的一生:“李光地京筵最精妙,谨慎清勤,始终如一,且学问渊博,研究经典,凡是学问研究的最为通透,最了解他的人,没有人能超过我,而最了解我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者。”这种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的人,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可见康熙对其寄予了深厚真实的感情。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康熙影视形象

对儿子他内心崩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远征葛尔丹的归途中,过于感性的康熙心里竟然迫切想念皇太子胤礽,让他迅速前来,好让父子迅速相见。可是当胤礽来到的时候,康熙却非常失望,认为胤礽对自己的想念根本不走心,“略无忧戚之意”, “绝无忠爱君父之念”,随即让他先回北京。此后的十余年,康熙和这个儿子产生更多的隔膜甚至防备。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出巡塞外,胤礽一同同行,每当天黑的时候就围着皇帝的帐篷转,从缝隙监视动静。康熙对此感到异常惊愕他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于是在归途中,康熙着急诸王及副都统以上大臣,宣布废黜太子之位,并加监禁。宣诏完毕,康熙悲不自胜,以至于嚎啕大哭背过气去。

硬汉康熙:可能是整个清朝皇帝中感情最脆弱爱流眼泪的一位

胤礽画像

废黜皇太子胤礽对于老皇帝的精神打击太大了,由此也让他看清没有哪个儿子值得信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康熙的一世武功也未能逃脱这个人性宿命。自从听说废太子胤礽因被废黜,以至于精神错乱后,老皇帝十分后悔,“日日不能释然于怀”。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无日不流泪”。一天,他去南苑独自漫步,孤孤单单,冷冷清清,不禁回忆起昔日和儿子们在一起的那种简单的人伦之乐,这也直接导致了废太子第一次复位,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父爱如山对康熙来说体现的更加深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