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百团大战”何时结束

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百团大战”何时结束

编者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争取抗日胜利的希望所在。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现全面抗战的一个鲜活实例,了解其历史全貌和研究动态,我们更能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场规模浩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次战役的影响远远超过单纯的军事上的意义,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产生了相当影响。

一、百团大战之名的由来:原叫正太路破袭战,由于参加兵力有105个团,彭德怀就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遂叫开了

1940年夏秋季,德国打败英法联军,席卷北欧的挪威、西欧的荷兰、比利时、中欧的卢森堡等国,法国政府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德、意法西斯在欧洲暂时取得了胜利,大大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因此,日军一面发动攻占湖北宜昌等地的战役,大规模地轰炸重庆,封锁福建、浙江的沿海港口,并扬言要进攻西安、重庆和昆明;一面加紧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大力推行“囚笼政策”,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同时,日本还加紧对国民党进行诱降,企图通过谈判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暗中派出代表与日本代表接触,妥协投降的空气笼罩着国民党统治区。7月上旬,中共中央指出:中国抗战局面处于新的环境中,空前的困难时期与空前的投降危险快要到来了。

八路军总部根据国内外的形势,为了粉碎日军的进攻和克服国民党投降危险,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破击战役。22日,八路军总部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左权发布对正太路进行总破袭战的战役预备命令,上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有关部队。命令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一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更加动摇,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同时,“敌寇依据几条交通要道,不断向我内地扩大占领地区,增多据点,封锁与隔截我各个抗日根据地之联系,特别是对于晋东南以实现其‘囚笼政策’,这种形势日益严重”。因此,“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命令要求:“直接参加正太作战之总兵力应不少于廿二个团,计聂区(冀中在内)应派出十个团,一二九师派出八个团,一二○师派出四至六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对其他各铁道线配合作战之兵力,由各区自行规定之。”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破击正太铁路战役行动命令,下达晋察冀军区、第120师、第129师并报中共中央。

8月22日下午,八路军总部作战室科长王正柱向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汇报正太铁路和平汉、同蒲路等破袭战参战兵力、战斗进展情况。当汇报到参加兵力105个团(包括相当于团的支队)时,彭德怀说:下面还有多少个团不讲了,我看就叫百团大战好了。左权参谋长表示同意。在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陈克寒(曾任该社社长兼总编辑)也说:叫百团大战好,反映了这次作战气魄,我的报道也好写了。

从此,正太路破袭战改称为百团大战。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胜利展开百团大战”的通栏标题,刊登了八路军总部关于战役第一期的捷报。这是第一次公开使用“百团大战”的称谓。同日,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陆定一联名签发电报,嘉奖参战部队和继续扩张战果,其中指出:“此次‘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在华北战场上空前未有的自主积极的向敌寇进攻的大会战,对于全国抗战形势与华北整个战局均有伟大意义。‘百团大战’亦将成为中外战争史上最光辉的名词……”当时向重庆、西安、延安发电报,也都称这次作战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这个名称就响亮地叫开了。

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从8月20日开始,重点是摧毁正太铁路,进行交通总破袭战。

正太铁路,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全长240余公里。它横贯太行山脉,是日军控制华北的重要交通线之一。在这条铁路线,有天险娘子关,有井陉煤矿,铁路的两侧,是华北的大城市———太原与石家庄。日军依据这条铁路,向两侧延伸,钉下了一个个钉子,修筑了一条条汽车路,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劫掠与蹂躏中国人民,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所以,八路军选择这条铁路线作为破袭的一个重点。这一地区参战的有19个团另5个游击支队组成的左、中、右纵队。当日黄昏前,部队冒雨穿过山间小路,隐蔽运动到攻击出发阵地。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指挥破袭正太路东段的战斗。他回忆说:20日晚,正太路全线准时发起了攻击。我们计划攻击的重点是井陉煤矿和娘子关。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的情景,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整个正太路沿线和同浦路部分地段,都淹没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破袭的火网之中。

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发起交通破袭战后,正太、同蒲、平汉等铁路线转眼间陷于瘫痪。日军燃料基地井陉煤矿被杨成武指挥的中央纵队一举摧毁。这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完全出乎华北日军的意料之外。

攻占战略要地娘子关的战斗打得十分精彩。娘子关是晋察的咽喉要地,日军依据险峻的山岩,在旧有的国民党军防御工事上又加修了碉堡,还住着一部伪军。由于八路军严守消息,一直到战斗开始日军都没有发觉。战斗开始的当夜,晋察冀军区右纵队第5团担负主攻任务。他们潜入娘子关村,解决了村里的伪军,然后依托村庄,向据险顽抗的日军进行强攻。在陡峭的山坡上,战士们冒着密集的火力网,前仆后继,向娘子关上的敌堡仰攻,经过3小时的反复冲击,终于夺取了敌人的堡垒。八路军又乘胜破坏了娘子关东面的铁路桥,收割了大批电线。21日,八路军破坏了堡垒工事后,主动撤离娘子关。日军增援部队赶来,扑了个空。

晋察冀军区以另一路主力部队攻打了日军占领的井陉煤矿。这座煤矿是日本在华北开发的重要军事资源之一,日军为了保护这个经济命脉,在矿区周围十几处修筑碉堡。八路军攻入时,守卫该矿的日军向华北总司令部求援。但因日军无数据点遭八路军突袭,各处同时求援,而日军交通线到处被切断,日军司令部也无良策。援救的日军不得不由石家庄经获鹿徒步向井陉增援。八路军攻入该矿后,在工人们的奋勇助战下,经过一夜的鏖战,全歼了守卫该矿的日军,炸毁了新矿,破坏了旧矿,使这个矿被严重毁灭。至此,正太路东段破袭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攻打井陉战斗中,八路军救助了两个日本女孩。这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名叫美穗子,小的不满周岁,叫留美子。聂荣臻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派人将小姐妹接到军区司令部精心照料。后来,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把孩子和信送到石家庄日军兵营,要求他们保护和抚养。八路军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的第一个阶段比较顺利。当晋察冀军区部队突袭正太路东段时,八路军第129师主力部队也分路攻入正太路西段,攻克了阳泉至榆次间的许多敌军据点和车站。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集中10个步兵团、3个独立营、4个工兵连,分别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总预备队和平(定)和(顺)支队,负责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平汉铁路元氏至安阳段、同蒲铁路榆次至临汾段,白(圭)晋(城)公路平遥至壶关段以及邯(郸)长(治)公路。战斗打响后,日军联络中断,接济断绝,交通瘫痪,增援不至。八路军用奇袭、强攻等方法,迅速解决各据点内孤立之敌。在100公里的铁路线上,八路军主力在前面作战,消灭日军,拔除据点;民兵和群众冒着枪林弹雨,跟进在后面毁路、炸桥,将该段之许多桥梁、隧道、水塔、车站、据点等建筑物加以削平。

当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突然袭击正太路东、西段的日军之时,八路军第120师以主力向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公路线攻击,以一部兵力攻击同蒲路北段朔县至宁武铁路,并攻占了阳方口等车站。与此同时,八路军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各军分区部队,对平汉路、德石路、平绥路、北宁路、津浦路、白晋路以及本区的重要公路交通线展开了破击战。

日军遭到八路军沉重打击后,急忙从石家庄、榆次东北对进增援正太路,同时以一部兵力向八路军后方攻击。八路军各部于9月上旬撤离了正太路,于9月10日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作战。这一阶段22天的奋战,毁坏正太路三分之二,严重破坏井陉煤矿,两度攻占娘子关。歼敌伪6700多人,破坏铁路300余公里,公路750多公里,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的。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袭击交通线两侧的日、伪军,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第二阶段从9月下旬到10月6日。晋察冀军区发起涞灵战役,以主力破坏涞源、灵邱公路,并夺取涞源、灵邱两城。在历时18天的涞灵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65次,毙伤日伪军1024人,俘日军49人,伪军37人;攻占十多个据点,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同时八路军也伤亡1400余人。八路军第129师在群众的直接参战支援下,进行大小战斗共152次,毙伤日军2464人,俘虏日军38人、伪军100人,缴获山炮、迫击炮、野炮等十余门,步枪、短枪等枪数百支,还有许多弹药和军需物品。八路军伤亡人数也有2340余人。

百团大战第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展开反“扫荡”作战。

第三阶段从10月6日到12月5日。这期间,日军调集2万余人,加上大批伪军,先后对太行、晋察冀、太岳和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扫荡”。他们见人就杀,见屋即烧,见粮即抢,见妇女就奸,企图彻底消灭抗日力量,把根据地变为焦土。此后,八路军第129师、晋察冀军区、第120师各部队转入艰苦的反“扫荡”作战,直到12月5日,基本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使敌人消灭八路军主力和根据地党政军机关的企图以失败而告终。

据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战绩,自8月20日至12月5日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拔除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胜利之花是鲜血浇灌而成。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指战员伤亡1.7万多人,2万多人中毒。百团大战捷报传到全国,弥漫悲观空气的大后方为之一振,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谬论不攻自破。

三、百团大战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一种意见是1940年12月5日,一种意见是1941年1月25日。现在史学界大多还是采取第一种意见

百团大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辉煌的篇章。60多年过去了,有关这场战役的情况仍然为人们所关注。历史上对战役分为三阶段没有异议,对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起止时间也意见统一。有异议的是第三阶段的截止时间,也就是百团大战结束的时间。一种意见是1940年12月5日,一种意见是1941年1月25日。

持第一种意见的主要依据是1940年12月10日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发布《百团大战中组部总结战绩》(载《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12期),其中明确指出百团大战到12月5日止。同时,1940年12月21日朱德、彭德怀发给周(恩来)叶(剑英)转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的《百团大战战绩》,也明确讲:“百团大战自八月二十日起十二月五日止。大战继续三个半月。兹将百团大战的成绩总结汇报如下:……”换句话说,1940年12月5日,是直接策划和领导这场战役的机关和领导人宣布战役结束和截止的时期。

持第二种意见的主要根据是,虽然八路军总部宣布结束了百团大战,但晋察冀军区的反“扫荡”作战直到1941年1月4日才结束;晋西北第120师反“扫荡”作战从1940年12月14日开始,直到1941年1月24日结束。因此,百团大战结束的时间也应该参考这个时间。大的军事行动都有起止时间。八路军总部12月10日宣布百团大战于5日基本结束,这天正是第129师主力和山西青年决死队第1纵队等部进行的太行、太岳反“扫荡”的结束时间。但事实上,百团大战军事行动在晋察冀军区还在继续。除上述晋察冀军区的反“扫荡”和晋西北作战外,1940年12月4日至1941年1月14日的晋察冀军区的阜(平)王(快)战役属于百团大战战役范围。1941年1月24日至2月4日,八路军第129师等部还进行了辽武襄黎反“扫荡”战役。所以,关于百团大战结束时间的第二种意见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第一种意见说百团大战基本结束,反映了当时指挥者对战场的认识和把握。所以,现在史学界大多还是采取第一种意见。

四、百团大战的历史贡献及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日本华北方面军在作战记录和向陆军省的报告中写道:“……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间和巨款方能恢复”。

百团大战对粉碎日本威压诱逼中国政府迅速屈服的狂妄企图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夏季以来,日本为迫使中国妥协,运用了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一切手段,进占宜昌窥视陪都,持续地大规模地轰炸重庆,全力展开诱降的“桐工作”,封锁滇缅路,断绝国际交通等,一时间给中国抗战造成空前严重的危机。侵略者正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事变行将解决,中日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的成功。然而百团大战的枪炮声,打破了他们的黄粱美梦,日本近卫首相的“坚信板蒋(板垣、蒋介石)会谈必将确立调整两国邦交之基础”,变成了“处于紧急关头的蒋介石举棋不定”,“抱最大希望的桐工作,终于未获结果”。

百团大战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1941年初日军又将第17、第33师由华中调往华北,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所在。史学界对百团大战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抗日战争部分,该书认为:“长期在抗战前线的彭德怀等将领直接指挥的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它使全国人民看到,八路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不仅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能够给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这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它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遏制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著述还认为:百团大战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给英美及东南亚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百团大战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八路军在国际上的声誉大为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