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遼寧艦會拆掉12具重型反艦導彈發射器?

大國武器大觀


中國的航母發展並不想走蘇俄的路子,所以強大的重型反艦導彈對中國的航空母艦發展來說並沒有什麼用。而且P-700反艦導彈中國又買不到,拆不拆的最後都是空著沒用。還不如索廢棄掉摸索一下屬於我們的航母設計和發展思路。下圖為“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發射P-700反艦導彈。

蘇聯在航空母艦的發展上和別的國家不太一樣,他們喜歡在這些航空母艦佈置大量的進攻和自衛性武器,所以人們更喜歡稱他們為“載機巡洋艦”。蘇聯這種航母發展思路源於他的核戰略,蘇聯人海軍戰略很簡單:把我們的核彈頭送到美國,不讓美國的核彈頭進入我家。所以蘇聯海軍的核心其實是彈道導彈核潛艇而不是航空母艦,一切其他艦艇都是圍繞著彈道導彈核潛艇和反潛而來的。包括蘇聯發展的第一代航空母艦“莫斯科”級實際上就是一艘“反潛機母艦”,可攜帶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

而之後發展的“基輔”級更是喪心病狂,除了可以攜帶19架卡-25/27反潛直升機之外,還增加了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和“海量”的艦空導彈。“基輔”級表面是一艘航空母艦,但是他可以不依賴任何護航艦艇單獨承擔作戰任務,P-500可以遠程對美國航母造成威脅,保障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安全。

到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還是這種利用自身武器作戰的思想,只是他更高級一些,可以攜帶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所以艦艏仍然安裝了12具P-700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旨在具備遠距離利用自身導彈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目的。所以到了“庫茲涅佐夫”級仍然還是“載機巡洋艦”而已。

然而我們想要的並不是蘇聯這種與眾不同的思想,中國希望走美國的路子,將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作為艦隊的核心力量。而航空母艦自身只是作為艦載機的平臺,由艦載機攜帶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各類任務,這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航空母艦發展的主流,早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驗證了這種思路。所以其實從中國對航空母艦發展的自身想法來看,這12座P-700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就不可能保留下來。

而且P-700反艦導彈中國當時也搞不到,或者說搞到也會需要及其大的代價。P-700綽號“花崗岩”,是一種重型反艦導彈,戰鬥部裝藥達到750公斤,末端攻擊速度達到3倍音速,擁有500公里的最大射程,即便是萬噸級戰艦一旦被命中很大概率受到重創。P-700作為蘇俄的“殺手鐧”機密程度是相當高的,直到“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事故打撈時才露出他的真面容。所以即便中國有需要,俄方也不一定會把這種導彈賣給中國。即便買也是要把導彈、火控、雷達等配套設備都買過來才能使用,這中間俄方肯定會有很多條件也會化很多錢,算起來並不合算。

所以說,這12具反艦導彈無論如何都不會保留,這麼大的體積勢必會佔領不少空間,拆掉或廢棄也是對將來中國航母摸索的一個幫助。不然這些導彈總是會干擾未來航空母艦的設計思想。


雛菊西瓜Peterpan


“遼寧號”是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其前身是蘇聯時期設計、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確切的說是載機巡洋艦,因此,不僅具有搭載艦載機的功能,自身還具有很強的反艦、防空、反潛能力,在飛行甲板前部裝備有12具P-700“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但直到蘇聯解體“瓦良格號”都只完成了60%左右都建造量,雖然留有裝備“花崗岩”導彈的空間,但其實並沒有真正裝備過,因此,實際上“遼寧號”並沒有安裝過“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器,就談不上拆除了。


蘇聯建造了“遼寧號”的船體,但我們賦予了它靈活的“頭腦”和強健的“肌肉”!
蘇聯“基輔級”直升機航母,龐大的反艦導彈是那個時期的特有標誌

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體型碩大、威力驚人,其發射重量超過7噸,射程超過500公里,而且具有集群導引、攻擊功能,也就是執行攻擊時一枚高彈道的“花崗岩”導彈可以邊搜索邊指引其他處於低軌道飛行的導彈共同攻擊,是蘇聯時期用於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利器,在“基洛夫級”巡洋艦、“奧斯卡級”核潛艇上等大型艦艇上均裝備了該型導彈,享有“航母殺手”的雅號。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上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遼寧號”與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孿生兄弟”,但是“遼寧號”上的主要武器裝備均為我國自主生產,與“庫茲涅佐夫號”存在明顯差異,最大的區別就是“遼寧號”上不再裝備反艦導彈。至於原因“威吶”認為主要包括以下2點:
“庫茲涅佐夫號”(右)與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

1)強化“遼寧號”的航母屬性及功能:我國引進“瓦良格號”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消化吸收航母設計、建造技術,建立自己的航母能力。因此,充分發揮航母功能是改裝“瓦良格號”的基本出發點。而如果要保留反艦導彈、遠程防空導彈等,那肯定要設置與之相關的雷達、操控系統,佔用艦上空間及能源分配,對於艦載機的使用和指揮來說都會造成一定影響,而且在戰時也會對航母安全帶來額外風險,除俄羅斯外也沒有任何國家會在航母上裝備重型反艦導彈。


甲板整潔的“遼寧號”航母“遼寧號”與“山東號”航母

結構對比,“山東號”更進一步

2)國內並沒有與P700相近的反艦導彈:我國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雖然家族龐大、功能齊全,但是並沒有與P700類似的重型反艦導彈,而且由於設計年代久遠,雖然P700反艦能力強大,但是體型龐大、技術相對落後,已經逐漸不適應現代海上對抗的需求,也沒有必要去進口或者單獨研發一款與之類似的反艦導彈。因此,“瓦良格號”上預留的P700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的空間被改造為了其他功能艙室。
靜靜躺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甲板下的“花崗岩”導彈


“庫茲涅佐夫號”上還裝備有SS-N-9中遠程防空導彈

“遼寧號”航母的改造從2002年啟動,歷經10年時間於2012年正式加入海軍序列,經過6年多的磨合、訓練,已經具備初步作戰能力,而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也已建成並完成了4次海試、服役在即,第二艘國產航母在船臺穩步建造,這一興旺局面的形成都離不開“遼寧號”的改造及消化吸收,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將會擁有自己的的大型核動力航母!
在船廠“偶遇”的“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


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威吶解析


遼寧艦是我國在前蘇聯“瓦良格”號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首艘航母。改建過程中依據我國航母設計理念,拆除了原來的12管SS-N-19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井,優化了航母內部結構,使其更符合我國需求。



▲航母是我國海軍戰略轉型的核心力量

為什麼要拆除原來的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井?這要從我國航母設計理念來分析解讀這個問題。

二戰後,航母發展進入快車道,同時和其他軍事領域一樣發展出蘇美兩種模式。美國因在二戰中最先使用航母,戰後主要發展以艦載機為主要打擊手段的航母發展路徑,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如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等,成為航母發展的主流。前蘇聯則側重於發展重型載機巡洋艦,單艦具備較強的防空、反艦、反潛作戰能力,而美國航母這些大都需要航母護航編隊共同協作來完成,“瓦良格”號就是代表之一。

“瓦良格”號被購買回來後,建造工作沒有完成,艦上的武器裝備、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全都被拆除,只剩一個空殼。我國開始改建工作首要完成“瓦良格”號的後續建造工作,其次工程師們優化航母內部設計,拆除了原有的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井,部分改造成機庫,以停放更多的艦載機。

我國航母設計理念可以通過對比遼寧艦和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之間的區別來定位。


▲遼寧艦與國產航母對比圖

首先,國產航母的艦島面積略小於遼寧艦。遼寧艦的艦島在當前航母中面積算是最大的,美國人認為,航母甲板面積與航母作戰能力成正比關係,艦島又是直接影響航母甲板面積的直接因素。國產航母艦島設計主要有三個不同之處:

①艦島整體面積有所縮小,可以提供更多的艦載機停放面積

②國產航母艦島增加了一層艦橋,高度相應有所增加,有利於提高雷達安裝位置,減小探測盲區

③艦載雷達的位置和樣式有所不同,國產航母安裝了新型平面陣列相控陣雷達,板陣面積也較大,採用固體元器件,冷卻效果更好,有效增加雷達持續開機時間。

美國航母沒有安裝相控陣雷達,我國主要基於彌補暫時缺乏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短板,可以有效簡化雷達數量,提升電磁兼容性。這是由我國當前實際國情決定的。
▲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特寫

其次,國產航母機庫空間更大、機庫維修設施更齊全。機庫面積和甲板面積直接決定了航母搭載艦載機的數量,機庫面積越大,可以搭載越多的艦載機;此外機庫維修能力決定艦載機的復飛效率,直接影響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通常齊全高效的維修能力可以縮短艦載機返艦、復飛的時間。

一般認為,衡量航母作戰能力的指標是艦載機的數量、性能和單位時間的起降能力。目前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五分鐘內可以放飛3架艦載機,而美國每分鐘就可以放飛4架艦載機,兩者的差距一目瞭然。

▲直通式甲板、電磁彈射器以及核動力才是我國的終極目標

上邊提到的國產航母改進的兩點,都是以增加艦載機搭載數量為主要目的,由此可見,我國在航母設計理念上更傾向於美國模式,這也更符合我國國情。遼寧艦之所以拆除原有的重型導彈垂直髮射井,主要因為其即沒什麼用又佔用大量內部寶貴空間,我國海軍更多的考慮到是艦載機的搭載數量和放飛能力,至於航母的防禦任務由編隊各艦分工承擔,目前我國航母戰鬥群的基本成員全部就位。


鷹鴿分析


中國現在有兩艘航母,一艘是從烏克蘭買來的遼寧艦,另一艘國產航母還在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強的航母就是美俄航母,對於中國航母來說,到底是要學習美航母還是俄航母呢?兩者差距很大,最近,遼寧艦大修就給出了答案。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遼寧號航母接受大修大改,不但對艦橋艦島進行了“切割整容”,而且還對遼寧艦上的火力部署做了大規模的清除,268個導彈位全部都被造船廠的工人們拆掉了,例如甲板上的12枚“花崗岩”SS-N-19反艦導彈,甲板外側的SA-N-9垂髮系統,這兩個導彈部署位置就已經能裝彈192枚。

對此俄羅斯專家表示不解,稱這樣做會削弱遼寧艦的反艦和防空能力,讓6萬噸的航母變成活靶子。

不得不說毛子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世紀的大炮鉅艦的時代,認為航母+超音速反艦導彈就天下無敵了,如若保留“花崗岩”導彈系統,全部艦首都被佔據,裝載戰機的數量就少之又少了。

例如美國的一艘航母上有82架,甚至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規範載機大約為90架,但是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簡稱庫艦)上僅僅只裝41架艦載機,而現代化海戰是以奪取制空權為主要目標,航母主要的進攻手段就是艦載機,導彈必須得為艦載機讓位。

不過也不怪俄羅斯思維老舊,其航母設計也是考慮到其國情,毛子從太平洋的海參崴出門,當面就會撞上日本海上自衛隊和美國第七艦隊,甚至還包括韓國海軍菜。從波羅的海出門也很悲催,沿路一堆虎視眈眈的北約國家,黑海艦隊不談,被關在澡盆裡的艦隊,所以毛子的航母一出門就得自備戰鬥機,這也是有如此多導彈位的原因。

拆了導彈之後,遼寧艦載機對比庫艦也不會減少,裝載20至30架殲15,外加十幾架各類保障飛機沒有問題,但離美航母還是有段距離。


數鴿


我們在1999年購買的瓦良格號就是按照一艘廢品船購買的,而本身瓦良格號作為1143.5工程的二號艦並沒有完工(只完工了68%),其艦體上並沒有安裝武器系統,更別說12具反艦導彈了。我們在購買瓦良格號回來之前艦上的一些已經安裝的相關武器系統就已經拆除,我們買回來的時候基本就是一個空殼。不過好在艙室內部的發動機系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這也給瓦良格號的恢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航母


瓦良格號航母是前蘇聯設計的1143.5工程,首艦就是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二號艦就是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我們今天改裝的遼寧號航母。兩艘艦在蘇聯的設計思想下建造的,由於蘇聯時期對於前期研製的雅克-38和雅克-141的整體作戰能力並不放心,因此在早期的基輔級上也安裝了大型反艦導彈。因此這些蘇聯的航母都叫載機巡洋艦,那麼瓦良格號也不例外。
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

1143.5工程上在艦艏安裝的是12個反艦導彈傾斜式的發射井,位於起飛甲板中前部,每個發射井可以裝填1枚P-700“花崗岩”(北約代號為SS-N-19“海難/艦毀”)巨型反艦導彈,該型反艦導彈發射重量為7.5噸,射程為550公里。就這樣的一枚反艦導彈,就可以讓一艘航母癱瘓。而前蘇聯的作戰思想是一次齊射,展開飽和攻擊。那麼蘇聯的架勢就是一次性就能要了對方航母的命。


前蘇聯的 p700反艦導彈

對於我們的,遼寧艦航母上的P700發射筒,是否真的拆除目前還不得知。不過我們在002型航母上卻將其佈置P700的位置取消了,但是並不是網上說的更改為機庫了,那都是扯蛋,那個位置根本更改不了機庫。可以做其他艙室使用。只不過不知道遼寧艦上用作什麼,也可能是裝載油料一類的。我們之所以不留有P700發射桶裝置也是有我們的原因的。


其一,我們無法獲得P700反艦導彈,整個蘇聯設計的武器系統都是專用的,我們購買的瓦良格號同樣也需要使用P700反艦導彈,而我們根本無法獲得。對於2000年的時候,我們剛剛獲得,現代級的SS-N-22反艦導彈其射程才120公里,那對於我們都是至寶。而550公里的P700俄羅斯根本就是限制,烏克蘭方面想要出售給我們P-1000反艦導彈都被俄羅斯阻止了,可以想象我們不想獲得這樣的遠程大殺器嗎?
P700反艦導彈

其二,我們的航母使用思想不同,我們的航母使用思想更接近於歐美思想,不同於前蘇聯與大型反艦導彈作為主攻方向,而我們主要採用艦載機作為主要進攻方向,而這就決定了對於航母上使用反艦導彈需求的主次。在,研究多年歐美國家在使用航空母艦上的案例,我們並沒有,按照前蘇聯的思想,來發展我們的航空母艦。我們在航母的使用定位上,確定了以艦載機作為航空母艦的攻防利器,那麼我們對於航母上所裝載的大型反艦導彈自然就不是放在首位。


P700導彈發射裝置嚴重影響件載機的起飛

其三,大型反艦導彈缺點多多,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只要發射 p700玄武岩反艦導彈,整個發射區域在於滑越甲板起飛區域,根本無法完成艦載機的起飛。而且導彈發射的巨大尾氣,不僅僅對艦體甲板會造成嚴重的腐蝕,還會影響航母甲板上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可以說發射導彈時加班工作人員,就必須離開危險區域,而這也大大限制了導彈的使用範圍。
庫茲涅佐夫號發射 p700的景象

所以,由於種種原因吧,我們購買回來的瓦良格號航母並沒有遵循前蘇聯的思想,繼續使用大型反艦導彈作為主攻方向。那麼我們,拆除或封堵 p700導彈發射裝置,也就屬於正常的現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因為無論是庫茲涅佐夫還是遼寧艦,都是按照載機巡洋艦的思路設計的不過這一級的航母是屬於真正的航母一類的,而類似明斯克航母是完完全全的載機巡洋艦。

當時蘇聯的設計思路並不是為了用自己的艦載機去對付美軍的航母,而是通過遼寧艦和基洛夫級重型巡洋艦上搭載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國航母編隊發起攻擊。


而中國買來遼寧艦是當真正的航母使用,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因為中國擁有東風26 東風21D還有鷹擊12 18 等反艦導彈無需航母自身有太過強的反艦能力。

中國的作戰思路是在遠海區域以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獲取制海權制空權,讓艦載機成為主要武器。

所以不管中國有沒有花崗岩導彈中國都不需要這套發射裝置,更何況中國也沒有花崗岩導彈這發射系統擺在這裡看啊?還不如拆掉。


李曉偉


答案:無奈。

我們所作的不應該被視為拆掉,而是應該稱為:改建,瓦良格號到達中國時,尚還沒有完工,所謂的12具重型反艦導彈發射器這際沒有安裝完畢,只是預留的安裝空間,沒有安裝什麼相關設備,在改進的過程當中,我們沒有把它保留下來,直接取消了這個設計。

原因實際上只有兩方面,一方面,我們無法獲得相關的導彈,這款導彈在俄羅斯也至今也屬於高度機密的產品,不可能出口給中國,這不是一個錢的問題,因為不是僅需引進幾枚導彈的問題,而是整個武器系統的問題,這是俄方不可能考慮的問題了。

二是,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武器系統。這款導彈的設計是按瓦良格號的設計理念而定,這與我們的需求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不可能隨便的照搬俄軍的東西,從我軍的實際需求說,不需要這款東西。

表面只是一款導彈的問題,其實背後還涉及到相關的其他系統等問題,更涉及到戰略思想等,所涉太多,我們不能考慮了。


浴火


說到這個問題之前,就不得不先來了解一下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瓦良格號屬於前蘇聯第三代重型載機巡洋艦庫茲涅佐夫級,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前兩代重型載機巡洋艦莫斯科級和基輔級的大洋進攻風格,格外強調航母本身的進攻能力,以犧牲艦載機搭載數量來換取強大的防空反艦能力:艦艏甲板裝有12部SS-N-19"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外側甲板裝有SA-N-9近程防空導彈。但其固定翼艦載機搭載數量僅相當於同等噸位的美國"中途島"級常規動力航母的三分之一。在前蘇聯海軍的序列裡對莫斯科級、基輔級及庫茲涅佐夫級等大型艦艇的定義是"重型載機巡洋艦",而且非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攻擊模式側重於防空反艦導彈,艦載戰鬥機僅為輔助角色。當時蘇聯海軍基於艦載機數量有限,性能無法完全滿足作戰需求等因素,且按當時海軍軍艦種類、數量來看不可能為航空母艦配備像美國航母戰鬥群那樣的護航編隊。因此,只能通過加裝防空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適當增強航母自身的防衛攻擊能力。而中國改造遼寧艦如果繼續延續前蘇聯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風格,則將限制航母戰力的發揮,不符合現代化海戰需求。

中國之所以將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的十二具重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拆除,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蘇聯解體後,中國在改造瓦良格號(即現役遼寧艦)之初,也曾經嘗試從俄羅斯購進SS-N-19"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俄羅斯則出於防止技術洩漏的緣由拒絕售華該反艦導彈,而中國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則無法與該發射裝置相匹配。因此只能將該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進行拆除封閉處理,改造成艦載機飛行員休息室,為飛行員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以增強艦載機戰鬥力。再者,其艦艏12部SS-N-19"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位於滑躍甲板中部,在發射反艦導彈時,艦載戰鬥機無法進行起飛作業;在艦載戰鬥機起飛時,反艦導彈則無法發射。因此,兩者處於一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關係。當時蘇聯設計建造瓦良格號之時 ,其設計定位是"重型載機巡洋艦",格外強調航母本身火力進攻性能是首位,尤為倚重反艦導彈所帶來的強大反艦能力,艦載機充其量只是輔助防空、反潛角色,因此其導彈發射裝置設計對其日常運轉影響不大。而中國對遼寧艦的定位是航空母艦,如若繼續保留該導彈發射裝置設計,則將極大影響艦載戰鬥機的出動率,限制航母戰力的發揮,不符合航母現代化海戰需求。

並且,遼寧艦屬於滑躍式起降式航母,滑躍甲板屬於艦載戰鬥機起飛重要區域,也是艦載戰鬥機活動最頻繁區域,嚴格考驗到甲板的工作強度。其前身瓦良格號的艦艏12部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的設計本身來看就削弱了甲板的整體工作強度,大大增加艦載機起降的不穩定性,需知艦載機的起降向來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充滿了未知、危險等不穩定因素,從而不得不減少艦載戰鬥機的日常起降率來降低風險概率。因此,中國對該導彈發射裝置採取拆除封閉處理,是為了提高航母甲板的整體強度、日常運轉效率,這對提升艦載機出動率、起降穩定性及增加航母本身壽命尤為關鍵。
況且,遼寧艦可與我海軍現役的052D導彈驅逐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093型攻擊核潛艇等艦艇組成航母戰鬥群,這些相關的護航艦艇具備強大的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可以為航母提供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遠距離的立體保護網,遠遠優於航母自身裝備強大進攻火力。因此遼寧艦自身已無需保持強大的進攻能力,只需擁有足夠的自衛武裝能力即可: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此外,遼寧艦所搭載的殲15艦載戰鬥機可攜帶6枚鷹擊-83反艦導彈,殲-15戰機3500公里的作戰航程加上鷹擊-83反艦導彈285千米的射程,有效打擊範圍廣,具備遠距離火力投送能力及區域拒止能力,可對敵方艦隊或航母戰鬥群構成極大的戰力威懾,遠比原先前蘇聯的"重型載機巡洋艦"的單艦"大洋進攻"模式可靠性更高、打擊能力更強,航母無需抵近敵方艦隊或航母戰鬥群發射導彈即可完成戰鬥任務,使航母本身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因此已無需保留12具艦艏重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綜合來講,遼寧艦與其前身瓦良格號兩者最初的作戰指導思路不同,因而就導致相關方面作戰需求不同,航母本身設計思路不同。瓦良格號在建造之初,蘇聯對其的定位是"重型載機巡洋艦",其作戰思維是"大洋進攻",因而將加強航母本身的防衛攻擊能力放在首位,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艦載機和航母戰鬥群相關護航艦艇的重要作用。而中國對遼寧艦定位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重視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集成,構築以航母艦載機與護航艦艇相結合的海空一體化作戰體系,實現制海與制空的有機結合,符合現代化海戰的發展趨勢。

因此,遼寧艦拆除其前身瓦良格號的12具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是中國打破舊有觀念、摒棄蘇式航母風格的開端。中國將開創一條適應現代化海戰發展趨勢、符合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遠洋行動,具有中國特色的航母發展之路。


無語勝似有語


不拆留著幹嘛?這玩意是用來發射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的,而我們又沒有花崗岩這種重型反艦導彈,想買又肯定是買不到的,所以,遼寧艦上那12單元的重型反艦導彈發射器就是雞肋一般的存在,留著還霸佔位置,不如拆掉好,說不定剩下的空間還能裝點其他有用的東西上去呢!


在航母上裝進攻性武器是蘇聯人的做法,通常都只有毛子才會這樣做,比如今天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面也同樣加裝了一座12單元的導彈發射器,用來發射“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的,但是真正把航母玩出花來的航母大國美國,人家的航母上是沒有進攻性武器的,有的僅僅是一些防空導彈,比如“海麻雀”和“海拉姆”這些,為航母提供自身的點防禦就行了,配合近身的護衛艦,加強近距離的點防禦能力,基本上能保證航母的安全,畢竟更外層還有縱深防禦和區域防禦這兩層保護傘!

也就是說,今天的航母發展路子還是要以艦載機主,艦載機就是航母的主要攻擊手段,配合護航編隊的時已經完全能夠保證航母打擊群的戰力最大化,前蘇聯這種在航母上加裝反艦導彈的行為在冷戰時期就是異端,因為當時的蘇聯領導人一直都不看好航母的發展,他們看中的僅僅是核武器,因為在他們眼裡,航母打擊群在核彈面前就是紙老虎,所以,即使後面自己也開始玩航母了,也不忘給航母裝上反艦、反潛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說前蘇聯的航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而是“載機巡洋艦”的原因!

因此,我們的航母發展策略其實跟蘇聯本就不是一類,沒必要在航母上裝亂七八糟的東西,摸著鷹醬過河才是硬道理,雖然像P-700“花崗岩”這樣的重型反艦導彈射程超過了500公里,可是對於一個進入戰鬥形態的航母打擊群來說,鋪展開後最外層的縱深防禦區就在500公里以外了,主要由各種艦載機以及外圍的核潛艇、驅逐艦等構成,只要艦載機以及護航編隊實力夠硬,那麼對方的的艦艇編隊基本上不可能進入距離航母500公里的範圍內,你給航母裝上重型反艦導彈的意義不大,還不如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艦載機以及護航編隊實力提上去!


哨兵ZH


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海軍完工大半的“瓦良格”號,蘇聯解體後,無力再發展航母,所以這艘航母的建造工程隨後也終止了。我國的企業於1998年購買了“瓦良格”號,2002年拖至大連,2005年開始改裝。



當時“瓦良格”號從黑海造船廠抵達我國的時候,只是一副空殼子,除了保存還算完好的船體,剩下的只有幾臺主機;其餘的配套電子設備在出售前就已經遭到破壞和拆除了,俄羅斯宣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核心機密洩露。


和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一樣,“瓦良格”號上原來也預留了12單元SS-N-19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不過我國在改裝的過程中,並沒有保留這個系統。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拆除這套重型反艦導彈的裝置呢?



蘇聯在航母上配置重型反艦導彈是出於冷戰思維的考慮,當時“瓦良格”號配置的武器規格還包括 24聯裝SA-N-9防空導彈垂髮裝置、8座“慄樹”彈炮合一近防系統、6座AK-630近防炮、2座RBU-12000深彈發射器。


從上述中可以看到,蘇聯海軍設計的航母均具有一定的“巡洋艦”風格;比如60年代蘇聯發展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其定義就叫“載機反潛巡洋艦”,直到後來的“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還沿用這一風格,當然這種風格放在今天已經顯得落伍了。


我國在改裝“瓦良格”號時已經明確,要走潮流的編隊作戰與依靠艦載機的思路,而不是復刻蘇聯這種強調單艦全面作戰能力的路線,所以對於“瓦良格”號上原有的反艦導彈艙佈局設計進行了修改,將之改裝成艇員艙室與儲物室,這樣既擴大了艦上的休息室,同時也能提高航母的自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