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明朝双方的大决战,30万蒙古军队为何会全军覆没?

张进娣


作为曾经统治全国的元朝,在朱元璋攻下了元大都,建立了大明王朝后,就兵败退回到了蒙古草原。

元朝政府在中原统治几十年,过惯了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甘心就这样被打败,时刻准备着反扑。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的王保保和明朝大将徐达爆发了著名的定西大决战。

当时的蒙元政权仍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集团,拥有几十万的军队,控制着辽阔的北方大草原,那为何三十万大军会全军覆没呢?有书君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徐达这个统帅技高一筹。

双方大军在甘肃定西的沈儿峪对峙,徐达并没有急于决战。

一方面采取守势,另一方面派遣小部分军队对王保保的大营进行日夜不停地袭扰,甚至还组织了乐对进行吹拉弹唱。

王保保派军队进攻,徐达的营寨固若金汤。几天的折腾,王保保大军已疲惫不堪,丧失了南下时的气势。徐达此时发动进攻,自然大获全胜。

二,蒙古军队在中原常年的养尊处优不再骁勇善战,加上节节败退士气低迷。

当时朱元璋基本占领了全国,攻占了元大都,军队斗志昂扬,充满了朝气和锐气,自然势不可挡。

而反观元朝的军队,一路的节节败退,丢了老巢狼狈逃窜回草原,没落王朝的残兵败将,面对刚建立新王朝、身经百战的胜利之师,未曾开战,士气就已战胜对方。

三,后勤补给供应不上。

指挥明军作战的徐达,高筑城广积粮。

徐达军队占有江苏、西湖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都是产粮地区,后勤补给自然没问题。

而元军早已失去之前所有的粮草基地,仅仅拥有河北平原,草原地区资源匮乏,加上长途跋涉,不足以维持几十万人的吃喝。

且元军的后勤部队都是由汉人组成,徐达不断地招降他们,使得元军的逃兵越来越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瓦解了他们的斗志。

这一战,明朝大将徐达歼灭了蒙古大军几十万人,成功地俘虏了八万多人,将元朝的反扑势力消灭得所剩无几,在这之后蒙元政权再也无力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1368年元顺帝黯然退出中原之后,朱元璋为了永绝蒙古这个心腹大患,先后对逃遁到漠北的元顺帝建立的北元发动了8次大规模的北伐,派遣徐达、常遇春、蓝玉、傅友德、汤和、沐英等名将出征,并数获大捷,消灭了大量北元有生力量。但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组织的八次北伐战争还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的五次御驾亲征北元,明朝与北元之间都从未发生过30万人以上的大决战,我们可以从洪武年间的八次北伐战争看出来,元朝在逃入漠北后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已经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因此,30万蒙古大军对明朝的大决战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元顺帝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始终没有放弃重回中原,恢复元朝河山的梦想,因此长期屯军边境窥视明朝内地,伺机南下。1369年六月,元顺帝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行军路程,对明朝北部形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由此揭开了洪武年间多达八次的对北元残余势力的作战。





第一次北伐,时间: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11月,主将:征俘大将军、左丞相徐达 副将: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都督冯胜、御史大夫邓愈、中山侯汤和。

结果:此役最大的消息应该是元顺帝病死,其子爱犹识理达腊在和林继位为元昭宗。李文忠大败应昌府的北元守军,攻克这个一个月前还是首都的北元重镇。同时,在回师途中李文忠李文忠还攻克了兴州(今河北滦平),北元军民3.69万余人投降;在红罗山(今辽宁锦州境内),北元军民又有6000余人投降。十月初六日,北元已无成建制的抵抗,徐达、李文忠等奉命班师回朝,明军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

第二次北伐,时间: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主将:徐达、李文忠、冯胜

结果:明军三路进发,但缺乏协调作战,基本上都处于各自作战,无战略配合的状态。主力由徐达带领的中路军进至岭北时遭到北元的埋伏,战死万余人。东路军由李文忠带领,进至土剌河、阿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一带,也因为轻敌冒进,遭到元将蛮子哈刺章的顽抗,元军虽败退,但明军亦损失惨重。只有西路军的冯胜得胜而归,二次北伐以失败结束。



第三次北伐,时间: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主将西平侯沐英

结果:沐英率军急行七昼夜大败北元越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的上万人部队,并俘虏此二人,明军凯旋而归。

第四次北伐,时间: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至八月,主将:魏国公徐达 副将:信国公汤和,颍川侯傅友德。

结果:兵分两路,东路军由傅友德带领,在灰山(今内蒙古宁城东南)大败元军,军至潢河(今西辽河),遭遇小股元军,元军不战自退,明军携威追击,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西路军同样进展顺利,八月底两路明军顺利会师得胜而归。

第五次北伐,时间:洪武十九年(1386年) 主将: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

结果:此战明军出兵达20万人,乃为消灭盘踞在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而来。纳哈出拥众数十万,长期占据松花江以北地区,对明朝的东北边境造成巨大威胁。此次北伐朱元璋极为看重,亲自拟定了作战方略。明军前期进展顺利,杀平章果来,筑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北)4城以扼元军,迫于明朝大军压境,纳哈出最终携军民24万余人投降。辽东从此成为明朝势力范围,后来成为奴儿干都司的一部分。



第六次北伐,时间:洪武二十年(1387年),主将:永昌侯蓝玉 副将:延安侯唐胜宗,定武侯郭英

结果: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军已经深入北元,探知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即贝尔湖),明军遂星夜追赶,于四月十二日抵达捕鱼儿海南岸,在此大败北元军,天元帝及太子天保奴等仅几十人逃遁。不久北元发生内乱,天元帝为部将也速迭尔所弑杀。明军乘势进兵,元军自乱阵脚,俘虏天元帝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俘获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北元统治的根基遭到动摇。四月,明军胜利班师。

第七次北伐,时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至三月,主将:晋王朱堈,燕王朱棣 副将: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

结果:主力人马受燕王朱棣节制调遣,意在打击前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人多次袭扰明朝边境。此次北伐消灭、收降北元人马数万人,明军后续继续进击,但元军遁而无踪,遂得胜南返。

第八次北伐: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

结果:燕王朱棣受命歼灭袭扰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的元军,此次北伐规模远比前几次来的小,朱棣大军仅在彻彻儿山遭遇小股元军,元军大败,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人被俘虏。明军骑兵追击到兀良哈秃城,又遇北元将领哈剌兀,再次大败北元军凯旋班师。



明朝为了永绝后患,对北元残余实力发动了共计13次的大规模北伐,除了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八次北伐,尚武出身的明成祖朱棣更是五次御驾亲征发动对残元的北伐战争,最后一次北伐还病死在回师途中。明朝如此不遗余力的对北元作战,一为永绝后患,二为收归漠北,将统治疆域最大化。


大国布衣


无论是徐达北上灭元,还是朱棣五次亲征漠北,蒙古的军队都没有达到30万的规模。元朝的军队分为戍卫京师宿卫部队和镇守全国的镇戍部队,都很分散。元朝大都的禁卫军绝对没有突破10万,所以徐达和常遇春灭蒙元时只用了25万人。元顺帝北逃以后,任命王保保,召集了10万人的军队,对抗徐达。所以,自始至终元朝的军队都没有30万人,如果元朝当时有30万,徐达估计会派更多的军队灭元朝。

元末农民战争胜利以后,朱元璋相继灭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政权,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朱元璋决定进行北伐,在经过战略研究以后,任命徐达为灭元先锋。徐达率领明军所向披靡,可以说畅通无阻,一路打到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元顺帝在得知明军逼近大都,带着后宫妃子和太子等人,从居庸关逃到了元上都开平。而元大都,在元顺帝出逃不久,就宣告陷落。

元顺帝逃亡上都以后,为了夺回大都,启用了王保保。王保保上任以后,集结了10万大军,从关外向大都发起猛攻,并一举击溃了徐达的前锋部队。在这之前,徐达还未曾有过败绩。不过徐达也很冷静,在随后的作战当中,徐达调整了战术。徐达放弃大都,转而进攻王保保的后方。王保保见后方空虚,立即放弃大都星夜兼程的回援。徐达和常遇春联手,在一个深夜突袭了王保保的军队,对方大败而逃。徐达继续对王保保穷追猛打,一直打到甘肃兰州。王保保假装详攻兰州,把主力隐藏在定西。徐达知道是计,就将计就计,排除一支军队迷惑王保保,徐达亲率主力进攻定西的军队,王保保被徐达出其不意,一举歼灭。自此,元朝残余势力已经无力翻盘,只能被动挨打的地步。

所以,徐达灭元用了20万,而元顺帝在逃跑上都,只有10万的军队。到了朱棣称帝以后,他对漠北的蒙古势力进行了5次亲征。虽然,5次没有灭掉蒙古残余势力,但是给予了蒙古沉重的打击。朱棣在第5次亲征漠北的途中病逝,明朝征讨漠北之战结束。直到土木堡之战,蒙古才扳回了一局。不过后来于谦在北京保卫战当中,又打退了蒙古瓦剌也先的军队,当时只有五六万,最后退回关外。所以,元朝从灭亡到北京保卫战蒙古都没有超过10万的军队,别说30万了。


谋士说


诚邀,如题。朱元璋的北伐应该是历史上中华第一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践行,给200年后的中山先生开了个好头,此时与朱元璋的明军为敌的蒙元,只剩下王保保率领的30万军队还有些许战斗力,于是当徐达遇到王保保,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往后300年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蒙元残存的小朝廷,由王保保带领三十万大军,从西北地区进攻明朝,企图康复往日荣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王保保就是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足智多谋,被张无忌夸之为“十个男子都敌不过”的敏敏特穆尔(赵敏)的哥哥

当然人力不能逆天,既然元朝的灭亡已经注定,哪怕是赵敏的哥哥,王保保也没有回天之力。至于元军战败的原因,小编以为有二,

其一,士气有差别

元朝现已丢掉了元大都,难堪逃入草原,成了游牧民族,残留中原的元军屡败屡战,是死气沉沉迂腐王朝的残兵败将。反观大明,是刚树立王朝百炼的新军,充满了朝气和锐气,未曾开战,就输赢已分

其二,双方将领的作战艺术有差别

王保保是蒙元后期非常闻名的军事家,他凭一己之力,保住了北元朝廷二十几年,能与明初的那些悍将打个平起平坐,可见实力非同一般。他想趁明朝初立,根基未稳,集结三十万部队,想要占领元大都,重建大元朝。谁知这正中朱元璋这个老狐狸下怀,他指令大将徐达,率军开赴西北,徐达带领大军安营扎寨坚壁清野,据守不出,王保保深知不能拖下去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蒙古人就被折腾的人疲马乏,困苦不堪,筋疲力尽了。 徐达看时机已到,在定西的沈儿峪总攻蒙古人,这一仗,光俘虏蒙古人就达八万人,死伤十余万人,彻底的把北元的蒙古人打趴下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个说法是错的。被明军击败的蒙古军兵力没有30万,只有25万人。其中战斗兵力实际上只有5万多,而20万人是给这些战斗部队做后勤的并不参与战争,蒙古军被击败后向北逃窜到蒙古草原上,并直接引发了明朝的八次征元大战。

当时指挥明军作战的徐达,徐达带领30万大军从南京出发直接入关中河内,占领了关中跟河内地区,然后高筑城广积粮。跟蒙古军对峙,只守不攻。蒙古军野战厉害但是徐达不给他野战的机会。由于徐达军占有了江苏两湖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河内平原这三个产粮地区,供应30万大军没有问题。而这时候的元军失去了所有粮草基地,只有河北的平原,无法供应25万人的吃喝,双方僵持了8个月之久,元军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回北京,这时候徐达出击,由于元军的后勤部队都是由汉人组成的,徐达不断招降元军后勤的部队,这使得元军不断撤退,逃兵越来越多,直到北京的时候元军只剩下五万的蒙古军战斗部队,所有后勤汉军全部损失殆尽,此时元军从士气到战力上面都严重衰弱。元朝皇帝只能命令王保保带兵两万断后,自己则带着他的蒙古军部队向北逃走逸入草原。徐达击败王保保的部队后进入河北占领北京。


优己


题主问的应该是“定西大决战”,这一战明朝大将徐达歼灭了王保保率领的大军10万人,并成功俘虏8万人,这一战将元朝反扑势力消灭的所剩无几,在之后的元朝更加无力发动反扑,企图消灭明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这个时候的大将徐达并不在身边,而是在北伐,当时攻下元大都,元朝军队败逃,退回蒙古草原,但是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反扑,两年后,30万蒙古军队与明朝徐达等人率领的25万军队展开了大决战,这次决战以蒙元的失败而告终。

蒙元在退回草原之后,其政权被称为北元,北元皇帝有些不甘心,他认为自己手握重兵,竟然没有抵抗就被赶出了元大都,况且手下大将王保保更是骁勇善战,最后决定分几路进行反扑,重新开始自己对北方地区的管辖,王保保认为进行一次大决战是非常不错的,自己对自己以及蒙古军队都有信心,而此时的明朝也有这个想法。

王保保最先想到的就是收回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明军主力早已撤退,所以王保保率领30万大军开始南下,先后击败了几路明军,然后开始包围兰州,朱元璋得知以后立刻派徐达前去迎战,徐达率领25万大军(有争议)前去,到达之后,徐达并没有急着决战,而是采取了保守的方法,徐达派一支小部队不断骚扰王保保的队伍,自己又躲在营寨不出来,王保保被往返骚扰好几次,每次想要决战时徐达又不出兵,想直接攻取徐达的营寨可能性又不大,所以蒙军大多心灰意冷,精疲力尽。

此时的徐达看准时机,认为蒙军现在已经人疲马乏,终于在定西的沈儿峪发动进攻,王保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没,据统计,这一次定西大决战,王保保北元的伤亡人数多达10万人,有8万人成了明军俘虏,其中有不少高官,此后,北元失去了与明朝争夺的实力。

为了彻底击溃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几十年间先后发动了八次征讨北元之战,朱元璋北伐7胜1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并且加强了北方长城的管理,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最主要的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朱元璋对待蒙古族人的政策和元朝不一样,元朝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朱元璋显得就非常高明,他要的是同化这些少数民族,蒙古族女子必须嫁给汉人,这让明朝更加稳定。

其实明朝和北元战争中并没有哪一次是超过30万人的,北元也没有30万的蒙古士兵,能有10万都已经很不错了。


羽评郡主


30万蒙古大军覆灭确有其事,但并非一战而亡。1368年8月攻克大都(今北京)后,明军对逃往草原的北元残部穷追不舍,在20年间的历次征战中抓获、收降的蒙古部众粗略计算有近30万之众。

比如常遇春攻占上都后,明军继续追击数百里地,俘虏蒙古宗王、平章及所辖将士上万人,缴获金银财宝众多。

1368年徐达夜袭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大营,后者仓皇间穿上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营中4万军兵都当了俘虏。

1370年徐达再次击败扩廓帖木儿,又俘获2名蒙古宗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1860余人、士兵8.45万人。

李文忠攻占应昌后,北元嗣君逃走,但其嫡子、后妃、宫女、宗王、文武官僚数百人都被拿获,城中没来得及跑的蒙古军民想必也不少。

沐英进军至漠北攻陷和林(蒙古帝国早期首都),将北元将领、丞相脱火赤及所部俘虏。

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傅友德在甘肃北部击败蒙古军一部,迫使对方8300余人投降。同年李文忠继续追击北元残部,将抓获的敌方军政官员、士兵及家属1800多人押送南京。

1387年,盘踞辽东的北元丞相纳哈出降明,麾下军政官员3500余人及所辖4万官兵尽数投诚,史载明军缴获的羊马驼驴辎重竟然绵亘百余里。

1388年蓝玉击破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俘获敌方部众7万余人,素称精锐的朵颜三卫蒙古军也在明廷感召下来降。


网言军事


朱元璋以8000人如何战胜陈友谅600000万的?历史上记载太少,只知朱元璋睡觉时梦见陈部从湖对面正开过来,他猛起床佈下了弓箭手大获 全胜








朱世栋15963991327


明朝虽然多次北伐,但是明军始终无法控制蒙古地区,明朝的北方边境一直被压缩在长城一线,而且长城一线的“九边重镇”,长期驻扎着明朝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整个明朝,北方的蒙古始终是大患。明朝的灭亡,蒙古也起了很大作用。“蒙八旗”,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溪风332


在南宋面前,蒙古军队只有吃鳖的份,最后南宋还是亡于内部。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全世界的军队都是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