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薛岳将领详细的事绩吗?

金多宝96308266


薛岳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抗战他有功,镇压革命他有罪,甚至在1949年4月国共谈判时,薛岳在我党提出惩治的43名战犯中列第27位。他的一生是复杂的,充满传奇色彩的。 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一个世代耕读的农家生了一个长子,按照族谱父母亲为他取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这就是后来的薛岳。



薛岳从小就很勤奋守礼,六岁入学,十二岁进入乐昌高等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10年除夕前,薛岳拜别双亲南下广州投考陆军小学。由于考试时间未到,薛岳不得不到广州新军中当了一年的少年兵,收到当连长的表叔的照顾。1912年春薛岳考入陆小第六期,同学中有张发奎和叶挺等人。由于薛岳胆大心细,在军校深得同学的敬佩,于是被张发奎等九人尊为小领袖并且在黄埔后山的一块大石头旁边结为“石家十兄弟”。在军校期间,薛岳结识了同学邓士章的胞兄、著名革命家邓铿。1914年3月,薛岳等人在邓铿的影响下未及毕业就前往香港,薛岳在邓铿的介绍下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即国民党的前身。

由于参加革命,薛岳被广东军阀龙济光勾结法国殖民当局两次逮捕入狱,到1917年才获得自由前后达三年之久。三年的牢狱生活锻炼了薛岳坚定的意志。 1920年邓铿任命薛岳为粤军第一师独立机关枪连少校连长。不久机枪连扩编为营薛岳升任营长。成立大总统警卫团后,薛岳的机枪营为第一营。1922年6月16日,薛岳参加保卫大总统府的战斗,1923年1月薛岳任第八旅第十六团团长。北伐前从第四军来到第一军当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的薛岳当时很左倾。1926年9月19日,杂牌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在南昌城内工人和学生的配合下南昌,由于第一师师长王柏龄没有切断南昌到九江的铁路,使得孙传芳军顺利反扑,加之王柏龄外出嫖娼,军中无主,第六军实力不强,被打的损失过半,22日,第三军赶到与第六军余部会合后再攻南昌,上午时分攻入南昌但是由于不能有效配合又被孙军打败。第一师损失惨重,师长王柏龄逃跑,薛岳见状前往师部所在的生米街,稳住部队,而且整顿了第一、第二团,基本保全了第一师。十月上旬,北伐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蒋介石提升薛岳为第一师中将师长。
此时的薛岳是倾向革命的,与中共领导下的工人纠察队关系融洽,不顾北伐军总参谋长白崇禧的反对应上海总工会邀请率部开进上海。在四一二反前夕,薛岳还特意到中共中央驻地要求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扣押起来。这都证明此时的薛岳是倾向革命的。 四一二之后,由于反对枪杀但不反对逮捕共产党,薛岳被第一军排挤出去,转而投考了李济深,成为第八路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此时已经是第四军军长的张发奎拉拢薛岳,并通过薛岳劝说李济深支持汪精卫,遭到李的拒绝。张发奎趁李济深北上南京开会的机会,夺了广州,薛岳扮演了一次吕布。虽然事后,薛岳才知道光芒万丈的铁军、第四军已经残破到三个师的枪支还不如他一个师多。但是想回头已经不容易,薛岳暂时走上了反蒋道路。 广州起义发生后,薛岳对中共产生成见,在镇压革命行动的过程中,薛岳表现得异常残酷,甚至要枪决苏联领事夫妇和两个孩子,被张发奎劝止了。由此薛岳走上了一条彻底的与革命为敌的道路。 二次北伐成功后,开始裁军,张发奎的第四军被降为第四师,人员从两万余压缩至不满万人,这下激怒了张发奎和薛岳,于是二人加入到反蒋队伍中。结果蒋介石早有察觉,将张发奎和桂系联盟打败,第四师被迫缩编为三个团,薛岳成为其中一个团长。紧接着,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桂张联军配合冯玉祥部作战,结果在衡阳遭遇惨败,第四师只剩千余人。薛岳此时撂挑子,待撤到桂林时只有五六百支枪了。李宗仁、白崇禧为薛岳和吴奇伟补充了六千人后,建成了两个师,薛岳任第十二师师长。不久与滇军爆发了南宁战役,薛岳腿部负伤。1930年12月,薛岳因伤请求调任,于是调任柳州军官学校副校长。 1931年由于蒋介石扣押了胡汉民,引起了宁粤之争,薛岳为避免卷入纷争辞去官职避居香港九龙两年。九一八事变后,吴奇伟投靠了“小委员长”陈诚,薛岳通过吴奇伟搭上了陈诚的关系,陈诚亲近薛岳还有一层关系,陈程的精神导师是邓演达,而邓演达继承了邓铿的事业,薛岳是邓铿的亲信。另一个原因是薛岳的夫人,薛岳一生有三位夫人,第二位是广东乐昌县长的女儿方少文,她是海南文昌人,因此和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是老乡,而且二人是拜把姐妹。如此一来薛岳能得到陈诚的支持,更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1933年5月,薛岳在南昌被蒋介石委任为第五军中将军长,开始“围剿”红军。10月10日,薛岳指挥第六路军攻占古龙岗。红军长征后。蒋介石命令第六路军总指挥帅所部八个师加一个支队追击,并借机消灭地方军阀。1935年2月,在遵义战役中薛岳被红军打败,蒋介石严令追究责任,薛岳将责任推到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和九十三师师长唐云山身上,还自请处分,由于陈诚的庇护,薛岳没事儿。后来薛岳还被任命为贵州省主席。此后在与红军的作战中薛岳表现的十分小心谨慎。一直追击红军的薛岳率部进入甘肃后又进入四川。1935年5月,薛岳率军行经昆明时,与龙云捐弃前嫌结为把兄弟。由于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反蒋,薛岳移师贵州,全国抗战呼声甚高,随着陈济棠的落马,两广事件和平解决。1937年5月薛岳任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省主席。 全面抗战爆发,薛岳进入了人生中的新阶段也是最辉煌的阶段。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薛岳的老朋友第四军军长吴奇伟致电薛岳说“伤亡惨重”。一向以“讨倭自任,以死报国”的薛岳三次致电蒋介石请战方被批准。妻儿不在贵州,薛岳特意把他们招来谈话,结果军情紧急,家人未到他就出发了,所幸在距贵阳200里的马场坪相遇,聚谈半小时后,薛岳即赴上海。辗转抵达南京后,立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归陈诚指挥。9月24日薛岳从张治中手中接过指挥权。此时淞沪战场在日军强大海空军优势压制下没有什么可供薛岳发挥的空间,无非是多支撑几天而已。虽然淞沪会战以国民党军的失败告终,但是薛岳的指挥是正确的,比如设立电话预备总机,敷设线路通达各部队,经常手持电话,口授命令。在战斗激烈的关头依然保持镇定。11月11日下午,薛岳才率部后撤,其部下一个师未经批准擅自撤离,导致日军窜至总司令部右侧背,薛岳临危不惧组织司令部人员反击和撤退,薛岳的座车被击毁,司机、副官、卫士全部阵亡,嗓门嘶哑的薛岳命大没死,打开车门匍匐在水稻田里,游过五道河汊才获救。 1938年4月日军开始集中八个师团另两个旅团、两个支队二十余万兵力逼近徐州,国民党军队为应对进攻发动徐州会战,随着战事的推进,日军的土肥原师团成为突出的孤军,薛岳决定集中手中的十二万兵力分五路对土肥原师团进行围歼。不幸的是蒋介石的亲信爱将桂永清临阵脱逃,使围歼计划受挫。但是国民党军的决心没有变,蒋介石决定由薛岳任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胡宗南、李汉魂、俞济时、宋希濂、桂永清各部于25日发起全线进攻,歼灭日军。薛岳立即调整部署,分兵6路进攻日军,但是叛将再出,蒋介石的嫡系爱将黄杰,无视军令于28日擅自撤兵,29日凌晨商丘失守,兰封会战收到极大影响。桂永清和黄杰这样临阵脱逃的嫡系将领,最后也只是被撤职查办了事,不久又被蒋介石启用。这样的腐败体制下,薛岳也是束手无策。 兰封会战失利后,薛岳竟然提出了炸毁花园口淹死日军的荒诞想法。于是蒋介石密令薛岳掘开黄河堤防,用人工洪水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黄河花园口打的被掘开,豫皖苏三生四十四个市县,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为泽国,近百万人身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而日军被淹死多少呢?千余人而已。这就是蒋介石荒唐的抗日办法。可悲!可笑! 1938年8月1日,薛岳受命全权指挥南浔线作战。薛岳分析战场形势后,多次向蒋介石进谏在德安、万家岭一带歼敌,最后获准。为避免兰封会战的覆辙,蒋介石告诫众将必须善始善终。薛岳力排众议坚持“死守庐山”的战略。要求一线部队死守金官桥一线。由于战前蒋介石的告诫,国民党军各部队在薛岳违抗命令军法从事的训诫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临阵脱逃。但是,日军第九师团的战斗力十分强悍,连七十四军都被多次击溃。到9月5日,第一兵团在乌石门线布置了反八字阵,布置了大量射程可达四千米的重机枪。由于日军进攻面很宽,薛岳频繁调动部队封堵,结果在南浔和瑞武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巨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日军中产生。9月18日日军一零六师团长松浦淳六郎面见日军十一军军长冈村宁次。25日,松浦淳六郎一声令下日军第一零六师团走进了那个狭长的巨隙。10月2日,薛岳确认日军的行动意图,立即部署六个师对日军进行合击,首战告捷,重创日军。随即调整部署决心歼敌于万家岭地区。十余万中国军队向万家岭地区运动,日军也发现第一零六师团钻进了口袋,于是开始救援,松浦淳六郎也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于是开始突围。此刻,松浦师团使用的五万分之一地图是十二年前,冈村宁次从孙传芳那里偷来的,并不精确,于是改用罗盘,没想到万家岭附近有磁铁矿,罗盘上的指针纹丝不动。这不能不说是天佑中华!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攻击,几乎全歼松浦师团,但是还是让松浦逃了,主要还是中国军队的火力弱。中国军队离松浦师团司令部最近的时候不过一百米。遗憾!围歼松浦师团之前,蒋介石曾要求薛岳调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四军到后方整补,被薛岳拒绝,这留下的第七十四军和第六十四军的一八七师在围歼松浦师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长沙发生“文夕大火”,这是抗战期间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大火造成三万多人死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房屋被焚毁。蒋介石令薛岳去长沙安抚人心,并派出自己性能最好的座车半途去接薛岳,送他去长沙上任。到达长沙后,蒋介石下令薛岳代理第九战区长官数月后转正,不久兼任湖南省主席。很快迎来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但是,决策过程十分曲折。白崇禧这个被日军称为“战神”的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偕同政治部长陈诚劝薛岳放弃长沙以北地区。这和薛岳坚守长沙的战略决心背道而驰。薛岳有力的驳斥了小诸葛的建议。最后发挥作用的还是夫人路线。9月15日深夜宋美龄打长途电话给薛岳,薛岳抓住机会声泪俱下的报告一个多小时,感动了蒋夫人和她身边的秘书。最后蒋介石和陈诚都坚决地站到了薛岳一边。于是有了才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5日,日军第十一军开始进攻。薛岳指挥第九战区的三十二个步兵师、三个挺进纵队约二十四万人,迎击日军的四个师团、两个步兵联队、两个炮兵联队和一个工兵联队约十万人。到10月14日战斗结束,中国军队损失四万人,日军损失万余人,由于双方装备的差距,算是打了平手。日军在会战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对任何一个中国师造成歼灭性打击,最后在交通线被切断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这是七七事变后,日军第一次主动放弃占领区。1939年12月,薛岳向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主要是破袭战和骚扰战,对日军以来的交通线进行了破坏。 1941年3月日军分兵三路进攻上高,企图捕歼中国军队主力。第九战区在薛岳的指挥下改进了战术,加强了训练,运粮上山、空室清野,破坏交通等措施给日军造成极大困难。所以上高会战发起后,第十九集团军奋力抵抗,对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形成包围态势,由于围堵不严,未能实现围歼。经过十九天激战,中国军队投入兵力十万,日军投入四万,中国军队消灭日军一万五千多人,中国军队损失约二万五千人。这次胜利被视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蒋介石奖励第十九集团军十五万元奖金,奖励第七十四军飞虎旗一面。薛岳被胜利冲昏头脑了。这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日军派阿南惟几接替冈村宁次。老谋深算的阿南惟几集中十万兵力策划了第二次长沙进攻战,而薛岳却在吃老本,继续用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部署迎击崭新的对手。1941年9月6日日军进攻开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由于部署不当,导致战局十分不利,连精锐的七十四军都遭到严重损失,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在部队遭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抗拒命令擅自后撤,后被判处死刑。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为了策应香港英军,第九战区派出第二、四两军准备支援第四战区作战。日军第十一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汨罗江方向发起攻击,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吃了一次亏的薛岳不敢掉以轻心,1941年12月20日薛岳下达作战命令。此前11月17日,薛岳正式提出了自创的天炉战法。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了检验天炉战法的试验场。薛岳命令部队,沿着预定的斜线撤退,把日军诱往长沙。此次,中国军队有了“三十二倍十五榴”这种先进的重炮。对日军造成严重打击。狂妄的加藤大队在夜袭中国军队时,加藤被打死,从他身上获得的一份文件迅速呈到了薛岳面前,从而使薛岳掌握了日军后勤保障不良弹药不济的情报。薛岳拍案大叫“一纸虽轻,胜过万挺机枪”。薛岳立即将情报传达前线各部队,振奋士气。 1942年1月4日,获悉日军早中国军队打击后开始后撤,薛岳决心将日军歼灭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于是下达了追击令。1942年元月18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此役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余人,中国军队损失两万余人。胜利是辉煌的。不久长沙市政府全体会议决定将长沙市内的东长路改名为“伯陵路”。薛岳的天炉战法由此名声大振。1943年11月,日军进攻常德,薛岳奉命救援,失利。1944年1月17日升为陆军二级上将,5月日军发起湖南会战,薛岳误判敌情,导致长沙沦陷,日军在衡阳战役中遭重创。1945年日本投降后,薛岳主持南浔地区受降。内战中,薛岳在莱芜战役中不断失利,开始担任闲职。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薛岳基本担任闲职。1965年9月晋升四星一级上将。1985年,九十华诞,国民党主席蒋经国致赠中山奖章,1998年5月3日一代战将薛岳与世长辞。


江南不缺水


薛岳,原名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人。其父为其取名仰岳,希望他长大后像民族英雄岳飞一样报效国家。薛岳成年后,认为光是钦佩敬仰还不够,便去掉仰字,取单名薛岳,以岳飞自比。

1907年,刚滿10岁的薛岳,进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受广东新军起义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又加入中华革命党,从事反袁护国秘密活动。

1920年随部回师广东,由少校连长升任营长。二次东征中,任十四师副师长兼团长,率部英勇出击,常以少胜多,战果显著,受到蒋介石的通电表扬。

薛岳胸怀大志,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激进。27年甚至建议中央扣押蒋介石。结果军队反被蒋借机解散。

抗战名将,功垂千古。万家岭大捷“抗洪都于垂危“,三保长沙,打击日寇,1946年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表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薛岳不愿安处大后方,向蒋介石请缨上前线杀敌。淞沪抗战中,薛岳指挥泰然,亲临战地,一有战斗发生,必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巡视,指挥所率各部。


薛岳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任内,日军先后出动约40万人,三犯湘北,企图直取长沙。薛岳指挥所部,与日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会战。并称:湘省关系国家民族危难甚巨,应发抒良心血性,与湘省共存亡。表示了必守长沙的决心。

会战打响后,薛岳集中兵力歼灭正面之敌。指挥部队轻骑疾进,发动伏击夹击,使敌人四面受击,伤亡惨重。经过二十多天战斗,日军遭到惨败,伤亡4万多人,包括军官以上40余人。

1941年9月,二次会战于长沙。敌人在一百多架飞机,两百多舰船支援下,分兵两路进犯。薛岳调集了十七军共20万兵力,




在正面使用"后退决战“,以诱敌深入,将大部兵力埋伏东侧山地,以牵制敌人,截断其后路。中国军队四面汇集,形成反包围形势,二次会战共歼敌4万余人。


11月中旬,薛岳召开九战区官兵大会,提出“天炉战法“。即在预定作战地带,构成网形阵地,以伏击诱击诸手段,消灭敌兵力,挫其锐气,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1月4日,薛岳指挥各部反攻,将日军击溃。日军突围,薛岳己命令抢先占领渡口,断敌退路,致使做王牌遗尸遍野,争相逃命。会战历时半个多月,歼敌5万多人。

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战线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取得了对日作战的巨大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薛岳作为一名军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薛岳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受降司令官,在南昌举行了受降仪式。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为薛岳颁发了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周勇华2


薛岳 革命跟随孙氏走, 东征北伐见心肝。 生图报国抒宏志, 誓死卫邦歼日奸。 豫赣飞骑驱劲敌, 长沙运略战狂澜。 人人皆有将军计, 外患何愁灭不完。(用这诗评价薛岳足矣)

薛岳(1896—1998),又名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一级陆军上将。毕业后入粤军,历任司令部参谋、营长、团长、师长,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薛岳指挥所部固守总统府后门,多次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冒着枪林弹雨,将宋庆龄护送出去。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1939年9月,薛岳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经过20多天的激战,日军惨败,伤亡3万多人。蒋介石通电嘉奖参战将指挥过四次长沙会战,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自由勋章。张治中称他是“百战名将”。 1907年入黄埔陆军小学,受反清革命思想影响,后来参加同盟会。 1914年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 1917年初;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 1918年南下广东,任中华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 1920年,任粤军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薛岳调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


李三万的三万里


薛岳可以说是抗日名将,排名应该相当靠前,至少是前三吧。

薛岳是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的客家人,原名叫薛仰岳,但他本人认为,国难当头,光仰岳不成,必须当岳飞,所以去仰字而就薛岳。长大以后参加军队,在保定军校读过书,跟后面很有名的张发奎、邓演达这些人是同学。此后加入粤军。在1921年,孙中山成立了一个总统府警卫团,下面设了三个营,薛岳、叶挺及张发奎就是三个营长。这三人后来的成就都很高,算起来,这三人同一年出生,按月份张发奎最大,叶挺次之,薛岳是老三。

后面陈炯明叛变革命,围攻总统府,孙中山是早就登上军舰了,可把夫人宋庆龄留在了总统府。当时叶挺跟薛岳率部突围,叶挺开路,薛岳断后,杀出了重围。

到了南昌起义,薛岳叶挺直接较量起来。叶挺率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薛岳奉命堵截,交手之后,叶挺更胜一筹,将薛岳四个团都击败。可没想到,叶挺下面的一个营长欧震临阵倒戈,让薛岳反败为胜。欧震后面一直跟着薛岳。抗战时立过功。曾经收复过常德。

叶挺就此退出江湖,再次复出已经是新四军时的事情了。

薛岳呢,他也没有大成功,因为他站错队伍了。此后,他跟张发奎以及桂系的李宗仁还有汪精卫一起倒起了蒋。当时中原大战,薛岳还提议要直捣南京,可惜没有被张发奎采纳,最终他的部队被打散。没有了部队,就没有玩战争游戏的筹码。薛岳只好退隐江湖。直到1933年,蒋介石主动起用它,让他带兵搞第五次”围剿”。

薛岳搞这个还是很认真的,在后面的长征中,一直追着红军完成了长征,是谓最佳陪跑员。当然,最终还是拍马也没有追上。不过,蒋介石也不怪他,毕竟红军这一带一路,帮助蒋介石染指到他一直想染指的西南区域。

可以说,北伐时期跟红军时期,薛岳的起伏比较大,他真正亮眼的表现,当然是在抗日战争。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过淞沪会战,指挥过兰登会战,又打过最大规模的武汉会战。在武汉会战,创下了万家岭大捷,几乎歼日军一个师团,此战被称为跟平型关大捷、台儿庄会战齐名的三大胜仗。

最最有名的还是四次长沙会战。薛岳在其中创造了天炉战法。什么叫天炉战法呢?就是将部队布成网状,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派小股部队伏击骚扰对方,慢慢地消耗敌军士气,最终把敌军引到决战地区而围歼之。

四次长沙会战,最后一次失守,但其中一共消灭了十万日军。薛岳也被认为是消灭日军数量最多的国军将领。

可以说,薛岳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很突出的,那为什么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呢?三大战役,他都没有参加啊。

原因之一,他不是蒋的嫡系,不但不是,还有反蒋的记录。所以蒋对他是比较提防的。抗战结束,曾派到到徐州打过两战。薛岳估计也是心气不足,没有什么求胜心,打了数仗都败北了。蒋介石趁机将他撤了下来,从此闲置不用。

据说,是当时的国防部作战次长刘斐建议,说薛岳好像没有什么信心,不听蒋委员长的指挥。

于是,蒋介石就撤下了薛岳,然后派了亲信刘峙接替薛岳的职位。刘峙可能大家也知道,淮海战役,他指挥的二十万大军数天被消灭,气得蒋大骂,说给他二十万头猪,共军也抓不完啊。

后来,刘斐起义,国民党却说他早就是中共的卧底,这个事情现没有定论。不过,撤薛岳换刘峙,刘斐确实是功德无量。

那薛岳干什么去了呢?在后面搞政治活动去了,跟他的老同学,老战友张发奎搞选举,联合推出了孙科。当时在上海,他们帮孙科拉选票的事情被报纸曝光,还暴出了孙科的私生活。

甚至还捏造了一个广东人的来信,要求广东人不要投孙科的票,这当然惹恼了,薛岳跟张发奎带着一百小弟直接上门砸场子去了,顺便说一下,薛岳在上海,跟青红帮也是有交情的。结果第二天报纸又登出:三帅夺大炮,表演全武打。

这个大炮是什么意思呢?大炮就是报社的总编龚德柏,因为敢说话,人称龚大炮。

这个龚大炮也不白给,拿把枪站在楼上,说谁上来就开枪。薛岳虽然是军人,也不管乱来跟报人开枪啊,只好走了。回去之后,又被龚大炮反告一状,最后孙科掏钱摆平。

可见,将军没有用武之地啊。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都知道不行了,才把薛岳跟他的师兄弟们请出来。张发奎当陆军总司令,薛岳呢,组织广东的部队进行最后的抵抗,后面还撤到了海南岛,也是为国民党军队的家属撤退台湾争取了点时间。他还希望能够守住海南岛,搞了一个防线,以他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但也是没什么用,四野一到,摧枯拉朽。薛岳一战就败,最后也退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那就真的是蒋介石的天下了。像孙立人一开始还能帮蒋拉点美援,受到了重用,可一旦没有利用价值,马上被关了起来。而薛岳这样有反蒋历史的人,当然也是蒋介石重点盯防对象。好在,薛岳的老婆跟宋美龄是金兰姐妹,薛岳跟陈诚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倒不用担心生活。说起关系,薛岳有个奇怪的事情,他一直不服白崇僖,他也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大陆这边称白崇僖为小诸葛。

既然薛岳不服,为啥不起义呢,搞不好,争取一个岳飞大战小诸葛。

后面还有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李登辉上台之后,搞了一个“修宪”,想扩大自己的权利,薛岳以元老的身份提出反对,就此得罪了李登辉。李登辉就利用职权把他在台北的房子收了回来。薛岳只好回去住自己的小平房。

不过,薛岳也是看得开了,世纪老人,大风大浪什么没见过。薛岳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李登辉还不知道在哪呢。

1998年,薛岳逝世,享年103岁。


脑洞历史观



薛将军(广东人,外号“老虎仔”)的“天炉战法”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通过前两次长沙战役逐步摸索出来的。也是根据长沙地区河网密集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好战法。说白了就是通过河网让日军机械化无法发挥,然后逐次抵抗后向两翼转进隐蔽待机,引诱日军进入“炉底”(基本到长沙城下了),然后发动总攻包饺子。



天炉战法的关键还是炉底的防御以及逐次抵抗的力度和节奏的把握,如果被日军一鼓作气打穿就完了,也是有点赌博的意味。而且实战中,日军确实已经打进长沙城里了,发生了巷战。薛岳手里的王牌,李玉堂的第十军在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最后兜底的就是这只部队,英勇顽强,此役之后被誉为“铁军”!


血浪观察


广东乐昌市九峰镇是薛岳将軍家乡,2015年3月中旬山里的桃花李花开的美极了!远看犹如山间喷涌的彩虹!我曾因为摄影山乡美景而走入薛岳将军的家乡,只可怜原址门庭凋零残破,但是我在旁边不远处见过有史料馆!欣喜中得到一份报纸带回家很认真的学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