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帶刀侍衛、正三品武官---犍為籍武狀元彭陽春

頭等帶刀侍衛、正三品武官---犍為籍武狀元彭陽春

武魁天下

彭陽春在此文韜武略的家庭環境中不斷成長,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參加鄉試,獲取亞元。

道光三十年(1850年),彭陽春赴京會試,騎射、步射、弓馬、舞刀、掇石、策論無不精彩,道光帝大為喝彩,舉武進士,一甲第一名,欽點狀元,授頭等侍衛。嶽汝忠是該榜榜眼,授二等侍衛,本榜未取探花。兵部左侍郎孫葆元和兵部尚書王廣蔭為該科殿試武試主考官(《歷代武狀元傳》有載)。

奇人有奇事。話說當初彭陽春進京參加會試時,買舟循長江經南京浦口入大運河赴京,途中逢江蘇陸徵祥,陸以文舉入京會試,遂結伴而行——於是,該科不僅彭陽春武魁天下,而陸徵祥亦點狀元,一舟竟然載有同科文武狀元!遂成一段佳話,陸徵祥因而贈彭詩:

“同路入京華,名成性各差。

承先開鼎甲,啟後泛仙槎。

海內無雙士,川中第一家。

不才歸翰苑,貌愧插宮花”。

彭陽春考中武狀元后,遵制返里興墳祭祖,買舟溯江而上,夜泊忠州任家場(今重慶忠縣任家鎮),因悉當地彭姓甚眾,遂暫留,參拜本支先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武舉彭文富墓,有感援筆而書:“文學廣大,名振家邦,如其守敬,爾世克昌”16字,後該支即用此作輩分,今已傳至“邦”字。

彭陽春考中武狀元后,剛剛繼位的咸豐帝於元年(1851年)十月初一發了4道詔書,冊封其曾祖彭正榮、祖父彭洪鎮、叔祖彭洪瑛、父親彭宗銘等為武功將軍,曾祖母劉氏、祖母昝氏、叔祖母劉氏、母親趙氏等為誥命夫人,家族一時榮耀無比。

彭陽春返回京城宮中,被咸豐帝授予頭等帶刀侍衛、正三品武官,行走宮中乾清門,拱衛宮中帝后安全。

頭等帶刀侍衛、正三品武官---犍為籍武狀元彭陽春

宦海沉浮

彭陽春娶王氏,誥封淑人,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十三日吉時,在京都宣武門外椿樹頭條衚衕(該字原為“衕”)生育一子,取名彭紹瑄。

咸豐六年(1856年),彭陽春奉旨即補雲南參將,恰逢家父去世,取道雙流老家,辦理家父後事外,集合族眾,修編《自犍遷雙彭氏族譜》。爾後彭陽春即奔赴雲南就職,途經犍為,攜帶10套該族譜贈送犍為彭氏,同時督促犍為彭氏年內完成撰修《自楚遷犍彭氏族譜》,併為該譜作序一篇,犍為彭氏如期於咸豐七年(1857年)完成《自楚遷犍彭氏族譜》修編(其實是在咸豐八年即1858年才完成,只不過標註為咸豐七年)。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駕崩,受遺命主持朝政之肅順等“八大臣”與慈禧爭權,失敗被殺,彭陽春受牽連,遭革職永不錄用。其時,任職貴州的四川曾某,僱兇追殺彭陽春(據傳,曾某家世代為彭陽春家族奴,且其本人曾為彭陽春伴讀,與彭陽春同科考取進士功名,因嫉恨而藉機報復)。他攜妻子往雙流曾家壩方向逃逸,後又逃到滎經縣,被仇家追上,他跳到河裡,躲過了仇家的追殺,但其妻王氏、子彭紹瑄慘遭殺害。

悲痛之餘,彭陽春在滎經縣與天全縣交界的興業鄉隱姓埋名,更名“彭光燦”,在滎經當地再娶劉氏,彭陽春生二子:彭朝相、彭朝辛,現滎經縣的彭月富自稱為彭陽春曾孫。他過起了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直至光緒中期,得川督劉秉璋之疏解,得復職赴雲南參將任,已垂老矣,不數年病逝,搬喪回裡,葬雙流的牧馬山之曾家店附近(今屬雙流區勝利鄉)。

武狀元彭陽春頗有文采,可謂文武雙全,曾經春風得意,也曾身處劣境,無論家族和個人,享盡無限榮光。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雙流彭氏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尚武愛國人才,如四川保路運動領袖之一彭芬、孫中山秘書彭純武、川軍二師師長、陸軍中將彭光烈、抗日空軍英雄彭德明、革命先烈彭家珍等。犍為彭氏和雙流彭氏之中,進士、貢士、貢生、監生、廩生、庠生、增生、武舉、武生等多達數十人,使得犍為、雙流彭氏,真正成為當地望族,他們秉承崇文尚武,精忠愛國,敬祖睦宗,心繫桑梓的精神,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頭等帶刀侍衛、正三品武官---犍為籍武狀元彭陽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