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講老子:強橫者不得好死

強橫者不得好死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又柔又軟,死後的屍體則僵而且硬;

草木生長的時候又柔又軟,死後的枝幹則又枯又幹。

看看嬰兒那嬌嫩的手腳,少女那柔軟輕盈的身段,是那樣富於生命的活力,再看看春天陌上的柔桑,原野裡青青的嫩芽,河岸飄拂的柳絲,無一不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看看老人那一身嶙峋的瘦骨,還有那笨拙僵硬的四肢,一眼便知他們已進入了生命的暮年,不禁讓人聯想起那陰森死寂的墳墓,再看看冬日乾枯黃脆的敗葉,道路兩旁的老樹枯枝,無一不預示著蕭條、衰敗乃至死亡。

可見,無論是人還是物,生則柔軟而死便乾枯,也就是說,堅硬的東西與死亡相關,柔軟的東西與生命相連。

顯然,堅硬的樹木容易折斷,堅硬的瓷器容易打碎,堅硬的牙齒容易脫落,強暴的軍隊容易打敗。

相傳殷商時期有一位貴族名叫商容,可能算得上那個時代最博學的學者,當時王公顯貴的子弟多出其門。當他生命垂危之際,他一位最得意的門生前來病床問候他說:“老師您還有什麼要教誨弟子的嗎?”

商容說:“我的思想你已經完全掌握了,現在我只想問你:人們路過自己的故鄉時總要下車步行,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學生回答說:“我想這大概是表明,人們忘記不了故鄉的養育之恩吧。”

商容又問道:“從高大蔥翠的樹下經過時,人們總要低頭恭謹而行,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學生回答說:“也許是仰慕它那頑強生命力的緣故吧。”

商容張開嘴讓學生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學生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

商容又問道:“那麼我的牙齒還在嗎?”

學生說:“已經全部掉光了。”

老師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的學生說:“你明白這是什麼原因嗎?”

學生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可能是剛強的容易過早衰亡,而柔弱的卻長存不壞的緣故吧。俗話不是說過‘柔舌在口,齒剛易落’嗎?”

老師聽後滿意地閉上了眼睛。

“輕敲就能打破瓷碗,狂風卻吹不斷柳絲。”人太強橫就不得好死,兵太強暴就要滅亡。

戴建業講老子:強橫者不得好死

東晉太元八年秦王苻堅不聽謀士們的多次勸阻,依侍著自己有“百萬之眾,資仗如山”的實力,對反對南侵的謀臣們誇口說:東晉縱有長江之險也不足為憑,我秦軍“投鞭於江足斷其流”,以秦軍“屢捷之威”擊東晉“垂亡之寇”,我軍一定勢如破竹摧枯拉朽,不出兩月我就將踏平江南混一六合。於是在一片反對聲中率大兵分道南侵。想不到同年十月就在淝水被晉軍打得慘敗,秦兵相互踐踏自投江水者不可勝數,水中堆積的屍體使“淝水因之不流”,倉皇逃竄的敗軍“聞風聲鶴唳”,都害怕晉軍會尾追而來,個個像驚弓之鳥似的惶惶不安。苻堅本人也被射傷,單騎逃歸淮北才倖免一死。幾年後他被羌族首領姚萇擒獲,吊死在新平的寺廟中。

苻堅以雄兵逞強造成兵敗身死,他用士兵的鮮血和身家性命印證了“強橫者不得好死”這一古訓。

《文子》說:常勝之道為柔弱,常敗之因為剛強。這一顯而易見的道理常被人們忽略了。剛強者總以為別人不如自己,柔弱者則認為別人勝過自己。以為人不如己者就會以強凌弱,到處都埋下仇恨的火種,欺凌別人的人最後總是被別人欺凌,強橫者最後總是一敗塗地。認為己不如人者待人真誠而又謙和,待人真誠謙和就到處都受人尊敬,他們處處把自己擺在最後結果反而處處搶先,處處甘居人下最後反而成了大家的領路人。所以,以強勝人者必遭禍殃,以柔勝人者前程不可限量。

(參見原第42、76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