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朱明王朝中国古代王朝史上创下数个第一,在明朝当皇帝相对比较有“风险”,皇帝身份的转换是比较突然的,可能乞丐能熬成皇帝,也有皇帝“作”成囚犯后来又混成皇帝。大明王朝共历十六帝,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混子皇帝,大都是被评价为“好女色、亲信宦官”,其实很大程度上这与明朝的储君培养制度有直接关系。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土木堡之变,也就是明英宗装逼作死,最后把大明朝前些年的积累玩得差不多了,最后还搞得自己的几个至亲难受,英宗的弟弟、儿子都被这个装逼皇帝搞得摸不着头脑。后来还扔了一个烂摊子给他们,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莫名其妙做皇帝,又莫名其妙被一帮人搞下台。在英宗两腿一伸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原名朱见濬)做了皇帝,也就是明宪宗。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宪宗皇帝这个人历史的评价比较多面,要说他英明仁厚,那就是为于谦平反,恢复叔叔的皇帝尊号,还用了不少的贤臣治理国家;而他在政治上还是离不开宦官,设立西厂一度让宦官干政再度达到巅峰,以至于当时的东厂都得向西厂低头,可见宪宗对宦官的信任,虽然短短的几年西厂历史,但是对后面皇帝的影响相当大(武宗皇帝非但重建西厂还增设内行厂)。他还有被评价为“好女色”,他最爱的女人应该是从小陪他长大比他大十七岁的万氏,甚至还想违反礼制立她为后,后面也是一直专宠这位老女人。万氏也是相当给力,三十七岁还给宪宗生下了皇长子,不得不佩服有些“爱情”还是有魔力,可惜这位高龄产妇的孩子最后夭折了,宪宗皇帝难受了老长时间了。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这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也是相对比较的混日子,不过他最牛批的一点就是在明朝马上爆发大规模起义的时候,实行了一个制度,这才让大明王朝的内患往后推迟了好长时间。实际上自元朝起荆襄流民问题相当严重,荆襄流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郧县地区,由于该地万山环绕,又处于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所以在元、明两朝时期算是一个三不管地带,每当灾荒、战乱,这一带常常聚集近百万的流民。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告诉后世皇帝,大量流民是有恐怖,要知道多少人是因为没得吃才造反的,虽为流民,拿起刀恐怕就是起义军了。而宪宗皇帝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在流民起义被镇压后,并不是杀光就撤军,而是安抚重整流民,设立郧阳府同时设置了郧阳巡抚,将当地大量的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一来让流民有了归属感,他们不再是逃难逃荒的流民,而是有耕地、有户口的大明子民,有地有家人他们何必在造反呢,就这样宪宗皇帝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朱见深虽说不是完美皇帝,但是解决荆襄流民问题可以说是相当的有积极作用的,虽为亡羊补牢,但是人家不但把羊守住,还换了一种牢房安置羊群。这么一来,大明王朝一个相当重要的内患被安抚,后面的几个混子皇帝就可以减少很多的压力,不说延续百年基业,但是可以让明王朝多拖上些时日还是做到了。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设一制度解决数百年的王朝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