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史之晉齊鞍之戰

周定王十六年,即公元前591年,因晉國的盟國魯衛經常被齊國欺凌,做為大哥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出兵伐齊,駐兵於齊邊界陽穀。齊頃公親自來會,與晉景公結盟於繒,並遣公子強到晉國為人質。其實晉國出兵也只是想與齊國結盟,共同對付楚國,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自然撤兵而歸。

誰知兩年後,齊頃公認為繒之盟束縛了其對魯衛的行動,正好這時楚國要與他聯交,隨即背棄了繒之盟與楚國結交,另一面出兵伐魯。齊國屢次興兵伐魯衛,也只是為了擴大地盤。衛國與魯國是同盟,自然出兵相救,只不過根本不是齊國的對手,於是魯衛兩國均向晉國乞求援助。晉國眼見與齊國的結盟十分脆弱,必須痛下殺手,於是興兵會和魯衛兩軍,共同伐齊,所以晉齊之間的決戰是在所難免了。

晉軍出車八百乘,以郤克為中軍,士燮為上軍,欒書為下軍,韓厥為司馬並率領赤狄部,來救魯衛,魯季孫行父也率師來會。此前齊國攻克了魯國的龍邑、巢丘,之後西向侵衛,在新築打敗衛軍,此時聞聽晉軍要來,於是撤軍東退,晉軍追趕至米箕山下,兩軍就在此地區對峙,準備決戰。

齊晉兩軍列陣於米箕山西北的鞍,齊軍以邴夏為齊侯御,逢醜父為右,晉軍以解張為郤克御,鄭丘緩為右。

當齊晉兩軍對陣時,齊侯十分輕敵,馬不披甲向晉陣地衝擊。晉郤克在交戰之初,被箭矢所傷,但仍擊鼓不絕的督戰。解張也被箭矢所傷,仍然勉力保護車駕。鄭丘見解張受傷,用左手御車,右手擊鼓,三人勉力揮軍前進,晉軍將士大受鼓舞,拼命向前,齊軍大敗。晉軍追至華不注山,齊侯差點被韓厥率領的狄兵擒獲,幸虧逢醜父化妝成齊侯並掉換了位置,等到韓厥追至,逢醜父與頃公乘坐其他車輛才擺脫追兵。晉魯軍另一支兵自丘輿繞過沂蒙山區進攻馬徑,兩方合擊,進逼齊都。

齊軍即敗,齊頃公使大夫國佐以紀國國寶及割地以求和。起初郤克是不願意的,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齊國方面是斷然拒絕,表示願再決一死戰,魯衛兩國趕忙勸諫郤克趕緊答應齊國求和的條件,郤克也勉強答應了,於是與齊國盟於袁婁,同時齊國也歸還了在魯國所侵佔的汶陽之田。

楚國即與齊國結盟,但路途遙遠,未及相救,為替盟國報仇,於是年冬十月傾國之軍伐衛侵魯,擊敗魯軍於泰安,進駐陽橋,魯不得已賄賂楚而求和。此時晉軍剛在鞍之戰中回師,且楚軍勢眾,所以沒有與楚作戰。於是楚令尹公子嬰齊與魯侯、蔡侯、秦大夫、宋華元、陳公孫寧、衛孫良夫、鄭公子左疾、齊大夫,及曹、邾、薛、鄫等共十三國會盟於泰安,顯示一下自己的威勢,之後退兵而歸。

同年冬,齊頃公見晉國復強,並且在晉滅赤狄後已接近齊境,於是首先向晉國示好,晉景公予以厚禮,晉齊和好。過了五年,晉景公命魯國在鞍之戰中所得汶陽之田復歸於齊,因此晉齊之間的關係更加堅固了。晉景公聯齊抗楚的計劃到此才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