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七年一輪,歷史不會重演,但又何其的相似

股市七年一輪,歷史不會重演,但又何其的相似

股市七年一輪,歷史不會重演,但又何其的相似

感謝上圖中這位朋友的提問,不少人應該有同樣的疑問吧。

首先要給關注我的朋友們說明一點,我們聊得是指數基金。其中涉及到的投資方法不適用在主動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其他投資品種身上。

關於基金清盤的問題很好解決,在投資之前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基金,比如規模超過一億的基金。

投資三五年會不會太久?

一般來說投資時間越久面對的不確定性越多,風險也就越大。風險和收益是相對應的,收益高則風險大,風險小則收益低。

大家都知道銀行存款定期的收益比活期的高,五年期比一年期的收益高。銀行為什麼會這樣規定呢?難道說五年期的存款對銀行來說收益一定會比一年期的存款高嗎?

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出現倒掛現象,意思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比三月期國債收益率還要低。

一般情況下長期存款的利率比短期的高原因是,存款的人認為投資時間越久不確定性越大,如果短期存款和長期存款利息一樣,也就沒人願意去選長期存款了,銀行如果想要獲取長期穩定的資金,就會提高長期存款和短期存款的利率差。

相對於習慣了銀行存款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三到五年的指數基金時間好像真的太久了,至少銀行存款是可以保本保息的,投資指數基金波動還是非常大的,即使低估的時候開始定投,極端情況下依然會面臨20%以上的回撤率。我相信習慣了每天獲取固定收益的人,一定接受不了長時間超過20%的浮虧。

但是不同的投資品種收益週期是不一樣的,貨幣基金、銀行存款不管投資週期多久,收益每天都能看的見,而投資股票或者股票基金收益是不固定的,短期有可能大漲也可能大跌。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節奏,天地有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生生不息。股市也是一樣,從漲到跌,從跌到漲,週而復始,A股在牛熊交替中反覆輪迴,歷史雖不會重演,但又驚人的相似。

股市七年一輪,歷史不會重演,但又何其的相似

通過觀察上證指數近20年的變化,01年的時候出現一次高點,07年的時候出現一次高點,15年的時候出現一次高點,我們大致可以得出指數6到8年會有一個輪迴。

定投指數基金是從指數進入低估的時候開始定投,所以定投3到5年時間基本可以保證我們實現正向收益。這就是為什麼總說用來定投指數基金的錢最好是未來3到5年用不到的閒錢。

指數都上漲了40%了,還不拋是我太貪了嗎?

不得不說今年開年以來的行情確實很好,不少指數漲幅超過40%,至於現在要不要拋掉止盈,要看具體的指數有沒有進入高估。

沒有進入高估的指數,這個時候我不拋,並不是因為我貪,恰恰是因為我一點都不貪。

現在想止盈的人無非是怕市場將開始回調,前期的利潤坐了電梯,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現在止盈的人知道未來還會繼續上漲,還會在這個時候止盈嗎?

現在市場漲到一定高位了,拋掉止盈,等回調再繼續買入,又可以多賺一波。

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止盈的人是源於上面這種想法,這才是真正的貪,希望賺取到每一波上漲的錢。但是市場不可預測,萬一沒有回調呢?是不是就變得很被動。

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策略為的是賺取低估到高估這一段的利潤。其實是一種比較被動的策略,並不會頻繁的買進賣出。

定投指數基金即使這幾周已經賺到了40%的利潤又怎麼樣,我們追求的是年化率,A股市場牛短熊長,幾周的時間上漲40%並不罕見。上漲百分之一百兩百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種翻倍上漲出現的次數可不多,上面我們講到了七八年的時間才有一次。

如果每隔兩個月都能賺40%,年化收益率高達240%,是個人都知道,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上漲40%就拋了,七八年的時間年化收益率才5%,冒這麼大的風險投資證券行業5%的年化收益顯然是不值當的,銀行大額存款也能獲取這個收益率。

不管在牛市還是熊市指數都會出現多次調整,但是這種調整誰又能每次都抓的住呢?就像個股每天都有漲停板,可是真正賺到錢的少之又少。

沒有一種策略是完美的,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策略必然會錯失這些小的調整。

但是可以精準的抓住每一次大牛市,這就足夠了。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在低位浮盈100%都是安全的,在高位浮盈10%都是危險的。

(歡迎關注{小狗錢錢錢},如果感覺這篇文章幫助到了您,請評論、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