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六代機戰鬥力有多強?

用戶54524066511


隨著F-22戰機已經裝備空軍將近二十年,按照美軍研發戰機的速度,新的六代機,在多種試驗技術的成熟下,將在近幾年得到美國空軍的最終定型,對於六代機的最新進度來說,在外形和性能指標上,各家競爭公司已經基本定型,美國空軍雖然還未給出特定的編號,但是對飛機的性能指標已經做出了立體指標,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將公之於眾。

近年來,美軍除了對現有戰機進行升級外,除了F-35這款入門級五代機的研發製造,多架航空公司已經著手對六代機進行設計和外觀定型,以美軍的設計週期來說,六代機的研製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只是尚未公開招標,各項圖紙進行了嚴格的商業保密,即使是競標方的美國空軍,也拿不到相應的設計圖紙,所以對於六代機的外形設計,只能參考現役美國五代機F-22和F-35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最新的垂直髮動機轉換、可隱藏式鴨翼佈局、矢量推進尾翼設計,這些在五代機上不太成熟的技術,將在六代機中,以常規配置出現。

而對於六代機的技術指標,在通過設計上的改動後,飛機整體更適合在超音速運動下保持較高的結構性,極限速度有望超過8馬赫,與最快的洲際導彈有的一拼,而在材料方面,採用的複合新型材料將不再需要進入恆溫機庫進行保存,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維護,就可以適應腐蝕性、高幹燥的作戰環境,各項指標將大大優於五代戰機,如果以現在的進度,美國的六代機將有望在下一輪雷達更新時服役,大量的陸基雷達將很難有限鎖定它,美軍將佔據顯著的戰略打擊優勢。


楠竹一


戰以來戰鬥機技戰術性能的發展,關於‘代’的劃分和定義一直是個爭論的話題,這裡給出西方國家定義的一個簡單劃分標準:

第一代: 噴氣式推進 德國Me262; 美國F80

第二代: 測距雷達 紅外導彈 後掠翼 美國 F86; 蘇聯米格15

第三代: 超音速 脈衝雷達 能超視距攻擊 美國F105 F4; 蘇聯米格21

第四代: 脈衝多普勒雷達 高機動性 下視下射導彈 美國F15 F16; 法國幻影2000;米格29

第四代+:高機動性 傳感器融合 低信號特徵 美國 F15E F16-50/52批次 歐洲 颱風

第四代++ 有源相控陣雷達 信號特徵更低 歐洲 颱風; 俄羅斯 蘇30 美國F16改進

或者採用有源(波形對消)隱身 F/A 18 ;法國 陣風
部分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第五代: 全方位隱身(內置武器) 超高機動性 美國 F15SE ;俄羅斯 蘇35

全傳感器融合 一體化航電系統 部分或

全部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第六代: 超音速隱身能力(從亞音速到多馬赫)

都有效,具備‘變形’能力,靈巧蒙皮

高度互聯網,超高靈敏傳感器,定向能武器

四代機是當前主要空中力量強國的主戰現役裝備。所以在這個分類中,將4代戰鬥機做了更細的3個階段性子代劃分。這一點不同於我們網絡上經常提到的四代機/四代半的劃分方式。

戰機的升級換代,並不只是技術的疊加,戰機每升一代,難度就要高很多很多。從上表可以看出,二戰後戰鬥機推進方式從螺旋槳進入到噴氣式,逐步發展的現今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空中武器由機槍、航炮向各種制導導彈方向發展,從簡單的測距雷達到脈衝多普勒雷達,再到相控陣雷達,不斷提高戰機的機動性,從四代機開始強調隱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航電系統日趨集成一體化。

按目前各國研發規劃,基本上第六代戰鬥機在2030前尚無法進入現役列裝。從目前的技術儲備和探索來看:

1、第六代戰鬥機的推進器為了實現2-5倍音速以上的高速巡航,要滿足更高的飛行速度和更卓越的飛行性能就必須要有新型發動機作為支撐,美國空軍目前正在進行自適應可變循環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可以在傳統渦輪增壓發動機工作狀態與衝壓發動機工作狀態之間實現自如切換,當然這僅是未來發動機的一種方案。

2、進攻和防禦武器系統採用高能微波或激光。

3、具備更強大的信息戰能力。通過內置的各種數據鏈和更先進的傳感系統,更全面地感知戰場態勢,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具備自主判斷能力,完成對威脅較大目標的攻擊選擇。

4、人工智能也將是第六代戰鬥機應用的核心技術之一。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使第六代戰鬥機擁有類似人類皮膚的先進傳感器,以敏銳感知周圍環境,可對風速、氣溫、機體的疲勞程度進行實時測評,減少人工干預的程度。

5、未來的隱身技術,不能只對雷達隱身,一種“隱身皮膚”的概念提出,第六代戰機將在任何環境下對各種探測手段隱身,甚至戰機從人們上空飛過,人們的肉眼也不易看見。

6、隱身、機動和結構這三項指標是一款戰鬥機外形設計的限制條件,它們對戰機的要求卻往往是矛盾的,以往的戰機總會不可避免的有不同程度的顧此失彼,新一代戰機能否將這些因素進行有機結合,也是六代機所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


曦明微言


從代差來看,每代戰鬥機都至少能交換三架以上的上一代戰鬥機。也就是說,六代機戰鬥力大概相當於三到十架f22。但是六代機相對於五代機的提升很可能會更大,甚至可以實現一打十甚至更多五代機。

從性能上來看,六代機可能在這幾個方面相對於五代機有很大的提升。

一,超音速性能。這個性能不只是最大速度,而是包括超音速機動性,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超音速巡航持續時間這些方面。六代機可能會實現二到三馬赫的超音速巡航並且在超音速巡航時可以保持7g的機動,這相對於五代機的1.6馬赫保持5g機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可以大大擴展六代機的導彈攻擊包線和不可逃逸區。至於高超音速巡航則由於技術複雜度的問題基本不可能在六代機上實現。

二,隱身能力。六代機預計會採用飛翼佈局,飛翼佈局相對於常規佈局的五代機來說在後向側向的隱身能力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五代機由於技術和成本的問題即使是f22側向和後向隱身僅僅相當於半隱身戰鬥機的正面隱身,只有前向隱身能力可以稱得上是優秀。而六代機可以做到全向隱身。而且由於飛翼佈局的優勢,對於米波雷達也可以做到隱身,這是五代機無法做到的。正面隱身由於技術的進步反射截面積可能會比五代機小一個數量級。綜合來說六代機的隱身能力可以說是遠遠超過五代機。

三,探測能力。六代機可能會使用智能蒙皮,蒙皮內裝有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這樣六代機雷達的TR組件數量會遠遠超出四代機的2000個。而且氮化鎵TR組件比起砷化鎵組件單個功率可以增加十倍,結合TR組件的數量優勢六代機的探測能力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雷達能力甚至會超過博克級驅逐艦,可以對f22之類的目標實現超過100km的探測距離,對於非隱身目標甚至可以實現500km以上的探測距離。這樣來說六代機可以對五代機實現先發現先攻擊,在超視距作戰方面優勢極為明顯。

四,定向能武器。六代機預計會搭載激光定向能武器。不過,由於兆瓦級功率的激光武器體積過大,基本上不可能裝載在六代機上,六代機預計會搭載功率幾百到幾千千瓦左右的激光武器,射程在十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之間,可以做到替代格鬥彈和攔截近距離的導彈。激光武器會極大的改變空戰的面貌,導彈對六代機的效果可能會大大減小,想要消滅六代機可能需要使用導彈飽和攻擊或者接近到激光攻擊距離,遠程空空導彈可能會成為輔助武器。

五,航程。六代機因為採用飛翼佈局內油比例可能會獲得極大的提升,六代機可能實現4000公里的作戰半徑,結合加油機甚至可以實現洲際作戰。如果六代機服役,戰鬥機可能再也不是短腿的代名詞。由於航程提升,六代機在犧牲作戰半徑的前提下,可能會實現接近五代機作戰半徑的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這樣就可以大大壓縮敵方的反應時間,實現出其不意的效果。

未來服役的六代機的性能大概就是4000km作戰半徑,激光武器,超強探測能力,全向寬頻譜隱身,3馬赫超音速巡航和機動,性能絕對是逆天的,雖然可能會有所取捨,可能會放棄或者縮水這裡面的幾個性能,不過即使型能有所縮水依然可以全面暴打五代機。


超視距天波雷達


事實上,美國沒有提出被全面認可的六代機理念,網傳的都是美國來自各方面的論述,並不是代表真的如此,都是類似我國的專家言論一樣,並不是軍方招標書上的內容,美國至今沒有下達六代機招標書,美國距離六代機還遠的很,他們正在討論的是開發一種更先進的5代機,被稱為穿透型制空戰鬥機,也是在討論,具體要求也沒定。所以距離6代機還很遙遠,但是戰機技術可沒有停止,比如變循環發動機就早開始研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