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新年号「令和」?

迷路的安然


日本官方说法取自《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说起来,就是风和日丽的意思。我们小时候写文章,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看来,日本也开始走小清新的风气了。

说起来,日本人对年号还是很看重的,毕竟年号经跟着一代天皇,日本天皇都比较长寿,基本都能用上个二十多年甚至更长。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民治年号后,只用了数个。

明治之后是大正,这算是日本的盛世了。日本就有年号跟中国重合的,比如日本也有贞观,也是一个盛世。

大正朝时没有明治时的暗斗,军国主义也没有后面那么疯狂,总体是比较自由的。

“大正”两字取自《易经》卦辞: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大正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昭和了,这个年号取自中国《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昭和年代,日本算是坐了一把过山车,有疯狂的侵略时代,也有二战结束后,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但比较走运,日本很快经济复苏,迎来了一个黄金期。

昭和之后就是平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日本人认为平成年代是最灰色的年代,经济繁荣的泡沫被挤破,这一代的日本人常常背负经济上的重压以及精神上的迷茫。

现在他们取名令和,可能就是希望过点小确幸的日子了。

说回这个令和,他们说取自《万叶集》,《万叶集》差不多相当于日本人的诗经。大概是中国晚唐时期编写的。那这些诗歌难免受到中国的影响。比如这一句很可能受中国东汉张衡的《归田赋》影响。

《归田赋》是如下的句子: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前些日子,日本人说要跟我们收二维码使用费,部分网友说,那要向日本收汉字偏旁使用费,这偏旁不说,这个年号使用费,咱们是不是商量一下?


脑洞历史观


今天,日本新年号被正式公布了。新的年号被定为“令和”,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年号的公布,不仅意味着明仁天皇将在本月内退位,也标志着日本30年平成时代的结束。



围绕着日本新年号展开的讨论立即在中日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日本官方的说法,新的年号出自日本古典诗集《万叶集》中的《梅花歌二首》的序言。其中有“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一句,即取其中二字。

按照日本年号的定名规则,一般来说都是出自中国的儒家古籍里。例如平成年号就出自《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然而,此次以日本古籍来定名,还属头一次。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少数还在以年号纪年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年号纪年效仿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因此,日本在大化革新之后才开始了年号的启用,此后一直是以中国古籍为其定名规则。

即便是此次的令和年号,虽然取自《万叶集》,但中国学者依然找到了其中国典籍的出处,即《文选》中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其中有“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一句,可看做是《梅花歌序》的借用。

当然,“和”字是日本76%的国民最为喜欢的第一汉字。日本人大多愿意以和来为平成时代划上句号。这也象征着一个新的和平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寄予了全体日本国民希望的年号。


傅斯鸿


跟咱中国有屁关系哦?人家门口贴副对联,人家没咋地,你这整天堵人家门口,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惊呼狂叫,这幅对联我家以前贴过!然后恨不得让全小区的人都知道,咱小区有头有脸的人家贴着的对联我家以前就贴过!我他妈的脸上真有光!别傻逼了!中国人的脸都快让你们这群人渣丢光了!你分析个屁呀!说穿了不就是想嘛玩意儿都往中国文化这里圈呗!他日本要是连口饭都吃不起,又有多少人会关注他用啥年号呢!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和意淫。中国典籍有多少?恐怕只要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你都能找到出处吧?不要生拉硬拽了!谁造的,谁解释,跟你么关系!


夜雨老巷


新的年号,将于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时使用,“平成”年号也就再使用1个月就寿终正寝;我不认为此举措出于“去中国化”的革新考虑。


但,这属于天皇因“生前退位”而变革的年号,是彰显皇位交接和平而美好吧?而新天皇还没有即位,就史无前例地公布新年号,是预示将来政策走向吗?现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号公布前,高深莫测地表示“希望听从各方意见后,再进行决定”。

安倍晋三的谨小慎微,是寄希望新年号带来新气象吗?我个人不认为新年号会给日本朝野带来新的政治方面的转机;日本史固然是天皇继往开来的历史,新的天皇命由天定,世袭制的客观存在无需国民来投票选举,“令和”期间会有什么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星晨58298869


今天是2019年4月1日愚人节,日本政府在这天公布了新的年号——令和。

鄙人才疏学浅,不懂这两个字的读音,只知道这两个字是汉字。即使官方声明出自日本的诗经,鄙人还是认为这是中国字。姑且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含义。

令,意思是政令。

和,打麻将的时候“和了”就是赢了。

大约日本政府希望政府的命令一出就赢了。

日本人不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可以当赢讲,还可以当huo和稀泥来讲。这样一来“令和”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政令就是和稀泥”。🤭

中国字“和”是多音字,有“糊”音。那么年号“令和”就是政令,命令糊涂了。

“糊”还指做饭炒菜没做好,锅底部分焦黑。糊了,就是失败了。例如,考试烤糊了。就是考试考砸了,失败了。“令和”,岂不是政令糊了,失败了!

中国有句话叫“树倒猢狲散”!日本不会改朝换代后树倒猢狲散了吧!



润杨阆苑


这一次的日本年号,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的首次“去中国化”的年号。之前的日本年号,不仅全部脱胎于中国古籍,甚至很多直接就跟中国的年号撞了车。

最恶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贞观”。一代天可汗,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年号,居然在唐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就被日本清和天皇偷了过去,还美其名曰日本的“贞观之治”。

还有汉光武帝的“建武”和明孝宗的“弘治”,全部被日本人拿去用了一遍。前者恰逢日本南北朝,使用者旨在学习汉光武帝,结果除了学了个年号啥也没学着;后者更是在中国的弘治帝死后不到五十年就拿过去用,似乎也有想要“弘治中兴”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永和”,既是东汉顺帝的年号,也是东晋穆帝的年号,然而在日本人自己的南北朝里面,“永和”这个已经被中国用了两次的年号又被拿过去,再用一遍。

纵使是明治维新以后,四位天皇的年号,也全部出自汉家经典:

明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周易》

大正: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周易》

昭和: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平成: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史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尚书》

125代天皇,247个年号,几乎无一不出自中国典籍,甚至还有几个和中国年号撞车,这实在是贻笑大方。因此,新天皇德仁的年号的选取,就有如下规定:

硬规定:1、符合国民理想的良善意义;2、2个汉字;3、至今未曾使用为年号或谥号

软要求:1、常用汉字;2、每一个字笔划最多12到15划;3、开头的罗马拼音不使用M(明治)T(大正)S(昭和)H(平成);4、尽可能避免使用民间自办票选的前几个年号;5、避免使用广泛被使用在人名上的文字;6、不使用和大企业相同的名称等。

最后,令和横空而出。据说,这两个字出自日本古诗集《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只不过,早在《万叶集》出世以前,地动仪之父就已经写下了如下句子: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说到底,倭奴永远也逃不脱受汉文化支配的宿命。



青言论史


2019年4月1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令和”被选为日本新年号。2019年5月1日正式启用“令和”为日本的年号。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也说明了出处,新年号出自,日本古典文集《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万叶集》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用日本片假名写成的诗歌总集,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日本采用《万叶集》的内容来命名日本天皇的新年号,其中包含了什么含义呢?

其实, 日本采用《万叶集》意在摆脱对汉文化的影响力,以此彰显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日本历代新天皇继位的年号都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比如日本裕仁天皇的年号“昭和”来源于《尚书》当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明仁天皇的年号“平成”来源于《史记》当中的“内平外成”和《书经》当中的“地平天成”。而现在日本直接跳过中国古典文化,采用日本用片假名写成的《万叶集》,说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力已经在降低。他们采用《万叶集》意在摆脱对汉文化的依赖,强调日本文化优先的态度。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从中国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朝鲜人最开始将中国文学带入日本,日本天皇看不懂,所以就学习了汉字。但是,汉字传入日本,也遭遇了水土不服。汉语和日语本来不是同一个语系,其差异之大不亚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差别,按日语的发音和语法体系,最合理的文字应该是拼音文字。所以,用表意的中国字在日本却被用来当作拼音文字,一部分还被直接当作词汇,这就造成了日语书写体系的复杂和混乱。这样发展下去,日本根本写不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出来。

其实,日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书写本民族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时,日本人就只用汉字的发音表示日语的音,这被后人称作“万叶假名”。而后日本又创造出了真正的日语文字,这就是被称为“平假名”的日语字母。平假名是从中国的草书转化出来的,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后来日本人又创造了“片假名”的字母,其使用的是汉字的偏旁或一部分,现在则用来标识外来语。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在近代才定型。当片假名出现以后,一个叫紫式部的宫廷贵族妇女正用平假名写下了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源氏物语》。所以,日本的《万叶集》又叫“万叶片假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用日本文字写成的古典文学典籍。《万叶集》在日本的历史地位,和中国《诗经》在国内的地位差不多。不过,《万叶集》受到唐诗的影响也很大,里面也深刻的包含了唐朝文化的影子在里面。不过,日本未来的新天皇继位,多半会采用本国的历史典籍,来命名,毕竟开了一个头就难以停下来了。


谋士说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了新年号-令和,但仔细分析,实在不是什么好年号,因为日本新年号犯了三个大忌讳。第一;年内改元。在以前的中国,改元一般不发生在年内,不论是皇帝驾崩还是让位,新皇帝继位后只宣布新年号,但当年仍使用旧年号,新的年号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才使用。这样做既是为了表示对旧皇帝的尊重与还念,也是为了减少年号突然更替对社会的影响。而年内改元,同一年双年号,往往都是伴随着叛变与窜位等中大事变而出现的,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后来成了大忌。日本这次年内改元,实在是没文化。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天皇5月1日退位后新天皇登基后再公布新年号,当年仍然使用老天皇的年号,等到2020年1月1日在实施新年号纪元。第二;三代重字。我们知道,新天皇年号叫令和,与他爷爷昭和重了个和字,这也犯了忌讳。因为新天皇是昭和时代出生的,与他爷爷同处过一段昭和的时间。而他即位后使用的年号也有个和字,比如说,令和天皇出生于昭和三十五年,这句话感觉两个和子天皇像兄弟俩,这样就犯了字的忌讳,实在有碍观瞻。第三;出处不对。我们都知道,年号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华夏文化的产物。最好的正统年号应该出自四书五经。退一步来说也应该是出自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再退一步也应该是两汉两晋时代,南北朝时代的南朝古籍已经是最后底线了。包括隋朝之后的古籍是绝对不能用作年号的,因为隋唐大统一后,华夏文化就进入了全面的民族融合文化时期,虽然文化更加多元了丰富了,但也不那么纯粹了,不是纯粹的华夏文化了,像年号这种关乎国运的事,正统性与纯粹性是至关重要的,绝不可儿戏。而日本的新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就是奈良时代(相当于唐朝中期)的日本古籍,这已经完全丧失了年号的精髓。这就像一群中国人用汉语演绎哈姆雷特一样,故事差不多,但精髓已经完全没了。此们一开,以后的日本年号就完全随意了,就是个记年工具而已,以后它可以出自漫画,也可以出自其他小说,什么阿猫阿狗,小K,贝吉塔,弗利萨,都能成为日本年号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王城179164645


没什么好评价的,年号只是一种纪年的方法,就算你是表决心,可谁哪天不表几次决心呢?

这次日本的新年号是“令和”,在此之前的247个年号全部出自中国古籍。而令和则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

这次年号的“脱中”让很多中国老百姓很不爽,实际上根本没必要。日本可以说是中国周围国家对中华文化最有认同感的,他不像韩国越南一样整天变着法的摆脱中华文化对他的影响。

而且令和这个年号虽然出自《万叶集》里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但是这句话实际上还是取自东汉张衡《归田赋》里的“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绕一圈他又绕回来了,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太深,他脱不了。

关于年号这一块守仁君不想说太多,守仁君主要想说令一件事,昨天守仁君逛头条的时候看到有关日本年号的消息,下面有一条评论说“为什么中国现在不用年号,咱们的好东西都被日本给继承了。”

守仁君认为,有些东西不要了也就算了,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日本可以采用年号纪年比较关键的原因是日本还有天皇,新年号更多代表的还是改朝换代,和皇室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而咱们中国的皇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没有了,年号没有存在的意义,并代表不了什么东西,年号的使用,更换都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参照,而且用起来还相当麻烦,别人用公元纪年,你用年号纪年,来回换算就够你烦的了,守仁君可忘不了初中时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来回换算的痛苦。

总而言之,年号这东西和君主和皇室是脱不开关系的,而且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咱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历史,至于再把他搬回来,没有太大必要啊,


守仁读仁


年号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名号——由汉武帝刘彻率先启用,刘彻一生一共使用过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此后历代帝王继位都要更改年号,谓之建元。皇帝在位期间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也要更改年号,谓之改元。明代以前的皇帝一般都有多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当然也有例外:唐高祖李渊一生就用过武德一个年号、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就用过贞观一个年号。明、清两朝的皇帝一般都只有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在位时使用“正统”年号,而在多门复辟之后使用“天顺”年号,另外清太宗皇太极在改后金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时将年号由天聪改为崇德。朝鲜、琉球、日本、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由于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采用年号纪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年号纪年,袁世凯称帝期间一度使用过“洪宪”年号,但仅仅83天后这一年号就随着袁世凯的倒台而取消。如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朝鲜、韩国、越南都已废除君主制,因此年号也就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而目前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就成为了全世界唯一还在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

公元645年日本朝廷在遣唐使、留学生的推动下效法中国大唐王朝推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效法隋唐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仿照隋唐三省六部制创设八省百官制;进行兵制改革;根据汉字草书偏旁结构发明了平假名,根据汉字楷书偏旁结构发明了片假名。与此同时日本也效法唐朝开始启用年号纪年,由此诞生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大化”,因此日本历史上这场划时代的改革就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这一年号取自中国古籍——至少有三本中国古籍中均出现过“大化”一词:《尚书》大诰中写道“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汉书》卷五十六中写道“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宋书》卷20中写道“神武鹰扬,大化咸熙”。所谓“大化”也就是伟大变化的意思,正是这一极具寓意的年号开启了日本历史的新篇章。在此之后的1373年中日本先后启用过247个年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1373年中日本曾出现过247个天皇,因为早期日本历史上的天皇也和中国古代皇帝一样会在自己在位时期改元。

2019年4月1日中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首相官邸正式公布:新年号“令和”将于5月1日正式取代目前的“平成”年号。更换年号的原因是天皇皇位的传承——日本天皇明仁曾于2016年8月8日向国民发布电视讲话表明自己“生前退位”的决定。2017年12月1日召开的日本皇室会议确定天皇明仁将于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将于5月1日即位。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召集京都大学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等9位公众人物举行恳谈会,就新年号的备选方案征询意见,随后在听取国会参众两院正副议长的意见后召开内阁全体会议,讨论确定新年号并通过相关政令。随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发表谈话向国民阐述新年号的涵义等相关情况时指出“令和”出自日本最古老诗集《万叶集》的语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蕴含了“文化在人们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诞生并成长”的涵义。日本在明治时代采用了“一世一元”制——即一个天皇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在此之后日本陆续使用过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年号,均是在前任天皇驾崩后新天皇继位时更换年号。然而此次更换年号是基于退位特别法,而非因为天皇驾崩。在明治时代之前日本天皇实际上不过是幕府将军手中的提线木偶,当时因政治原因退位的天皇并不少见,但自明治时代以来的150年间再无天皇生前退位的事例。由于现任天皇明仁要到4月30日才正式退位,所以“令和”这一新年号是由现任天皇明仁签署政令公布的,以致于坚持“一世一元”的人认为这涉嫌违背自明治时代以来日本年号的“一世一元”制度,因为“令和”这一年号虽然是为即将继位的皇太子德仁准备的,但就是在现任天皇明仁任期内公布的,因此有明仁在位期间改元之嫌。

在此之前日本的247个年号皆出自中国古籍:“明治”取自《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取自《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的“内平外成”和《书经》的“地平天成”,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和平”。而在更早的时候日本甚至有出现年号与中国年号重合的现象:日本清河天皇在859年-877年使用的贞观年号与唐太宗李世民重合;圆融天皇在976年-978年使用的贞元年号与唐德宗李适重合;后醍醐天皇在1334年—1338年使用的建武年号与汉光武帝刘秀重合;后奈良天皇在1555年—1557年使用的弘治年号与明孝宗朱祐樘重合。“令和”这一新年号是首次取自日本古籍的年号,不过出自《万叶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句诗其实化用了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1989年改元“平成”时曾开创过日本历史上首次电视转播年号公布情况的纪录,不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这次“令和”年号的公布是通过网络直播的。综上所述可知“令和”年号的公布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四个第一次:明治时代以来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进行改元;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现任天皇签署政令予以公布;首次选取于日本古籍;首次通过网络现场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