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性質決定擴張結果?為何我國古代領土擴張不如沙俄走得遠?

靜夜史


漢唐之後,我國漢人政權對外開拓的雄心就不如以前了。

我國古代領土擴張不如沙俄,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地理環境

我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別,一是地形,二是氣溫有著自己的特殊性。

地形上東是大海,南也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北有蒙古高原,只有西北有河西走廊向西擴張的通道。這樣的地形具有封閉性,不利於向北方和西方擴張。

另外氣候上,再向南屬於熱帶,再向北屬於寒帶,而我國主體是屬於溫帶,向高緯度的北方擴張,已經向南方的擴張,我們在氣候上都不適應,困難很大。

而沙俄在緯度上很大程度是同一緯度向東向西擴張,這使得他們在氣候上遇到困難很小,甚至說他們適應了這個環境。

二、農耕文明的特性

我國是農耕文明的國家,如果有富饒的土地吸引,我們也會積極對外開拓,去奪取它們。但是中國北方地理環境艱險,在我們看來那裡就是不毛之地,沒有可取之處。

即便物產豐富,可以帶來經濟利益,但是我國長期農耕文明形成的重農抑商國策,也對這些物產帶來的經濟利潤視而不見,或者說直接無視。

假使我們佔據一個地方,首要是向這裡移民,這裡必須要適合耕種,百姓們才願意去移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生活的下去,如果那裡不適合耕種,移民屯田不可行則無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統治者也認為這裡不可取,交給少數民族這樣的“野人”管理算了。

簡單說,農耕幾乎是漢人生存的唯一方式了。

沙俄則不同,早期它本身就是一個落後的民族,他們並不是搶奪土地來耕種,來時搶奪土地上的資源來滿足自己,這使得他們的民族骨子裡就有貪婪擴張的野心。

這使得他們能夠大量去移民新佔領的地方,除了種地之外,他們的生存方式有很多。

三、文化擴張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從漢代獨尊儒術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張修身養性,德治天下,而不是提倡武力。

在漢代還是,儒家地位雖然抬高,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餘緒仍在,中國仍是尚武的,歷經是兩晉南北朝,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的尚武精神深刻影響中國,所以自唐代中國仍有開拓之心,但是到了宋代以後,儒家發展成理學,保守的因素徹底佔據了上風,國家的開拓日漸萎靡了。

在儒家眼裡,邊境地區都是蠻荒之地,化外之地,他們可不像基督教那樣想著去教化他們讓他們像信仰上帝那般信仰孔子。

反觀沙俄就不同,他們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時刻想複製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光榮,在領土上擴張慾望一直沒有停歇過,彼得大帝死後更是留下遺囑,不忘擴張,不忘恢復羅馬帝國的輝煌。

而且沙俄侵佔某地除了大規模移民後,文化輸入緊隨其後,建教堂,強迫當地人信奉東正教,這一套手段很齊全。


微史春秋


中國古代的擴張主要有五個時期,分別是周王朝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蒙元時期和清朝前期。每個時期的特點都不一樣。

周王朝時期

其實夏商時代的華夏族統治區域僅限於黃河流域,雖然在《史記》中大禹時代,中國就有了九州的稱呼,但是核心區域仍在侷限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西周王朝自陝西進入河南滅掉商朝後,向撒網一樣,將宗室和功臣們分封到燕山山脈以南長江流域以北,這些新建立的諸侯國向周王朝播下的種子一樣,在各地生根發芽,不斷擴張的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將中原地區的蠻族逐漸擠壓出去,並將統治區域擴張到長江流域。

西周的分封將華夏的火種灑向各地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北起燕山、遼東、河套南至長江流域都納入秦帝國的版圖,但是秦始皇仍舊將秦軍主力分為南北兩路,一路由蒙恬帶領將匈奴趕出河套,並修建長城保衛北方的邊境線,另外一路則有任囂、趙佗帶領秦軍進入嶺南,也就是今天的兩廣、福建一帶,華夏族的勢力進入了珠江流域,此後中國人三條大河黃河、長江、珠江就永遠的與中國人息息相關,聯繫在一起。

西漢初建時,疆域出現了萎縮,北面匈奴人重新奪回了河套地區,而南方嶺南則由趙佗建立了南越國,出在西漢王朝的控制之外。漢武帝時期,經過西漢建立以來70多年休養生息,漢朝國力強大,漢武帝向北出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將河西走廊納入版圖,建立河西四郡(敦煌、武威、金城、張掖),在東北方向,滅掉了衛滿朝鮮古國,建立遼東四郡。在南方西漢王朝滅掉了南越、東越和閩越,將嶺南地區牢牢控制,此外通過張騫通西域,西漢王朝開始向西域進行拓展,並想西南夷的開發,向我國西南地區進行拓展。

西漢的版圖的拓展

隋唐時期

6世紀末,隋朝重新統一全國,隋煬帝時期,隋朝向西北的拓展,將青海地區納入版圖。唐朝初期,北方受到突厥人的侵擾,唐太宗即位之初,突厥騎兵一度兵臨長安城下,迫使李世民簽訂城下之盟,但是很快唐朝就反動了反擊,並滅亡了東突厥,唐高宗時期又滅亡了西突厥和東北大國高句麗,此時大唐向西勢力拓展今天的中亞地區,向北將整個蒙古高原納入版圖,向東控制了東北及朝鮮半島北部。

雖然後來唐朝對這些領土控制時有反覆,但是在玄宗時期,唐朝仍舊是世界第一大國。

唐高宗時期的版圖

不過唐朝的版圖雖大,但是除了對華夏傳統核心區域外,卻沒有建立有效統治,對於邊疆地區建立的都護府,沒有進行分封或者移民等有效控制,而是代之以派出軍事將領的軍事統治,而這種單純依靠軍事手段的統治是難以持久的,後來的西域地區唐朝受到阿拉伯帝國宗教滲透和軍事上威脅,再加上吐蕃人的軍事威脅,最終唐朝失去了西域地區。

蒙元時期

蒙古高原的上游牧民族,都是以部落為單位各自為政,他們互相攻伐,某個部落強大起來,但是也會像流星一樣逝去,但是成吉思汗崛起以後,將草原上的各個部落進行了統一,並冠以以蒙古的名字,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此後蒙古將高原上游牧民族的洪流潑向了整個歐亞大陸,他們征服了華夏文明,他們征服伊斯蘭文明,他們幾乎征服了基督教文明。

單就華夏層面,宋朝以來的,宋朝、金國、西夏、西遼、吐蕃諸部、大理等多次政權的存在已經曠日持久,而蒙古人用馬刀將這些國家與民族之間的壁壘統統砍碎,於是一個版圖遼闊的蒙元帝國形成,蒙元帝國的影響是深遠的,此後青藏高原、東北、雲貴高原都成為中華大地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蒙古帝國的對外征伐

然後文化落後的蒙古人正像他們來到時候一樣迅疾如風,他們只在華夏維持90多年的統治,就不得回到草原,所以朱元璋說胡人國運不過百年。

滿清時期

明代,漢人恢復傳統的漢人地區,又從蒙古人手中奪取了東北,建立了奴兒干都司,從蒙古人手中奪取雲貴高原,建立起有效統治,對青藏高原進行羈縻統治,而對於塞外草原包括西域地區,始終沒有能夠建立有效控制,而蒙古人的北元仍然控制著草原。

清朝人自東北起家,他們以建州女真為基礎,先後吞併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隨後他們與鄰近蒙古人發生戰爭,征服了漠南蒙古,乃至於在滿清入關以前,他們已經控制了長城以北、包括整個內外東北在內的廣大地區。滿清入關席捲中原、江南和雲貴川,此後滿清又迫使喀爾喀蒙古臣服,此後滿清通過與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長期戰爭,在青藏高原和整個西域建立起有效統治。

清朝疆域最大時地圖

但是為了便於維護滿清的統治,滿清限制蒙古族、藏族與漢族之間的人員和文化的正常流動和交往,致使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有一定的離心力,特別是滿清將東北視為滿清皇族的死人後院和後路,長期不允許漢人像東北遷徙,導致這些地區後來遭遇沙俄等外來侵略的時候,很難抵禦外來侵略。直到清朝後期,東北才被允許內地漢人的遷徙,即使這樣也極大的促進了東北地區的開發,保證了內東北與內地的血肉相連,即使接連遭遇到險惡的沙俄和日本的連續侵略,仍能夠在華夏版圖之內。

山東、河北漢民族的闖關東有效維護了內東北的安全
由於傳統落葉歸根的觀念,以及上層統治者對於本民族內部的猜忌等多種原因,導致在隋唐以後,中國的對外拓展中,雖然斬獲不小,卻沒有進行分封、移民以及文化上教化等有效方式進行統治,導致了外來宗教和文化的滲透後,一些領土得而復失。

相比較而言,被蒙古人統治300多年,16世紀才重新獲得獨立的沙俄卻簡單粗暴的多,從16世紀開始到20世紀,沙俄存在的400年時間之內,沙俄的版圖從名不見經傳的莫斯科周邊地區,擴張了400倍,成為版圖最遼闊的國家,僅僅我們中國因為沙俄及其繼承者的入侵丟失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的擴張

而且沙俄的擴張方式雖然簡單粗暴,卻十分有效,他們往往用軍事手段征服或者恐嚇其他國家和民族,然後再新佔領地將原土著民族屠殺或者外遷,隨後遷入國內大量的閒散老毛子,直接改變被征服地區的民族構成,比如20世紀初,我國在江東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權的大批居民被沙俄屠殺,遷入大量的俄羅斯人,而沙俄對於東歐國家入侵後,也是大量遷入俄羅斯族人,所以我們看到烏克蘭發生內戰,烏東部的親俄派武裝,和那些親俄羅斯的人,其實本身就是俄羅斯族人!更有最鮮明的例子,俄羅斯的中歐飛地加里寧格勒,這裡是近現代德國的發源地東普魯士,可是即使是東歐劇變這樣大的衝擊,加里寧格勒仍舊牢牢在俄羅斯人手中,波瀾不驚。因為這裡自從被劃入蘇聯之後,這裡的德國人幾乎被驅趕乾淨,而遷入了大量的俄羅斯人。同樣的情況在克里米亞同樣存在,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重新佔有克里米亞,而克里米亞當時能夠公投入俄,是因為克里米亞的人口中俄羅斯人本來就佔據大多數。

進行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亞,其主體民族就是俄羅斯族人

此外沙俄對政府的文化征服,也是行之有效的,沙俄對於征服地的東正教輸入以及文字上大做文章,於是現在很多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中亞國家,甚至那個曾經屬於我們的外蒙古,在語言中都有大量俄語存在。

而這些保證了俄羅斯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版圖最大國家。


大東北的小豆包


東亞最適宜居住的地方都被我們佔領了,何來我們不擴張呢?之所以沙俄土地比我們大,是因為古時北邊要麼沙漠要麼千里雪原,不適宜居住,打下來守住沒有意義。沙俄擴張時已經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有了煤炭石油火車這些現代技術及能源,才有了價值。且沙俄被蒙古人統治了近三百年,其上層大多具有蒙古人的血統,遺傳了蒙古人嗜血自己對土地的無限慾望,造就了第一土地大國。若是沒有叢林、西藏高原、西北沙漠阻隔,個人以為華夏先民會蕩平融合所能到達的一切地域!看看下圖



聖哲同學


戰爭性質決定擴張結果,這句話怎麼理解,很是困惑。應該說成是,戰爭性質是由是否具有擴張性決定的,這樣說應該比較好理解點。也就是說戰爭有擴張性的戰爭,和非擴張性的戰爭,非擴張型的就有防守型和自衛型。如果是具有強烈的擴張性的戰爭那麼擴張結果就像成吉思汗一樣,把國家領土擴大到極限,而非擴張性或者擴張性很小的則基本上不會擴張領土或維持原狀。

我國古代領土其實一直是處於不斷擴張的狀態的,從戰爭考古和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夏朝國土面積目前不可考。而從商開始,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區,應該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華夏地區。後來,到了商末周初的時候,面積擴大到了長江以南的流域,楚國就是這時候融入中原文化文化的,但是長期以來楚和中原文化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到了秦漢時期,珠江流域,雲南地區,包扣現在的越南緬甸泰國的部分地區歸中央政府管轄。張騫出使西域後,河西走廊打通,漢武帝創立河四郡,國家實力控制領土面積達到了暫時的頂峰。後雖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國家動盪,但是人們對於大一統的渴望還是沒有消除。



隋唐時期,又一次的國家統一,使國土面積有所增加,中央政府對西域東北地區管轄更加有效,不過很快又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國家動盪時期,直到宋朝,國土面積達到了唐以來面積的最小值,這是中原文化維護著一直堅持的結果。


成吉思汗開創蒙元后,國家國土面積達到巔峰時期,也達到了世界歷史上的國家國土面積的巔峰時期,國土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公里。整個俄羅斯都被元朝統治了!元朝結束之後,國家面積基本穩定下來,明朝有所減少。清朝時期基本奠定了現在國土面積的格局

從上面的脈絡上可以看出,我國國土面積基本上是在維持穩定的基礎上慢慢擴張起來的。經歷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都是以中原農耕文化為基礎,將兼併土地地的民眾漢化以後的結果。這就是農耕文明保守性決定的。



而俄羅斯則是在沙皇時期開始,用了很短的時間擴張起來的,他們屬於遊牧文明,對土地擴張慾望很強烈,不保守,很像我國曆史上的元朝!


所以,文明類型不同,文化根基不同,對於土地和人口的渴望不同就決定他們兼併土地的快慢。尤其是以文化認同為中心的中原農耕中原文化,則是更加的保守。


三世皈依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首先一點是我們並不是不擴張,否則我們只能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轉悠;第二我們跟沙俄地理環境不一樣,很多時候,他們要的地方都是我們部要的。

看著毛熊地盤挺大,但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還真不如我兔多,在古代,那些地方屬於極邊苦寒之地,即使給秦漢唐明皇帝,這些皇帝也不會要:那地方不能種糧也不能種菜,老百姓餓得嗷嗷亂叫,作為天之子民之父,不賑濟一下也良心不安。

對於農耕文明來說,太往南或者太往北,土地連雞肋都不如,只能算一個麻煩。比如明朝棄安南、拒絕呂宋或者蘇祿“內附”,理由其實都是一樣的:那些窮鄉僻壤,沒有物產只有刁民,進貢來一點可憐的土特產,回去的時候穿著絲綢新衣服、腰包裡裝滿了真金白銀,怎麼算都是中原政府虧了,所以從唐朝開始一直到清朝中期,都嚴格限制藩屬國的朝貢次數和進京人數——不是花不起錢,而是不想當冤大頭。

其實在秦漢唐明四個朝代,舉傾國之力,完全可以吊打全球聯軍。但是正因為“打下來”也沒用,所以一貫採取主動防禦政策:你鬧事,我就修理你,你消停,我就任由你自生自滅。其實這政策也是有弊端的——如果採取趕盡殺絕的政策,後來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了。看不上眼的土地和資源,可以毀掉或殺光嘛,製造無人區總比養虎遺患要好得多。

但是儒家思想寬以待人,以為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殺誰都“有傷天和”,再加上農耕文明的發展局限性,所以我國古代非宜居宜耕的土地,基本上都棄如敝履。

而沙俄則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向南發展完全是餓的:冰天雪地把中原餵豬的甜菜當蔬菜,吃一把南方野草都覺得是美味佳餚。所以在他們看來,任何地方都比自己的熊窩強——穿破皮坎肩啃窩頭的會去搶饅頭棉襖,而穿綾羅綢緞吃雞鴨魚肉的不會去搶菜糰子。在中國古代甚至古代世界,都是一樣的道理……


半壺老酒半支菸


以漢族農耕文化和儒家思想為主體的歷代王朝擴張領土的核心目的是耕種。歷史上歷朝歷代反對領土擴張的理論就是(不可耕作)。蒙古人擴張領土為了獲取財富,哪都可以放牧。明朝前期的擴張是政治需要。後期依然是屯守不易放棄大片土地。清朝擴張依然是出於政治性擴張領土。歷代王朝尤其是漢族王朝如果儒家思想盛行領土擴張一般都畢竟保守。理由還是不可耕作之土,守之不易。非漢族,非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王朝更願意去擴張領土。


青瓷雅居


無堅船利炮,先進的文化科技始終是第一生產力,坐井觀天,夜郎自大,閉關自守的結果是落後捱打。


甲丁19


中國歷史上應該說沒有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領土擴張,每次版圖的擴大一般都是外族侵略後的融合兼併。


周生世界觀


因為長城,農耕文化和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