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頭條科技


曾經在一家領域內名列前茅的互聯網公司工作,經歷了這家公司的發展、輝煌和衰落,也經歷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和衰敗,當然也包括個人的成長,做過一線的編輯,做過運營。

互聯網公司的節奏就是快,這個快是整個行業的發展快,同時也帶動了公司內部的快節奏,這個快包括公司每年運營根據形式的變化調整,也包括了員工需要及時的調整應對,一旦跟不上面臨的就是淘汰,對公司來說就是營收下滑、行業地位下降,對員工來說就是收入減少,甚至是被裁撤。我來說說個人幹過的崗位吧!

編輯:剛進入公司就是一個小編,每天的工作相對比較簡單,完成我這塊業務的基礎內容,錄入產品,編寫文章,至少1篇原創。整體來說,工作量不算很飽和,個人工作效率還是較高的,因此有不少空餘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內容開始增加,比如製作專題,負責首頁的內容推薦,以及參與對外推廣合作。

對外的聯繫工作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圈裡人,也讓自己成長很多,因為推廣/合作需要涉及很多關聯內容,如何判斷對方資源有效性,合作之後的執行方案,如何更有效推廣自己,如何和自己的站內SEO相結合起來等等。經過多年的歷練不僅有了自己的人脈圈,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主編:後續升職到了這個職位,接觸到的內容則更加廣泛,需要乾的事情則更多。做過比較大的內容項目就是頁面改版,由於我的內容是獨立成體系的,因此涉及的頁面繁多,首頁、分類頁、內容頁、專題頁、排行榜等等,是完全可以獨立成網站的。由於公司當時沒有專業的產品,因此我自己幹了產品的活,畫頁面草圖,自己設計版面佈局,然後再和設計、技術等人開會討論,最後再定稿。整個改版前後耗時3月左右,全程跟進參與,包括後期的線上測試,bug反饋等等,尤其是測試階段,幾乎每天加班,很累!

這職位期間,感受最深的就是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像做小編時一樣,做好自己一攤事情就好了。很多項目是要多部門參與的,這就需要我去相互協調,需要我去配合其他部門,也需要我去扯皮或者被扯皮。配合其他部門的事情最讓我頭疼,比如銷售這邊的商務需求,都是緊急的事情,不得不加班加點給趕工。另外就是商務需求和編輯內容之間的平衡,很多客戶需求在我們編輯看來都是很無理的,為了效果突破底線,影響頁面用戶體驗,為此不得不進行一定的抵制抗爭,以平衡前臺頁面體驗和廣告效果,但多數我會敗下陣來,因為高層為了營收會下壓。

再來說說整個公司的情況!我進入時已經結束草創階段,迅速的擴張中,從20多人一下到幾十號人,然後沒2年,公司被美國公司收購。然後就是搬遷更好的寫字樓,同時更加快速的發展,到了100多號人,人員頂峰時期達到過200人左右,北京、廣州、上海各有公司分佈。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快,每年公司的營收主力都在變化,從電腦、到影像數碼、再到手機等等,基本上都是跟隨著當前的用戶需求市場變化,也是整個互聯網的變化。當跨入到移動互聯時代,公司至少在我看來跟進的太慢了,個人曾經提出過儘早佈局移動端,但或許是太超前了,或許是還看不到收益,沒被採納。從2014年前後,公司開始走下坡路,營收下滑,傳統的營收項目大規模縮減,然後出現虧損,接著就是裁員,然後美國老闆放棄國內幾家公司,公司重新獨立出來運營。到我離開時,人員只有最高峰時的一半左右,為了縮減成本,廣州的關閉了,有個部門原先在上海的直接遷移到了外地,因為能更省人員和場地租金成本。

總的來說,互聯網這塊很鍛鍊人,創業公司更是如此,同時對市場的需求跟進更緊,如果不及時調整就可能會被淘汰掉。對於大環境的變化要有準確的判斷,一代沒跟上就可能完蛋了。





羅氏蟲社


只要行業選得好,每天都像是在高考。

互聯網行業變化發展太快,各種層出不窮的玩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網民的素質也是明顯提高。早幾年隨便一個投票活動,就可以吸引一大幫人關注點贊,放到現在來看,麼有幾個人參與了。

所以啊,互聯網人是一群在不斷追著時間賽跑的人,追著最新的玩法,無盡奔跑,所以有時候會非常的疲憊和勞累,但是看到用戶玩的開心,用戶數在蹭蹭往上升,成就感就使我們很開心。

累並快樂著,是所有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最大的體驗,如果不喜歡這一行,儘量不要來幹這行,因為無盡的加班熬夜,會讓人身心俱疲,會讓你想離開。倘若你喜歡這個行業,那你會很開心的實現你的價值。

做產品經理,一個極度吃經驗的崗位。每天80%的時間用在溝通協調確認,20%的時間而且還是在下班之後晚上才能安靜的思考業務,理思路,寫文檔,花原型。如果碰到產品上線,連續加班72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很苦,但是看到產品受到用戶的喜歡和好評,內心會非常的具有成就感。因為這個產品從零到一都是你設計的。

做運營,每天大多數時間在和用戶打交道,給使用產品的用戶做一些好玩的活動,讓他們能玩起了;把一些忠實的用戶聚集起來傾聽他們的意見等等。總之運營是一門玄學,做的好就是大佬,做的不好就是菜雞,這兩者之間有什麼明確的標準,只有在具體的操作上才能體現出來。因為運營的套路時刻在變。

做程序員,就更不用說了,拿著超高的薪水,也幹著做不完的活,時不時還要和產品經理死磕一下需求。因為我沒做過程序員,但和程序員做過朋友,死宅禿頂加無趣,是他們典型的特徵,好的程序員一定是活在沒有情趣的世界裡的,原因是他是個好程序員,活在最簡單的代碼裡。


張知悅


15年還在大四的我通過一個創業項目踏入了互聯網的“坑”從此“深陷其中”。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有些方面和傳統行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就是上下班時間,一線城市很多互聯網公司甚至10點才是上班時間,而且是彈性制,而樓主經常11點才邁著腳步進門,當然上班晚意味著下班也需要很晚,一般到九點十點才會下班,所以經常會羨慕朝九晚五的朋友們。

除此之外福利比如說有的公司提供下午茶,有的公司提供三餐等等,各種節日發點小禮物什麼的。

那麼說點職業相關的吧,樓主作為一個運營,運營由於種類眾多被劃分了很多種,但無論什麼種類大小公司現在運營推動的工作還是蠻多的,所以比較考驗項目管理能力,有些不好推動的項目則很有可能處於四處求助的局面,網上不是有個段子嗎:產品-沒排上期,技術-實現不了,公關-建議別做,設計-別戳屏幕,運營-嗯嗯好的,求求爸爸!有時候運營的角色確實比較尷尬。

運營的日常工作,看大量數據去發現價值點是前提,除此之外你還需要有縝密的邏輯來確保你的項目無論是出發點還是具體執行都無懈可擊。光有前兩個還不夠,有些東西是邏輯推導不出來的,比如去想某些有創意的活動點子等等可謂是有些人輕鬆想出,有些人想破腦袋也難憋出一個來。樓主作為一個c端產品運營,一般是到公司後先處理下手頭一些緊急且重要的事情,然後把一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丟一丟,下午的時候去想一些方案,畫畫活動的原型圖什麼的,或者是看看數據梳理梳理業務可以提升的點,找到這個點來出一些後續相關方案,晚上再做一做需要執行的事情。最後簡單想下有哪些to do沒有做完,收拾東西下班。

其實運營是一個比較糾結的角色,如果手上有大量的事情很容易淪為純執行的角色,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如果手上沒有很多事情,卻又想不到做哪些有價值的事,那這個時候也是很危險的。所以我認為運營最佳的狀態就是手上的項目不緊不慢的推動著,還可以基於目前的工作發現後續的價值點,這樣一直做就是非常好的循環。

至於互聯網公司其他的感受,我覺得就是官僚主義相對不那麼嚴重,一切用數據和產出說話,上下級關係更像是合作而不是指揮和執行,這些都讓人在工作中感受到一些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