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紅星廠,代號432,位於重慶涪陵李渡鎮,上世紀60年代,為了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號召,很多兵工廠從沿海城市遷入到大西南,紅星廠是當時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由江南造船廠援建,生產軍用潛艇,現已改建生產民用運輸船,是西部地區最大的特種船製造基地。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在我記憶中,我小時候媽媽在當時的紅星廠附近開了一家裁縫鋪,縫製新衣也兼縫縫補補,我那時候剛上小學,週末或寒暑假時常跟媽媽在裁縫鋪玩耍。那時紅星廠正在建設中,好多援建工程兵負責施工修建廠房,他們也常常走進我媽媽的裁縫鋪,讓媽媽縫補幹活時撕壞的衣服。我那時候小,活潑可愛,好多解放軍叔叔都很喜歡我,還常常帶我出去給我買好吃的,我也很依戀他們,有一次,他們提到一個常來縫紉鋪的解放軍叔叔在廠房施工時不幸墜下摔死,我難過了好久,一個人常常對著那幢紅色的廠房發呆流淚,我當時以為那位解放軍叔叔就永遠長眠於那幢紅色廠房下。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紅星廠雖地處偏僻的小鎮,但建設完成後的紅星廠規模宏大,設施完備,廠區配備有車間、學校、醫院、銀行、糧站、郵局、銀行等,儼然是一個完備的小社會,但最吸引我們還是這裡常常放映露天電影。我們小鎮上的人常常步行一個小時左右到廠區看露天電影,我記得在廠區觀看過《三笑》、《英雄兒女》、《渡江偵察隊》、《地道戰》、《上甘嶺》等好多經典老片子,去的時候帶著小板凳,跟著大孩們蹦蹦跳跳,感覺一會兒就到了廠裡放映區。當時一般一次放映兩部片子,七點左右開始放映,電影結束已經是晚上十點左右了,小孩瞌睡多,回家時困得不行,感覺回家的路好漫長,恨不能立馬在路邊躺下睡覺。儘管每次看完電影回來都非常犯困,可只要知道紅星廠放露天電影,還是一場不拉跑去看免費的露天電影,那也是我們孩子小時候最快樂的事。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1976年毛主席去世,當時我只有八歲,我和我們鎮的好多孩子一起去紅星廠觀看電視轉播毛主席追悼會,那也是我第一次看電視,具體內容記不太清了,印象最深就是追悼會上進獻的好多花圈花環,特別漂亮,看電視時周圍好多大人都在放聲痛哭,我那時小似懂非懂,覺得毛主席不是萬壽無疆嗎,怎麼會去世呢?但在那種特殊的氛圍中,也假裝出很難過的樣子。

在紅星廠的援建隊伍中,除了部隊工程兵外,還有好多從北京、上海、江浙、湖北等地過來的技術骨幹,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南腔北調,也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飲食習慣。我媽媽在紅星廠做衣服時間長,認識好多廠裡的職工,關係處得不錯,他們也常常帶給我們禮物,上海冠生園的大白兔奶糖奶味十足,回味綿長,武漢硬糖嚼著特別脆,甜得令人心醉,上海人和江浙人他們特別喜歡吃螺螄、青蛙、河蚌等腥味十足的食物。廠區職工可以福利分房,待遇相對周邊也是非常優厚的,他們穿著打扮也是非常前衛的,喇叭褲、太陽鏡、牛仔衣、風衣、超短裙等都是從廠區流行開來,引領當時小鎮服裝時尚。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國家對三線企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好多三線企業都進行了改制劃歸地方轉為民用,紅星廠也不例外,改名為川東造船廠,企業也進行了多次改革,以前援建的技術骨幹及其子女大部分都回到原籍,現在廠裡基本上都是本地職工,主要生產民用運輸船,近年來還承攬了許多大型橋樑建築的鋼結構工程。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三線建設是當時特殊時期的歷史產物,當時國家為了軍備建設投入了三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當時國際形勢緊張的原因,爭時間、搶速度加快西部建設,導致有的企業選址上馬倉促,沒有經過縝密的論證,後期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約了這些企業的發展,造成國家財力的浪費,但不可否認,這些企業促進了當時落後的地方經濟,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現在好多當時的三線企業已轉為民用企業,依託豐厚的技術力量,成為當地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煥發新的活力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紅星廠,對於我們小鎮影響深遠,於我則是一段遙遠美好的記憶!

紅星廠,一個孩子眼中的三線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