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理學的又一低級錯誤,正反物質相遇通常不會“湮滅”

現代科學只能描述自然現象,卻不能發現導致這些自然現象的根源所在,這個問題已經為統一信息論所徹底解決。下面將通過統一信息論為你揭示電荷及正反物質等自然現象的深層次機理。

由物質之間的相斥或相吸所帶來的現象被稱為物質的電磁特性,但事實上,這種現象其實只是極限粒子的物質特性而已。極限粒子的電磁特性首先表現為其帶電特性,即物理學所謂電荷特性,而所謂的“帶電”不過就是正負極限粒子所顯示的集合極限粒子及消解極限粒子的功能而已,電荷就是指具有這種“帶電”特性的極限粒子。所有的極限粒子都有這種物質特性,只不過強弱不同而已。

(一)電荷產生的根源及正反物質的自然屬性

由於宇宙初始分為正負能量,而正負能量又分別形成正負極限粒子。基於極限粒子的自然屬性,導致了人類所以為的電荷現象,同時也奠定了宇宙的正反物質。

1、電荷及正反物質的新範疇

現代科學關於正反物質和電荷的概念規定其實是一種硬性規定的稱呼並形成了習慣而已,但經驗表明,在已有的正電荷和負電荷理論基礎上再搞出一套反物質理論的這種規定和分類往往會帶來很多麻煩甚至混亂,因此,統一信息論需要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新的概念界定。

(1)電荷概念的新內涵。

正電荷:就是正極限粒子,它既被賦予了能質點化周圍正能量子而形成正極限粒子的功能,同時也被賦予了消解負極限粒子的功能。表示符號為“+”。

負電荷:就是負極限粒子,它既被賦予了能質點化周圍負能量子而形成負極限粒子的功能,同時也被賦予了消解正極限粒子的功能。表示符號為“﹣”。

(2)正反物質的新的概念界定。

由於人類已經習慣於經常接觸的正負電荷,所以,就把類似於質子、電子等等科學研究中經常面觀測和研究的的粒子統一稱之為正物質,而把與這些粒子的時空和質量相同且具有相反性質的粒子稱之為反物質。與此不同,統一信息論則認為,所有帶正電荷的物質都是正物質,而所有帶負電荷的物質則均為反物質(負物質)。這樣,正極限粒子質子、正電子等屬於正物質,而負極限粒子、電子、負質子等就屬於反物質(負物質)。本文將證明,統一信息論的這些規定顯得非常簡明扼要,將會大大節約思維並簡化理論研究。

現代物理學的又一低級錯誤,正反物質相遇通常不會“湮滅”

2、電荷產生的機理

宇宙完全是基於時空為0的情況下誕生的正負極限粒子,因此這兩種極限粒子從產生開始就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且由此產生了同性物質相斥、異性物質相吸的現象。那麼,這個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正極限粒子之間相斥:由於正極限粒子被賦予了能質點化周圍正能量子而形成正極限粒子的功能,所以,當兩個以上的正極限粒子相遇時,必然會合力集合更多的正能量而形成更多的正極限粒子,從而形成更多的新空間,這就造成了它們之間距離拉大的相斥現象,但事實上這種相斥其實是空間膨脹所帶來的一種假象而已。

負極限粒子之間相斥:道理同上。

正負極限粒子之間相吸:正負極限粒子雖然都具有質點化周圍同性能量子而形成相應極限粒子的功能,但當這兩種極限粒子相遇時,卻又合力消解與自己性質相反的極限粒子,並使消解的速度大於集合的速度,從而使他們之間的的極限粒子總數減少,這就造成了因極限粒子的被分解而造成的時空消失現象,於是,它們之間就形成了距離拉近的現象。

正負極限粒子之間的上述功能具有隨著質量增大而增強的特性,所以,由極限粒子結合而成的複合粒子以及更高層面的物質會呈現更加明顯的所謂電磁特性。不過,複合粒子以及更高層面的物質的電磁特性還與它們物質內部結構有關,如果其結構趨於平衡,而導致內部正反物質的質量基本相等,甚至不會顯示上述功能,類似中子等物質就是這樣表現為中性的。

(二)“湮滅”現象僅僅侷限於正反極限粒子之間

極限粒子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特性,當正反極限粒子的質量完全相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到彼此接觸的時候,就會因其對空間完全相反的性質,而產生相互消解為能量子,從而最終導致所謂的“湮滅”。

現代物理學的又一低級錯誤,正反物質相遇通常不會“湮滅”

“湮滅”現象會普遍發生在質量相等的正反極限粒子之間,但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中的正反物質就不一定會發生。因為所有的微觀物質和宏觀物質都是由各種不同的巨量的正反極限粒子構成的,當兩種對外呈現相反性質的微觀物質(或宏觀物質)都是彼此由質量相同切性質相反的極限粒子構成時,那麼它們之間相遇時是可以出現“湮滅”現象的;反之,它們的相遇只會相互“湮滅”它們內部中各自的質量對等但性質相反的極限粒子。基於這種情況,宇宙中我們大部分被視為的反物質與正物質相遇時都不會發生完全性的“湮滅”。

由於極限粒子與質子在體積上有60個數量級的差別,組成微觀物質及宏觀物質的極限粒子必然千差萬別(參閱《統一信息論》),理論上那些質量相同且性質相反的物質的內部構成也應該是複雜多樣的,故許多看起來性質相同且質量相同的物質或反物質,其內部的極限粒子構成卻是千差萬別的,比如在現代科學看來同為一種看起來電荷相等且質量也一致的質子、中子等,事實上其內部的極限粒子構成將存在很大不同,故所有在現代科學看起來完全相同的微觀粒子其實是有億萬差別的。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類似於中子、質子、電子等微觀物質以及宏觀物質,即便遇到質量相同且性質相反的物質(比如質子遇到負質子、電子遇到正電子),也普遍不可能發生導致其內部所有極限粒子全部“湮滅”的現象,其結果只可能會“湮滅”一部分極限粒子,但大部分極限粒子會保存下來。不過這樣一來,也會因這些正反物質在相遇時所發生的性質上的變化,而蛻變成新的極限粒子組合存在方式,而這些新的組合方式往往會無法被現代人類所能觀測到的,這也可能是我們誤以為發生“湮滅”現象的根本原因吧!

現代物理學的又一低級錯誤,正反物質相遇通常不會“湮滅”

宇宙起源於本初能量子的通過相互反對的自然化過程而誕生,這個過程中,正是由於極限粒子的介入,才使得宇宙通過分解為等量的正反物質而導致實在的物質宇宙誕生,否則宇宙必將會因為“湮滅”現象而無法產生。宇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這個作為萬物之始的極限粒子。

往期精彩鏈接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