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可以“不勞而獲”,你還會工作嗎

假如可以“不劳而获”,你还会工作吗

美國阿拉斯加州豐富的石油資源是該州全民分紅的基礎。 視覺中國供圖

隨著人工智能對各國社會的加速滲透,人們手中的飯碗越來越不穩當。據美國“Furturism”科技網站稱,全世界平均每100個工人可用0.66個機器人代替;其中,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面臨的失業率更高;受衝擊最大的前三個行業是保險業、農業和建築業,失業率分別高達99%、97%和97%。

面對“人人失業”的社會難題,多年前一個具有烏托邦色彩的社會財富再分配實驗——“全民基本收入”,又一次被擺在人們面前。

人人失業 人人領錢

去年,人到中年的查爾斯·法西失業了。他在那家化學公司幹了13年,已經坐上了經理的位子。

“突然間,我就被趕出來了。”查爾斯告訴美國新罕布什爾公共電臺(NHPR)網站:“公司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人力的依賴卻越來越低。”

當時,查爾斯夫婦的女兒珍妮爾正準備進入聖安瑟倫學院讀大一。在急需用錢時,家裡沒了頂樑柱,這簡直是“屋漏偏逢連陰雨”。

“我清楚地記得,他失業那天是8月11日。那星期她就要開學了,我們不得不給她安排宿舍。”查爾斯的妻子喬迪說,“我把我們的房子掛在市場上出售,還把他的車賣了。我安慰自己,‘為了女兒的學業,我只能這樣做’。”

就在這時,珍妮爾看到一則新聞。

2018年3月,紐約華人企業家楊安澤宣佈參選2020年美國大選。與其他候選人相比,他的競選口號“劍走偏鋒”:他提出“人性至上”,擔心“自動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威脅”,並主張政府應該每個月給所有18歲至64歲之間的美國人發錢。為此,他在網上公開招募試驗者,他們每月無條件領取1000美元,以測試“自由紅利”。

看到招募消息後,珍妮爾在網上填了申請表。然後,她家接到了楊安澤的面談電話。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查爾斯先是嚇了一跳,然後哭了起來。“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選中我們。”他說。

實際上,“自由紅利”背後的想法並不新鮮。這是“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另一個說法,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權從政府那裡拿到一定數量的錢,目的是減少貧困、改善健康、教育和其他福利。馬克·扎克伯格和埃隆·馬斯克等大咖都是UBI的支持者。

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斷斷續續地對UBI進行了定點測試。不過,還沒有哪個地區的實驗能全部滿足全民基本收入理想模型的三個標準:普遍——適用於某地全體居民;基本——滿足最低生活開支;長期——超過10年甚至更久。

天上掉餡餅不影響就業率

每年10月,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所有居民,無論是教師、售貨員還是企業主,都會在自己的郵箱裡發現一張州政府寄來的支票。得到這筆錢不是因為他們多交了稅或者為國爭光,只是因為他們住在阿拉斯加——美國最具自由傾向的地區之一。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1976年,阿拉斯加石油管道系統即將竣工時,時任州長傑伊·哈蒙德成立了“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將該州所有石油收入的至少25%投入該基金,購買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從1982年起,該州將每年基金的部分收益分給任何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如今,該基金價值約650億美元,投資所得的錢以年紅利的形式發給所有阿拉斯加居民,無論男女老幼。

UBI的數額並不固定。在油價低迷的年份,阿拉斯加人均UBI最低跌至800美元。2015年油價飛漲,UBI也水漲船高,增至2072美元。2017年,它降到1100美元。

幾十年來,對UBI的質疑始終不絕於耳。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代價不菲的白日夢,會打擊人們工作的積極性。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20世紀70年代對彩票中獎者和減稅實驗的調查發現,非勞動收入每增加10%,勞動收入就下降1%。“顯然,與從天而降的支票相比,家庭開支賬單更能讓人乖乖地坐到辦公桌前。”

然而,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用數據有力地回擊了固有觀念。2018年2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表了一篇論文。芝加哥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比了阿拉斯加居民在拿到UBI前後的行為,想了解發放UBI會不會影響就業。結果發現,該州全職工作的比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從事兼職工作的比例增加了17%。

“無條件發錢並不減少就業,這多少有點讓人驚訝。”論文表示。

研究者提出一種假說:就業保持穩定,因為人們收入提高,消費意願上升,對服務業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從本質上講,支出更高的宏觀經濟促進了整體就業。

比方說,一名女性在當地雜貨店裡擔任出納。得到UBI後,她用這筆錢支付汽車貸款,因此不必工作那麼久。但是,由於人們消費增加,這家雜貨店不得不尋找其他人手接替她的工作。而且,UBI的發放並不會影響國際社會對石油的需求和相關的就業機會。畢竟,對美國一個四口之家來說,官方公佈的貧困線是年收入2.5萬美元,而UBI最多8000美元左右,遠遠不夠覆蓋基本生活開支。

如今,該基金已經贏得了74萬阿拉斯加居民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根據經濟安全項目(ESP)的調查結果,在過去幾十年間,公眾對該計劃的支持率由30%左右上升到70%以上,儘管“羊毛出在羊身上”——它可能帶來更多的稅收負擔。

“人們不會爛醉如泥,也不會遊手好閒”

UBI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影響。美國“Quartz”科學網站指出,對一個溫飽得不到保障的肯尼亞人和一名領取殘障津貼的美國退伍軍人來說,這筆錢的作用截然不同。

為了弄清楚UBI對社會究竟影響幾何,一些民間機構也“燒錢”參與這項研究。名為“直接給”的慈善機構就是這樣的“土豪”,他們籌集了3000萬美元,在8個國家和地區無條件發放給窮人。

“我們想知道,拿到這筆錢後,他們會有哪些變化。是回到學校讀書,還是開始做生意,或者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該組織首席運營官伊恩·巴森告訴“Quartz”:“我們預計,一兩年內就會得到一些有趣的結果。”

有人擔心得到這筆錢的人會購買更多的酒精、菸草、毒品等,但事實證明,這類消費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而且,UBI收穫了更多好處,比如提高人們的掙錢能力和受教育水平、降低艾滋病毒感染率等。

以納米比亞為例。據“Futurism”報道,2008年,納米比亞在奧米塔拉村啟動了一個小型試點項目,每個月為每個村民無條件提供基本收入。該村是納米比亞一個典型的村莊,多年來飽受犯罪和貧窮困擾。項目實施僅僅一年後,村裡營養不良的兒童比例從42%下降到10%,貧困率從86%下降到68%,UBI之外的人均收入增長了29%,犯罪率下降了36.5%,成效驚人。

“發給這些窮人的現金補助可以說是有力的證據。人們不會天天爛醉如泥,也不會遊手好閒。”巴森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除了減少貧窮、犯罪和疾病,UBI還有更廣泛的意義:減少社會不平等。

《赫芬頓郵報》指出,2016年,阿拉斯加的收入差距降低到美國最低水平,該州的自由主義傾向並沒有妨礙人們將財富重新分配給所有人的熱情。“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歡迎的項目。”民主黨參議員比爾·威勒喬夫斯基說,“它極度依賴石油等資源,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

長期以來,貧富懸殊是讓美國社會頭疼的頑疾。1%的富人控制著該國40%的財富,而且貧富鴻溝在過去幾十年裡還在不斷擴大。因此,以民主黨為首的一些政客對“阿拉斯加模式”非常感興趣。希拉里的總統競選團隊甚至考慮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模式,並用“美國的阿拉斯加”為其命名。

此外,適度的生活保障有助於緩解焦慮。據“商業內幕”報道,2017年,芬蘭開始對2000名年齡在25歲至58歲之間的失業者每月發放560歐元的補助。在兩年內,這些人不必去找工作,而找到工作後仍然能繼續得到補助。

“一名試驗者表示,她再也不害怕人才中心打來電話給她介紹工作了,因為她正在照顧年老多病的父母,抽不開身。”芬蘭社會保障機構法律部門主管瑪祖卡·塔倫那說,“或許UBI還有意料之外的好處,比如降低醫療成本等。”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UBI埋單是有代價的,儘管是間接的。一些國家不可能負擔。”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教授達蒙·瓊斯告訴“商業內幕”,UBI需要全民推行,而且要將資源重新分配,使其能夠自我持續。“為了讓你‘不勞而獲’,別人就必須失去一些收益。”而阿拉斯加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它不僅有大量石油資源的天然優勢,還能從管道建設等基建項目中抽取利潤。

該報指出,人們並非厭倦工作,而是渴望有意義的工作。UBI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時間來追求理想的工作,最終仍將造福社會。

哈佛大學的勞倫斯·卡茨教授曾經說過,工作不僅是人們謀生的工具。它是社會地位的來源,讓人們的生活井然有序,促使個人和社會進步。這些都不是支票能代替的。

平安夜派對上,楊安澤給了法西夫婦第一張支票。他並沒有要求他們提供使用這筆錢的計劃。

“如今股市飄紅,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許多人每天都在苦苦掙扎。”法西說。

他們還沒想到用這筆錢做什麼。喬迪說她能想到的事不多。“其實,這筆錢只是給我們一種‘手裡有餘錢’的心理保障——如果車壞了,我們就不必刷信用卡,而是敢付現金。”

“這有點像獎學金,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珍妮爾說。法西則表示,這筆錢讓他的選擇更多,思路更開闊。

“我們甚至開始討論創業。希望下一年能用這筆錢做點什麼事,改善我們的生活。”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