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所有的传说都认为不可靠,商人可能还不是夏朝的臣民

中国的殷商社会以前,是我们传统所谓的“夏”朝。那么夏朝以前是什么时代?有一种传统的说法是尧舜,尧舜之前是黄帝,黄帝之前还有伏羲氏,神农氏等。

但是,由于夏朝文字对其记载不是很确切,还由于我们对中国国家历史发展的了解也不是很确切,所以,暂时还不是太清楚夏朝的国家大小和统治时间的。

那么,尧舜,黄帝这些时代的具体情况也就不是很清楚了,这应该是非常合理的一个历史逻辑。

不过,商朝之前的“夏朝”一定是一个帝王国家形态的社会了,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且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这个朝代存在了多少年,统治着多少人民和部落,好像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我们根据商朝已经在使用文字的情况来推测,关于夏朝,即使是传说,那也是很可靠的传说。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传说”都认为是不可靠的历史,这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

因为,文字发明和使用之前,人类的历史主要是用口头语言来体现的,你不能说口头语言没有一句是真的吧?

所以,对于有文字记录的商朝,特别是周朝来说,当时还存在大量的口头语言记录下来的历史,这些历史,关于远古的例如黄帝,伏羲应该说传说的成分很大,但是对于夏朝的“传说”真实的成分应该是相当大的。

因为,距离现实越近,那些口头语言记录下来的“传说”成分中,被遗失和被夸张的成分也就越小。

所以,对《史记-夏本纪》我们还是不要全盘否定。

而现在我们大量的考古,例如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马家窑文化,大地湾文化,都无法与夏朝有具体的接轨。

不过,夏朝之前,肯定是没有统一的国家和王制的社会形态。

顶多是一种邦联的性质。因为在长期的族群相处与冲突发展中,族群与族群的合作远远大于分裂和斗争,这也是在尧舜集团族长领袖的号召下,能够取得大禹治水成功的客观基础。

尽管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的成分很大,但是你不能说没有历史上的大禹治水这样的事实。

关于族群,其实很多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加上婚姻的互通,族群之间寻找合作和统一的基础也是非常成熟的。

例如,黄帝和炎帝的大战,最后还是和谈了。这样的族群社会冲突模式,应该不是唯一的。

此外,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在汉代都存在。而在商朝之前,更是千国林立的一番情形。

所谓的“国”就是以城池为标志的一个共同族群罢了。所以,战国时期的著作《大学》里面的“治国平天下”的“治国”,实际就是在一个池城以内行政管理,而“平天下”的“天下”才是真正的“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战国时期的“国”,而不是秦始皇以后的国。

这么说来,夏朝的“国”可能顶多就是几个大部落的统一,而且,还没有实现所谓的全部落的统一,也就是说,夏朝距离当时所知之部落,并没有全部统一。

但是商朝比夏朝的拥有国要多,周朝就更多了。

所以,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国号”都是以部落首领的发祥地为名称的,可能不少都是后人那样称呼他们。

例如夏朝,应该不是夏朝君主的国号,而是后人根据夏朝国君在夏这个地方才这样称呼他们,商朝,周朝都是如此。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国号,大概只有元明清三个朝代,不是按照帝王首领发祥地来取国号的,其他毫无例外的都是以帝王发祥地为国号的,就以这样的文化承传来说,夏朝也是存在的,只是这个时代不是多么强大,有可能商朝的商这个部落,当时都不会是夏朝统一下的一个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