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事件回顾:


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2019年1月31日,翟天临晒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

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中翟天临扮演打假警察,几天后本人却被打了假。

2019年2月8日,演员翟天临因在直播中回答网友提问时,不知知网为何物,其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开始被扒。有网友通过社交媒体爆料称查出了翟天临在博士期间的一篇论文,经过专业论文网站的查重,涉嫌抄袭黄山学院黄立华教授2006年发表的《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孝文论》。


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2019年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2月11日晚,北大光华学院发声明将根据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调查结论做出处理。

2019年2月14日,翟天临通过个人微博发表致歉信。

2019年2月15日,教育部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称,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有关方面迅速进行核查。

2019年2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翟天临退站,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

2019年2月19日, 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

学术不端,抄袭,造假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据国外论文网站数据显示,在1991年至2012年共收集的75万篇涉及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比例超过10%,而注册作者数最多的美国,26052名作者中涉嫌抄袭的比例为4.7%,同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德国则为3.2%。2015年4月,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公司(BioMed Central,BMC)撤销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该公司暗示显示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2010年,中国科技部曾组织对科研造假行为进行调查,根据《自然》杂志显示,在调查涉及的中国6家顶级研究机构的6000多名科研人员中,大约1/3承认有过剽窃、造假行为。而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董协良调查则发现,每年网上揭露的国内学术造假事件大约有100起。中国买卖论文等造假行为的市场在2009年就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样的学术不端的乱象与黑幕,国外都是怎么样应对处理的呢?


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欧美多数大学的官网里就可以找到对论文抄袭剽窃的定义、判定方式、处罚方法,并且强烈声明杜绝学术造假行为。德国的《学术头衔使用法》也有明确规定,论文涉及抄袭、造假等学术不规范行为将剥夺其博士头衔,购买虚假的博士头衔、论文代笔将面临惩罚甚至牢狱之灾......

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即使情节没有构成锒铛入狱,后果也十分严重。在机构上,会遭致警告、降级、撤职、解约等处罚;在学术上,会被取消博士学位、取消教授资格,各大基金会、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大门也会对他们关闭;在政府行政上,会被禁止项目申请、取消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

很多网友表示,作为演员翟天临的演技大众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不惜造假硬去拗学霸人设?


学术造假下场应该多惨?


纵观往今,不论是娱乐圈还是普通工作岗位,高学历,海归已然是职场上的香饽饽,不少干部提拔靠的主要就是学历, 教育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异乎寻常的地位。但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何时才能享受到呢?

如今学历成了进步之必须,靠能力吃饭成了绝少数现象,太多的生产过程要素决定了劳动成果分配。

翟天临固然有错,然而他的错不过是个引子,监察部门是否应该彻查清楚,文凭,学术为什么沦为商品可以买卖,要的是清楚毒瘤在哪,而不是道个歉,深刻检查就完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