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大家談 灣區建設添活力

(嶽瑞軒)最美人間四月天,減稅情暖粵港澳。2019年4月1日,在第28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啟動之際,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舉辦的“共話減稅降費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座談會在廣州拉開帷幕。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代表、高等院校財稅專家、政府部門代表、媒體記者代表等歡聚一堂,暢談減稅降費帶來的新體驗,共同為落實減稅降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出謀劃策。

減稅降費力空前,大家說好才叫好

減稅降費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去年以來,國家領導對減稅降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國家領導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下階段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充分回應了社會各界期待。

減稅降費政策逐一落地,納稅人稅負會不會降下來?獲得感有沒有提上去?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動力是不是更強?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廣東飛企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技術驅動為導向的新型互聯網高新企業,該企業副總裁許麗在座談會上給大家算了一筆減稅賬:“現在增值稅稅率從16%降低到13%,以我們2018年1.5億收入為基準,同比降稅可達210萬元。再加上今年出臺的進項加計抵減和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類發票抵扣政策,2019年至少可以降稅300萬元。”

受益於增值稅稅率下調,民營企業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越來越有信心。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銷售各類陶瓷磚、陶瓷板和瓷藝等產品,是一家集科研開發、專業生產、營銷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公司董事、總裁蕭禮標為減稅降費帶來的利好點贊:“2018年增值稅率下調1個點,我們比對原稅率減少增值稅約700萬元;同年還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共減少所得稅費用4600多萬元。今天起增值稅稅率繼續下調3個點,預計可以減少增值稅3000萬元左右。”

減稅降費政策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增添了色彩。廣彩又稱“廣東彩”“廣州織金彩瓷”,源自於清康熙年間,屬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逸彩彩瓷設計有限公司法人翟惠玲是廣彩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她在座談會上表示,該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約18萬元,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減按50%徵收的優惠政策,按照企業經營狀況,今年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擴圍後預計可享受減按25%徵收的政策,且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徵點提高後,根據2018年銷售狀況預測,基本可以實現增值稅免徵稅。

“‘稅企一家’不是一句宣傳口號,是我們企業真實的心聲。”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是港資企業,該公司財務總監羅豔分享了她的喜悅:“我們公司有7萬餘名員工,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剛出臺,稅務部門就上門為我們開展‘一對一’的政策宣傳,輔導我們熟悉系統操作和申報流程。別看我們員工基數比較大,但是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很順利地就享受到個稅改革紅利。今年我們公司預計個稅減幅達70%-80%,減稅額達7000-8000萬元。”羅豔表示,員工就是企業的生產力,個稅改革讓員工的錢袋子更鼓了,工作幹勁更足了,企業的活力也越來越強。她相信隨著大灣區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等優惠政策的逐步落地,公司可以吸引到更多高端人才的加入,為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多機會。

讓減稅降費的紅利延續下去,實現社會共享。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下首個合作項目,致力於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眾多知名企業集團在該產業園設立公司,如康美藥業、英國天祥、湯臣倍健等,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領域。其中,澳門企業25家,佔24.04%。產業園行政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張海鴻認為,減稅降費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迅速,企業稅負明顯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醫療產品、醫療技術等方面的研發上,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把減稅降費帶來的利好傳遞給更多的人。

“減稅降費政策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廣東財經大學李林木教授指出,從短期看,能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穩定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從長遠看,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培育稅源、拉動投資和消費、促進財政可持續,進而為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同時李教授表示,隨著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密集出臺,大家紛紛好評的背後,除了政策本身的利好,也離不開廣東省稅務局在政策宣傳輔導、服務精準實施方面的努力。

政策落地助灣區,服務錦囊請收好

座談會上,精美的《“4+25”稅費政策彙編》吸引了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黃輝瓊的注意:“今年的4項小微企業普惠性稅費減免政策和去年推出的25項稅費政策都在這本政策彙編裡,清晰全面,很實用。”

據悉,廣東省稅務局一直把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為確保減稅降費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該局利用大數據分析,篩選出符合減免政策的納稅人、繳費人,通過發送短信、上門輔導、召開行業座談會等形式精準宣傳稅收優惠政策。

此外,廣東省681個辦稅服務廳均設置了減稅降費專區和“減稅降費輔導員”專崗,建立以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涉稅訴求和意見快速響應機制,各市(區)局根據實際建立小微企業訴求和意見辦理臺賬,落實專項督辦和限時辦結,確保了對企業問題及時解答、事項及時辦理。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吳紫驪在座談會上表示:“接下來,稅務部門將全力確保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落地生根,落實新出臺的在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居住183天判定標準、大灣區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等優惠政策,確保稅收優惠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強與港澳財稅部門交流合作,搭建完善區域稅收合作機制,結合‘一國兩制三關區’的特點加強調研分析,推動粵港澳三地稅收制度規則加快銜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灣區發展要有勁,“稅”字文章得做好

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要有活力,“稅”是重要的因素。“減稅降費有利於進一步減輕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負擔,激發灣區市場活力,提振灣區市場信心,提升企業發展的動能,助推大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鄭斌在座談會上表示,近年來國家減稅降費的力度很大,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在廣東落地很迅速,成效也很大。今年3月,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上,明確提出要為港澳居民提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為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

中山大學法學院稅法教授楊小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完整國家,三個獨立關區,三個獨立稅收司法管轄區”,稅務部門要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實際和發展特色,圍繞減稅降費、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開展調研分析,持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可以適當地學習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探索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協調,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給予最大限度的稅收支持。

要把“稅”字文章做好,真正減輕納稅人、繳費人稅費負擔,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稅務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也很關鍵。廣東財經大學李林木教授指出:“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稅務部門要加強合作,建立定期的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就粵港澳大灣區納稅人關心的問題、稅收工作的難點創新點等方面開展交流,協同推進簡政、減稅、降負工作,實現資源共享、問題共解、服務共促,以稅收工作的合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

灣區企業有需求,採風調研落實好

媒體記者實地採風活動是這次座談會的壓軸好戲和延續。為把座談會出謀劃策、共促發展的積極作用擴散開,聽聽更多納稅人、繳費人對稅務部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的建議和期待,廣東省稅務局舉辦“共話減稅降費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題媒體採風活動。

在座談會上,廣東省稅務局局領導為中央、省、市、港澳主流媒體授旗。座談會結束後,將由廣東省稅務局和廣東省委宣傳部帶隊,與媒體採風團共同深入廣州、中山基層一線採風,實地瞭解減稅降費為納稅人、繳費人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瞭解粵港澳大灣區納稅人、繳費人還有哪些期盼。

記者從廣東省稅務局獲悉,隨著“共話減稅降費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座談會和媒體採風活動的開展,該局會認真整理彙總納稅人、繳費人的意見建議,逐條梳理分析、認真吸納改進、迅速制定落實舉措,最大限度釋放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確保把更多的服務資源聚焦在納稅人、繳費人關注點、需求點上,不斷提升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能力和成效。

接下來,廣東省稅務局還將在第28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期間,召開“減稅降費”新聞發佈會,開展“減稅降費36計”融媒體接龍報道,開展“稅收助力大灣區發展系列活動”及“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宣傳等系列活動,掀起“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宣傳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